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東宮 戲劇 大學 西周 骨朵網絡影視 2019-04-14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文丨骨朵星番

《東宮》是部後勁賊足的劇。正片播完之後,製作公司頗有誠意地推出了“第三世”番外彩蛋,一圓戲中虐戀的李承鄞與小楓那無法Happy ending的遺憾,在觀眾正式與他們道別之前,讓兩人終於“若有來世,盼你我結尋常布衣”,稍稍抵消了東宮女孩的那份意難平。

觀眾久久無法齣戲,既是對劇本身的肯定,更是對演員表演的無上褒獎。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採訪《東宮》女主“小楓本楓”彭小苒是在她拍攝廣告的攝影棚。姑娘帶著精緻的妝容,雖身著現代裝,卻仍可辨出小楓的神采。《東宮》播出後,全網幾乎一致評價——彭小苒把小楓從書裡帶了出來。

彭小苒,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由愛奇藝主播“半路出家”成為演員。最近,她因為古偶網劇《東宮》,頻頻登上骨朵藝人新秀榜三甲,幾乎蟬聯兩個月,僅是第一部個人大女主戲,成績單已是驚豔。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飾演小楓,我的努力程度是百分百。

《東宮》原著是個大IP,擁有廣泛的忠實書粉,出演戲中書靈魂人物,如此挑戰對於自認表演經驗還不足的小苒而言,壓力爆炸。

「這是我第一部女主的戲,雖然之前也客串過,但那種是打醬油,圖個新鮮,那時我對自己的身份認知不是演員。」

她認為,作為自己第一部女主,第一次進到劇組這麼長時間,去揣摩角色去演繹,這和客串演戲完全是兩個概念。由於完全沒有什麼經驗和技巧可言,所以必須要在充分揣摩人物角色和每場戲邏輯關係的基礎上,她才能夠深入角色去表達。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雖然名校畢業,而後在主持這方領域闖出了一番天地,但小苒始終覺得自己不是天賦型選手,更沒有高智商。

「我真沒什麼高智商,高智商的人是什麼樣呢?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得很好。就跟我們上學時,他不需要非常努力複習就能考高分一樣。我不是這樣的,我必須要認真複習到凌晨好幾點,才能在第二天考試時考得稍微高點兒的分。」

學生時代的不懈刻苦,主持人時期的兢兢業業,被很好地繼承併發揚於小苒的演員生涯。她到現在還可以隨時從揹包裡掏出紙筆,想到什麼看到什麼,習慣性地記錄下來。她笑說這是當主持人留下的後遺症。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成為演員後,始終堅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小苒開始做演戲筆記,「因為我之前沒有大量的戲劇經驗可去借鑑,相當於我前期戲劇備忘錄是空的,所以只能讓每天拍的戲成為我的經驗。」

何所謂經驗?小苒認為:如果不去回看,其實是記不住的,很多東西過了就過了,就像以往上學時,如果每天不復習,很容易就忘了。所以每天拍戲真的要像自我考試一樣,如果不去回看這些筆記,就沒有辦法知道自己今天做錯了哪些事情,哪些空間還可以更進步。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姑娘的演戲筆記細緻到什麼地步呢?

比如說今天一共拍了多少場戲,每一場拍了什麼內容,拍了多少個鏡頭,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每一個鏡頭自己是有什麼樣的問題。比如大景別的儀態問題,又比如特寫的眼神會不會太飄。其實這種東西如果不記的話,很多事情會形成習慣,這種習慣不去糾正,等發現時糾正就很難了,它就有可能從頭到尾貫穿進表演,最後呈現出來就是不好的。

「我是希望哪怕我犯了錯誤,沒關係,但我要看到自己的錯誤,並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她撇了撇嘴,露出兩個大梨渦,表情卻有點兒嚴肅。

一個演員是否用心對待自己的表演,觀眾心裡自有明鏡。小楓的人物脈絡,行為動機,情緒幻化……整部戲下來完整地融合貫通,演員很精準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核心。

除了在表演上下足功夫,小苒本人對小楓的同理心也使得她與角色高度契合,就像她自己說,「我只能說飾演小楓時,自己的努力程度是百分之百的,一定是百分之百,這個一點都不謙虛。」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做專業演員,心無旁騖,才是真的好。

關於小楓的每場戲,都存儲在了小苒的腦子裡。隨便考她一段,她甚至可以清晰地記得那是發生在第幾集。

她在片場是個“問題少年”,但凡對劇本描述的小楓有一丁點兒疑問,就會不懂就問,把導演煩得透透的,「因為原著和劇本的事件發生順序會不一樣,就會導致故事邏輯的因果關係不一樣,那小楓的心理建設就不一樣,所以這個是我反覆去揣摩的。」

她深知演出來,要讓大家信服,前提是要讓自己信服。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又好比,對於小楓在前期對師父暗生情愫,為何在遇見顧小五之後那麼容易就“移情別戀”?小苒再次“小楓”上身,道出“自己”當時的心路歷程。

劇本里在西周的部分,小楓對師父有過所謂的“暗戀”,可是劇本沒有足夠的篇幅來剖析這段“喜歡”。因為師父陪伴她長大,對15歲的小楓來講,這份崇拜感和安全感是師父給予的,師父是一個在她有困難的時候總會第一時間出現的人。可是她的“告白”遭到了師父直接的拒絕,對小楓來說她仍然需要一段心理消化的過程。在這期間,“流沙事件”讓小楓心裡有了改變,所以她才會對師父說「可能我就是困住你的流沙」。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沒有太多演戲經驗而不得不把自己掏空了放進角色中,在拍完《東宮》後,小苒久久難以齣戲。她給自己放假,去旅遊,去平復心情。沉浸式演戲的後遺症是“太傷”,「我好像老了十歲,太耗神了。這個十歲不光是心理上的,還是身上的,耗神。」

其實早在決定轉行做演員之後,小苒就去報讀了表演班,不過學習週期略短,學得也比較淺顯。“真正學表演是在片場學的。”她是這麼想的。

她表示自己現階段的表演十分需要對手戲演員“刺激”,這樣她當下才能做出很真實的反應。但是如果對方不給到這種刺激,自己單純演繹,可能就達不到更好的效果。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發現自己表演上的不足,小苒有點兒“羨慕”學院派們演員的專業,「做真正專業的演員,不管你的對手是誰,不管對手好與不好,都能做到80、90分,這才是好的演員。」

她聽說,有一些擅長技巧派的演員,演繹傷心的方式有特殊的技巧,可以讓自己入戲齣戲都比較快。而小苒自覺現在還做不到,所以只有全情投入,先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

「主要是懶。

而就這麼一個在表演上對自己要求極高甚至苛刻的姑娘,生活中卻是毫無偶像包袱,大喇喇的北京大妞,反差生萌。

採訪時,基於番妹對劇情以及李承鄞與小楓的感情線有諸多不解,小苒在線授課,答惑解疑為番妹理清思路。姑娘中氣十足、字正腔圓,播音腔悅耳動聽,邏輯嚴密,談吐風趣。

粉絲私底下形容自家偶像是“糙漢”,直呼小苒為“苒哥”。沒工作的日常裡,姑娘髮色脫了懶得補染,劉海全靠自己剪,能不化妝就絕對素顏,一個手機殼可以用大半年都不換。

在劇組時,小苒穩住劇組吃貨擔當,吃遍了大橫國(橫店)各種美食,燒烤、火鍋、奶茶、雞蛋仔……全不忌口,一切隨心。懶癌發作,姑娘能在床上躺一整天!「刷手機一會,睡一會,醒了一會再刷手機,再睡,可以躺一整天,也不吃飯。」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通透、豁達、自由,活得知足且清醒。小苒為自己飾演的小楓只打了個及格分,因為她覺得評判的標準屬於觀眾。

那顏值與情商呢?「我的天啊!我跟你說這得看狀態!早上起來顏值是零分,看狀態,哈哈哈。然後一般太興奮的時候情商也可能是零分,因為太興奮時,說話不過腦子的。」多機靈的答案,就衝這個,情商也得給你100分吶。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番妹×彭小苒丨對話

「《東宮》對我的意義,就是讓大家看到我。」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網傳“三月劇粉”最是無情,能做到劇完人散,冷靜自持。但這對東宮女孩來說是最失效的定律,“沉鄞至今”,苦苦不得出戲之法。這個問題推給小苒,求以幫助,她卻也愛莫能助,「大家都有認真看劇,太真情實感了。」既然如此,東宮女孩就繼續共沉淪吧!

番妹:在你看來,結局小楓自刎是命運的必然嗎?

小苒:小說裡的小楓就是悲劇收場。劇本對結局做了改編,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原著悲劇結局的色彩。這和小楓的人物性格和經歷都是分不開的。匪大也給出過“小楓回家”的另一版結局,我想這不光是我的願望也是小楓粉絲的願望。

番妹:匪大後來寫的李承鄞與小楓的新結局有看到嗎?覺得有可能嗎?

小苒:當然啦!我反而更希望是這種結局,因為原著包括劇裡的小楓結局讓很多粉絲都意難平,太虐了!既然匪大能夠出另一個結局,那一定是她覺得說從小楓和李承鄞的性格和經歷中,能夠延伸出這種可能性。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番妹:小楓更愛小五還是李承鄞?

小苒:我覺得首先要清楚一個前提。我們知道顧小五和李承鄞是一個人。換句話說,其實“顧小五”這個人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你沒辦法去比較小楓更愛這兩個人裡的哪個。如果非要比較,可以比較的是,小楓在這兩段感情裡哪段情更真更深?

毋庸置疑小楓視角來講戀愛階段一定是和小五相處的這段感情會更甜,但是這段感情給兩個人的時間很短,集數也能看出來。後期和李承鄞的感情,時間久了很多,兩個人感情的磨合和經歷都豐富了很多。我們都說感情是需要相處的,如果從這個角度講,小楓和李承鄞的這段感情會更成熟。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番妹:小楓這個角色太過悲劇,當中有沒有演得特別崩潰的時候?

小苒:我第一次覺得承受不住,就是在後期哭戲的時候。從阿翁死開始,再到阿孃死,阿爹瘋,這幾場戲是連著在橫店集中拍的,還有顧劍、阿杜死,包括後期恢復記憶那一大段的戲,都是集中拍攝,那段拍得我挺抑鬱,就覺得,小楓,好可憐一女的。

番妹:小楓對你而言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小苒:如果放遠點、放大局點看,對演員這個職業來講,意義太大了。其實如果我繼續做主持人的話,可能更舒服一些,更順遂一些。到演員這個圈子是一切從零開始,是新的挑戰。但我那會兒想的也沒那麼多,就覺得這事我喜歡,有興趣,然後又覺自己應該能做好,想去試試,抱著這種心態去當的演員。

演員一定是要靠作品才能讓大家記住,這個可能是《東宮》和小楓對我來講最大的意義,讓大家能夠看到我。戲播出後,大家的評價讓我挺感動的,也算是增加了一些信心吧,特別是在演員這條路上。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他們能聽懂我沒說出口的話,是一件很有愛的事。」

走出舒適區,敢於去挑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遊刃有餘做主持人到從頭開始做演員,身份轉換,小苒經歷了磨合的陣痛期。演員及這個職業相關種種為她帶來了新鮮感,但同時也令她躊躇與迷茫。不過好在前行的路始終有懂她愛她的人相伴,如此,便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了吧。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番妹:做主持人和做演員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小苒:就是我們所有播音員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播音員,這種標準不是一個人一個樣,而是好的標準都在這一個範圍內。可是演員不一樣,因為每個人、每個角色都不一樣。做主持人我把自己做到那個標準上去就行。可是做演員,我知道哪些演員是好演員,但我並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才能成為好演員……還有很多技巧需要學習,我現在也在慢慢摸索。

番妹最近聽到的最為戳心的一句話是?

小苒:其實我不是一個時時刻刻會在線去看粉絲留言的人,都是利用碎片時間去刷一下,但是我前兩天看到一個粉絲給我錄的視頻。他們覺得我好像是有什麼事情都不愛說的人,我也確實覺得好多事情沒必要去說去解釋,他們讓我覺得挺感動的,就是很多人不是看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沒說什麼。

番妹:你其實挺敏感的。

小苒:對,我還挺敏感。因為之前沒經歷過上戲、宣傳,更沒經歷過面對網上大家對你的種種評價。其實對我來講,這段時間信息特別爆炸,我也在努力說服自己去適應,說實在的,我不是個能處理好這些情緒的人。那時候做主持人,從來不會有這麼多人去從各個方面討論你。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為什麼我覺得粉絲們特別可愛,就是我覺得他們懂我,他們懂我有哪些話沒說出口,還能夠懂得我的初衷和想法,這是一件特別有愛的事。

番妹:接下來有接新戲的打算嗎?

小苒:有在看本子,有各種角色找過來。然後會也有一些比較。(番妹:粉絲都希望你趕緊接新戲。)那如果要是自己不喜歡的角色,怎麼辦?(番妹:那就不要接了。)哈哈,好的!我還是想說要接自己能演的出來的角色,因為離自己太遠的角色其實我演不出來。

採訪後記

小楓前期的靈動與後期的沉靜源於彭小苒的兩面。採訪時,更能直觀地感受到小苒的生動,就像這天盛春中上海的陽光,明媚中自帶暖意,使周遭充滿生氣。而她在思考問題該如何應對時,又能一秒變回曾經那個Hold住全場的主持人,冷靜睿智。她是一個互動感絕佳的聊天對象,真誠、有梗。

採訪一開始,小苒還有點兒拘謹,後來隨著在沙發上的坐姿越發隨意,聊開了笑聲飄散,處處爽朗。小楓,佔據我們聊天的最大篇幅,字字句句,真真切切,小苒為小楓注入了骨血與魂魄,她們相互成就。

認真地對待每一部作品,珍惜每一次機會,小苒說小楓是靈魂最純粹的人,其實她也守著自己的赤子之心吧,無論這塵世多紛繁雜蕪。每一顆真摯熾熱的初心都閃閃發光,惹人愛。

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專訪丨彭小苒:成為好演員,我還在慢慢摸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