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你是認真的嗎?

低血壓 心臟病 睡眠 腳氣 306醫院醫學科普 306醫院醫學科普 2017-11-06

泡腳,你是認真的嗎?

劉清,解放軍306醫院,幹部病房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已邁著她輕盈的腳步悄悄來到了我們身邊,寒意已經很明顯了,所以很多注重養生的人士也開始了把泡腳納入睡前必備,來緩解一天的疲憊,就連我們“皇后娘娘”孫儷也在主張泡腳呢,但是泡腳你是認真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泡了那麼多年腳,你到底泡對了嗎?

泡腳時,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腎寒;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氣虛。

泡腳三個最佳

一、泡腳最佳時長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熱水,持續泡一兩個小時,這是錯誤的做法。泡腳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但是,特別提醒老年人,泡腳時間要再短一些,因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二、泡腳最佳水溫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

泡腳時,不能確定水的溫度時,建議用手試而不要用腳試,因為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對於糖尿病足患者,洗腳時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

三、晚上九點泡腳最養腎

建議晚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後,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

泡腳的四個禁忌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

二、忌水溫過高。應低於50°,以足溫最適為佳。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泡腳禁忌:經期或妊娠期婦女;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泡腳,你是認真的嗎?

泡腳的六個注意

一、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二、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三、熱性體質不宜泡腳

對於熱性病患者則不宜泡腳,如高熱、出血、口熱舌乾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對溫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特別要注意水溫,因為這類患者容易併發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遲純,就容易被燙傷。

四、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五、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

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六、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

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泡腳,你是認真的嗎?

泡腳小偏方

鹽泡:溫水中加入兩大匙鹽巴,鹽有消炎殺菌、通便的效果。

姜泡: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老薑生薑,姜有散寒、除溼的作用。

酒泡:溫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類,可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泡:溫水中加入兩片檸檬,可順氣提神,預防感冒。

醋泡:溫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體內的酸,滋潤皮膚。

所以,你的腳泡對了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