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而合資股比限制更像是一種保護機制,規定了合資車企的股比為中外雙方50:50的對等合資,且外資公司在國內的合資名額不能超過兩個,如一汽豐田與廣汽豐田,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等,但隨著首輪合資期限30年日期的臨近,不少車企都想增資擴股突破50:50的對等合資限制。

2018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發佈《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使得很多外資企業有機會進一步提升股比,隨即在2018年10月,寶馬集團和華晨集團共同宣佈,增持交易完成後,寶馬將持有華晨寶馬75%股份,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個外資股比開放案例。

此後一個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與上汽和一汽的合作伙伴關係很滿意,股比將不會變化。


大眾單方面提合資股比調整,上汽一汽:我又不是華晨!


但有意思的是,進入到2019年,大眾汽車集團態度發生反轉,德國當地時間3月12日,在大眾年會現場上,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公開發表聲明,正計劃對在華幾家合資公司股比進行調整,談判正在進行,那意味著大眾有望繼寶馬之後成為第二個“吃螃蟹”的企業。

蠢蠢欲動的想法


事實上,大眾汽車集團早就萌生了調整一汽大眾股比的想法,早在2013年,德國大眾就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希望能將一汽大眾的股份增加至50%,原本的40%佔股是由德國大眾、大眾汽車(中國)、德國奧迪分別佔股20%、10%和10%。

不過由於“排放門”事件影響,使得大眾與一汽是在2014年才簽署協議,推動股比的變更,一汽股比減少至51%,奧迪增加至19%,但此後一直是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因此,大眾汽車與一汽的合作才會產生嫌隙。


大眾單方面提合資股比調整,上汽一汽:我又不是華晨!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一汽大眾無論是利潤總額還是利潤率都下滑了,而上汽大眾卻恰恰相反,從簡單的財務上來看,提升在華合資公司的股比,未來是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分成使財報更加漂亮,而且還能提升大眾集團在合資車企中的主導地位。

當然,大眾汽車集團之所以多次提及股比調整的意願,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劇增,大眾連續拿下最近兩年全球銷量冠軍的頭銜,僅中國市場就貢獻了40%的銷量,正如迪斯所說的那樣“中國市場決定大眾汽車未來走向”,調整股比,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利潤,而另一方面則是在華戰略落地的需要。

大眾的中資方並不弱


國內的合資車企中,通常由外方主導技術、管理,中方則負責銷售,但有不少自主車企在合資車企中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存在感並不強但由於政策優勢,基本是坐享其成的一個狀態,例如華晨寶馬,一旦政策開放,寶馬自然是會快刀斬亂麻,將股比提升至75%。

北京奔馳位於政治氛圍濃烈的首都北京,戴姆勒固然是不敢輕舉妄動,而大眾紮根中國市場已久,其背後擁有多層背景以及複雜的利益劃分,註定是不會像寶馬那樣一蹴而就,畢竟上汽、一汽擁有的綜合實力和背景資源,要比華晨高出N等級。


大眾單方面提合資股比調整,上汽一汽:我又不是華晨!


要知道,一汽與上汽的中方團隊對於大眾集團的重要性,可以說是眾多合資車企中最高的,要不是中方團隊提倡的本土化研發,或許就沒有大眾在中國如此輝煌的戰績,也不會出現“大眾是研究中國人”的這一說法。

“軸距加長”這一中方人員在2000年提出的要求,曾一度讓大眾的德方工程師感覺到不可理解,但後來奧迪A6L、長軸距帕薩特、長軸距途觀L的成功證明了中方團隊戰略的高明之處,隨後,幾乎所有的外資品牌車型只要進入到中國市場,都會效仿著將產品進行加長。

合資股比是場博弈


朗逸、寶來等中國特供車的成功,背後更是中方團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朗逸,由上汽大眾主導而非大眾品牌全球戰略車型,卻佔據了大眾每年在華銷量的15%左右,加上其他特供車型的熱銷,更進一步說明了中方團隊主導的產品更適合中國國情,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再者,上汽與一汽都不缺錢,大眾汽車想要回購股份,打破現有的股比,憑什麼來打動中資方呢?即使是一廂情願,也要經過中方同意和合資公司董事會的表決才可行,所以說,大眾在合資合同到期前想要調整合資公司股比是比較難實現的。


大眾單方面提合資股比調整,上汽一汽:我又不是華晨!


原本的合資股比可以說是處於平衡的一個狀態,一旦被打破哪怕是1%的改變,都可能使得外資方成為控股方,而中資方掌握的營銷環節假如出現了利益上的衝突,對整個公司的損害都是巨大的,一旦外資方控股,更有可能忽視了本土化需求導致產品方向走偏,這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如今,中國汽車工業正處於新四化的變革期,大量造車新勢力湧入,中國車市已經變得更為複雜,一個強有力的中方夥伴,能正確指引外資方應該如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上汽集團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汽車巨頭,車聯網系統和電動化領域都是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大眾單方面提合資股比調整,上汽一汽:我又不是華晨!

大眾單方面提合資股比調整,上汽一汽:我又不是華晨!


強強聯手,大眾與上汽可謂是門當戶對,隨著自主車企綜合實力的提高,中資方已經可以實現在技術和產品上反哺外資方,所以,上汽集團才有這麼足的底氣去回懟大眾,表達對此次合作外方未經事先交流,就單方面表態的行為感到遺憾。

在合資股比方面,個人覺得更應該以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為師,“其實在通用汽車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這個結構就已經這樣存在了。在過去的這些年份裡,我們和我們的合作伙伴也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合作關係。我們的合資企業———上海通用汽車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運作也很成功,我們希望這種合作關係會給我們的客戶和投資者提供一個最好的回報。”


寫在最後:外資方強如寶馬,中資方弱如華晨,這樣去增加持股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從商業角度出發,大眾是沒有理由去削弱像上汽這麼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如何深入互信,如何合作共贏才是最應該構想的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