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巴巴熱點時評:大數據安全

大數據 信息安全 網絡安全 移動互聯網 一個人的美麗是認真 2017-06-10

【背景鏈接】

大數據安全聽起來是個較為抽象而遙遠的話題,不成想在這個月的網絡世界,因為“比特幣勒索病毒事件”,讓全人類有了痛感和警覺。2017年5月12日起,我國多所高校遭遇網絡勒索病毒攻擊。被攻擊的電腦上文檔資料被黑客鎖定,彈出界面提示,須支付價值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00元)的“比特幣”才能解鎖。事實上這幾日,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越南、土耳其、日本等99個國家遭受不同程度攻擊。截至5月13日中午,中國國內大致有超2萬臺機器中招,全球超10萬臺機器被感染,且攻擊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趨勢。

加油站無法網絡支付、醫院重回紙筆時代應急、高校電子圖書和論文無法打開……。如果說,上世紀的網絡病毒還是粗放的“炫技”階段,那麼,今日的互聯網安全事件則直指公民數字財產、數據權利,乃至威脅社會經濟、國家安全。從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到2017年的“比特幣勒索病毒事件”,所警示的道理無非就一個:大數據時代,個人和社會的數據安全不能繼續“裸奔”了。

考拉巴巴熱點時評:大數據安全

【標準表述】

一是在市場需求和利益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獲取、兜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歪主意。

二是一些網絡、電話銷售、保險、貸款等公司的從業人員,把自己掌握的“個人信息資源”,賣給了不法分子。

三是個人在瀏覽、登錄網站,點擊中獎信息、隨便安裝來路不明的軟件等,不慎洩露了自己的信息。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挑戰]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首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智能穿戴等物聯網設備的應用,個人信息的收集日益密集和隱蔽.

第二,多重來源的個人信息進行比對累積,能夠形成完整的個人畫像和實時追蹤,使人們無處遁形.

第三,大數據技術能通過特定算法從既有信息中挖掘出新結論,不僅增加敏感信息暴露的風險,還可能用於影響個人權益的決策,如評估個人信用狀況等.

第四,在數據開發價值的驅使下,個人信息的流轉、交易形成鏈條,信息處理主體多元,傳播方式紛繁複雜,對於個人權利行使及政府監管均構成嚴峻挑戰。

總之,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收集方式、使用目的及後果影響日趨失控,個人隱私及數據安全面臨嚴峻威脅。

考拉巴巴熱點時評:大數據安全

[傳統個人信息保護框架無法應對新挑戰及原因]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傳統以“知情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保護框架日益捉襟見肘,在適用方面陷入全面困境。

首先,在個人信息定義方面,海量信息的收集比對大大提升信息識別個人的能力,個人信息邊界日益模糊,匿名化操作困難。

第二,在目的限定原則方面,信息比對及二次利用是大數據價值開發的核心,個人信息超出原初目的的利用在大數據環境下成為常態,傳統目的限定原則被不斷突破。

第三,在用戶同意與用戶控制方面,個人信息收集的隱蔽性及流轉的複雜性超出預先告知及用戶的理解能力,用戶往往除點擊同意外並無其他選擇,用戶控制難以行使,權利實質被架空。

第四,在多方主體責任認定方面,多元主體尤其是第三方信息中介的力量異軍突起,傳統架構中難以尋求有效的適用規定,造成其責任界定不清與監管空白。

第五,在信息跨境流通方面,各國間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存在顯著差異,對個人信息的跨境自由流通構成嚴重阻礙。

造成傳統框架全面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脫節於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生態系及流轉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業態的發展需求,因而需要及時轉變觀念,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審視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則及秩序,構建平衡產業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思路。

【對策措施】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要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保護最好的辦法還是立法,通過法律明確組織和個人在處理信息過程中的責任,建立個人信息的監管體制,明確濫用他人個人信息的行政處罰制度和責任。這次公安機關統一調動各地區、各警種的力量,依法採用各種特殊偵查手段,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集中打擊行動就卓有成效。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要加大對信息源頭的監管。工商、醫療、民政、銀行、民航、電信、網站等一些部門和服務機構,在履行職責或提供服務過程中,具有收集、查閱、管理、控制公民個人信息的便利。要對這些部門和機構行為均予以嚴格規範,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原則和要求,落實工作責任,加強監管保護。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要提高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公民道德素質的教育,引導公眾自覺學習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首先自己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料,不要亂扔或亂說。再者要敢於爭取屬於自己的個人權益,不要誰要信息都給,要問清楚對方要這些信息幹什麼,把信息看作是寶貴的財富,提高警惕,不輕易洩露信息。

考拉巴巴熱點時評:大數據安全

【文章重要位置設計】

[精彩標題示例]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須用法律“利劍”

織好保護個人信息的“法網”

【精彩開頭示例】

近些年,互聯網在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出了挑戰。不法分子在網上隨意收集、非法洩露甚至倒賣公民個人信息,助長了網絡詐騙、誹謗等違法犯罪活動,也對國家信息安全和群眾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精彩結尾示例】

公民信息安全關乎每個公民的個人權益,嚴厲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是一項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舉措。只要我們拿起法律的武器,打擊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犯罪行為,切實維護公眾的信息安全,就一定能為構建法治社會、誠信社會與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