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一年後,在7月22日,代表著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雲、數、智”三個支點之一的浪潮雲,正式宣佈B輪融資圓滿完成,融資金額達6億元,投後估值超過11億美元,成為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對雲、數、智的融合與應用,正成為業界共識。比如在去年9月底,騰訊啟動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樣啟動架構調整,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可見,從雲到智的技術融合,可以代表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

浪潮的認為:“雲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資料,AI是新生產工具,區塊鏈是新生產關係,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正是為了推動“雲數智”的快速融合與落地,在近期,浪潮啟動了雲數智中國行全國巡展,6月14日在廣州首發,陸續走過南京、成都等10站。浪潮希望“雲數智”能夠與地方產業生態結合,推動地方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也期望通過中國行這樣的實踐舞臺,加快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一年後,在7月22日,代表著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雲、數、智”三個支點之一的浪潮雲,正式宣佈B輪融資圓滿完成,融資金額達6億元,投後估值超過11億美元,成為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對雲、數、智的融合與應用,正成為業界共識。比如在去年9月底,騰訊啟動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樣啟動架構調整,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可見,從雲到智的技術融合,可以代表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

浪潮的認為:“雲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資料,AI是新生產工具,區塊鏈是新生產關係,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正是為了推動“雲數智”的快速融合與落地,在近期,浪潮啟動了雲數智中國行全國巡展,6月14日在廣州首發,陸續走過南京、成都等10站。浪潮希望“雲數智”能夠與地方產業生態結合,推動地方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也期望通過中國行這樣的實踐舞臺,加快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客觀的說,“雲數智”的融合,讓技術超越了技術本身,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價值邊界。這不僅是浪潮對新型互聯網的重新解讀,更是浪潮通過一年時間,寫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新故事。

“雲”的領先,奠定了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基礎

浪潮雲的B輪融資,事實上證明了浪潮身上的互聯網基因。這種快速的市場拓展方式,其實相當於互聯網的“快模式”。同時,也是浪潮多年堅持投入雲計算戰略的一種價值回饋。

"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一年後,在7月22日,代表著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雲、數、智”三個支點之一的浪潮雲,正式宣佈B輪融資圓滿完成,融資金額達6億元,投後估值超過11億美元,成為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對雲、數、智的融合與應用,正成為業界共識。比如在去年9月底,騰訊啟動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樣啟動架構調整,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可見,從雲到智的技術融合,可以代表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

浪潮的認為:“雲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資料,AI是新生產工具,區塊鏈是新生產關係,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正是為了推動“雲數智”的快速融合與落地,在近期,浪潮啟動了雲數智中國行全國巡展,6月14日在廣州首發,陸續走過南京、成都等10站。浪潮希望“雲數智”能夠與地方產業生態結合,推動地方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也期望通過中國行這樣的實踐舞臺,加快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客觀的說,“雲數智”的融合,讓技術超越了技術本身,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價值邊界。這不僅是浪潮對新型互聯網的重新解讀,更是浪潮通過一年時間,寫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新故事。

“雲”的領先,奠定了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基礎

浪潮雲的B輪融資,事實上證明了浪潮身上的互聯網基因。這種快速的市場拓展方式,其實相當於互聯網的“快模式”。同時,也是浪潮多年堅持投入雲計算戰略的一種價值回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早在2010年,浪潮就與雲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年,浪潮首次提出雲計算戰略1.0,開始由傳統的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在這個階段推出了業界首個政務雲,從此開啟了中國的政務雲時代。

這個階段能夠提出具體雲計算目標的公司並不多,中國公有云的老大阿里雲是在2009年成立,與浪潮推出雲計算戰略的時間接近。如果說阿里雲是中國公有云的開拓者,那麼浪潮雲就是中國政務雲的開創者。

2014年,浪潮進一步明確提出了“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雲夥伴”的雲計算戰略2.0,通過提供“計算+”平臺、政務雲服務和大數據資源服務,做信息化的“平臺產品供應商”“雲服務運營服務商”與“生態建設者”,致力於成為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

這個階段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可謂是概念滿天飛,各地的圈地運動,紛紛在數據中心上大興土木。但此時的浪潮雲就已經提前意識到,雲計算要輕建設,重運營。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運營商的模式,依然是政企客戶對雲計算最恰當的模式。

2018年,浪潮發佈雲計算3.0戰略,強調圍繞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雲生態六大方向,成為世界一流的平臺生態型企業;明確提出致力於構建涵蓋政府、企業、個人的三維數據新鏈接,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成為“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

我們知道,2018年的中國雲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互聯網派的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金山雲、京東雲都表現出很強的衝擊性,科技派除了浪潮之外,華為雲和紫光雲也相繼加入戰團。

而在雲計算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最早啟動雲計算戰略的浪潮,已經不再獨立思考雲計算,而是徹底將雲融入到“雲數智”的平臺當中去,不僅保持了對政務雲持續的領跑,也在公有云賽道上,成功B輪融資,向著獨立上市的目標更近了一步。縱觀整個科技界,能夠同時將公有云和傳統企業級雲計算兩個維度都能做到頂峰的公司寥寥可數,是浪潮驗證了這兩條路可以並行。

也正是在雲的這條線上一路向前,浪潮奠定了成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的基礎。

目前浪潮已為全國23個省、146個城市提供政務雲服務,承載著10000多個政府部門的4萬多項政府應用,造福4.7億百姓,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政務雲佔有率第一。在鞏固政務雲的同時,浪潮還在2017年宣佈進軍公有云市場,通過技術和產品的不斷迭代,全方位的滿足了政府、企業上雲上平臺需求。通過雲這一支點,朝著新型互聯網企業的方向不斷邁進。

“數”的背後,是超越傳統互聯網的新格局

實際上,有了雲的積澱和平臺屬性,數據的魅力是會自然形成的。對比雲原生的互聯網公司,它們無不是通過對數據的強大運營,創造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最終贏得了用戶。

但我更願意將互聯網企業對數據的運用,比作大數據時代的初級模式。因為目前在海量數據中,互聯網數據的佔比20%,而組織數據佔比80%,在組織數據中政府數據又佔到了80%。

換言之,誰能夠將政府的數據更好的運營起來,誰就是大數據時代的深度模式贏家。

我們知道,浪潮一直積極推動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應用創新發展,參與制定《政府數據標準規範》《數據管理平臺保障制度》兩大類17項國家標準,為全國100多個省、市提供數據授權運營服務,月均數據服務調用次超過10億次,支持60多萬名A/B創客創業創新。作為國內領先大數據服務商,浪潮已經做到了面向政府提供從底層硬件支撐到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整體產品和解決方案。

成功的互聯網模式告訴我們,數據最大價值在於提高服務的體驗。比如BAT等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來源於C端,服務於C端”。而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定位,其目的是通過B端、G端、C端三維數據,基於B端和G端優勢,間接服務C端用戶,幫助政府解決城市發展、政務服務等問題,最終服務於廣大老百姓。

所以,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浪潮不斷的基於政府數據的整合提供面向老百姓的社會化服務,並催生了一批民生服務強應用。

"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一年後,在7月22日,代表著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雲、數、智”三個支點之一的浪潮雲,正式宣佈B輪融資圓滿完成,融資金額達6億元,投後估值超過11億美元,成為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對雲、數、智的融合與應用,正成為業界共識。比如在去年9月底,騰訊啟動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樣啟動架構調整,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可見,從雲到智的技術融合,可以代表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

浪潮的認為:“雲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資料,AI是新生產工具,區塊鏈是新生產關係,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正是為了推動“雲數智”的快速融合與落地,在近期,浪潮啟動了雲數智中國行全國巡展,6月14日在廣州首發,陸續走過南京、成都等10站。浪潮希望“雲數智”能夠與地方產業生態結合,推動地方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也期望通過中國行這樣的實踐舞臺,加快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客觀的說,“雲數智”的融合,讓技術超越了技術本身,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價值邊界。這不僅是浪潮對新型互聯網的重新解讀,更是浪潮通過一年時間,寫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新故事。

“雲”的領先,奠定了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基礎

浪潮雲的B輪融資,事實上證明了浪潮身上的互聯網基因。這種快速的市場拓展方式,其實相當於互聯網的“快模式”。同時,也是浪潮多年堅持投入雲計算戰略的一種價值回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早在2010年,浪潮就與雲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年,浪潮首次提出雲計算戰略1.0,開始由傳統的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在這個階段推出了業界首個政務雲,從此開啟了中國的政務雲時代。

這個階段能夠提出具體雲計算目標的公司並不多,中國公有云的老大阿里雲是在2009年成立,與浪潮推出雲計算戰略的時間接近。如果說阿里雲是中國公有云的開拓者,那麼浪潮雲就是中國政務雲的開創者。

2014年,浪潮進一步明確提出了“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雲夥伴”的雲計算戰略2.0,通過提供“計算+”平臺、政務雲服務和大數據資源服務,做信息化的“平臺產品供應商”“雲服務運營服務商”與“生態建設者”,致力於成為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

這個階段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可謂是概念滿天飛,各地的圈地運動,紛紛在數據中心上大興土木。但此時的浪潮雲就已經提前意識到,雲計算要輕建設,重運營。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運營商的模式,依然是政企客戶對雲計算最恰當的模式。

2018年,浪潮發佈雲計算3.0戰略,強調圍繞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雲生態六大方向,成為世界一流的平臺生態型企業;明確提出致力於構建涵蓋政府、企業、個人的三維數據新鏈接,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成為“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

我們知道,2018年的中國雲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互聯網派的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金山雲、京東雲都表現出很強的衝擊性,科技派除了浪潮之外,華為雲和紫光雲也相繼加入戰團。

而在雲計算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最早啟動雲計算戰略的浪潮,已經不再獨立思考雲計算,而是徹底將雲融入到“雲數智”的平臺當中去,不僅保持了對政務雲持續的領跑,也在公有云賽道上,成功B輪融資,向著獨立上市的目標更近了一步。縱觀整個科技界,能夠同時將公有云和傳統企業級雲計算兩個維度都能做到頂峰的公司寥寥可數,是浪潮驗證了這兩條路可以並行。

也正是在雲的這條線上一路向前,浪潮奠定了成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的基礎。

目前浪潮已為全國23個省、146個城市提供政務雲服務,承載著10000多個政府部門的4萬多項政府應用,造福4.7億百姓,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政務雲佔有率第一。在鞏固政務雲的同時,浪潮還在2017年宣佈進軍公有云市場,通過技術和產品的不斷迭代,全方位的滿足了政府、企業上雲上平臺需求。通過雲這一支點,朝著新型互聯網企業的方向不斷邁進。

“數”的背後,是超越傳統互聯網的新格局

實際上,有了雲的積澱和平臺屬性,數據的魅力是會自然形成的。對比雲原生的互聯網公司,它們無不是通過對數據的強大運營,創造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最終贏得了用戶。

但我更願意將互聯網企業對數據的運用,比作大數據時代的初級模式。因為目前在海量數據中,互聯網數據的佔比20%,而組織數據佔比80%,在組織數據中政府數據又佔到了80%。

換言之,誰能夠將政府的數據更好的運營起來,誰就是大數據時代的深度模式贏家。

我們知道,浪潮一直積極推動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應用創新發展,參與制定《政府數據標準規範》《數據管理平臺保障制度》兩大類17項國家標準,為全國100多個省、市提供數據授權運營服務,月均數據服務調用次超過10億次,支持60多萬名A/B創客創業創新。作為國內領先大數據服務商,浪潮已經做到了面向政府提供從底層硬件支撐到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整體產品和解決方案。

成功的互聯網模式告訴我們,數據最大價值在於提高服務的體驗。比如BAT等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來源於C端,服務於C端”。而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定位,其目的是通過B端、G端、C端三維數據,基於B端和G端優勢,間接服務C端用戶,幫助政府解決城市發展、政務服務等問題,最終服務於廣大老百姓。

所以,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浪潮不斷的基於政府數據的整合提供面向老百姓的社會化服務,並催生了一批民生服務強應用。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比如愛城市網APP,是浪潮打造的統一城市公共服務入口,依託浪潮整合政府、社會數據和服務資源,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在濟南,愛城市網已有600餘萬用戶,上線90餘項便民應用,被市民被親切地稱為“掌上政務中心”。2018年5月,天津愛城市網上線,這是愛城市網首次在直轄市取得全新突破,成為城市服務的又一典型樣板。

再比如一貸通,這是浪潮依託政府開放數據,運用AI技術建立風控模型,構建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商業價值與信用評估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不見面、純信用、即時到賬的一站式貸款服務。自2018年8月上線至今,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一貸通放款額突破20億元,並且已在濟南、天津、重慶、貴陽、六安等17個城市落地,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在我看來,正因為浪潮連接了B端、G端、C端的三維數據,所以浪潮可以提供的服務類型,服務的創新性,以及服務的邊界都無限拓寬。換句話說,浪潮所定義的新型互聯網企業,真正將數據的運用,推到了另一個新的高度,未來也將是另一種新的格局。

“智”的突破,是浪潮走向新領域的一把利劍

如果說雲代表了浪潮多年的積澱和平臺價值,數據是浪潮提供新型互聯網服務的燃料,那麼“智”就像是一把利劍,有機會讓浪潮跨入全新的市場領域。

客觀的說,當浪潮在“雲”和“數”兩個維度上達到一定的成就,邁向人工智能本該就是情理之中,因為人工智能的概念是已經存在了50年的“老”概念,雲的出現為其提供了算力,大數據為其提供了彈藥,才使得人工智能煥發了新的青春。

浪潮對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和業界的很多定位於AI的公司略有不同,浪潮並沒有鎖定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而是選擇了在硬件、軟件和平臺這三個層面同時發力。

"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一年後,在7月22日,代表著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雲、數、智”三個支點之一的浪潮雲,正式宣佈B輪融資圓滿完成,融資金額達6億元,投後估值超過11億美元,成為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對雲、數、智的融合與應用,正成為業界共識。比如在去年9月底,騰訊啟動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樣啟動架構調整,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可見,從雲到智的技術融合,可以代表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

浪潮的認為:“雲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資料,AI是新生產工具,區塊鏈是新生產關係,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正是為了推動“雲數智”的快速融合與落地,在近期,浪潮啟動了雲數智中國行全國巡展,6月14日在廣州首發,陸續走過南京、成都等10站。浪潮希望“雲數智”能夠與地方產業生態結合,推動地方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也期望通過中國行這樣的實踐舞臺,加快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客觀的說,“雲數智”的融合,讓技術超越了技術本身,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價值邊界。這不僅是浪潮對新型互聯網的重新解讀,更是浪潮通過一年時間,寫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新故事。

“雲”的領先,奠定了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基礎

浪潮雲的B輪融資,事實上證明了浪潮身上的互聯網基因。這種快速的市場拓展方式,其實相當於互聯網的“快模式”。同時,也是浪潮多年堅持投入雲計算戰略的一種價值回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早在2010年,浪潮就與雲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年,浪潮首次提出雲計算戰略1.0,開始由傳統的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在這個階段推出了業界首個政務雲,從此開啟了中國的政務雲時代。

這個階段能夠提出具體雲計算目標的公司並不多,中國公有云的老大阿里雲是在2009年成立,與浪潮推出雲計算戰略的時間接近。如果說阿里雲是中國公有云的開拓者,那麼浪潮雲就是中國政務雲的開創者。

2014年,浪潮進一步明確提出了“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雲夥伴”的雲計算戰略2.0,通過提供“計算+”平臺、政務雲服務和大數據資源服務,做信息化的“平臺產品供應商”“雲服務運營服務商”與“生態建設者”,致力於成為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

這個階段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可謂是概念滿天飛,各地的圈地運動,紛紛在數據中心上大興土木。但此時的浪潮雲就已經提前意識到,雲計算要輕建設,重運營。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運營商的模式,依然是政企客戶對雲計算最恰當的模式。

2018年,浪潮發佈雲計算3.0戰略,強調圍繞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雲生態六大方向,成為世界一流的平臺生態型企業;明確提出致力於構建涵蓋政府、企業、個人的三維數據新鏈接,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成為“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

我們知道,2018年的中國雲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互聯網派的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金山雲、京東雲都表現出很強的衝擊性,科技派除了浪潮之外,華為雲和紫光雲也相繼加入戰團。

而在雲計算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最早啟動雲計算戰略的浪潮,已經不再獨立思考雲計算,而是徹底將雲融入到“雲數智”的平臺當中去,不僅保持了對政務雲持續的領跑,也在公有云賽道上,成功B輪融資,向著獨立上市的目標更近了一步。縱觀整個科技界,能夠同時將公有云和傳統企業級雲計算兩個維度都能做到頂峰的公司寥寥可數,是浪潮驗證了這兩條路可以並行。

也正是在雲的這條線上一路向前,浪潮奠定了成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的基礎。

目前浪潮已為全國23個省、146個城市提供政務雲服務,承載著10000多個政府部門的4萬多項政府應用,造福4.7億百姓,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政務雲佔有率第一。在鞏固政務雲的同時,浪潮還在2017年宣佈進軍公有云市場,通過技術和產品的不斷迭代,全方位的滿足了政府、企業上雲上平臺需求。通過雲這一支點,朝著新型互聯網企業的方向不斷邁進。

“數”的背後,是超越傳統互聯網的新格局

實際上,有了雲的積澱和平臺屬性,數據的魅力是會自然形成的。對比雲原生的互聯網公司,它們無不是通過對數據的強大運營,創造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最終贏得了用戶。

但我更願意將互聯網企業對數據的運用,比作大數據時代的初級模式。因為目前在海量數據中,互聯網數據的佔比20%,而組織數據佔比80%,在組織數據中政府數據又佔到了80%。

換言之,誰能夠將政府的數據更好的運營起來,誰就是大數據時代的深度模式贏家。

我們知道,浪潮一直積極推動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應用創新發展,參與制定《政府數據標準規範》《數據管理平臺保障制度》兩大類17項國家標準,為全國100多個省、市提供數據授權運營服務,月均數據服務調用次超過10億次,支持60多萬名A/B創客創業創新。作為國內領先大數據服務商,浪潮已經做到了面向政府提供從底層硬件支撐到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整體產品和解決方案。

成功的互聯網模式告訴我們,數據最大價值在於提高服務的體驗。比如BAT等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來源於C端,服務於C端”。而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定位,其目的是通過B端、G端、C端三維數據,基於B端和G端優勢,間接服務C端用戶,幫助政府解決城市發展、政務服務等問題,最終服務於廣大老百姓。

所以,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浪潮不斷的基於政府數據的整合提供面向老百姓的社會化服務,並催生了一批民生服務強應用。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比如愛城市網APP,是浪潮打造的統一城市公共服務入口,依託浪潮整合政府、社會數據和服務資源,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在濟南,愛城市網已有600餘萬用戶,上線90餘項便民應用,被市民被親切地稱為“掌上政務中心”。2018年5月,天津愛城市網上線,這是愛城市網首次在直轄市取得全新突破,成為城市服務的又一典型樣板。

再比如一貸通,這是浪潮依託政府開放數據,運用AI技術建立風控模型,構建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商業價值與信用評估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不見面、純信用、即時到賬的一站式貸款服務。自2018年8月上線至今,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一貸通放款額突破20億元,並且已在濟南、天津、重慶、貴陽、六安等17個城市落地,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在我看來,正因為浪潮連接了B端、G端、C端的三維數據,所以浪潮可以提供的服務類型,服務的創新性,以及服務的邊界都無限拓寬。換句話說,浪潮所定義的新型互聯網企業,真正將數據的運用,推到了另一個新的高度,未來也將是另一種新的格局。

“智”的突破,是浪潮走向新領域的一把利劍

如果說雲代表了浪潮多年的積澱和平臺價值,數據是浪潮提供新型互聯網服務的燃料,那麼“智”就像是一把利劍,有機會讓浪潮跨入全新的市場領域。

客觀的說,當浪潮在“雲”和“數”兩個維度上達到一定的成就,邁向人工智能本該就是情理之中,因為人工智能的概念是已經存在了50年的“老”概念,雲的出現為其提供了算力,大數據為其提供了彈藥,才使得人工智能煥發了新的青春。

浪潮對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和業界的很多定位於AI的公司略有不同,浪潮並沒有鎖定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而是選擇了在硬件、軟件和平臺這三個層面同時發力。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硬件本身就是浪潮的優勢,在服務器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之後,AI服務器的研發和落地,就是浪潮走出差異化之路的重要武器。2017年,浪潮正式發佈“智慧計算”戰略,佈局AI計算,到2018年就推出了單機可提供每秒2千萬億次的AI計算性能的AI超級服務器AGX-5,目前這也是全球最強大的AI計算主機之一。

軟件層面,早在2017年,浪潮就發佈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訓練集群管理軟件AIStation,實現了對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的管理和調度,同時集成了主流的AI開源框架和深度學習模型,提供完整的AI開發工作流服務,助力企業加快AI開發步伐。

"

一年前的8月,孫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8上首次發佈了浪潮的新願景:要成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今年初的2019新財年啟動會上,浪潮進一步明確了:圍繞“雲數智”,做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一年後,在7月22日,代表著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雲、數、智”三個支點之一的浪潮雲,正式宣佈B輪融資圓滿完成,融資金額達6億元,投後估值超過11億美元,成為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對雲、數、智的融合與應用,正成為業界共識。比如在去年9月底,騰訊啟動了第三次架構調整,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樣啟動架構調整,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可見,從雲到智的技術融合,可以代表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

浪潮的認為:“雲計算是新生產力,大數據是新生產資料,AI是新生產工具,區塊鏈是新生產關係,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融合應用,將推動新型互聯網發展,加快數據價值釋放。”

正是為了推動“雲數智”的快速融合與落地,在近期,浪潮啟動了雲數智中國行全國巡展,6月14日在廣州首發,陸續走過南京、成都等10站。浪潮希望“雲數智”能夠與地方產業生態結合,推動地方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也期望通過中國行這樣的實踐舞臺,加快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客觀的說,“雲數智”的融合,讓技術超越了技術本身,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價值邊界。這不僅是浪潮對新型互聯網的重新解讀,更是浪潮通過一年時間,寫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新故事。

“雲”的領先,奠定了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基礎

浪潮雲的B輪融資,事實上證明了浪潮身上的互聯網基因。這種快速的市場拓展方式,其實相當於互聯網的“快模式”。同時,也是浪潮多年堅持投入雲計算戰略的一種價值回饋。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早在2010年,浪潮就與雲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年,浪潮首次提出雲計算戰略1.0,開始由傳統的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在這個階段推出了業界首個政務雲,從此開啟了中國的政務雲時代。

這個階段能夠提出具體雲計算目標的公司並不多,中國公有云的老大阿里雲是在2009年成立,與浪潮推出雲計算戰略的時間接近。如果說阿里雲是中國公有云的開拓者,那麼浪潮雲就是中國政務雲的開創者。

2014年,浪潮進一步明確提出了“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雲夥伴”的雲計算戰略2.0,通過提供“計算+”平臺、政務雲服務和大數據資源服務,做信息化的“平臺產品供應商”“雲服務運營服務商”與“生態建設者”,致力於成為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

這個階段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可謂是概念滿天飛,各地的圈地運動,紛紛在數據中心上大興土木。但此時的浪潮雲就已經提前意識到,雲計算要輕建設,重運營。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運營商的模式,依然是政企客戶對雲計算最恰當的模式。

2018年,浪潮發佈雲計算3.0戰略,強調圍繞雲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雲生態六大方向,成為世界一流的平臺生態型企業;明確提出致力於構建涵蓋政府、企業、個人的三維數據新鏈接,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成為“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

我們知道,2018年的中國雲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互聯網派的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金山雲、京東雲都表現出很強的衝擊性,科技派除了浪潮之外,華為雲和紫光雲也相繼加入戰團。

而在雲計算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時候,最早啟動雲計算戰略的浪潮,已經不再獨立思考雲計算,而是徹底將雲融入到“雲數智”的平臺當中去,不僅保持了對政務雲持續的領跑,也在公有云賽道上,成功B輪融資,向著獨立上市的目標更近了一步。縱觀整個科技界,能夠同時將公有云和傳統企業級雲計算兩個維度都能做到頂峰的公司寥寥可數,是浪潮驗證了這兩條路可以並行。

也正是在雲的這條線上一路向前,浪潮奠定了成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紮實的基礎。

目前浪潮已為全國23個省、146個城市提供政務雲服務,承載著10000多個政府部門的4萬多項政府應用,造福4.7億百姓,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政務雲佔有率第一。在鞏固政務雲的同時,浪潮還在2017年宣佈進軍公有云市場,通過技術和產品的不斷迭代,全方位的滿足了政府、企業上雲上平臺需求。通過雲這一支點,朝著新型互聯網企業的方向不斷邁進。

“數”的背後,是超越傳統互聯網的新格局

實際上,有了雲的積澱和平臺屬性,數據的魅力是會自然形成的。對比雲原生的互聯網公司,它們無不是通過對數據的強大運營,創造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最終贏得了用戶。

但我更願意將互聯網企業對數據的運用,比作大數據時代的初級模式。因為目前在海量數據中,互聯網數據的佔比20%,而組織數據佔比80%,在組織數據中政府數據又佔到了80%。

換言之,誰能夠將政府的數據更好的運營起來,誰就是大數據時代的深度模式贏家。

我們知道,浪潮一直積極推動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應用創新發展,參與制定《政府數據標準規範》《數據管理平臺保障制度》兩大類17項國家標準,為全國100多個省、市提供數據授權運營服務,月均數據服務調用次超過10億次,支持60多萬名A/B創客創業創新。作為國內領先大數據服務商,浪潮已經做到了面向政府提供從底層硬件支撐到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整體產品和解決方案。

成功的互聯網模式告訴我們,數據最大價值在於提高服務的體驗。比如BAT等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來源於C端,服務於C端”。而浪潮作為新型互聯網企業的定位,其目的是通過B端、G端、C端三維數據,基於B端和G端優勢,間接服務C端用戶,幫助政府解決城市發展、政務服務等問題,最終服務於廣大老百姓。

所以,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浪潮不斷的基於政府數據的整合提供面向老百姓的社會化服務,並催生了一批民生服務強應用。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比如愛城市網APP,是浪潮打造的統一城市公共服務入口,依託浪潮整合政府、社會數據和服務資源,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在濟南,愛城市網已有600餘萬用戶,上線90餘項便民應用,被市民被親切地稱為“掌上政務中心”。2018年5月,天津愛城市網上線,這是愛城市網首次在直轄市取得全新突破,成為城市服務的又一典型樣板。

再比如一貸通,這是浪潮依託政府開放數據,運用AI技術建立風控模型,構建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商業價值與信用評估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不見面、純信用、即時到賬的一站式貸款服務。自2018年8月上線至今,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一貸通放款額突破20億元,並且已在濟南、天津、重慶、貴陽、六安等17個城市落地,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在我看來,正因為浪潮連接了B端、G端、C端的三維數據,所以浪潮可以提供的服務類型,服務的創新性,以及服務的邊界都無限拓寬。換句話說,浪潮所定義的新型互聯網企業,真正將數據的運用,推到了另一個新的高度,未來也將是另一種新的格局。

“智”的突破,是浪潮走向新領域的一把利劍

如果說雲代表了浪潮多年的積澱和平臺價值,數據是浪潮提供新型互聯網服務的燃料,那麼“智”就像是一把利劍,有機會讓浪潮跨入全新的市場領域。

客觀的說,當浪潮在“雲”和“數”兩個維度上達到一定的成就,邁向人工智能本該就是情理之中,因為人工智能的概念是已經存在了50年的“老”概念,雲的出現為其提供了算力,大數據為其提供了彈藥,才使得人工智能煥發了新的青春。

浪潮對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和業界的很多定位於AI的公司略有不同,浪潮並沒有鎖定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而是選擇了在硬件、軟件和平臺這三個層面同時發力。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硬件本身就是浪潮的優勢,在服務器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之後,AI服務器的研發和落地,就是浪潮走出差異化之路的重要武器。2017年,浪潮正式發佈“智慧計算”戰略,佈局AI計算,到2018年就推出了單機可提供每秒2千萬億次的AI計算性能的AI超級服務器AGX-5,目前這也是全球最強大的AI計算主機之一。

軟件層面,早在2017年,浪潮就發佈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訓練集群管理軟件AIStation,實現了對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的管理和調度,同時集成了主流的AI開源框架和深度學習模型,提供完整的AI開發工作流服務,助力企業加快AI開發步伐。

​新型互聯網企業一週年,浪潮寫出”雲數智”新故事

在平臺層面,2018年,浪潮重磅發佈了“浪潮元腦”,打包了計算、算法、框架、PaaS以及服務的一站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交付,實現了人工智能計算系統的“交鑰匙工程”。

我是這麼看這三者的關係:AI計算的硬件,證明了浪潮有能力站在AI算力的最高峰,軟件和開發框架層面的進展,保證了浪潮可以融入全球主流的AI賽道,而“浪潮元腦”將浪潮在AI軟硬件的能力進行彙總,可以推動整個社會對普惠AI的訴求。

業界對雲數智的融合目標是一致的。那麼,相比於互聯網公有云,浪潮的“雲數智”的優勢在於:第一,浪潮的雲更能夠滿足政企客戶的上雲需求;第二,浪潮的數據鏈條涵蓋了G端、B端和C端,更為完整;而相比於其他科技公司,浪潮在AI算力上的佈局最全面,產品線也更豐富。所以,浪潮的“雲數智”,更能夠成為數字經濟中最有價值的驅動力。

從雲到數,再到智,浪潮從不斷的探索和積累中,摸索出了一條將雲、數和智融合的路徑,這條路的名稱就叫做:新型互聯網企業。在提出這個概念的一年後,浪潮顯然在雲、數和智三個維度上都交出了近乎滿分的答卷。源於互聯網,又超越互聯網,浪潮用“雲、數、智”的全維提升,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新劇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