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
"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作者:曹爽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順應節氣冬病夏治才是養生的重點。

那麼,今天就由中醫專家帶大家來一同學習“冬病夏治”的相關內容。

何為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就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採用一定的方法,預防復發、或減輕疾病症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冬病患者本身體質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晾衣服一樣困難。

而在大暑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一整年的積寒都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正是最容易被趕出來的好時機。

2019年夏季貼敷時間:

頭 伏:2019年7月12日

中 伏:2019年7月22日

閏 中 伏:2019年8月 1 日

末伏加強:2019年8月11日

哪些人群適合冬病夏治

從中醫角度講,冬天易發病的人多屬於虛寒體質、陽氣不足的人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活力,手腳冰涼,自身熱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被子,甚至還要穿襪子。

此外,這些疾病的人群也適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疾病

反覆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哮喘

2、風溼免疫性疾病

肩周炎、頸椎病、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等

3、婦科疾病

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

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5、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硬皮病、凍瘡、等

6、兒科疾病

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哮喘、咳嗽、支氣管炎等

7、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腸炎、消化不良等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大暑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節氣,也是人體中陽氣最旺之時,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一些藥物、食物,最易驅除體內寒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醫生會根據病症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穴位藥物敷貼、中藥內服、溫鍼灸、雷火灸、推拿、刮痧、拔罐、藥浴等。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採取穴位藥物敷貼,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伏九貼敷。將配好的中藥碾成粉末,製成膏藥,分別貼在人體不同的穴位上,過4至6小時後自行取下,每10天1次,以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作者:曹爽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順應節氣冬病夏治才是養生的重點。

那麼,今天就由中醫專家帶大家來一同學習“冬病夏治”的相關內容。

何為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就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採用一定的方法,預防復發、或減輕疾病症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冬病患者本身體質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晾衣服一樣困難。

而在大暑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一整年的積寒都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正是最容易被趕出來的好時機。

2019年夏季貼敷時間:

頭 伏:2019年7月12日

中 伏:2019年7月22日

閏 中 伏:2019年8月 1 日

末伏加強:2019年8月11日

哪些人群適合冬病夏治

從中醫角度講,冬天易發病的人多屬於虛寒體質、陽氣不足的人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活力,手腳冰涼,自身熱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被子,甚至還要穿襪子。

此外,這些疾病的人群也適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疾病

反覆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哮喘

2、風溼免疫性疾病

肩周炎、頸椎病、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等

3、婦科疾病

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

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5、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硬皮病、凍瘡、等

6、兒科疾病

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哮喘、咳嗽、支氣管炎等

7、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腸炎、消化不良等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大暑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節氣,也是人體中陽氣最旺之時,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一些藥物、食物,最易驅除體內寒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醫生會根據病症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穴位藥物敷貼、中藥內服、溫鍼灸、雷火灸、推拿、刮痧、拔罐、藥浴等。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採取穴位藥物敷貼,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伏九貼敷。將配好的中藥碾成粉末,製成膏藥,分別貼在人體不同的穴位上,過4至6小時後自行取下,每10天1次,以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我們自己可以做什麼?

01、大暑飲食

1、服用偏溫熱的飲食:熱藥涼服冷的紅糖姜水是首選之品。

2、減少肉食的攝入,多吃瓜果蔬菜,生食、熟食區分開,清洗乾淨再食用。

健脾消暑的食物:綠豆、苦瓜、豆腐以及和玉米等

清熱的食物:如新鮮的瓜果:西瓜、西紅柿等

大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草莓、獼猴桃等

3、減少糖分的攝入,少吃冷飲,少吃冷飲,少吃冷飲!

4、保證身體所需水分、鹽分

補充水分是進行保健的基礎,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2500毫升的水分;愛出汗的口又很清的人食用鹽也可以較平常適當增加一些。

02、大暑--祛暑溼“三窩”保健法

1、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豌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作者:曹爽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順應節氣冬病夏治才是養生的重點。

那麼,今天就由中醫專家帶大家來一同學習“冬病夏治”的相關內容。

何為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就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採用一定的方法,預防復發、或減輕疾病症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冬病患者本身體質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晾衣服一樣困難。

而在大暑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一整年的積寒都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正是最容易被趕出來的好時機。

2019年夏季貼敷時間:

頭 伏:2019年7月12日

中 伏:2019年7月22日

閏 中 伏:2019年8月 1 日

末伏加強:2019年8月11日

哪些人群適合冬病夏治

從中醫角度講,冬天易發病的人多屬於虛寒體質、陽氣不足的人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活力,手腳冰涼,自身熱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被子,甚至還要穿襪子。

此外,這些疾病的人群也適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疾病

反覆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哮喘

2、風溼免疫性疾病

肩周炎、頸椎病、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等

3、婦科疾病

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

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5、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硬皮病、凍瘡、等

6、兒科疾病

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哮喘、咳嗽、支氣管炎等

7、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腸炎、消化不良等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大暑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節氣,也是人體中陽氣最旺之時,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一些藥物、食物,最易驅除體內寒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醫生會根據病症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穴位藥物敷貼、中藥內服、溫鍼灸、雷火灸、推拿、刮痧、拔罐、藥浴等。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採取穴位藥物敷貼,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伏九貼敷。將配好的中藥碾成粉末,製成膏藥,分別貼在人體不同的穴位上,過4至6小時後自行取下,每10天1次,以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我們自己可以做什麼?

01、大暑飲食

1、服用偏溫熱的飲食:熱藥涼服冷的紅糖姜水是首選之品。

2、減少肉食的攝入,多吃瓜果蔬菜,生食、熟食區分開,清洗乾淨再食用。

健脾消暑的食物:綠豆、苦瓜、豆腐以及和玉米等

清熱的食物:如新鮮的瓜果:西瓜、西紅柿等

大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草莓、獼猴桃等

3、減少糖分的攝入,少吃冷飲,少吃冷飲,少吃冷飲!

4、保證身體所需水分、鹽分

補充水分是進行保健的基礎,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2500毫升的水分;愛出汗的口又很清的人食用鹽也可以較平常適當增加一些。

02、大暑--祛暑溼“三窩”保健法

1、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豌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2、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胭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可以在兩腿的委中穴各按五十次,站起來以後,就能感覺非常輕鬆了,壓力就完全消失掉了。

冬病夏治存在哪些誤區

冬病夏治是在疾病的緩解期來進行治療,所以不能立竿見影,大暑節氣治冬病,也要在冬天才能感覺出療效。而且,有些疾病還須堅持幾個夏天才能收到明顯效果,甚至要三年、五年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同時,冬病夏治也不能代替其他日常治療方法,最好將其作為綜合治療方法的一種。要注意的是,大暑天熱,有些人只要治療了,就可以沒有節制地吃涼的、用涼的,這樣是不對的。

"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作者:曹爽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通緯·孝經援神契》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順應節氣冬病夏治才是養生的重點。

那麼,今天就由中醫專家帶大家來一同學習“冬病夏治”的相關內容。

何為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就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採用一定的方法,預防復發、或減輕疾病症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冬病患者本身體質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晾衣服一樣困難。

而在大暑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一整年的積寒都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正是最容易被趕出來的好時機。

2019年夏季貼敷時間:

頭 伏:2019年7月12日

中 伏:2019年7月22日

閏 中 伏:2019年8月 1 日

末伏加強:2019年8月11日

哪些人群適合冬病夏治

從中醫角度講,冬天易發病的人多屬於虛寒體質、陽氣不足的人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活力,手腳冰涼,自身熱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被子,甚至還要穿襪子。

此外,這些疾病的人群也適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疾病

反覆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哮喘

2、風溼免疫性疾病

肩周炎、頸椎病、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等

3、婦科疾病

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

4、耳鼻喉科疾病

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5、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硬皮病、凍瘡、等

6、兒科疾病

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哮喘、咳嗽、支氣管炎等

7、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腸炎、消化不良等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大暑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節氣,也是人體中陽氣最旺之時,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一些藥物、食物,最易驅除體內寒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醫生會根據病症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穴位藥物敷貼、中藥內服、溫鍼灸、雷火灸、推拿、刮痧、拔罐、藥浴等。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採取穴位藥物敷貼,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伏九貼敷。將配好的中藥碾成粉末,製成膏藥,分別貼在人體不同的穴位上,過4至6小時後自行取下,每10天1次,以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我們自己可以做什麼?

01、大暑飲食

1、服用偏溫熱的飲食:熱藥涼服冷的紅糖姜水是首選之品。

2、減少肉食的攝入,多吃瓜果蔬菜,生食、熟食區分開,清洗乾淨再食用。

健脾消暑的食物:綠豆、苦瓜、豆腐以及和玉米等

清熱的食物:如新鮮的瓜果:西瓜、西紅柿等

大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草莓、獼猴桃等

3、減少糖分的攝入,少吃冷飲,少吃冷飲,少吃冷飲!

4、保證身體所需水分、鹽分

補充水分是進行保健的基礎,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2500毫升的水分;愛出汗的口又很清的人食用鹽也可以較平常適當增加一些。

02、大暑--祛暑溼“三窩”保健法

1、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豌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2、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胭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可以在兩腿的委中穴各按五十次,站起來以後,就能感覺非常輕鬆了,壓力就完全消失掉了。

冬病夏治存在哪些誤區

冬病夏治是在疾病的緩解期來進行治療,所以不能立竿見影,大暑節氣治冬病,也要在冬天才能感覺出療效。而且,有些疾病還須堅持幾個夏天才能收到明顯效果,甚至要三年、五年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同時,冬病夏治也不能代替其他日常治療方法,最好將其作為綜合治療方法的一種。要注意的是,大暑天熱,有些人只要治療了,就可以沒有節制地吃涼的、用涼的,這樣是不對的。

專欄|大暑將至,防暑祛溼度夏,冬病夏治正當時

總之,順應節氣,陰陽調和,健康才會像我們招手,祝大家度過一個健康喜樂的夏天,即使冬天到來也不覺得寒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