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夏未央,防暑、保暖、祛溼一個都不能少'

""秋至夏未央,防暑、保暖、祛溼一個都不能少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從今天起,暑季結束了,真正的秋季開始了。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此時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階段,時有秋雨,溼氣較重,溼熱並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涓提醒,處暑是祛溼的最佳時節,養生重在調和陰陽,謹防寒溼傷身。此外,該時節的防暑、保暖工作也需到位。

養胃祛溼慎貼膘

雖然處暑過後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氣溫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此時仍是祛溼的好時節,應養護脾胃,少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慾感不強,因此飲食上避免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和不好消化的食物。”劉涓說。 很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不知不覺地開始吃點好的——按中國人的習慣,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還講究“貼秋膘”。不過,劉涓提醒大家,不要急著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這一時期,還是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穀物、豆類、薯類、食用菌類等食物,少吃高熱量、難消化的肉食。

"秋至夏未央,防暑、保暖、祛溼一個都不能少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從今天起,暑季結束了,真正的秋季開始了。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此時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階段,時有秋雨,溼氣較重,溼熱並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涓提醒,處暑是祛溼的最佳時節,養生重在調和陰陽,謹防寒溼傷身。此外,該時節的防暑、保暖工作也需到位。

養胃祛溼慎貼膘

雖然處暑過後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氣溫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此時仍是祛溼的好時節,應養護脾胃,少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慾感不強,因此飲食上避免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和不好消化的食物。”劉涓說。 很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不知不覺地開始吃點好的——按中國人的習慣,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還講究“貼秋膘”。不過,劉涓提醒大家,不要急著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這一時期,還是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穀物、豆類、薯類、食用菌類等食物,少吃高熱量、難消化的肉食。

秋至夏未央,防暑、保暖、祛溼一個都不能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秋凍”也應注意腹部保暖

“春捂秋凍”是許多人的養生常識,劉涓表示,所謂“秋凍”是指讓體溫在秋天不要太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處暑過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早晚外出應適當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注意腹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此外,肚臍也是容易受寒的重要部位之一。劉涓指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若防護不當,寒氣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應避免晚上睡覺時暴露腹部,或穿露臍裝。

秋燥傷津 不妨試試食療方

許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人認為是喉嚨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卻收效甚微。劉涓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也可在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溼拖把擦地等。 “處暑過後,仍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開幾個小時的空調,本來‘秋燥’就不請自來,如果在乾燥的空調房中待久了,人體的津液自然會受到更大的損傷,引起皮膚乾燥、舌紅少津、毛髮乾枯、大便乾結、口鼻咽幹、胸痛乾咳、少痰等症狀。”劉涓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可選用空氣加溼器,將空氣的溼度調高。

應對秋季燥咳,北京順義婦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競給大家推薦了一個簡便的食療方,不妨在家中試試吧!

· 山藥杏仁粥

【材料】:新鮮山藥、杏仁各50克,小米250克。

【製作】:①山藥洗淨,去皮,切片,焯水,瀝乾;②小米炒香,磨成細粉;③杏仁炒香,去皮、尖,切碎;④山藥片、小米粉、杏仁末入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溫中補肺。

【作用】:適用於秋季燥咳、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王卡拉

本文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