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

道教 乘風破浪xc 2019-09-15
"

能從別人的潛在語言裡聽明白話,能聽懂綿裡藏針。(世故: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步入社會,就要有涵養、明事理、態度大方、精明能幹,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聰明人會利用社會上現實存在的俗禮及人之常情,在最不利的情勢裡,達到圓滿的效果。做什麼事都應該掌握好分寸,記得留三分地給別人走。當你把“機關算盡”,佔盡便宜的時候,吃虧的可能是你自己。看破不說破(我認為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應存在一絲底線和空間),揣著明白裝糊塗也不失為一種自保的方式。

我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很多,或快樂,或絕望,有時是境遇逼著我們不得不成熟,不得不世故。因為你若不世故,也會不知不覺中陷入別人的給你製造的“事故”。我想對身邊那些所謂的朋友說: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可能有的人很討厭你,卻也能在表面上和你交心。可能有的人本身很一無是處,卻喜歡裝作應有盡有。這就是世故,是生存的技能。

2

不世故

不世故

出淤泥而不染,看過世界的凌厲,走過歲月的磨難,依然堅持不失天真,最為難能可貴。羅曼羅蘭說:“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未悔。眾人皆醉我獨醒。

天真,就是童心未泯。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日漸老去,天真,是我們對抗時間的方式,也是千帆過盡的迴歸。

一行者問:“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返璞歸真,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道教稱之為“返樸歸真”,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人終其一生,是找回赤子的天真,迴歸“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

"

能從別人的潛在語言裡聽明白話,能聽懂綿裡藏針。(世故: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步入社會,就要有涵養、明事理、態度大方、精明能幹,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聰明人會利用社會上現實存在的俗禮及人之常情,在最不利的情勢裡,達到圓滿的效果。做什麼事都應該掌握好分寸,記得留三分地給別人走。當你把“機關算盡”,佔盡便宜的時候,吃虧的可能是你自己。看破不說破(我認為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應存在一絲底線和空間),揣著明白裝糊塗也不失為一種自保的方式。

我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很多,或快樂,或絕望,有時是境遇逼著我們不得不成熟,不得不世故。因為你若不世故,也會不知不覺中陷入別人的給你製造的“事故”。我想對身邊那些所謂的朋友說: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可能有的人很討厭你,卻也能在表面上和你交心。可能有的人本身很一無是處,卻喜歡裝作應有盡有。這就是世故,是生存的技能。

2

不世故

不世故

出淤泥而不染,看過世界的凌厲,走過歲月的磨難,依然堅持不失天真,最為難能可貴。羅曼羅蘭說:“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未悔。眾人皆醉我獨醒。

天真,就是童心未泯。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日漸老去,天真,是我們對抗時間的方式,也是千帆過盡的迴歸。

一行者問:“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返璞歸真,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道教稱之為“返樸歸真”,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人終其一生,是找回赤子的天真,迴歸“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

知世故而不世故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們跋山涉水穿越紅塵,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內心,無問西東。在外面闖蕩了半生,經歷坎坷和人生波折,仍能保持赤子之心,依然有顆純樸的童心,遠離世俗的市儈。

3

歷圓滑而彌單純

歷圓滑而彌單純

《菜根譚》中有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看過這個世界,見識過人性的善與惡,對為人處事之則瞭如指掌,而依然能對萬事萬物懷有柔軟之心。在這個紛雜的社會,我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和人、和事打交道,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時也要保留真實的自我。其實一個人的成熟,是面對那些厭惡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牴觸(不喜歡也不討厭),只淡然一笑對之。當內心可以容納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人與事時,這是經歷人生風雨後的難得的豁達與灑脫。人生,一半是對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對殘缺的包容。但包容絕不等於懦弱,也不是無原則的忍讓。

私企一個女職員,當別人在奮力討好頂頭上司小組長,渴望受到重視大展拳腳的時候,她冷傲傲地如旁觀者站在一邊,既看不慣同事有失風骨的諂媚,也看不慣領導對各款“真誠”而響亮的馬屁毫不推辭的欣然享受。而是另闢蹊徑,想方設法找出這位小組長的不足,彙集成冊,狠狠地到部門主管那裡參了他一本。結局如何,頂頭上司為她定製了多款豪華尊享版“小鞋”,同事因她的大義滅親高風亮節,在道德領域自嘆不如,甘拜下風,對其退避三舍敬而遠之。儘管主管幫她伸張了正義,但是始終不把她當做自己人來交心相處,生怕被抓住短處,重蹈小組長的覆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