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你可不用小看這個王號,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室利·因陀羅提"意為"吉祥因陀羅王",來自印度最古老的詩歌《梨俱吠陀》,同時也是印度神話中統領天、地、空三界的神王,是人間唯一的王者。換句話說,非常顯然,剛剛建立的素可泰王朝是信奉印度教的。

當然這也非常好解釋,因為13世紀時期印度教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皇室中非常流行,而且吉祥因陀羅王被看成是是雅利安人(納粹概念中的雅利安人和這個沒有關係)征服土著的英雄。對於泰人來說,他們要想在湄公河流域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高棉人。

注:泰人被認為是由中國或者中亞因戰亂遷移過來的部落,並非湄公河流域土著,當然這個有爭議,只做瞭解,不深入。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你可不用小看這個王號,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室利·因陀羅提"意為"吉祥因陀羅王",來自印度最古老的詩歌《梨俱吠陀》,同時也是印度神話中統領天、地、空三界的神王,是人間唯一的王者。換句話說,非常顯然,剛剛建立的素可泰王朝是信奉印度教的。

當然這也非常好解釋,因為13世紀時期印度教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皇室中非常流行,而且吉祥因陀羅王被看成是是雅利安人(納粹概念中的雅利安人和這個沒有關係)征服土著的英雄。對於泰人來說,他們要想在湄公河流域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高棉人。

注:泰人被認為是由中國或者中亞因戰亂遷移過來的部落,並非湄公河流域土著,當然這個有爭議,只做瞭解,不深入。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所以可想而知,素可泰王朝有信仰印度教的需求和需要,也說明了素可泰王朝皇室前期是信仰印度教的。例如被譽為泰國最偉大的五大帝之一,素可泰王朝第三任皇帝蘭甘亨,其尊號為"帕蘭甘亨",意為"勇敢的羅摩王"。而這羅摩王正是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印度教主神毗溼奴的化身。

而在原素可泰地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隸屬於印度教的溼婆、烏瑪女神、那萊和毗溼奴雕像,這足以說明最早的泰國實際上是信奉印度教的。那說到這裡,他們為什麼後來又信奉小乘佛教了呢?這就是蘭甘亨王的偉大之處。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你可不用小看這個王號,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室利·因陀羅提"意為"吉祥因陀羅王",來自印度最古老的詩歌《梨俱吠陀》,同時也是印度神話中統領天、地、空三界的神王,是人間唯一的王者。換句話說,非常顯然,剛剛建立的素可泰王朝是信奉印度教的。

當然這也非常好解釋,因為13世紀時期印度教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皇室中非常流行,而且吉祥因陀羅王被看成是是雅利安人(納粹概念中的雅利安人和這個沒有關係)征服土著的英雄。對於泰人來說,他們要想在湄公河流域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高棉人。

注:泰人被認為是由中國或者中亞因戰亂遷移過來的部落,並非湄公河流域土著,當然這個有爭議,只做瞭解,不深入。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所以可想而知,素可泰王朝有信仰印度教的需求和需要,也說明了素可泰王朝皇室前期是信仰印度教的。例如被譽為泰國最偉大的五大帝之一,素可泰王朝第三任皇帝蘭甘亨,其尊號為"帕蘭甘亨",意為"勇敢的羅摩王"。而這羅摩王正是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印度教主神毗溼奴的化身。

而在原素可泰地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隸屬於印度教的溼婆、烏瑪女神、那萊和毗溼奴雕像,這足以說明最早的泰國實際上是信奉印度教的。那說到這裡,他們為什麼後來又信奉小乘佛教了呢?這就是蘭甘亨王的偉大之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蘭甘亨王繼承素可泰王朝皇位之後,深感夾縫求生中的素可泰王朝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泰人民族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就把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和高棉文加以改造,於公元1283年創建泰文,沒錯,現在的泰文就是蘭甘亨王發明的。

接著,因為泰可素地區原本屬於吳哥王朝,而吳哥王朝就是信仰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現在素可泰是個新政權,為了擺脫老政權的影響,為了保持素可泰王朝擁有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獨立性,這就必須要引進一個跟老政權沒有關聯,卻又可以讓老百姓接受的宗教信仰,於是上部座佛法,也就是小乘佛法成為了素可泰王朝皇室的不二之選。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你可不用小看這個王號,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室利·因陀羅提"意為"吉祥因陀羅王",來自印度最古老的詩歌《梨俱吠陀》,同時也是印度神話中統領天、地、空三界的神王,是人間唯一的王者。換句話說,非常顯然,剛剛建立的素可泰王朝是信奉印度教的。

當然這也非常好解釋,因為13世紀時期印度教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皇室中非常流行,而且吉祥因陀羅王被看成是是雅利安人(納粹概念中的雅利安人和這個沒有關係)征服土著的英雄。對於泰人來說,他們要想在湄公河流域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高棉人。

注:泰人被認為是由中國或者中亞因戰亂遷移過來的部落,並非湄公河流域土著,當然這個有爭議,只做瞭解,不深入。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所以可想而知,素可泰王朝有信仰印度教的需求和需要,也說明了素可泰王朝皇室前期是信仰印度教的。例如被譽為泰國最偉大的五大帝之一,素可泰王朝第三任皇帝蘭甘亨,其尊號為"帕蘭甘亨",意為"勇敢的羅摩王"。而這羅摩王正是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印度教主神毗溼奴的化身。

而在原素可泰地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隸屬於印度教的溼婆、烏瑪女神、那萊和毗溼奴雕像,這足以說明最早的泰國實際上是信奉印度教的。那說到這裡,他們為什麼後來又信奉小乘佛教了呢?這就是蘭甘亨王的偉大之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蘭甘亨王繼承素可泰王朝皇位之後,深感夾縫求生中的素可泰王朝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泰人民族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就把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和高棉文加以改造,於公元1283年創建泰文,沒錯,現在的泰文就是蘭甘亨王發明的。

接著,因為泰可素地區原本屬於吳哥王朝,而吳哥王朝就是信仰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現在素可泰是個新政權,為了擺脫老政權的影響,為了保持素可泰王朝擁有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獨立性,這就必須要引進一個跟老政權沒有關聯,卻又可以讓老百姓接受的宗教信仰,於是上部座佛法,也就是小乘佛法成為了素可泰王朝皇室的不二之選。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正是在這種考慮之下,蘭甘亨王派遣大量比丘到獅子國(斯里蘭卡)請高僧回國講座,並且大興土木,在國內修建佛寺,並將小乘佛法立為素可泰王朝(暹羅國)國教。使得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不信仰小乘佛法。

到了素可泰王朝第六任國王呂泰王的時候,他不僅根據三十部佛教寫出了佛學鉅著《三界經》 ,更是在1361年悍然出家為僧。雖然後因國事太過於繁忙還俗,卻也開創了泰國男子普遍在寺院中短期出家的習俗。鑑於呂泰王在佛學就的成就,他被尊為"達摩王",而自他之後,小乘佛法徹底在古泰國生根,素可泰王朝之後的國王均尊為"達摩王",而不是使用印度教尊號了。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你可不用小看這個王號,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室利·因陀羅提"意為"吉祥因陀羅王",來自印度最古老的詩歌《梨俱吠陀》,同時也是印度神話中統領天、地、空三界的神王,是人間唯一的王者。換句話說,非常顯然,剛剛建立的素可泰王朝是信奉印度教的。

當然這也非常好解釋,因為13世紀時期印度教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皇室中非常流行,而且吉祥因陀羅王被看成是是雅利安人(納粹概念中的雅利安人和這個沒有關係)征服土著的英雄。對於泰人來說,他們要想在湄公河流域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高棉人。

注:泰人被認為是由中國或者中亞因戰亂遷移過來的部落,並非湄公河流域土著,當然這個有爭議,只做瞭解,不深入。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所以可想而知,素可泰王朝有信仰印度教的需求和需要,也說明了素可泰王朝皇室前期是信仰印度教的。例如被譽為泰國最偉大的五大帝之一,素可泰王朝第三任皇帝蘭甘亨,其尊號為"帕蘭甘亨",意為"勇敢的羅摩王"。而這羅摩王正是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印度教主神毗溼奴的化身。

而在原素可泰地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隸屬於印度教的溼婆、烏瑪女神、那萊和毗溼奴雕像,這足以說明最早的泰國實際上是信奉印度教的。那說到這裡,他們為什麼後來又信奉小乘佛教了呢?這就是蘭甘亨王的偉大之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蘭甘亨王繼承素可泰王朝皇位之後,深感夾縫求生中的素可泰王朝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泰人民族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就把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和高棉文加以改造,於公元1283年創建泰文,沒錯,現在的泰文就是蘭甘亨王發明的。

接著,因為泰可素地區原本屬於吳哥王朝,而吳哥王朝就是信仰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現在素可泰是個新政權,為了擺脫老政權的影響,為了保持素可泰王朝擁有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獨立性,這就必須要引進一個跟老政權沒有關聯,卻又可以讓老百姓接受的宗教信仰,於是上部座佛法,也就是小乘佛法成為了素可泰王朝皇室的不二之選。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正是在這種考慮之下,蘭甘亨王派遣大量比丘到獅子國(斯里蘭卡)請高僧回國講座,並且大興土木,在國內修建佛寺,並將小乘佛法立為素可泰王朝(暹羅國)國教。使得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不信仰小乘佛法。

到了素可泰王朝第六任國王呂泰王的時候,他不僅根據三十部佛教寫出了佛學鉅著《三界經》 ,更是在1361年悍然出家為僧。雖然後因國事太過於繁忙還俗,卻也開創了泰國男子普遍在寺院中短期出家的習俗。鑑於呂泰王在佛學就的成就,他被尊為"達摩王",而自他之後,小乘佛法徹底在古泰國生根,素可泰王朝之後的國王均尊為"達摩王",而不是使用印度教尊號了。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實際上呂泰王之所以要著《三界經》,並以身作則遁入空門,正是因為此時素可泰王朝面臨著緬甸和阿育陀耶王朝的軍事威脅,他這麼做最大的理由還是想加快國民信仰認同,以達到抵禦外敵文化和軍事入侵的作用。而自素可泰王朝的這個做法之後,東南半島上的國家在其獨立和分裂歷史中,紛紛效仿。

"

去過泰國的人一定會對泰國繁多的寺廟,無處不在的金碧輝煌大感興趣。確實,雖然中國和泰國一樣都是佛教國家,什麼如來、觀音、菩薩羅漢對我們來講一點都不陌生,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會對泰國造佛、信佛、拜佛、禮佛的熱忱所觸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不過很多人應該也發現了,那就是泰國的佛似乎跟我們的佛有點不一樣。眾所周知,原始佛教發源於印度,然而它卻在印度猶如曇花一現。除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將之定為國教,在印度繁盛一下之後,它迅速就被印度教所取代。在如今,印度教是印度主要宗教,約有82%的居民信奉;其次是伊斯蘭教,佔了12%的人口,還有錫克教以及基督教,而原本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僅剩0.8%的印度人信仰,可以說基本忽略不計。

尷尬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佛教在傳入中國以及東南亞之後,居然開枝散葉,逐漸強大。它不僅是成為眾多東南亞國家的國教,在中國它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大教,甚至穩壓我國本土信仰—道教。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但是,我國的佛教我們一般叫做漢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講究"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也就是普度眾生,現如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就屬於大乘佛教。而泰國的佛教屬於南傳佛教,其主要所信奉為"小乘佛法",也叫做"上部座佛教",以"自我完善和自我解脫為宗旨"(中國也有小乘佛教),如今東南亞各國比如泰國、老撾、緬甸等均信奉"小乘佛法"。

如果你還分不清這兩者的區別,那就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在《西遊記》中,大唐原本是"小乘佛法",每個人度化的都是自己。可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求助護國寺,少年唐三藏終於明白小乘佛法的缺陷,他要普度眾生,於是便在觀音的指引下前往西天取經,所取的正是大乘佛法。當然了,這是小說裡的劇情,在真實歷史中的三藏法師西天取經中並不是如此,實際上漢傳佛教最早就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的。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既然如此,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泰國要修小乘佛法,不是修行大乘佛法呢?而這,則牽涉到泰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古泰國—暹羅國。

泰國本身的領土原為高棉人所建立的吳哥王朝(我國稱之真臘王國)所統轄,就是建造了吳哥窟的那個民族,現柬埔寨人。很顯然,作為當時整個東南亞最為強大的國家,吳哥王朝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更或者說當時整個佛教世界基本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為主。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在13世紀後期,吳哥王朝統治下有個泰族部落,在其首領膺它沙羅鐵的帶領下吞併周邊部落,並在緬甸蒲甘王朝和吳哥王朝的夾逢中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成為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泰人所建立的王朝。

那一個國家建立了,除了軍隊政務以外,總歸是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實際上早在膺它沙羅鐵建立素可泰王朝之前,他本身是一名吳哥王朝的寵將,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曾賜予稱號"因陀羅提",而其建國後亦取王號為"室利·因陀羅提"。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你可不用小看這個王號,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室利·因陀羅提"意為"吉祥因陀羅王",來自印度最古老的詩歌《梨俱吠陀》,同時也是印度神話中統領天、地、空三界的神王,是人間唯一的王者。換句話說,非常顯然,剛剛建立的素可泰王朝是信奉印度教的。

當然這也非常好解釋,因為13世紀時期印度教已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皇室中非常流行,而且吉祥因陀羅王被看成是是雅利安人(納粹概念中的雅利安人和這個沒有關係)征服土著的英雄。對於泰人來說,他們要想在湄公河流域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土地上的原著居民—高棉人。

注:泰人被認為是由中國或者中亞因戰亂遷移過來的部落,並非湄公河流域土著,當然這個有爭議,只做瞭解,不深入。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所以可想而知,素可泰王朝有信仰印度教的需求和需要,也說明了素可泰王朝皇室前期是信仰印度教的。例如被譽為泰國最偉大的五大帝之一,素可泰王朝第三任皇帝蘭甘亨,其尊號為"帕蘭甘亨",意為"勇敢的羅摩王"。而這羅摩王正是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印度教主神毗溼奴的化身。

而在原素可泰地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隸屬於印度教的溼婆、烏瑪女神、那萊和毗溼奴雕像,這足以說明最早的泰國實際上是信奉印度教的。那說到這裡,他們為什麼後來又信奉小乘佛教了呢?這就是蘭甘亨王的偉大之處。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蘭甘亨王繼承素可泰王朝皇位之後,深感夾縫求生中的素可泰王朝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泰人民族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就把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和高棉文加以改造,於公元1283年創建泰文,沒錯,現在的泰文就是蘭甘亨王發明的。

接著,因為泰可素地區原本屬於吳哥王朝,而吳哥王朝就是信仰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現在素可泰是個新政權,為了擺脫老政權的影響,為了保持素可泰王朝擁有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獨立性,這就必須要引進一個跟老政權沒有關聯,卻又可以讓老百姓接受的宗教信仰,於是上部座佛法,也就是小乘佛法成為了素可泰王朝皇室的不二之選。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正是在這種考慮之下,蘭甘亨王派遣大量比丘到獅子國(斯里蘭卡)請高僧回國講座,並且大興土木,在國內修建佛寺,並將小乘佛法立為素可泰王朝(暹羅國)國教。使得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不信仰小乘佛法。

到了素可泰王朝第六任國王呂泰王的時候,他不僅根據三十部佛教寫出了佛學鉅著《三界經》 ,更是在1361年悍然出家為僧。雖然後因國事太過於繁忙還俗,卻也開創了泰國男子普遍在寺院中短期出家的習俗。鑑於呂泰王在佛學就的成就,他被尊為"達摩王",而自他之後,小乘佛法徹底在古泰國生根,素可泰王朝之後的國王均尊為"達摩王",而不是使用印度教尊號了。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實際上呂泰王之所以要著《三界經》,並以身作則遁入空門,正是因為此時素可泰王朝面臨著緬甸和阿育陀耶王朝的軍事威脅,他這麼做最大的理由還是想加快國民信仰認同,以達到抵禦外敵文化和軍事入侵的作用。而自素可泰王朝的這個做法之後,東南半島上的國家在其獨立和分裂歷史中,紛紛效仿。

為何東南亞的佛跟中國的佛不一樣,不僅是大國博弈,更是政權更迭

這就是為什麼泰國的佛教跟中國的佛教區別這麼大,他們為什麼會如此信仰佛教的原因了,也是為什麼東南亞半島普遍信奉小乘佛教的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