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丹江 移民 經濟 農業 長江 電力工程技術 2018-12-01

美麗的丹江水,發源於秦嶺深處,自陝西洛南縣一路南下,緩緩流淌到豫、鄂、陝交界的南陽市淅川縣縣境內。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一池清水從這裡開閘北上流入北京、天津。

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丹江水畔,與庫區相伴而生的人,註定要一次次搬遷移民。

這次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從162米加高到176.6米,意味著淅川16.2萬移民的家園將葬身水底,他們將別無選擇地惜別故土,踏上異鄉。

南水北調前,人們在這裡基本上過著打漁放牧男耕女織的生活,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早已習慣了,相互無拘無束,親和自然。

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生活環境無法適應。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我們十堰地區主要是山區,並且他們生活的地方靠著丹江水。突然搬去了平原居住,沒有養魚、捕魚的生活,沒有了在山上種植橘子樹的生活,他們難以適應。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而言,這種背井離鄉的感覺,更讓人無法接受。

難以割捨的親情。自從親戚搬遷去了新鄉安置區居住,我們就很少能夠走動。因為實在太遠了。他們在那邊定居以後,也很少有機會能夠回到十堰這邊。眼看著親戚之間的走動逐漸變少,他們就決定搬回來住。

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一個是可能有的地方對於個別移民的安置政策落實不好,例如新耕地的分派,補助款項的落實等等,以至於讓有的移民的生活出現不便甚或困難。從而引發移民覺得新地方不好,還是老家老地方“養人”,便偷偷地“跋山涉水”回到老地方附近,儘管不合法,生活也不便。

  1. 安土重遷。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不願意離開故土的,這是習慣問題,其實整村整片搬遷多少解決了這個問題。
  2. 生活融入困難。中國地域文化千差萬別,庫區人口遷移到長江中下游城市,生產、語言、氣候各方面都是個大問題。
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1. 政策落實不到位。雖然政府想盡辦法安置移民,但是執行起來肯定有偏差,而且當時國家經濟能力有限,補償款、就業安置等都存在一些瑕疵,這不是普遍現象。

再是可能有的移民到了一個新地方,處於新環境,生活方式都不適應,覺得不少方面都有些彆扭。比如原來的漁民,現在卻要耕地種糧;山區的生活,卻要在小城鎮;原來種地種糧的環境與條件,都發生了變化等等。

南水北調的移民為什麼又回到了十堰?


南水北調後,他們由原來的漁牧生活習慣改變為種田生活習慣,且左鄰右舍也都來自各個不同地方。各自生活方式不盡相同,由原來的熟悉變得陌生。因此,在移民後生活不如意時,就想著回到老家,知根知底的故鄉。自然而然就回到了家鄉十堰。

移民後離家數百里,舉目無親,在家以養魚,捕魚,販魚為生,現在以種田為主,不習慣,種地靠天吃飯,不旱即澇,看天吃飯,周圍村上人又不認識,打零工都不方便,河南淅川的近20萬移民,分佈在河南各地,很多回老家用石棉瓦搭棚捕魚,販魚,當地強制拆掉,又搭,有的只好種田,打工,時間長了,慢慢就學會種地,新的謀生方式,在移民前我瞭解的一個移民村莊,全村700多人,只有四戶沒在當地鎮,縣,市裡買房,就有想法,萬一不適應,都回去。十堰的情況應和河南的移民大致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