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大家好,我是兒科醫生桂純寬,很開心加入到“醫知袋鼠”(i1zdaishu)的科普醫生團隊,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向我諮詢。

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的第一聲“爸爸”、“媽媽”無疑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小心臟要美滋滋地激動個好幾天。

可是,如果孩子遲遲不說話,尤其是跟同齡的孩子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已經妙語連珠了,咱家孩子卻遲遲不開口。雖說有句俗話叫“貴人語遲”,但內心還是免不了焦慮和不安。

那麼,寶寶說話晚究竟是順其自然,還是應該儘早進行干預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寶寶說話晚這個話題。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我們做個簡單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的,一類是病理性的(也就是語言發育遲緩)。

生理性說話晚:

這類寶寶說話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兒童的發育是一系列的動態過程,與自身年齡身體系統以及周圍環境都密切相關,所以會存在個體差異。有些孩子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語言積累的過程比較長,所以說話就相對少,如果你覺得寶寶說話晚,不妨看看下面這些場景符不符合你家的情況:

1. 性格差異

有的孩子先天心理包袱輕,勇於嘗試,並不擔心做的不好或說的不好,萬事做了再說;而有的小朋友則更傾向“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希望一擊即中。兩種性格各有利弊,不過後者的語言積累期會更長,語言發育多半會慢於前者。

2. 家庭包辦過多,家人太勤快

隔代撫養包辦一切的無微不至,長輩們過於及時地領會了孩子的意圖,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孩子在還沒發出需求信號時,就已經被滿足了,學說話的動機自然會受到抑制,從而失去了很多主動表達的機會。

3. 家庭鼓勵的少

父母對寶寶發音的準確性要求過高,急於糾正錯誤發音,或者不經意地嘲笑孩子的發音等,也會在無形中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抑制孩子的表達慾望,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敢再開口。因此,讓孩子說話要多以鼓勵為主。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4. 家庭語言環境複雜

如果家裡有普通話、方言、外語等多種語言,孩子在聽說方面就容易產生混淆。因此,家庭語言環境複雜的孩子通常會說話晚。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

那麼,這些說話晚的孩子不進行語言干預指導,日後其語言水平能趕上同齡孩子嗎

研究數據顯示:

1. 大約一半的說話晚的孩子,在學齡前自己追趕上了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

2. 在4歲以後,追趕上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的可能性急劇減小,而且隨著兒童年齡增加,語言障礙還會影響到學校學習。

雖然至今仍沒有方法能夠在所有的2~3.5歲說話晚的孩子中,準確區分出哪些將來一定會被診斷為語言障礙,哪些將來一定可以自行趕上正常語言發育的孩子。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大量臨床研究發現,不論孩子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多跟孩子互動交流,是有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的

在和寶寶對話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多些耐心和鼓勵,比如下面這些有利於寶寶語言發育的溝通方式,家長可以多和寶寶練習:

1. 拍拍說說吧:隨時隨地記錄下孩子的日常互動,指著照片跟孩子分享度過的時光,比如這是哪裡,我們在這裡做了什麼,孩子就能夠藉助照片認識時間、地點、人名和各種物品了;

2. 聽聽“我”的故事:讓孩子看看父母在同樣成長階段的照片,父母可以分享自己在這個年齡段喜歡的故事,喜歡玩的遊戲,或者最害怕什麼東西;

3. 教孩子辨認情緒:看到孩子的表情,不妨說出來,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可以說:“你看起來很生氣噢”、“寶寶你臉上有著幸福的笑容”等等;

4. 陪孩子閱讀:每天陪孩子閱讀是很重要的親子時光,讀完不妨問問孩子,“你最喜歡書裡哪個角色啊?為什麼呢?如果你是這個人,你會怎麼解決問題呢?”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病理性說話晚: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包括中樞系統、神經肌肉系統、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兒童在語言方面出現的較同齡兒童落後或異常的現象。

通常,依據“發育里程碑”(發育里程碑為每個年齡層75%~90%兒童具備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在語言方面較一般兒童落後20%,便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臨床上對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診斷,需要兒科醫生和語言病理醫師協同來完成。

教給大家一個粗略但是臨床上常用的初篩標準:

  • 一歲的兒童還沒有講出真正的第一個詞(比如,“媽媽”、“要”等);

  • 兩歲的兒童還沒有50個詞的詞彙量,還沒有開始把兩個詞放在一起(比如,“要餅乾”,“爸爸抱”等);

  • 三歲的兒童還沒有開始出現三個詞的簡單句子(比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拿蘋果”等)。

家長不妨對照一下,您的寶寶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有,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造成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性疾病、宮內胎兒腦傷、早產兒、新生兒窒息、感染、頭部外傷、重金屬中毒等因素造成的語言器官或聽覺器官的功能損傷,以及孩子患有自閉症等疾病,都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這些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除了多跟孩子交流溝通外,最重要的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所以,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說話晚的問題,並不是“貴人語遲”一句玩笑了之的,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寶寶在其他方面也落後於別的孩子,更不能輕視,自己拿捏不準的,還是交給醫生來診斷比較好。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錯!

作者桂純寬,義烏復元醫院兒科主任,醫知袋鼠科普醫生成員,從事醫學臨床及教學工作29年,熟練掌握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鉛中毒、多動症及抽動症,營養不良、肥胖症、性早熟、遺尿症及兒科疑難雜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還有其他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i1zdaishu),點擊菜單“專家預約諮詢”,向桂純寬醫生進行諮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