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只是坑殺40萬趙軍那麼簡單嗎——趙國的滅亡

春秋戰國 趙括 廉頗 白起 藍瞳之言 2017-05-21

大夥看到這個議題時是什麼想法?我猜一定很驚訝吧,怎麼能將一個國家的滅亡和一場戰役聯繫在一起呢?但不管你怎麼認為,我都要說長平之戰確實是趙國走向滅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長平之戰只是坑殺40萬趙軍那麼簡單嗎——趙國的滅亡

長平之戰——誘敵深入

先來分析一下長平之戰趙國慘敗的原因:

一、趙王不懂軍事,瞎干涉!(這是硬傷)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長平之敗,是趙括一個人的過失,但我不這麼看,我覺得始作俑者還屬趙王。要是趙王不熱血過頭,點趙括為將,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怎麼可能坐擁四十萬大軍?要知道廉頗在前線佈置得妥妥當當,趙王偏要冒充軍事家,給人家罷官免職。(《孫子兵法》中“知勝有五”有過告誡“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果然不假!)

二、趙括不通軍機,瞎指揮(這又是一大硬傷,和趙王一起坑)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趙括的理論水平肯定不差(至少吹噓得趙王都信了),他對打敗秦軍充滿信心。原因我估計了一下,大概是因為他老子(趙奢)太過精明強幹,然後長江後浪推前浪,他覺得他比他老子還強大。趙括跑到前線後,在沒把自軍情況摸透的情況下就冒然用兵。若是不敗,天理何在?(《孫子兵法》講“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趙括在不知彼的情況下敗得太徹底,差點直接導致趙國滅亡)

長平之戰只是坑殺40萬趙軍那麼簡單嗎——趙國的滅亡

紙上談兵

三、白起是個戰爭天才

打仗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了解對手,趙括自大到連秦軍的指揮官都沒搞清楚就盲目出擊,難怪敗得一塌糊塗。白起是誰?那是有名的戰爭狂人。在秦國軍隊裡,他要是說他本事排第二,那就沒人敢稱第一!事實上,在長平之戰以前,白起就已聲名遠播了,怎麼來形容他的牛逼呢?用現今最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打誰誰輸”。白起出現的地方,通常都會死很多人。(外號“人屠”,人如其名)。

長平之戰只是坑殺40萬趙軍那麼簡單嗎——趙國的滅亡

秦軍戰略部署圖

其實這一仗中,廉頗的指揮水平還是可圈可點的,至少我認為他採取的作戰方式毫無問題。面對強大得令天下諸侯窒息的秦軍,廉頗選擇固守應對是非常妥當的。雖然《孫子兵法》有言“久暴師則國用不足”,但凡事都要因時制宜,不能按部就班。秦軍的強悍直接決定了趙軍無法採取硬碰硬的方式取勝,那麼這個時候打持久戰就是正確的,頂多耗費些錢糧。事實上,上黨距趙國近,距秦國遠,秦攻趙是勞師遠征,趙國在糧食消耗上並不吃虧。況且秦軍人少,即便開始攻勢很猛,但打仗總得有傷亡,時間長了就吃不住勁兒了。正如三國時期,司馬懿就用固守之計硬是拖垮了數十萬蜀軍精銳,這就是戰略和戰術上差距的體現,司馬的長遠戰略不是諸葛亮的超凡戰術所能破解的!

長平之戰只是坑殺40萬趙軍那麼簡單嗎——趙國的滅亡

廉頗之勇

接下來言歸正傳,為什麼說長平之戰是趙國走向滅亡的轉折點?回頭看看這一戰趙國的損失,四十萬人被活埋!是的,不是四千,也不是四萬,是整整四十萬!咱們再來計算一下間接的軍費損失,按照通俗的算法,養一個士兵要五個百姓出錢(給國家納稅),那麼四十萬人就得拉上兩百萬人來贊助,結果這一仗四十萬人全沒了,這筆鉅額投資瞬間打了水漂!不僅如此,四十萬大軍沒了對趙國會有多大的影響?首先來估算一下趙國那時的人口,以漢初人口為基準,計三四千萬,按七國國土面積分配,趙國據河南河北一半土地撐死也就五百萬人。除去近半數的女人,按幼、中、老年齡比例1:1:1劃分,長平之戰後趙國能剩下四十萬青壯就不錯了(500/2/3-40=40……10)。一下子損失四十萬有生力量,趙國要想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內武裝起剩餘的四十萬青壯,何其難也!沒有足夠的可戰之兵,趙國拿什麼保家衛國?

因此,長平之戰的失敗是趙國走向滅亡的直接轉折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