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背了千年黑鍋!長平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春秋戰國 趙括 廉頗 中國歷史 袁天罡奇門遁甲 袁天罡奇門遁甲 2017-09-27

趙括背了千年黑鍋!長平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國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交戰雙方是當時的秦國和趙國,主要參戰的將領為:秦國的主帥首先是王齕,到後來換成白起;趙國這邊首先是老將廉頗,到後來換成趙括。

我們對長平之戰的印象一般來說是四個字——“紙上談兵”。簡單來說,就是面對秦國的重兵壓境,趙國的老將廉頗採取固守堅城打持久戰的辦法,想拖垮秦軍。,於是秦軍就用反間計讓趙王臨陣換將,讓年輕而無戰長經驗的趙括代替了老成持重的廉頗。

結果趙括雖精通兵法,卻卻沒戰場經驗,主動出擊中了秦軍的埋伏,最後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長平之戰的失敗,總結下來第一責任人是趙括,他不該輕敵出擊;第二就是趙王,他不應該中了秦軍的反間計。

這種說法初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場戰爭的前前後後仔仔細細看一遍,就會發現事情決對不是這麼簡單。

戰爭過程我們來看一下。

最開始,秦國打的是韓國。論實力,韓國在當時已經是很衰敗了,所以連戰連敗,丟失了大片的土地。最可怕的是,秦軍把韓國切斷,將上黨的地方給包圍了。上黨是韓國的一個邊郡,在今山西省的東南一帶。

趙括背了千年黑鍋!長平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上黨這個地方地勢很高,是戰略要地,號稱“天下之脊”,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在沒有本國支援的情況下,憑上黨本地軍民是吧可能抵抗住秦國大軍的。按照韓國國君韓桓惠王的意思,你們乾脆就投降算了。

但是上黨的軍民不願意,於是乾脆就投降趙國,也算找了個靠山。這時候,對上黨的投降,趙國內部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是這個便宜不能佔,佔了會惹禍上身。

第二種意見就說要接受,上黨這麼大,又是戰略要地,還有17座城池。平時動用百萬大軍,也未必能打下一座城池。這下一次就拿下17個城池,這個便宜肯定要佔。趙國最後還是把上黨接收了。

秦國費了大功夫,結果卻讓趙國佔了個大便宜嗎?所以,秦國大軍直接進攻趙國,主帥就是王齕。趙國派老將廉頗出馬,兩軍在長平這個地方對峙。

過去我們總以為,廉頗是名將,他出馬一定沒有問題。但實際情況是,廉頗一開始也是主動出擊,但卻是三戰三敗,最後只能採取長期防守的持久戰。

趙括背了千年黑鍋!長平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其實,並不是廉頗要打持久戰,而是在短兵相接敵不過的情況下,被迫轉入防守戰。

我們總是說廉頗的戰法好,因為秦國戰線長,運輸困難,經不起持久戰。持久戰,一定能把秦軍拖垮。

但事實是,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國富民強,興修水利,國力已經遠超從前。所以打持久戰,最先拖不下去的反倒是趙國,趙國甚至派使者去與秦國議和了。但卻被秦國拒絕了。

秦國又在趙國散佈謠言,說我們不怕廉頗,我們就怕趙括。於是趙國中計。

原先廉頗資格老,威信重,趙王一時拿他沒有辦法而已。被反間計一提醒,他想起來,趙國除了老將廉頗之外,還有一個少年成名的趙括。

於是,不管其他人如何勸誡,趙王還是把廉頗給換了下來。

後來的戰爭過程其實很簡單。趙括率領主力主動進攻,白起先是佯裝敗走,然後切斷趙括的後路,把趙軍圍困了四十天,只等到趙軍彈盡糧絕,趙括戰死,這場戰役才結束。

現在我們回到關鍵的問題,趙軍為什麼會失敗 ?過去我們總是說,這是趙王太愚蠢了,秦國說啥你就信啥?但是,這事可沒那麼簡單。

首先,早在秦軍散佈謠言之前,趙王已經對廉頗不滿了。不滿的原因也很簡單,國家已經耗不下去了,你還在這打持久戰。也就是說,趙王在議和不成的情況下,就有了速戰速決的想法。你是趙王你也是沒得選的。形勢逼著你做出速戰速決的決策。

趙括背了千年黑鍋!長平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下面我們來看趙括。趙括不知道主動出擊危險嗎?當然知道。秦軍沒有一個國家是不害怕的。但趙王換趙括不就是速戰速決的嗎?持久戰用得著你趙括嗎?趙括表示我沒得選的,我沒得選的啊!!

在來看廉頗。事實上古往今來沒一個將軍願意打持久戰?你願意打啊?吃不好,睡不好的。誰不想速戰速決建立功勳。關鍵是出戰即敗,打不過呀。打不過,走不了,和不成,持久戰受不了,你來告訴廉頗應該怎麼辦?

數術境勢都在秦國那呢,只能比命了。如果命好,趙國王者不死,那麼就一定能等到秦國犯錯誤。實際廉頗堅持持久戰也就是在等秦國失誤。可惜趙國命也沒有秦國好。那麼就只剩下一條不歸路了。一場長平之戰,四十萬孤魂。

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甚至整個人類,對於宿命選擇的餘地基本上是別無選擇。千萬別說我的地盤我做主。命運只給你留了一條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