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財政的崩潰:崇禎真的會理財嗎?

寇研 時拾史事


大明財政的崩潰:崇禎真的會理財嗎?


《朱瞻基行樂圖卷》商喜

1

崇禎十七年(1644),農曆三月十九日凌晨,大明王朝最後一屆皇帝崇禎帝朱由檢,自縊于禁苑煤山。史載,崇禎帝死時,上著白錦綢夾藍紗道袍,下穿白錦綢褲,腳穿綾襪。崇禎帝素來不太講究服飾裝扮,這次在人間最後一次亮相,他選擇了通身素白的錦綢。作為大明的亡國之君,或許這是他為帝國殉葬的方式吧。

崇禎帝生前以節儉著稱,喜簡淡,不好繁縟的衣飾,這在朝野內外,眾所周知。

要說土豪,皇帝肯定是天下最高級別的土豪,因為依宮廷舊制,凡皇帝的衣裳,無論內衣還是外袍,大都只穿一次。穿過即棄。也就是說皇帝穿的永遠都是新裝,那種洗洗、燙燙、收起來塞上樟腦丸子以便來年接著再穿的日子,可不是九五之尊的日常。

穿過即棄?崇禎帝看不下去了。實在是糟蹋東西。於是他命人將穿過的衣服浣洗,整理好,下次接著穿,如此,一件衣裳要穿許久。有一次皇帝參加經筵,抬手之間,意外發現自己袍子的袖口居然破了,當時很是尷尬,皇帝一把捏住袖口,將破處藏掖,但還是被負責講經的講官發現了。講官對崇禎帝說:“衣服雖然破舊,但皇帝也不必尷尬,節儉是美德。”崇禎帝聽了才轉尬為喜。凡有關如何省錢的事,他向來聽了都很高興。

明際士大夫的服飾,原本都崇尚寬袍大袖,這或許是為了方便“揮”斥方遒。崇禎帝卻覺得,這麼寬大的袖子,太浪費布料了,便下令士大夫的袖子一律只准做到一尺五寸。於是,崇禎一朝,士大夫的袖子相比前朝,都瘦身了的。

過分節儉的人,往往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對錢非常敏感。他眼裡看到的東西,永遠與別人不一樣。比如一隻袖子、一隻櫥子,有的人看到的是款式,有的人看到的是適用性、實用性,但崇禎帝看到的,永遠是錢。大到各項安邦經國的大規劃,小到一碗元宵,凡經他過目的事務,都自動化為一筆一筆的賬目。

崇禎帝有詢問價格的習慣,這個特性宮裡人都知道。有一回,他寵愛的袁貴妃添置了一隻紫檀木紗櫥,管事太監報價為700兩銀子。但太監太瞭解崇禎帝,知道他肯定要碎碎念,嫌貴,於是就跟袁貴妃訴苦說,本來對方要價1000兩的,我好說歹說,說盡了好話,才為娘娘省下了300兩銀子,一會兒皇帝要是問,娘娘可別忘了。

後來,崇禎帝來了,果然一眼看見了新添置的紫檀木紗櫥,果然問多少錢。袁貴妃想了想,自己好歹是個貴妃,1000兩銀子的櫥子怕是也用得起吧,於是大著膽報價1000兩。崇禎倒也沒說什麼,只是圍著這櫥子,上下左右裡裡外外研究了一個遍,最後故作行家地說:不錯,我看值1000兩,前些天皇后也做了個紗櫥,也要1000兩,但質量就不如這個。

2

論起崇禎帝這節儉天性,又還得從他的童年陰影開說。崇禎帝的童年陰影面積,由三個人合力組成。他爹(只做了一個月皇帝便駕崩的明光宗),他哥(那個愛木工不愛江山的明熹宗),還有一個便是大名鼎鼎的太監魏忠賢了。

崇禎帝從小母亡,自己也不受父親待見,一直被隨隨便便養著,雖貴為皇族,平常百姓家的家庭溫暖,他的童年是片刻也不曾享有。崇禎帝天性中有一種不安全感。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往往也會使一個人變得偏執,對一種他信賴的東西生出極端的佔有慾。比如錢。

作為明熹宗唯一活著的親弟弟,雖然年紀輕輕便受封親王,住在勖勤宮,國庫每年都要為這個小親王撥出不菲的專項生活費用,但崇禎帝和哥哥之間原就很疏遠,外加明熹宗成天倒騰木工,不問朝政,朝野內外由得魏忠賢把持,搞得烏煙瘴氣,勖勤宮的生活費用自然也遭層層盤剝,最後落到小王子手上的,竟然沒幾個錢了。

由此,崇禎帝從小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他派宮裡的夥計去宮外市集購買食物和日用品,因為宮內用度比宮外高出幾十倍不止,他這個小王爺可用不起。夥計購物回來,他會一一詢問價格,以至多年後,他做皇帝許久了,對宮外物價都門清。

有一年,崇禎帝突然想念幼時吃過的宮外市集的元宵,便派人去買。經管太監回宮,照例要給皇帝報賬。現在元宵啥價?太監回說一兩銀子一碗。崇禎帝當然知道這個太監做了手腳,便故意感慨了一番,哎,這元宵漲價了,當年我在信王府時才不過三十文一碗呢。言下之意是,宮外物價我可比你熟悉,少來蒙我。

明熹宗喜歡鑽研,做得一手好木工,有歷史學者認為,如果明熹宗生在平常人家,說不定會成為一代了不起的匠人。同樣,崇禎帝熱衷賬目,勤於斂財,如果他們沒有生在皇家,沒有肩負天命,這哥倆,一個做木工,一個管賬目,生意一定風生水起,說不定現在我們又會多一個“中華老字號”。

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3

節儉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吝嗇、守財奴,把錢看得死死的。崇禎一朝,所有大臣心裡都知道,誰要是提議讓崇禎帝出“內帑”(皇帝的私房錢),就會上皇帝的黑名單。

崇禎元年(1628),崇禎帝剛當皇帝不久,山海關外的兩大軍事重鎮寧遠、錦州的駐軍,因為軍餉長期拖欠,相繼譁變。崇禎帝讓戶部出錢。戶部哭窮,說沒錢。這時有個叫劉鴻訓的老臣,斗膽請皇帝出內帑,發往遼東救急。群臣附議。崇禎帝很惱火,覺得這夥臣僚都在算計他的錢。後來雖然為了大局,崇禎帝被迫拿出了30萬(在原需軍餉基礎上打了四折),這個劉鴻訓也因此上了黑名單。事後不久,崇禎在一起案件中,想了個辦法把劉鴻訓流放邊地。

同樣,欠(欠過)皇帝錢的人,崇禎帝更是一個也不會放過。

崇禎七年(1634),華亭(今上海淞江縣)知縣鄭友玄通過考選,升為御史,但崇禎帝研究這人履歷時發現,鄭友玄從前曾經拖欠過金花銀2900兩。金花銀屬於皇宮內庫,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錢。竟然敢拖欠皇帝本尊的錢,即使已經還上了,也不行,這賬還得算,不然以後大傢伙都效仿他咋辦。崇禎帝決定嚴辦此事,以儆效尤,甚至不惜觸犯眾怒,罷免了六部尚書中資格最老、年齡也最大的戶部尚書畢自嚴。

可見,一個人愛錢如命也罷了,如果愛錢如命,權力還很大,有時候後果是很嚴重的。

4

製造武器要錢,軍餉要錢,賑災要錢,鎮壓農民暴亂的軍事行動要錢,招撫農民軍首腦要錢……如此這般,明朝末年,帝國已千瘡百孔,每一筆錢投進去都像落進了無底深淵,而朝臣的奏章,一本接著一本,每一本都在要錢。在眾臣僚的“威逼”下,崇禎帝偶爾也迫不得已,拿出十萬、二十萬救急,但每出一次錢,崇禎帝的心都在滴血,就會把賬記在大臣頭上,就會想辦法殺幾個人出氣。

相反,那些如何省錢的提案,崇禎聽著就特別親切。為了徹底平息農民暴亂,1639年,兵部尚書楊嗣昌給崇禎帝提出了一個增兵練兵計劃。計劃很好,崇禎帝很贊成,但需要至少400萬兩白銀的經費。一聽要這麼多錢,崇禎帝就犯難了。怎麼弄到這筆錢呢?這時候,一個叫薛國觀的大臣給崇禎帝出了個主意:蒐括官僚,逼京城那些豪門貴戚出錢。

崇禎帝接受了這個建議,決定從一個叫李國瑞的人家裡開刀,這戶人家祖上和萬曆皇帝生母是親戚,這些年依靠這個關係,攢了不少錢,肯定能榨出些油水。但李國瑞肯定不幹,京城其他一些豪富也兔死狐悲,李國瑞之後,下一個就輪到他們了。於是大傢伙想了個辦法,趁崇禎帝最疼愛的幼子生病時,安插了人進宮服侍,在小王子的病床前裝神弄鬼,說什麼皇帝待外戚薄情,所以菩薩下凡懲罰皇帝,讓崇禎帝的兒子都死掉。

小王子本來就病著,這麼一驚嚇更了不得,沒過多久,果然死了。痛失愛子,崇禎帝心痛不已,也認為是老天在懲罰他,害怕厄運再降到其他王子身上,便再不敢提什麼讓皇戚出錢的話了,還把李國瑞好好安慰了一番。

不過,崇禎帝宮裡宮外一系列“省錢”運動中,後果最嚴重的還不是間接導致幼子死亡的搜刮富豪提案,而是裁撤全國驛站。

崇禎二年(1629),刑部給事中劉懋上疏,請求裁剪驛站。劉懋給皇帝算了一筆賬,裁撤部分驛站能省下不少錢呢。省錢?崇禎帝眼前一亮,准奏。由此,全國多處驛站遭到裁撤。驛站撤銷,驛站工作人員自然就失業,只能捲鋪蓋回老家了。據載,此次失業驛卒數以萬計。

1629年,銀川驛站裁撤,驛卒李自成只好回到陝西老家。其時西北連年災荒,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為了活下去,李自成不得不另外找了一份工作。他加入造反的隊伍。其他失業的驛卒大都也和李自成一樣,造反去了。

驛站裁撤事宜落定,經核共計省下銀子六十八萬五千兩。這些錢明面上說是充作軍費,但充來充去,最後誰也知道去哪了,崇禎帝更是一個子兒也沒得到,卻因裁驛站給自己弄出了一個叫“李闖王”的勁敵。

但崇禎帝到底不愧是一個理財能手,在帝國到處都需要錢補窟窿的窮景荒年,他在位17年,攢下白銀3700多萬兩,另外還有數不清的黃金珠寶。

數年後,李自成領軍攻下紫禁城時,用了老大的勁,請了四十多輛車,才將這批金銀珠寶運走。相比這麼大一座金山銀山,當年裁撤驛站省下的區區69萬兩,連零頭都算不上。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脩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