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長臨河,巢湖北岸的一座千年古鎮

作者:張靖華

長臨河鎮,坐落於巢湖北岸萬家河口的巢湖岸邊,在店中路和環湖大道交叉口北側,是一個圓形的小鎮。小鎮的面積大約0.12平方公里,中部有一條丁字形的商業街,如果從平面上看,會隱隱約約看到,較短的東街實際上隱約向西有延伸,早期的長臨河鎮的平面,應該是十字交叉型的(圖1)。


肥東長臨河,巢湖北岸的一座千年古鎮

圖1 長臨河原始空間形態




這個十字交叉型的小鎮,早期曾有城牆和護城河。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防禦特徵的小城鎮。這種帶有環壕的小鎮,在巢湖地區還比較少見。較為類似的,大概如明代合肥的平面形態。合肥是一座融合軍事與民事為一身的小城。明代曾在此建立衛所,衛所衙署坐落於城市的西北方今博物館一帶。空間上看,長臨河鎮的平面和合肥比較近似,都有一定的軍事屬性。

這種帶有軍事性的空間,大概形成於什麼時期?目前沒有明確的文獻可以對此加以記載。從整個長臨河鎮周邊的村落年代、出土文物和文獻加以綜合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可以確定:

1、長臨河鎮周邊地區多明代移民村落。這些村落多數形成於明代洪武年間。將長臨河鎮緊緊包圍。有些還和長臨河鎮排列成一條直線,如長臨河西側的羅家疃包括了明代遷來的王、殷、宣等幾個姓(圖2)。這幾個姓氏形成的帶型村落,就和長臨河鎮東部的張永久、盛宗三、羅榮八、吳興一、胡道二、凌福寺(仕)等五個村形成直線。從這條直線筆直並呈東偏南30度角的線型來看,上面的聚落是同一時間規劃的,估計長臨河鎮,應該最晚形成於明代初期。


肥東長臨河,巢湖北岸的一座千年古鎮

圖2長臨河鎮周邊聚落分佈線




2、長臨河鎮周邊有一些村落遺址,出土了宋代器物和漢代箭簇,這些箭簇,表明長臨河鎮周邊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有人在此居住。長臨河鎮西部有一些叫“疃”的村莊(早期有牛家疃、趙家疃等)。這些村莊的原始移民多和明代有關,但巢湖地區有些疃的人口在宋代就存在了。如巢湖黃麓鎮唐家疃的唐氏,遷移自北宋末年,《元豐九域志》記巢湖地區宋代有袁疃(當時屬於鎮的建置,疑即今元疃)。不排除長臨河西部一些村莊的人口在明代前就已經存在。

3、成書於北魏的《水經注》曾提到南淝河的入口處,有一個軍事型的小城,叫“湖口戍”,即扼守湖口的軍事戍守點,是一個堡壘(施水又東逕湖口戍,東注巢湖,謂之施口也)。長臨河鎮雖然位置不在南淝河口,但據光緒《廬州府志》,乾隆年間以前,南淝河口不在目前位置,而是在今天河口東部靠近長臨河鎮,因為太過於曲折,當地人將其改道(施水舊由長寧鎮西入湖,乾隆年間,土人因河勢行曲,圩田被害,遂改歸今處,所謂施口也)。目前,在王福一村一帶還能看到這條故道存在,故道彎曲南下,從目前保留的故河道形態分析,大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從羅家疃西側入湖,這種可能的話,和目前的入湖口之間距離並不太大,第二種是從羅家疃東、長臨河西的水道入湖(也就是匯入萬家河口)。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雖然這條線路目前缺少了一些連續的故河道(圖3)。


肥東長臨河,巢湖北岸的一座千年古鎮

圖3 長臨河鎮與南淝河故道空間關係(第二種可能)




如果可以確定是從萬家河口入湖的,那麼長臨河鎮可以確定和北魏的“湖口戍”的位置是基本一致的。長臨河鎮的歷史就可以追溯到4-6世紀,也就是長臨河鎮的歷史有1500年左右。在巢湖北岸地區,僅次於柘皋。而在環巢湖地區,僅次於三河鎮(鵲岸)。

最憶是巢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