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當廁所“總所長”?!管用嗎?

巢湖 李金早 環境汙染 時政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7-04-11

人物簡介

胡啟生,安徽桐城人,1971年5月生,199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2015年6月,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現任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巢湖市委書記。

市委書記當廁所“總所長”?!管用嗎?

巢湖市委書記胡啟生

輿情要點

推進“廁所革命”

近年來,“廁所革命”在各地推廣開來,許多旅遊景點率先跟進。這源於2015年1月,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說,從2015年開始,將用三年時間持續推進旅遊“廁所革命”。2016年,住建部部長倪虹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上也表示:“清潔衛生的公廁環境,是廣大群眾的基本需求,也直接體現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2017年3月22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安徽省巢湖市的“廁所革命”經驗。2016年起,該市專門成立廁所整治小組,由市委書記擔任“總所長”,城管局中層以上幹部分別聯繫一座公廁,城管局管轄下的39所公廁實行“一廁一長”制,投入資金對市區內的8座公廁和56座旱廁進行改造。在設計上優化佈局,增加第三衛生間,調整了男女廁位比例,增加了公廁的公共服務設施。另外,巢湖市先後分兩批協調開放了16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內部廁所。

就在兩年前,巢湖市城管局主要負責人還因公廁管理水平低下被市委書記胡啟生在市委全會上點名批評。之後,市城管局主要負責人立即進行了具體工作佈置,對城區免費公廁的管理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共有28座公廁存在問題。具體問題五花八門,包括公廁管理員未按規定佩戴胸牌、工具亂放、無人看管、臭味重、照明嚴重不足等。市城管局依據公廁承包合同條款對存在的問題嚴格兌現了獎懲,同時依據《巢湖市城管局業務工作督查考評辦法》對市環衛處進行了問責。

據巢湖當地媒體報道,2016年11月22日上午,合肥市委常委、巢湖市委書記胡啟生在調研城市控違拆違工作過程中,又察看了巢湖市區東塘路和八中巷兩座公廁。就市區目前公廁存在的問題作出指示:城市管理部門要廣開思路,要讓“廁所革命”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讓老百姓如廁有家的感覺。

市委書記當“廁所長”,引起了一定關注。支持者表示,市委書記當“廁所長”可以有、不掉價、幹實事。但也有質疑,認為“權力下沉”“資源集中”為標誌的那套臨時性、精簡化的動員體系,往往能發揮奇效,成果卻難以維持。

從“河長”“路長”到“廁所長”

2015年6月,胡啟生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也是第一個獲提拔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此前他擔任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區委書記。7月2日,他從北京回到合肥的當天,就被宣佈調任巢湖市委書記(縣級)。巢湖市位於合肥南部,系安徽省轄市中惟一的縣級市,由合肥代管,其市委書記一直由合肥市委常委兼任。

胡啟生擔任包河區區委書記期間,以治理巢湖藍藻著稱,這一經歷在他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前後,媒體曾多次報道。不難發現,與這次巢湖“廁所革命”有相似之處,即從“河長”“路長”,再到“所長”。

每年最熱的季節,巢湖邊打撈藍藻的漁民經常看到胡啟生頭戴草帽,頂著烈日,行走巢湖岸邊,巡查藍藻打撈與治理。胡啟生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長制”和“路長制”,分解壓實治理責任,他自己更主動擔任汙染最重的十五里河“河長”、創建最難的寧國路龍蝦一條街“路長”。

微信公眾號“政知局”透露,“一廁一長”制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巢湖市城管局市容管理和設施建設科科長葉建華稱,“最初是為了加強公廁管理,從2016年6月開始實行‘廁所包聯’,即每個領導包乾、聯繫一個廁所,後來‘一廁一長’制度就逐漸建立了起來。如果公廁僅靠市場化運行,在模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缺陷,所以要加強監督,每一個領導可以不定時地去進行實地考察,發現問題,指出問題。”“廁所長”一是要對照管理規範進行檢查,看日常管理有沒有達到標準,同時對設施完好程度進行檢查,反饋給運營公司或者環衛處。他們建了兩個微信工作群,城管局幹部只要一發現問題,就會把圖片傳到群裡,要求立即解決問題。而市委書記胡啟生作為“總所長”,也對公廁不定期進行考察。

媒體評論摘要

《新京報》:市委書記任城市“總廁所長” 這個可以有

“一廁一長”制本質上秉持的是“一把手思維”。都知道“抓住關鍵少數”是從嚴治黨的關鍵,實際上,“抓關鍵少數”可以用於很多社會治理領域。比如,到2018年要全面建立的“河長制”,就是要利用省市縣長的資源調動能力高效治理河流汙染。

有人質疑“一廁一長”制是大材小用,資源浪費。其實不然。公廁既是一個城市的臉面,也是基本的民生問題,如果連一個公廁都治理不好,治理好整座城市就更是奢談。何況就巢湖來說,之所以推行“一廁一長”制,也是因為其公廁數量與質量遠遠不達標,這本就是城市管理部門的失職。“一廁一長”制不過是一種問題解決的路徑探索而已。

需要看到的是,所謂“一廁一長”制的基本運行邏輯還是靠一把手的資源動員能力來推動公廁治理,有人治色彩。如何將這種治理模式推向制度治理,需要進一步的思考。

光明網:該怎樣理解“廁所長”式的公共管理創意

“一廁一長”的模式,公眾並不陌生。只不過,過去其適用場景,往往並不在於“公廁整治”。它的根本邏輯,無非是繞開固有的行政科層制設定,以更為精簡的治理層級,來實現更為明確的治理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驅動力來源於兩個層面:其一,就是城市一把手等頂端決策者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其二,則是中間層領導幹部的基層化與影響力“下沉”。這套做法,過往在招商引資、對口扶貧等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

絲毫不用懷疑,之於城市治理,以“權力下沉”“資源集中”為標誌的那套臨時性、精簡化的動員體系,往往能發揮奇效。然而誰都知道,這種狀況不會一直維繫下去。如何優化常態性的市政管理架構,從而將“專項整治”的成果穩定下來、守護下去,這才是真正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廁髒亂差,居然到了非得“一廁一長”對口負責才可根治的地步,本就是印證了日常管理的失敗。

如今,公廁的確是變乾淨了,但倘若過去那種導致公廁髒亂不堪的公共管理模式不得到根本性改善,我們有理由擔憂,不久之後一切會不會故態復萌呢?

網民評論摘編

@子游樂行:為廁所“總所長”點贊!市委書記任“總廁所長”,這事聽起來似乎有點搞怪,但還真不是閒得才幹的事。老百姓很少有不逛街的,但如廁難一直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廁所衛生環境更是令人頭疼。市委書記管起這事來,可能有人會以為這是不務正業,甚至會被說成是作秀。但事關百姓的內急能不是個事?事關城市衛生文明能不是個事?這樣的“秀”老百姓也肯定會樂見多“作”的。

@生涯小廚Kevin:書記任“所長”,我想去巢湖上個廁所。

@秦都義士:市委書記任廁所“總所長”不應該得到表彰,這種事情的出現說明該地區的職能部門失職。

輿情點評

原本只是再尋常不過的市政管理新聞,卻因為市委書記擔任廁所“總所長”,而引發了廣泛熱議。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一廁一長”的制度創新頗見成效。從報道中看,這一制度並非“總所長”全部親力親為,而是經過學習外地經驗和研究,靠城管部門“一廁一長”的強化管理,“總所長”更多的是起到監督作用,形成一套服務、監督、反饋的日常機制。

換言之,事最終要靠人來辦,“一把手牽頭”能快速處理最棘手的問題,重點是要有合理合法的長效機制,而不必過分擔心“人治”問題。

作者 | 《網絡輿情》雜誌副總編輯 張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