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我們湖南是魚米之鄉,土地廣博,人口眾多,都很認可作為湖南人的身份,但是出門在外總會發現身邊的湖南家鄉人,嘴裡說的方言都有些不太聽得懂,瞬間有點懵逼,這還是家鄉人麼?

作為負責人的小編,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聊聊咱們湖南的方言文化和劃分啊。

聊到方言文化就不得不提歷史上的人口遷徙了,時間追溯元朝末年了,當時朱元璋與陳友諒舊部在長沙血戰數年,這場仗打的使湖南地區荒蕪人煙,遍地皚皚白骨。為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生產,朱元璋從離的最近的江西大量移民遷入湖南。此事在《醴陵縣誌》中也有記載說:“元明之際,湘潭土著僅餘數戶,後之人多來自豫章。”。由於湖南的人口屠戮,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嚴重影響生產。所以又從江西通過減去賦稅徭役等激勵方式遷徙江西人口到湖南各地,這就是歷史上的江西填湖廣。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告訴各位親們,由於祖輩來自江西,所以湖南很多地方的方言都順理成章的和江西贛語方言類似。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湖南省和江西省方言觀察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湖南省各地方言觀察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湖南省各地方言分類

一、湘北方言: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常德話方言區域

(常德方言很強悍啊,不僅影響了本區域內縣區,還影響了張家界的慈利縣,岳陽的華容縣。)

 1、常德方言(北方語系-西南官話):流行於流傳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屬於與現代普通話十分接近的北方方言區。細分起來,又可分為:常德話、津市話(澧州話)、張家界話、湘西話等。常德話影響較廣,波及益陽的沅江和南縣、岳陽的華容,但內部差異較小,可以自由交流。常德方言與湖北荊州的南部縣市(監利、公安、洪湖等地)方言為一個支脈,同屬江漢平原音。常德方言的特點在於平實委婉,有親和力。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岳陽方言區域

(岳陽方言主要為岳陽樓區,君山區、岳陽縣部分,汨羅,湘陰。被贛語影響區域:云溪區部分,臨湘,岳陽縣部分,平江縣。被常德話影響片區:華容縣)

2、岳陽方言(湘語、贛語、西南官話):岳陽主城區和臨湘路北、云溪區以及華容縣緊靠長江洞庭的地帶為第一區,具有贛語,西南官話甚至包括湘語等多重特徵;岳陽縣和臨湘路南為第二區,是西南官話、贛語、湘語的交叉地帶;平江縣大部分地區和汨羅市東北部為贛語區,保留了很強的古語特點;汨羅、湘陰則是典型的新湘語區,與益陽、長沙話相似。岳陽方言內部差異較大,五里不同音,其中東部地區,與鄂東南山區方言相仿,同湖北赤壁、通城、崇陽(湘贛方言區)等地方言十分接近。岳陽方言的特點在於字字鏗鏘,升調較多。

3、張家界方言(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張家界與常德同屬於西南官話區。流行張家界話的地區包括張家界市及其周邊地區(石門西部和西南部,臨澧西部)。張家界話兒化音較重,接近於貴州、重慶、四川等地的方言,整體上,官話區內部差異較小,可以自由交流。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益陽方言片區

(益陽方言也較為集中,類似長沙話,老湘語)

4、益陽方言(湘語-新湘語):益陽話屬於湘方言-長益片-益沅小片區,與長沙話相近,但保留了一些獨特的特徵。益陽話可以定義為:周邊地區與益陽可通話,同時又具備古濁聲母邊音化的湘語。典型的益陽方言區包括沅江、桃江及益陽市區。新湘語內部差異較小,益陽話與其他新湘語地區方言,可以自由交流。

二、湘中方言: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長沙方言片區

(長沙方言主要集中在主城區和寧鄉市,瀏陽市為贛語片區和客家話片區。另外作為新湘語的代表,株洲,湘潭,益陽,岳陽方言與長沙話很接近。)

1、長沙方言(湘語-新湘語):長沙話是新湘語的代表,新湘語主要流行於長沙和湘北,受官話方言和贛方言的影響比較大。長沙話一般指長沙城區和長沙縣、望城縣大部所使用的語言(而且長沙縣和望城縣方言與城區方言略有區別)。至於寧鄉縣和瀏陽市的方言則與市區差異較大,其中瀏陽東部的方言還屬於贛方言和客家方言,不能與長沙方言互通。長沙話的特點在於抑揚頓挫,語速較快。

2、湘潭方言(湘語-新湘語-老湘語):與長沙方言接近,主要流行新湘語,其次為老湘語,新老湘語差異較大,無法溝通。其中,新湘語受官話衝擊大,易懂,而老湘語保留了古楚語特點,難懂。湘潭許多地區是新老湘語的交融代,其中,湘鄉話是老湘語的代表,湘鄉話通行於古湘鄉地區,包括今天的湘鄉市,雙峰縣,婁星區以及漣源的一部分。

3、株洲方言(湘語-新湘語;贛語、客家話):株洲主城區方言介於長沙方言和湘潭方言之間,但縣市方言受贛客方言影響較大,比較難懂,五里不同音,難以溝通。一般而言,湘東地帶的山區方言多半為贛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及當地土話相互融合而成,成分較為複雜,如醴陵話,整個來說很難把它歸入湘語或贛語,可又都同時具備湘語和贛語的一些特點。

4、婁底方言(湘語-老湘語):婁底話屬於湘方言-老湘語-婁邵片,婁邵片整體特點一致,但仍然五里不同音,細分而言,從東往西,雙峰和婁底市區為第一區,漣源為第二區,冷水江新化為第三區。該地區方言與現代普通話差距較大,難以與之外的新湘語、官話或其他方言溝通。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衡陽方言主要區域為:城區,衡陽縣,衡南縣。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和以衡陽話為代表的老湘語在衡東縣,衡山縣,南嶽區交匯雜糅,形成了當地特色的衡山方言。贛語區域:常寧市,耒陽市。婁邵話片區:祁東縣。)

5、衡陽方言(湘語-老湘語;贛語;西南官話):衡陽市區,衡陽縣與衡南縣的方言為正宗衡陽地方方言。衡陽人使用的方言,主要有湘語和贛語,耒陽話、常寧話屬贛語區,其它屬湘語區。其中祁東話屬老湘語婁邵片,市區、衡南縣、衡山縣(包括南嶽區)、衡東縣屬新湘語長益片。衡陽的方言雖五里不同音,但卻十分平實,降調教多,另外,衡陽市區方言與西南官話較為接近。

6、邵陽方言(湘語-老湘語;西南官話):作為老湘語、邵陽話與衡陽話較為接近,亦與西南官話也較為相近,細分而言,可以分以縣城兩市鎮為代表的邵東話;以廉橋為代表廉橋話;以火廠坪代表的火廠坪話;以佘田橋為代表的佘田橋話;以靈官殿為代表的毛和殿話。整體而言,邵陽市區、邵東、新邵、邵陽縣和新寧話比較接近,接近西南官話;隆回話鼻音重。

三、湘南方言:

1、永州方言(北方語系-西南官話):永州話,即永州方言,為永州市區(零陵區和冷水灘區)所用方言,又叫零陵話,因古零陵縣得名近年來也稱冷水灘話。今主要分佈於永州市區(零陵區和冷水灘區)及雙牌縣的北部,以零陵城區為中心。另外永州地區漢語方言還有以白牙市鎮為中心的東安話,以浯溪鎮為中心的祁陽話,以道江鎮為中心的道州話,以舜陵鎮為中心的寧遠藍山新田話,以沱江鎮為中心的江華江永話。永州地區北部幾縣區雖在湖南省境內,但卻深受西南官話的影響。

2、郴州方言(北方方言-西南官話;贛語、客家話):郴州方言可以分三大塊。一塊是郴州官話,包括老郴縣即現在的蘇仙、北湖方言及桂陽、臨武、宜章、嘉禾幾縣的城關話(俗稱街上話),以市區話為代表,屬西南官話,與四川、雲貴方言比較接近;一塊是資興、永興、安仁、汝城、桂東的方言,以資興話為代表,屬贛客方言。還有一塊是桂陽、臨武、宜章、嘉禾的土話,以桂陽話為代表,屬雙語區,是一種混合方言。郴州官話與現代普通話較為接近,相對易懂,湘南土話和贛客方言保留了許多古語,難懂。

四、湘西方言:

1、吉首方言(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吉首話屬於西南官話,與省內常德、懷化、張家界、永州和郴州等縣市有相似方言,與西南地區的雲貴、四川方言接近。內部差異小,與普通話可以實現相互溝通。但是同時,吉首因地處湘西方言和西南官話的結合處,又是漢族、苗族、土家族雜居區,所以除官話外,還存在少許的少數民族語言。

2、懷化方言(北方語系-西南官話;湘語):懷化地區五里不同音,細分而言,主要分為懷化話:屬西南官話,主要分佈於城中心,原榆樹灣鎮的老街區一帶,以及今懷化城周邊的郊區。安江話:屬帶有濃厚湘語特徵的西南官話,主要分佈於太平橋以東,原地委機關(今市委市政府)及附屬單位一帶的城區。 邵東話:屬湘語,散佈於城內,尤以小商品市場及周邊區域為多。使用人群主要為來自邵東的商人及子女。

湖南人最熟悉的家鄉話,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方言等介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