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茶藝的歷史是這樣——茶藝溯源

茶藝 藝術 南北朝 東玖茗茶 2017-07-30

茶藝是一種文化。

茶藝在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茶藝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

一、茶藝與茶道的概念

現今的茶藝和茶道二者的內涵和外延均不相同。

茶藝的重點在“藝”,習茶藝術,主要給人以審美享受;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存在,但是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

中國茶道是一門綜合了多門學科的理論精華,以茶事實踐為主要途徑,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境界、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為目的的邊緣學科。茶道的的重點在“道”,是以修養身心為宗旨,參悟大道的飲茶藝術。

總的來說,茶藝是藝術性的飲茶,是飲茶生活的藝術化。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茶藝歷史

1 煎茶茶藝

原來茶藝的歷史是這樣——茶藝溯源

唐代以前無製茶法,往往是直接採生葉煮飲,唐以後則以幹茶煮飲,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數民族流行。

漢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採茶樹生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飲茶類似喝蔬茶湯,此羹湯吳人又稱之為“茗粥”。

唐代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炙茶、碾茶、羅茶、煎茶(投茶、攪拌)、酌茶。

與煮茶法不同之處: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時投入“茶末”煮。

2 點茶茶藝

原來茶藝的歷史是這樣——茶藝溯源

唐代的煎茶重於技藝,那麼宋代的點茶更重於意境。

點茶法是將茶碾成細末,置茶盞中,以沸水點衝。先注少量沸水調膏,繼之量茶注湯,邊注邊用茶籠擊拂。

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盞、點茶(調膏、擊拂)。

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3 泡茶茶藝

原來茶藝的歷史是這樣——茶藝溯源

從明代開始,中國的茶葉加工方式進行了改革,成品茶已由唐時經蒸壓而成的餅茶、宋時精雕細壓的團茶,改製為經炒為之的條形散茶。這樣,人們沏茶,再用不上“炙”、“研”、“羅”了,而是將散茶置入壺(碗、杯)中,直接用沸水沖泡就成,這就是人們至今常說的泡茶。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點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時期才流行。朱元璋罷貢團餅茶,遂使散茶(葉茶、草茶)獨盛,茶風也為之一變。

明清更普遍的還是壺泡,即置茶於茶壺中,以沸水沖泡,再分釃到茶盞(甌、杯)中飲用。

壺泡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投茶、沖泡、釃茶等。

現今流行於閔、粵、臺地區的"工夫茶"則是典型的壺泡法。

這種直接用沸水沖泡的沏茶方法,不僅簡便,而且保留了茶的清香,更便於對茶的直觀欣賞。

這是中國飲茶史上的一大創舉,也為飲茶不過多地注重形式而較為講究情趣創造了條件。一直為人們沿用至今。

三、小結

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

當然,茶藝高於生活,但又根植與我們的生活。我們普遍瞭解的四大現代茶藝是:居室品茗詠詩作對;廳堂炫富強龍鴨舌;寺廟修身禪茶一味;市井休閒懶散散漫

如今,生機勃勃的茶文化發展形成的茶藝流更加豐富,大體有以下九種:

文化茶藝,修身養性;禪宗茶藝,禪茶一味; 官道茶藝,品茶論政;

社區茶藝,享樂藝術;少兒茶藝,以茶育人;教學茶藝,以茶育才;

商道茶藝,文化促貿;茶館茶藝,藝傳知識;無我茶藝,有為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