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白茶 老白茶 苦茶 白牡丹 租房 小陳茶事 2019-08-15
"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甚至更常見的是,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澀,於是在他眼中,苦澀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則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別的情況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溫水泡茶,便這樣久久流傳,自成一派。

喜歡溫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葉的,溫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溫水泡普洱也行……這樣沖泡而出的茶湯,一身內質根本溶不進茶葉,茶湯中沉浮的不過一點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湯寡水,有什麼滋味可言?

而對於白茶,溫水沖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決定了白茶的香氣必須由沸水激發。溫水只得溶出低沸點的茶香,將其他的芳香醇類物質冷落,空有茶香的餘力,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蘊含在茶葉中,卻始終不得釋放。

豐厚的內物質,決定了白茶的茶湯必須由沸水造就。溫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極慢,若是選擇悶泡,則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大量地浸出在茶湯當中,空有內質,釋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於溫水沖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時有常在,但愛茶之人,卻絕不會讓辜負任何一杯好白茶。

於是,選擇沸水,投茶精準,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甚至更常見的是,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澀,於是在他眼中,苦澀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則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別的情況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溫水泡茶,便這樣久久流傳,自成一派。

喜歡溫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葉的,溫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溫水泡普洱也行……這樣沖泡而出的茶湯,一身內質根本溶不進茶葉,茶湯中沉浮的不過一點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湯寡水,有什麼滋味可言?

而對於白茶,溫水沖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決定了白茶的香氣必須由沸水激發。溫水只得溶出低沸點的茶香,將其他的芳香醇類物質冷落,空有茶香的餘力,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蘊含在茶葉中,卻始終不得釋放。

豐厚的內物質,決定了白茶的茶湯必須由沸水造就。溫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極慢,若是選擇悶泡,則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大量地浸出在茶湯當中,空有內質,釋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於溫水沖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時有常在,但愛茶之人,卻絕不會讓辜負任何一杯好白茶。

於是,選擇沸水,投茶精準,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4》

“能喝就行”VS精益求精

味覺不敏感的人,是無法理解味覺敏感的人對滋味的追求的。

在鈍感的味蕾中,酸甜苦辣這般的滋味差別還算明顯,但微甜和甜之間的差異,他們卻難以察覺。

但這稍一偏差的滋味區別,在敏感的味蕾中,不異於驚雷。

過甜,膩人,過苦,澀人,偏偏在味蕾不敏感的人眼中,這種對滋味的挑剔,便成了喝茶的人裝腔作勢,故作姿態。

茶友曾發來一個視頻,一個人對著鏡頭誇誇其談,說荒野茶和臺地茶沒什麼差別的。看到此處,村姑陳只能傻笑。

對於能喝懂好茶與劣茶差別的人來說,荒野茶的特殊香氣野勁,絕對是值得追尋的珍饈美味,但對於喝不懂的人,那絕對是“夏蟲不可語冰”。

“能喝就行”,是味蕾的差異拉開的溝壑。“能喝就行”的評論,其實已經看見了無數次,從一開始覺得匪夷所思,到如今已經能夠坦然已待,並由這種“能喝就行”的價值觀,逐漸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味蕾敏感的差別。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甚至更常見的是,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澀,於是在他眼中,苦澀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則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別的情況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溫水泡茶,便這樣久久流傳,自成一派。

喜歡溫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葉的,溫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溫水泡普洱也行……這樣沖泡而出的茶湯,一身內質根本溶不進茶葉,茶湯中沉浮的不過一點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湯寡水,有什麼滋味可言?

而對於白茶,溫水沖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決定了白茶的香氣必須由沸水激發。溫水只得溶出低沸點的茶香,將其他的芳香醇類物質冷落,空有茶香的餘力,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蘊含在茶葉中,卻始終不得釋放。

豐厚的內物質,決定了白茶的茶湯必須由沸水造就。溫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極慢,若是選擇悶泡,則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大量地浸出在茶湯當中,空有內質,釋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於溫水沖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時有常在,但愛茶之人,卻絕不會讓辜負任何一杯好白茶。

於是,選擇沸水,投茶精準,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4》

“能喝就行”VS精益求精

味覺不敏感的人,是無法理解味覺敏感的人對滋味的追求的。

在鈍感的味蕾中,酸甜苦辣這般的滋味差別還算明顯,但微甜和甜之間的差異,他們卻難以察覺。

但這稍一偏差的滋味區別,在敏感的味蕾中,不異於驚雷。

過甜,膩人,過苦,澀人,偏偏在味蕾不敏感的人眼中,這種對滋味的挑剔,便成了喝茶的人裝腔作勢,故作姿態。

茶友曾發來一個視頻,一個人對著鏡頭誇誇其談,說荒野茶和臺地茶沒什麼差別的。看到此處,村姑陳只能傻笑。

對於能喝懂好茶與劣茶差別的人來說,荒野茶的特殊香氣野勁,絕對是值得追尋的珍饈美味,但對於喝不懂的人,那絕對是“夏蟲不可語冰”。

“能喝就行”,是味蕾的差異拉開的溝壑。“能喝就行”的評論,其實已經看見了無數次,從一開始覺得匪夷所思,到如今已經能夠坦然已待,並由這種“能喝就行”的價值觀,逐漸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味蕾敏感的差別。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欲窮千里,所以不斷尋尋覓覓,終於在高山白茶中找到了應有的甜潤鮮爽。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日晒、泥土、空氣之間的微小差別,催生而出的卻是驚動味蕾的茶湯的層次感——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鮮爽滋味;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茶香變化,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淳和的清潤口感。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渴望新奇的體驗,所以不停止尋找,終於在荒野茶中找到了那股特有的綿長野勁。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有人照料和無人看管的差距,同一種茶樹,味道還能翻出花來麼?

只有喝得懂的人,才能理解臺地和荒野,在茶湯,香氣,滋味上的萬般變化。

綿長的毫香悠遠,草木鮮香濃郁而蓬勃,綿遠的韻味,藏在淳和的茶湯中徐徐溢出,怎麼會和臺地茶一概而論?

正如,能喝就行,只能是茶界的過客,而精益求精者,方是茶界的靈魂。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甚至更常見的是,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澀,於是在他眼中,苦澀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則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別的情況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溫水泡茶,便這樣久久流傳,自成一派。

喜歡溫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葉的,溫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溫水泡普洱也行……這樣沖泡而出的茶湯,一身內質根本溶不進茶葉,茶湯中沉浮的不過一點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湯寡水,有什麼滋味可言?

而對於白茶,溫水沖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決定了白茶的香氣必須由沸水激發。溫水只得溶出低沸點的茶香,將其他的芳香醇類物質冷落,空有茶香的餘力,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蘊含在茶葉中,卻始終不得釋放。

豐厚的內物質,決定了白茶的茶湯必須由沸水造就。溫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極慢,若是選擇悶泡,則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大量地浸出在茶湯當中,空有內質,釋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於溫水沖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時有常在,但愛茶之人,卻絕不會讓辜負任何一杯好白茶。

於是,選擇沸水,投茶精準,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4》

“能喝就行”VS精益求精

味覺不敏感的人,是無法理解味覺敏感的人對滋味的追求的。

在鈍感的味蕾中,酸甜苦辣這般的滋味差別還算明顯,但微甜和甜之間的差異,他們卻難以察覺。

但這稍一偏差的滋味區別,在敏感的味蕾中,不異於驚雷。

過甜,膩人,過苦,澀人,偏偏在味蕾不敏感的人眼中,這種對滋味的挑剔,便成了喝茶的人裝腔作勢,故作姿態。

茶友曾發來一個視頻,一個人對著鏡頭誇誇其談,說荒野茶和臺地茶沒什麼差別的。看到此處,村姑陳只能傻笑。

對於能喝懂好茶與劣茶差別的人來說,荒野茶的特殊香氣野勁,絕對是值得追尋的珍饈美味,但對於喝不懂的人,那絕對是“夏蟲不可語冰”。

“能喝就行”,是味蕾的差異拉開的溝壑。“能喝就行”的評論,其實已經看見了無數次,從一開始覺得匪夷所思,到如今已經能夠坦然已待,並由這種“能喝就行”的價值觀,逐漸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味蕾敏感的差別。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欲窮千里,所以不斷尋尋覓覓,終於在高山白茶中找到了應有的甜潤鮮爽。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日晒、泥土、空氣之間的微小差別,催生而出的卻是驚動味蕾的茶湯的層次感——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鮮爽滋味;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茶香變化,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淳和的清潤口感。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渴望新奇的體驗,所以不停止尋找,終於在荒野茶中找到了那股特有的綿長野勁。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有人照料和無人看管的差距,同一種茶樹,味道還能翻出花來麼?

只有喝得懂的人,才能理解臺地和荒野,在茶湯,香氣,滋味上的萬般變化。

綿長的毫香悠遠,草木鮮香濃郁而蓬勃,綿遠的韻味,藏在淳和的茶湯中徐徐溢出,怎麼會和臺地茶一概而論?

正如,能喝就行,只能是茶界的過客,而精益求精者,方是茶界的靈魂。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5》

明鏡照己,昏鏡照人;以茶為鏡,可以類人

人有鏡,茶有境,鏡有明昏,境無高低。

該用明鏡?還是用昏鏡?

在和朋友、茶友交流許久後,對於“明鏡照己,昏鏡照人”,有了更深的感悟。

當你對茶有更深的追求時,用“明鏡”。

用明鏡照亮自己沖泡時手法的每一個瑕疵,每一次都瞭解哪裡有所不足,給自己一個補足的機會,下一次的茶湯和香氣,便會以更完滿的姿態,迴應你的精益求精。

也正是因為你對茶的不斷追求,明鏡照己,才會格外清晰。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甚至更常見的是,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澀,於是在他眼中,苦澀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則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別的情況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溫水泡茶,便這樣久久流傳,自成一派。

喜歡溫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葉的,溫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溫水泡普洱也行……這樣沖泡而出的茶湯,一身內質根本溶不進茶葉,茶湯中沉浮的不過一點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湯寡水,有什麼滋味可言?

而對於白茶,溫水沖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決定了白茶的香氣必須由沸水激發。溫水只得溶出低沸點的茶香,將其他的芳香醇類物質冷落,空有茶香的餘力,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蘊含在茶葉中,卻始終不得釋放。

豐厚的內物質,決定了白茶的茶湯必須由沸水造就。溫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極慢,若是選擇悶泡,則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大量地浸出在茶湯當中,空有內質,釋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於溫水沖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時有常在,但愛茶之人,卻絕不會讓辜負任何一杯好白茶。

於是,選擇沸水,投茶精準,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4》

“能喝就行”VS精益求精

味覺不敏感的人,是無法理解味覺敏感的人對滋味的追求的。

在鈍感的味蕾中,酸甜苦辣這般的滋味差別還算明顯,但微甜和甜之間的差異,他們卻難以察覺。

但這稍一偏差的滋味區別,在敏感的味蕾中,不異於驚雷。

過甜,膩人,過苦,澀人,偏偏在味蕾不敏感的人眼中,這種對滋味的挑剔,便成了喝茶的人裝腔作勢,故作姿態。

茶友曾發來一個視頻,一個人對著鏡頭誇誇其談,說荒野茶和臺地茶沒什麼差別的。看到此處,村姑陳只能傻笑。

對於能喝懂好茶與劣茶差別的人來說,荒野茶的特殊香氣野勁,絕對是值得追尋的珍饈美味,但對於喝不懂的人,那絕對是“夏蟲不可語冰”。

“能喝就行”,是味蕾的差異拉開的溝壑。“能喝就行”的評論,其實已經看見了無數次,從一開始覺得匪夷所思,到如今已經能夠坦然已待,並由這種“能喝就行”的價值觀,逐漸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味蕾敏感的差別。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欲窮千里,所以不斷尋尋覓覓,終於在高山白茶中找到了應有的甜潤鮮爽。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日晒、泥土、空氣之間的微小差別,催生而出的卻是驚動味蕾的茶湯的層次感——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鮮爽滋味;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茶香變化,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淳和的清潤口感。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渴望新奇的體驗,所以不停止尋找,終於在荒野茶中找到了那股特有的綿長野勁。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有人照料和無人看管的差距,同一種茶樹,味道還能翻出花來麼?

只有喝得懂的人,才能理解臺地和荒野,在茶湯,香氣,滋味上的萬般變化。

綿長的毫香悠遠,草木鮮香濃郁而蓬勃,綿遠的韻味,藏在淳和的茶湯中徐徐溢出,怎麼會和臺地茶一概而論?

正如,能喝就行,只能是茶界的過客,而精益求精者,方是茶界的靈魂。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5》

明鏡照己,昏鏡照人;以茶為鏡,可以類人

人有鏡,茶有境,鏡有明昏,境無高低。

該用明鏡?還是用昏鏡?

在和朋友、茶友交流許久後,對於“明鏡照己,昏鏡照人”,有了更深的感悟。

當你對茶有更深的追求時,用“明鏡”。

用明鏡照亮自己沖泡時手法的每一個瑕疵,每一次都瞭解哪裡有所不足,給自己一個補足的機會,下一次的茶湯和香氣,便會以更完滿的姿態,迴應你的精益求精。

也正是因為你對茶的不斷追求,明鏡照己,才會格外清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當遇上對茶湯沒有特別追求的茶友時,該用“昏鏡”。

昏鏡照人,不必太過苛求。

旁人的生活是旁人的,悶泡而出或是溫泡而出的茶湯也是他們自己的需求,不必為了別人徒增煩憂,幫助他們瞭解正確的方式後,隨心還是改變,都是各自的選擇。

於是“昏鏡照人”,懂得了茶葉的包容性。

從蓋碗或者搪瓷杯中映出的茶湯,其實映出的也是泡茶之人的心境。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什麼是高,什麼是低?

當每個人都愛茶,喝茶,而茶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後,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是關於茶的不同面貌罷了。

"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芸芸世間,總有些頗為值得玩味的事情。

同樣是辛苦工作一天的兩個人,一個囫圇吃了點泡麵充飢,一個依舊堅持下廚精緻擺盤拍照留念。

人們說前者務實,後者做作。

同樣是在辦公室泡了一天的兩個男人,一個下班就回到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個下班後健身房打卡,已經堅持了兩年。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人們說前者人間真實,後者實在沒有必要。

同樣是自己租房居無定所,一個將出租屋住得狼藉,一個用自己的小心思點綴房間,裝點得溫馨。

人們說前者才是租房的真正態度,後者反正是要搬家的,何必費錢費力?

正如日常喝茶,有人求解渴,有人求功效,有人獨愛花香,也有人獨享稠滑湯感。

牛飲是喝茶,小杯慢品也是喝茶。

這兩種對待茶的態度,究竟有何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2》

牛飲悶泡VS蓋碗品飲

愛牛飲悶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些自得的。

“不就是樹葉泡水,講究什麼?”“用什麼蓋碗,玻璃杯泡不就好了?”

在他們心中,講究什麼水溫投茶量,都是矯情;用什麼蓋碗茶具,都是被茶文化“荼毒”。

用玻璃杯隨便泡喝一天,才是真爺們,“真喝茶”。

但用這樣粗獷的方式泡茶的人,所求的茶,和用蓋碗沖泡的人所求的茶,本就不是同一種香氣滋味。

牛飲悶泡,聊以解渴罷了。

牛飲,喜歡用玻璃杯,悶泡,不計較投茶量,也不看用水的溫度,再優質的茶葉,也只能表現得平庸。

不計較投茶量,投茶萬一過多,一杯茶多酚和咖啡鹼超標的苦茶就這樣浸泡杯中,供人啜飲,這般苦澀的濃茶,不僅滋味濃烈苦了味蕾,超標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更是會對胃部造成隱憂,更容易引起痛風的風險。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而投茶量過少,一大杯清水沉浮幾縷茶葉,根本嘗不出什麼滋味,和喝白開水也沒有多大的差別,談何飲茶?

但這樣飲茶算錯麼?

自然不算錯誤,只是如同嚼蠟,沒有意趣。

茶落到茶友手中,茶友樂意用怎樣的方式沖泡茶,都是自己的選擇,旁人再糾結也無用——這般泡出的茶葉,已經滿足了這些茶友日常飲茶的需求,他們也不在意一款茶真正的風味,自然算不得錯誤。

只是可惜好茶,原本的風月無邊,困於大碗杯中,徒然久久沉澱,悶泡生澀。

而選擇靜心泡茶,用心感受茶香滋味的茶友,就因為對泡茶過程的精益求精,便算錯麼?

自然也不算錯誤。

他們對茶香、茶湯有自己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沒有任何理由該被打擊。

吃糠咽菜只圖溫飽,可這些茶友已經越過了求“溫飽”的時候,好茶遇上如此伯樂,高山流水,最是美妙。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3》

溫水直泡VS沸水精準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是朋友帶著喝茶。

這位朋友十分粗獷,是泡茶中的“隨意”流派,他並不在意水溫,燒開的沸水是泡茶,放涼了的溫水也可以泡茶。

在他的手中,一泡茶觸碰過沸水溫水,甚至也遭遇過涼水。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是村姑陳開始喝茶後,第一次用沸水泡茶的真實感受。

只有自己嘗試泡茶,用沸水精準快出水,才知道,原來用沸水沖泡而出的白牡丹,擁有著怎樣馥郁的花香;一沖沖沸水而過,隱藏在茶湯之間的稠滑俱變,湯水溫滑香氣沁軟。

這時的村姑陳,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新奇,滿心懷著必須把這種新發現分享給朋友的欣喜,交流之後,卻發現所有朋友都不領情。

“每次都要燒沸水嗎?好麻煩啊!”

“我喝不出來什麼差別,算了吧!”

看吧,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茶葉有著特別的追求,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茶湯之間細微的差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甚至更常見的是,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只能喝得出苦和澀,於是在他眼中,苦澀的茶便是好茶,清淡柔和的茶,則是劣茶。

在喝不出差別的情況下、在只求省事的情形下,溫水泡茶,便這樣久久流傳,自成一派。

喜歡溫水直泡的人,是不挑茶葉的,溫水泡老白茶可以,用溫水泡普洱也行……這樣沖泡而出的茶湯,一身內質根本溶不進茶葉,茶湯中沉浮的不過一點稀疏的水浸出物,清湯寡水,有什麼滋味可言?

而對於白茶,溫水沖泡,更是致命!

白茶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決定了白茶的香氣必須由沸水激發。溫水只得溶出低沸點的茶香,將其他的芳香醇類物質冷落,空有茶香的餘力,卻“壯志未酬身先死”,白白蘊含在茶葉中,卻始終不得釋放。

豐厚的內物質,決定了白茶的茶湯必須由沸水造就。溫水泡茶,水溶出物析出的速度極慢,若是選擇悶泡,則會讓茶多酚和咖啡鹼大量地浸出在茶湯當中,空有內質,釋放不均,白茶如灼灼佳人,止步於溫水沖泡之前。

暴殄天物的事情時有常在,但愛茶之人,卻絕不會讓辜負任何一杯好白茶。

於是,選擇沸水,投茶精準,才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4》

“能喝就行”VS精益求精

味覺不敏感的人,是無法理解味覺敏感的人對滋味的追求的。

在鈍感的味蕾中,酸甜苦辣這般的滋味差別還算明顯,但微甜和甜之間的差異,他們卻難以察覺。

但這稍一偏差的滋味區別,在敏感的味蕾中,不異於驚雷。

過甜,膩人,過苦,澀人,偏偏在味蕾不敏感的人眼中,這種對滋味的挑剔,便成了喝茶的人裝腔作勢,故作姿態。

茶友曾發來一個視頻,一個人對著鏡頭誇誇其談,說荒野茶和臺地茶沒什麼差別的。看到此處,村姑陳只能傻笑。

對於能喝懂好茶與劣茶差別的人來說,荒野茶的特殊香氣野勁,絕對是值得追尋的珍饈美味,但對於喝不懂的人,那絕對是“夏蟲不可語冰”。

“能喝就行”,是味蕾的差異拉開的溝壑。“能喝就行”的評論,其實已經看見了無數次,從一開始覺得匪夷所思,到如今已經能夠坦然已待,並由這種“能喝就行”的價值觀,逐漸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味蕾敏感的差別。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欲窮千里,所以不斷尋尋覓覓,終於在高山白茶中找到了應有的甜潤鮮爽。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日晒、泥土、空氣之間的微小差別,催生而出的卻是驚動味蕾的茶湯的層次感——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鮮爽滋味;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多的茶香變化,唯有高山茶,才有如此淳和的清潤口感。

求茶精益求精,是因為味蕾渴望新奇的體驗,所以不停止尋找,終於在荒野茶中找到了那股特有的綿長野勁。

在別人看來,不過是有人照料和無人看管的差距,同一種茶樹,味道還能翻出花來麼?

只有喝得懂的人,才能理解臺地和荒野,在茶湯,香氣,滋味上的萬般變化。

綿長的毫香悠遠,草木鮮香濃郁而蓬勃,綿遠的韻味,藏在淳和的茶湯中徐徐溢出,怎麼會和臺地茶一概而論?

正如,能喝就行,只能是茶界的過客,而精益求精者,方是茶界的靈魂。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5》

明鏡照己,昏鏡照人;以茶為鏡,可以類人

人有鏡,茶有境,鏡有明昏,境無高低。

該用明鏡?還是用昏鏡?

在和朋友、茶友交流許久後,對於“明鏡照己,昏鏡照人”,有了更深的感悟。

當你對茶有更深的追求時,用“明鏡”。

用明鏡照亮自己沖泡時手法的每一個瑕疵,每一次都瞭解哪裡有所不足,給自己一個補足的機會,下一次的茶湯和香氣,便會以更完滿的姿態,迴應你的精益求精。

也正是因為你對茶的不斷追求,明鏡照己,才會格外清晰。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當遇上對茶湯沒有特別追求的茶友時,該用“昏鏡”。

昏鏡照人,不必太過苛求。

旁人的生活是旁人的,悶泡而出或是溫泡而出的茶湯也是他們自己的需求,不必為了別人徒增煩憂,幫助他們瞭解正確的方式後,隨心還是改變,都是各自的選擇。

於是“昏鏡照人”,懂得了茶葉的包容性。

從蓋碗或者搪瓷杯中映出的茶湯,其實映出的也是泡茶之人的心境。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什麼是高,什麼是低?

當每個人都愛茶,喝茶,而茶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後,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是關於茶的不同面貌罷了。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是選擇牛飲悶泡,還是蓋碗品飲,茶給你答案

《6》

同樣都是飲茶,卻常常不能放下,對好茶悶泡和溫水泡後的惋惜之情。

這或許便是每日勤耕不輟,想要將展示白茶香氣和滋味的最好方式,傳播更多的人知曉的起點。

但將利弊剖析清楚,決定權卻是把握在茶友手中。

是選擇溫泡淡茶,還是選擇沸水沖泡下白茶的香氣完整?

是選擇隨意沖泡的滋味苦澀,還是感受精準沖泡下的清潤動人?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泡茶從心,茶可照人。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