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動畫 睡眠 TT辣媽愛美麗 2019-08-15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相對於孩子說話不算數來說,父母對孩子的著眼點更應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並如何幫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應當關注的。

  • 03、孩子說話不算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時候也和家長與孩子約定的條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條約有關:

舉個例子:兵兵媽帶著3歲的兵兵到遊樂場玩了一天了,兵兵媽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鐘就回家了,兵兵說好,十分鐘到了,媽媽叫兵兵離開兵兵卻不肯走,並且跟媽媽討價還價,想要再玩十分鐘,兵兵媽媽很生氣,指責兵兵說話不算話。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相對於孩子說話不算數來說,父母對孩子的著眼點更應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並如何幫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應當關注的。

  • 03、孩子說話不算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時候也和家長與孩子約定的條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條約有關:

舉個例子:兵兵媽帶著3歲的兵兵到遊樂場玩了一天了,兵兵媽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鐘就回家了,兵兵說好,十分鐘到了,媽媽叫兵兵離開兵兵卻不肯走,並且跟媽媽討價還價,想要再玩十分鐘,兵兵媽媽很生氣,指責兵兵說話不算話。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看起來兵兵媽和兵兵完全是在平等的氛圍內約定協商的結果,但是兵兵媽媽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媽媽提議的“十分鐘”之後就回家,對於兵兵來說,十分鐘具體是多長時間,兵兵並不知道。

在孩子的頭腦裡,1分鐘和10分鐘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大人嘴裡的數字。媽媽和兵兵約定的本來就是一份不平等條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條款的內容,自然做不到守約了。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將條款細則細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像兵兵媽媽可以和兵兵約定,再打五次滑梯就回家,或者再蕩三次鞦韆就回家,並且幫孩子在一旁數著,孩子覺得有趣也能夠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自然會遵守。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相對於孩子說話不算數來說,父母對孩子的著眼點更應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並如何幫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應當關注的。

  • 03、孩子說話不算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時候也和家長與孩子約定的條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條約有關:

舉個例子:兵兵媽帶著3歲的兵兵到遊樂場玩了一天了,兵兵媽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鐘就回家了,兵兵說好,十分鐘到了,媽媽叫兵兵離開兵兵卻不肯走,並且跟媽媽討價還價,想要再玩十分鐘,兵兵媽媽很生氣,指責兵兵說話不算話。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看起來兵兵媽和兵兵完全是在平等的氛圍內約定協商的結果,但是兵兵媽媽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媽媽提議的“十分鐘”之後就回家,對於兵兵來說,十分鐘具體是多長時間,兵兵並不知道。

在孩子的頭腦裡,1分鐘和10分鐘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大人嘴裡的數字。媽媽和兵兵約定的本來就是一份不平等條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條款的內容,自然做不到守約了。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將條款細則細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像兵兵媽媽可以和兵兵約定,再打五次滑梯就回家,或者再蕩三次鞦韆就回家,並且幫孩子在一旁數著,孩子覺得有趣也能夠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自然會遵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對孩子提要求或做約定一定要以孩子能夠清楚明白的條款來和孩子協商,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約定,減少因為即不瞭解又不明白還不敢問而造成的說話不算。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說過,“所謂的人生,即是周而復始的誠實、友好、信任的給予與被 給予。”誠實守信,說話算數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美德,無論在哪種社會關係中,一個說話算數的人總是能夠贏得更多的信任與支持。

中國人講究“人無信不立”誠信也是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道德準則。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做個說話算數的人呢?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相對於孩子說話不算數來說,父母對孩子的著眼點更應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並如何幫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應當關注的。

  • 03、孩子說話不算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時候也和家長與孩子約定的條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條約有關:

舉個例子:兵兵媽帶著3歲的兵兵到遊樂場玩了一天了,兵兵媽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鐘就回家了,兵兵說好,十分鐘到了,媽媽叫兵兵離開兵兵卻不肯走,並且跟媽媽討價還價,想要再玩十分鐘,兵兵媽媽很生氣,指責兵兵說話不算話。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看起來兵兵媽和兵兵完全是在平等的氛圍內約定協商的結果,但是兵兵媽媽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媽媽提議的“十分鐘”之後就回家,對於兵兵來說,十分鐘具體是多長時間,兵兵並不知道。

在孩子的頭腦裡,1分鐘和10分鐘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大人嘴裡的數字。媽媽和兵兵約定的本來就是一份不平等條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條款的內容,自然做不到守約了。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將條款細則細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像兵兵媽媽可以和兵兵約定,再打五次滑梯就回家,或者再蕩三次鞦韆就回家,並且幫孩子在一旁數著,孩子覺得有趣也能夠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自然會遵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對孩子提要求或做約定一定要以孩子能夠清楚明白的條款來和孩子協商,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約定,減少因為即不瞭解又不明白還不敢問而造成的說話不算。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說過,“所謂的人生,即是周而復始的誠實、友好、信任的給予與被 給予。”誠實守信,說話算數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美德,無論在哪種社會關係中,一個說話算數的人總是能夠贏得更多的信任與支持。

中國人講究“人無信不立”誠信也是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道德準則。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做個說話算數的人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 01、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說話算數的榜樣

培養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都在潛意識裡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對孩子說一百遍要遵守約定,要說話算數的道理,不如父母誠實守信的在孩子面前做一次。

在生活中對孩子誠實,坦誠。說到做到,無論再小的事情,凡是答應過的孩子或者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孩子才會在父母的身上感會到誠信的力量並學著去做。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能夠說到做到。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相對於孩子說話不算數來說,父母對孩子的著眼點更應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並如何幫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應當關注的。

  • 03、孩子說話不算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時候也和家長與孩子約定的條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條約有關:

舉個例子:兵兵媽帶著3歲的兵兵到遊樂場玩了一天了,兵兵媽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鐘就回家了,兵兵說好,十分鐘到了,媽媽叫兵兵離開兵兵卻不肯走,並且跟媽媽討價還價,想要再玩十分鐘,兵兵媽媽很生氣,指責兵兵說話不算話。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看起來兵兵媽和兵兵完全是在平等的氛圍內約定協商的結果,但是兵兵媽媽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媽媽提議的“十分鐘”之後就回家,對於兵兵來說,十分鐘具體是多長時間,兵兵並不知道。

在孩子的頭腦裡,1分鐘和10分鐘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大人嘴裡的數字。媽媽和兵兵約定的本來就是一份不平等條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條款的內容,自然做不到守約了。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將條款細則細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像兵兵媽媽可以和兵兵約定,再打五次滑梯就回家,或者再蕩三次鞦韆就回家,並且幫孩子在一旁數著,孩子覺得有趣也能夠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自然會遵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對孩子提要求或做約定一定要以孩子能夠清楚明白的條款來和孩子協商,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約定,減少因為即不瞭解又不明白還不敢問而造成的說話不算。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說過,“所謂的人生,即是周而復始的誠實、友好、信任的給予與被 給予。”誠實守信,說話算數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美德,無論在哪種社會關係中,一個說話算數的人總是能夠贏得更多的信任與支持。

中國人講究“人無信不立”誠信也是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道德準則。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做個說話算數的人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 01、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說話算數的榜樣

培養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都在潛意識裡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對孩子說一百遍要遵守約定,要說話算數的道理,不如父母誠實守信的在孩子面前做一次。

在生活中對孩子誠實,坦誠。說到做到,無論再小的事情,凡是答應過的孩子或者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孩子才會在父母的身上感會到誠信的力量並學著去做。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能夠說到做到。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 02、教給孩子不輕易許諾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輕諾必寡信”,意思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經過認真評估而輕易許下的承諾是一定會落空的。

父母要教給孩子,在答應別人什麼事情之前,請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能夠辦到,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面子或別的什麼目的而輕易的答應他人,如果答應了就要盡力去實現,不然就會給別人留下說話不算數的印象。

"

週末帶孩子去超市,路過玩具區,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在那邊挑玩具,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火車,右手還要去夠貨架上的機器人,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不是說了只買一個玩具嗎?這兩個挑一個就行了!不能說話不算啊!”

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火車,又抬起頭盯著那個小機器人,將身子扭的像個棉花糖 一樣,“不嘛!不嘛!今天買兩個。明天就不了!”小男孩的媽媽不耐煩起來,“不行!說過的話就要算數,如果你這樣說話不算,那這兩個玩具一個也不買了!”說完強行將孩子手裡的玩具奪下來丟在了貨架上,拖起男孩就走,小男孩又嚇又氣哇哇大哭起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情形:明明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兩集動畫片看完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不肯關電視;

說好了在遊樂場再玩十分鐘,到了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甚至還會和父母要求再玩十分鐘;

放了學和孩子約定好一定要先寫作業,到了家就變卦,總是想著法的先玩或者先看電視再寫作業,批評也不管用,每次都拖到很晚,影響睡眠時間,第二天早上又起不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家長為此很苦惱,批評、講道理都沒有什麼效果,孩子總是開始答應的好好的,臨到了事情發生時就變卦,父母不得已只能強制解決、甚至武力解決,孩子又會哭鬧發脾氣,弄得家長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孩子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呢?

  • 01、孩子不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輕易的答應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小目的

說話算數也就是誠信原則,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重要的一種品德,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看看百度詞條對誠信的解釋: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孩子由於年齡小認知有限,根本不明白說話算數的重要性,孩子口頭答應家長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舉個例子: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出門前對孩子說,“今天只能買一件玩具哦!”孩子點頭答應了。但是到了超市,孩子先挑好了一輛電動小汽車,抱在懷裡,走了幾步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試探著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要一個娃娃!”媽媽搖頭,搬出出門前的約定,對孩子說,“咱們是說好的啊!只能買一件哦!”孩子看看這件又看看那件,兩個玩具都不想撒手,耍起賴來。

分析:孩子答應父母只買一件玩具,是因為本能需求。如果不答應,那麼父母就會不帶自己去超市,一個玩具也買不到;而說話不算數也是出於本能,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出於本能的慾望要得到,所以在孩子的世界裡,想法更簡單更直接,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得過且過。而在父母的眼中看來,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是個小賴皮。

解決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都很頭大,不給孩子買吧,看著孩子哭的慘兮兮的怪心疼的,而且在公眾場合,面子下不來;給孩子買吧,又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哭鬧就能達到目的的想法,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一再的挑戰父母的底線。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約定、將約定的條款越細化越好。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我的同事小李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去超市的略攻,就是將所有要買的東西,都提前和孩子協商好列在一張小紙條上,孩子不會寫字的時候,小李就讓孩子將要買的物品,畫在紙條上,然後讓孩子拿著小紙條一件一件的對應著去找。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參與感也很有主動權,當孩子臨時想要多買一件物品的時候,小李會對孩子提議,這次沒有標明的東西,下次再來買。因為前期孩子已經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感,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能夠接受下次再來買的建議。

父母在帶孩子出門時,也可以先和孩子講好要買的玩具,最好細化到具體的名稱、規格,如果想要買小火車只是去看小火車,如果想要買小玩偶可以單獨去挑小玩偶,而且買完就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挑了這個又要那個,出爾反爾的情況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約定的內容不夠具體,孩子當然會在面對眼花繚亂、種類繁多的玩具時,看上一個要一個了。

如果前期的準備工作都作足了,孩子仍然臨時變卦,也是正常的,父母用不著上崗上線的指責孩子說話不算,可以和孩子協商折中的方法

兩個玩具都要也可以,但是必須要為多出的那個玩具,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買了這個玩具就不能再看電視了,或者在多長時間內都不能再買玩具了。給予孩子決對的自主權,讓孩子自行選擇。並且在孩子下次犯規時嚴格執行。

次數多了,孩子會明白說話不算數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也是需要受到徵罰的。孩子才會意識到說話不算數的嚴重性,自然會在下次想要變卦時多想一想了。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好些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總是容易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整天想著如何滅火,而不是將火苗扼殺在萌芽狀態。其實降低孩子說話不算話的外界誘因也是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

  • 02、孩子為了討父母高興,許諾無法實現的目標

孩子對自身的情況估計不足,只是為了討父母的一時高興而輕易的許諾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目標。

舉個例子:小明期中考試沒考好,看著媽媽拿著考試卷子板著臉覺得很害怕,為了讓媽媽高興,主動和媽媽承諾,下次一定會考好,一定要考進班級前三名。媽媽看到孩子這麼有決心也覺得很欣慰,心情也好了起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題目越加的難了起來,小明因為複習不足,又一次考砸了。

成績公佈了:小明不但沒考進班級前三名,甚至比期中考試的成績還差,媽媽恨鐵不成鋼,氣憤的指責小明是個小騙子。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其實孩子的本心是好的,在當時也有積極上進的念頭,但是未來總是不可預料的,孩子對自己的情況估計不足致使說過的話不算數。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轉換一下著眼點,不要將情緒都集中在孩子說話不算數上邊,而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畢竟對於未知的事物,作為一個成年人,也無法完全掌握,畢竟沒有人能夠有能力去控制和左右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會遇到許諾的話無法實現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也是一種承諾吧,兩情相悅的兩個人在婚禮殿堂上都會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是很多夫妻卻做不到這種承諾,這種無奈並不是簡單的說話不算能夠解釋清楚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個成年人都能夠理解,同理,對於孩子也是一樣,誰也無法預知未來,所以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不能要求的那麼強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相對於孩子說話不算數來說,父母對孩子的著眼點更應當是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並如何幫助孩子改正、提高才是父母最應當關注的。

  • 03、孩子說話不算話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有些時候也和家長與孩子約定的條款本身就是不平等條約有關:

舉個例子:兵兵媽帶著3歲的兵兵到遊樂場玩了一天了,兵兵媽跟兵兵商量,再玩十分鐘就回家了,兵兵說好,十分鐘到了,媽媽叫兵兵離開兵兵卻不肯走,並且跟媽媽討價還價,想要再玩十分鐘,兵兵媽媽很生氣,指責兵兵說話不算話。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分析:看起來兵兵媽和兵兵完全是在平等的氛圍內約定協商的結果,但是兵兵媽媽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媽媽提議的“十分鐘”之後就回家,對於兵兵來說,十分鐘具體是多長時間,兵兵並不知道。

在孩子的頭腦裡,1分鐘和10分鐘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大人嘴裡的數字。媽媽和兵兵約定的本來就是一份不平等條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條款的內容,自然做不到守約了。

解決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將條款細則細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容,像兵兵媽媽可以和兵兵約定,再打五次滑梯就回家,或者再蕩三次鞦韆就回家,並且幫孩子在一旁數著,孩子覺得有趣也能夠完全理解媽媽的意思,自然會遵守。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對孩子提要求或做約定一定要以孩子能夠清楚明白的條款來和孩子協商,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約定,減少因為即不瞭解又不明白還不敢問而造成的說話不算。

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說過,“所謂的人生,即是周而復始的誠實、友好、信任的給予與被 給予。”誠實守信,說話算數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美德,無論在哪種社會關係中,一個說話算數的人總是能夠贏得更多的信任與支持。

中國人講究“人無信不立”誠信也是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道德準則。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引導孩子做個說話算數的人呢?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 01、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說話算數的榜樣

培養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都在潛意識裡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對孩子說一百遍要遵守約定,要說話算數的道理,不如父母誠實守信的在孩子面前做一次。

在生活中對孩子誠實,坦誠。說到做到,無論再小的事情,凡是答應過的孩子或者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孩子才會在父母的身上感會到誠信的力量並學著去做。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能夠說到做到。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 02、教給孩子不輕易許諾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輕諾必寡信”,意思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經過認真評估而輕易許下的承諾是一定會落空的。

父母要教給孩子,在答應別人什麼事情之前,請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真的能夠辦到,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面子或別的什麼目的而輕易的答應他人,如果答應了就要盡力去實現,不然就會給別人留下說話不算數的印象。

別再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了,父母和孩子簽定的本來就是不平等條約

遵守諾言,說話算數是一個人最優良的品德,但是諾言也會隨著時間和個人的意願而改變,我們都希望孩子是個誠實守信、說話算數的人。但是,也不能以諾言來綁架孩子,面對孩子的承諾時要理性對待,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給予孩子決對的尊重與理解;將生活的自主權還給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本性;相信孩子能夠憑藉自身的努力走過成長的彎路,步入良好的階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