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好友娜有兩個孩子,兒子寧寧四歲半,女兒兩歲,娜說寧寧在家裡十分霸道,什麼東西都不讓妹妹碰。

有一次,妹妹碰了一下寧寧的小吉他,寧寧一把就將小吉他奪了過去,並把妹妹推倒在地。娜雖然生氣,但沒有責備寧寧,因為那是小姨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他愛不釋手,應該是擔心妹妹給他弄壞了。

娜為了哄女兒,就隨手拿起身邊的一個布娃娃給女兒,沒想到寧寧依然不願意,大聲地對媽媽和妹妹說:“那是我的,不許動。”說著就要上來搶走妹妹手中的布娃娃。娜被兒子的霸道行為激怒了,批評他說:“你怎麼這麼自私?太不像話了。”

兩個孩子爭搶玩具,是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兩個孩子的年齡在2—5歲之間,爭搶玩具的情況更會如家常便飯。比如,有時已經同意把玩具給別人玩一會了,但很快後悔了,非要要回來;吃東西時不管別人,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挑選,也不願意分享給別人;玩玩具之前,說得好好的,和二寶一起玩,可沒玩一會兒,就和二寶爭搶起來,更別說合作了。當父母看到孩子的這些表現後,都會感到失望,甚至給孩子扣上一個“自私”的帽子,孩子是真的自私嗎?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成人眼中的自私,藏著孩子可愛的想法

冒然給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這是不負責任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是沒有自我概念的,他和世界是渾然一體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個建構的過程中,最初孩子是通過佔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當某樣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

幼兒在2—5歲時,屬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執行規則,而不會去顧及規則。孩子到了6—8歲的時候,才會按照規則去做,所以,我們不能把寧寧這樣處在自我中心階段孩子的行為,稱之為自私行為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和一個幼兒有過一段對話,非常有意思:

皮亞傑:太陽會動嗎?幼兒:會動。你走它也走,你轉它也轉。太陽是不是也跟過你?皮亞傑:它為什麼會動呢?幼兒:因為人走動的時候它也走。皮亞傑:它為什麼要走呢?幼兒:在聽我們說話。皮亞傑:太陽活著嗎?幼兒:當然了,要不然它不會跟著我們,也不會發光。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在這段對話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把太陽看做和他一樣是有生命的,認為太陽跟著他,在偷聽他的談話,如果你告訴孩子,太陽是不會走的,也不會偷聽人們的談話,孩子是不會相信的,因為他還不能明白在自己的觀點以外還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也就是說,處在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常常用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別人的想法,沛澤三歲半時,在爸爸過生日那天,他送給爸爸一個葡萄味的棒棒糖,還有一袋法式小麵包,這兩樣食品都是他最喜愛的,他覺得這是自己最喜愛的,也一定是爸爸最喜愛的。

現在你還覺得子是自私的嗎?孩子以自我中心與自私是不同的,自私是從不替他人考慮,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而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是其心理髮展的侷限性造成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別人會和自己有什麼不同,所以不能替他人著想,不能理解、關心別人。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什麼時候要教會孩子分享

3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能夠區分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且有了與小夥伴交往的慾望,逐漸傾向於與人分享,以此去贏得友誼,不過,如果孩子特別在意某件玩具,他依然會拒絕分享,我們要給予理解。

所以,寶寶3歲以後,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去教孩子去分享,但不是強迫分享,不然,孩子會越發不願意分享,因為父母強迫他分享讓他感到不舒服、不開心。

對於二胎家庭來說,家裡突然多了一個二寶,大寶本身就對這個二寶心存嫉妒,甚至怨恨,加之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中長大,不懂得分享,不願意分享,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教育大寶,讓大寶學會分享呢?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人的分享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比如,爸爸與媽媽分享一塊蛋糕,媽媽真誠地說句“謝謝”,孩子就有可能去模仿爸爸,把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給父母吃。

有些父母雖然會誇獎孩子懂事,但他們並不會吃孩子送給的食物,通常他們會說:“寶貝,真乖,媽媽不吃,你自己吃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會吃我給他們的食物的,那麼,下次他就不會再與爸媽分享了。

正確地做法應該是接過孩子送的食物,在誇獎孩子懂事的同時,不忘說一句,“這蛋糕真是美味。”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的這個行為會讓家人開心,從而強化他下次再這樣做。

在我們家裡,無論是誰過生日,其他人都要為過生日的人送上生日禮物,以表達心意,一幅畫、一塊小點心、一個精美的剪紙,都是孩子愛的表達,我之所以會這樣要求孩子們,是想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2.大家一起玩分享遊戲

週末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經常會去樓下的籃球場做傳球的遊戲,你傳給我,我傳給你,通過這種協作的遊戲,讓孩子們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開始的時候,二寶常常自己把玩皮球,不願意把球傳給別人,那麼,我們其他三人就立馬解散,不再圍著一個圈,玩傳球的遊戲,二寶發現自己一個人玩很沒意思,就會回來找我們,要求我們和他玩傳球遊戲,我就會給他重申一下規則,讓他知道只有尊重規則,懂得分享,才會玩得開心。

3.制定規則,促使孩子分享

每次給孩子們買玩具,我都會每個人買一個,但玩具是不同的,有的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打架,就給孩子買一模一樣的玩具,這樣孩子就不會打架了。我認為這不是個好主意,買不同的玩具可以促使孩子們分享。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我家玩具買回來之後,我會做好以下兩件事:

第一步,建立物權意識,告訴孩子們,哪個玩具是你的。然後再告訴他們,“你們有權決定這個玩具是不是給別人玩,如果你不給別人玩,那麼別人也可以不給你玩。”

第二,如果孩子因為爭搶玩具打架,我就會將兩個玩具全部沒收,讓他們協商好之後,我才重新還給他們。

起初,孩子經常會因為爭搶玩具打架,當他們發現這樣一來,誰都玩不了玩具,就只要坐下來協商了。如果大寶想買二寶的玩具,或者二寶想玩大寶的玩具,那麼,他們只有通過交換才能實現,通過交換玩具,讓他們明白分享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應該明白分享是讓孩子感到快樂,而不是不捨、痛苦等不良情緒,否則,就失去了分享的意義,即使這次勉強分享了,那麼,下次他會更加不願意分享。另外,我們還應該告訴孩子,有些東西是不能分享的,比如牙刷、毛巾、水杯、內衣褲等,這些都是私人用品,是堅決不能分享的。

鬧心啊!2個孩子總因爭搶玩具打架怎麼辦?請建立孩子的專屬特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