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 | 川媽&夕夕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 | 川媽&夕夕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今年,小川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小豆包。

每天晚上,川爸或者我抱著二寶,聽他講學校發生的大事小情。

從他手舞足蹈的描述中,聽的出來,陌生的小學生活既讓他覺得新鮮興奮,又有些緊張。

談及最多的,是他的老師。

我才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又敏感。小小的他們坐在講臺之下仰視老師,不光聽他們傳授知識,還在細緻地觀察他們。小川把幾個老師的特點,歸納的頭頭是道。

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媽媽,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有些愣住了。

1

如果僅是情感,可以這樣做

這是個很難、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在《通往目標之路》一書中,作者威廉·達蒙強調,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老師。

知道,孩子有多想獲得老師的喜歡和肯定(在意程度甚至高於親生父母);也知道,老師也是常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歡必然會有不喜歡......

不想敷衍他:”肯定會喜歡你的。“所以,想了一會,我這樣回答他。

“很有可能。”

  • 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你看,媽媽也是老師,也有很多學生。說實話,也會很喜歡其中的有些學生,不那麼喜歡有些學生。

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你有很多同學,你對他們也不是一樣喜歡,有些更喜歡,有些不喜歡,甚至討厭,對吧?

你的老師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她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喜好。”

  • 爭取讓老師喜歡你

小川點點頭,接著問:“那老師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我會努力做到。”

小川的姑姑都是從教20多年的資深小學老師,之前我還專門問過她們類似的問題。她們也很坦誠,對學生肯定是有偏好的。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 | 川媽&夕夕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今年,小川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小豆包。

每天晚上,川爸或者我抱著二寶,聽他講學校發生的大事小情。

從他手舞足蹈的描述中,聽的出來,陌生的小學生活既讓他覺得新鮮興奮,又有些緊張。

談及最多的,是他的老師。

我才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又敏感。小小的他們坐在講臺之下仰視老師,不光聽他們傳授知識,還在細緻地觀察他們。小川把幾個老師的特點,歸納的頭頭是道。

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媽媽,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有些愣住了。

1

如果僅是情感,可以這樣做

這是個很難、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在《通往目標之路》一書中,作者威廉·達蒙強調,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老師。

知道,孩子有多想獲得老師的喜歡和肯定(在意程度甚至高於親生父母);也知道,老師也是常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歡必然會有不喜歡......

不想敷衍他:”肯定會喜歡你的。“所以,想了一會,我這樣回答他。

“很有可能。”

  • 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你看,媽媽也是老師,也有很多學生。說實話,也會很喜歡其中的有些學生,不那麼喜歡有些學生。

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你有很多同學,你對他們也不是一樣喜歡,有些更喜歡,有些不喜歡,甚至討厭,對吧?

你的老師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她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喜好。”

  • 爭取讓老師喜歡你

小川點點頭,接著問:“那老師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我會努力做到。”

小川的姑姑都是從教20多年的資深小學老師,之前我還專門問過她們類似的問題。她們也很坦誠,對學生肯定是有偏好的。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我還讓她們羅列了偏好類別,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多。

  • 學習認真、成績好的;
  • 上課專注聽講、作業認真完成;
  • 能和同學好好相處;
  • 穿著乾淨整潔;
  • 喜歡和老師交流,但不要太狂;
  • 能接受老師的勸說,不耍無賴;
  • ......

我拿著聊天記錄給他看:“你看,老師喜歡很多種學生。你做到這些,老師就非常有可能會喜歡你。最起碼,不討厭你。”

  • 實在不喜歡,也沒關係

“那,如果我做到了,老師還是不喜歡我,怎麼辦?”小川還是有些擔心。

“如果老師真的不那麼喜歡你,也沒關係。

你知道什麼是職業道德嗎?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在他的工作中都要遵守一些行為準則。老師也是。

我們被要求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就拿我和姑姑來說,即使是面對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學生,我們也會努力友善、公平地對待他們。不會因為不那麼喜歡他們,就不理他們,或者惡劣地對待他們。

媽媽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這樣的。所以,即使老師不喜歡你,也不用太擔心。”

小川還是不放心。

“誰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喜歡,自己傷心難過。

媽媽上學的時候,老實內向不愛說話,是不被老師注意的那種學生。我也想讓老師看到我、喜歡我啊,就逼著自己在老師面前多表現。自己很彆扭,老師看著也彆扭,沒有達到目的,自己其實並不高興。

所以,不要為了獲得別人喜歡,做一些自己不願意、自己認為錯的、甚至傷害自己的事情

打個比方吧。有個同學,你很想和他一起玩,但他不太願意。如果你把最喜歡的樂高套組送給他,他會改變心意。你願意給他嗎?”

小川想了想,搖了搖頭。

“不願意是吧?本來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喜歡,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要以委屈自己為代價,這樣的‘被喜歡’反而會讓自己難受,不如不要。

小姑說的很對:‘隨心、隨性就好’。”

我本來還想跟小川多說一些,但還是忍住了,最後只是告訴他:“無論學校發生什麼不高興的時候,都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定會幫助你分析、面對和解決的。”

他點了點頭,抱了我一下,就睡了。

2

如果是行為問題,可以這樣做

我本來想和小川說、但忍住的話是,萬一老師的做法(相信只是極少數情況),已經讓他覺得極其不公平(更細緻的討論可以看之前的這篇文章——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怎麼跟孩子談論?),甚至傷害到了他,媽媽會怎麼和他一起面對。

忍住不說是因為,孩子的判斷能力有限,跟他過多強調尚未發生的事情,不僅會讓他擔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可能還會讓他變得敏感,小事化大、甚至“無事生非”。

如果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們是要無聲忍耐,還是奪聲理論?

其實,可以借鑑一下《女兒在英國上學這幾年》這本書裡提到的做法。書的作者是劉建國博士,他的女兒同時被哈佛,耶魯,斯坦福,劍橋大學錄取。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 | 川媽&夕夕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今年,小川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小豆包。

每天晚上,川爸或者我抱著二寶,聽他講學校發生的大事小情。

從他手舞足蹈的描述中,聽的出來,陌生的小學生活既讓他覺得新鮮興奮,又有些緊張。

談及最多的,是他的老師。

我才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又敏感。小小的他們坐在講臺之下仰視老師,不光聽他們傳授知識,還在細緻地觀察他們。小川把幾個老師的特點,歸納的頭頭是道。

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媽媽,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有些愣住了。

1

如果僅是情感,可以這樣做

這是個很難、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在《通往目標之路》一書中,作者威廉·達蒙強調,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老師。

知道,孩子有多想獲得老師的喜歡和肯定(在意程度甚至高於親生父母);也知道,老師也是常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歡必然會有不喜歡......

不想敷衍他:”肯定會喜歡你的。“所以,想了一會,我這樣回答他。

“很有可能。”

  • 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你看,媽媽也是老師,也有很多學生。說實話,也會很喜歡其中的有些學生,不那麼喜歡有些學生。

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你有很多同學,你對他們也不是一樣喜歡,有些更喜歡,有些不喜歡,甚至討厭,對吧?

你的老師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她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喜好。”

  • 爭取讓老師喜歡你

小川點點頭,接著問:“那老師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我會努力做到。”

小川的姑姑都是從教20多年的資深小學老師,之前我還專門問過她們類似的問題。她們也很坦誠,對學生肯定是有偏好的。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我還讓她們羅列了偏好類別,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多。

  • 學習認真、成績好的;
  • 上課專注聽講、作業認真完成;
  • 能和同學好好相處;
  • 穿著乾淨整潔;
  • 喜歡和老師交流,但不要太狂;
  • 能接受老師的勸說,不耍無賴;
  • ......

我拿著聊天記錄給他看:“你看,老師喜歡很多種學生。你做到這些,老師就非常有可能會喜歡你。最起碼,不討厭你。”

  • 實在不喜歡,也沒關係

“那,如果我做到了,老師還是不喜歡我,怎麼辦?”小川還是有些擔心。

“如果老師真的不那麼喜歡你,也沒關係。

你知道什麼是職業道德嗎?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在他的工作中都要遵守一些行為準則。老師也是。

我們被要求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就拿我和姑姑來說,即使是面對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學生,我們也會努力友善、公平地對待他們。不會因為不那麼喜歡他們,就不理他們,或者惡劣地對待他們。

媽媽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這樣的。所以,即使老師不喜歡你,也不用太擔心。”

小川還是不放心。

“誰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喜歡,自己傷心難過。

媽媽上學的時候,老實內向不愛說話,是不被老師注意的那種學生。我也想讓老師看到我、喜歡我啊,就逼著自己在老師面前多表現。自己很彆扭,老師看著也彆扭,沒有達到目的,自己其實並不高興。

所以,不要為了獲得別人喜歡,做一些自己不願意、自己認為錯的、甚至傷害自己的事情

打個比方吧。有個同學,你很想和他一起玩,但他不太願意。如果你把最喜歡的樂高套組送給他,他會改變心意。你願意給他嗎?”

小川想了想,搖了搖頭。

“不願意是吧?本來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喜歡,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要以委屈自己為代價,這樣的‘被喜歡’反而會讓自己難受,不如不要。

小姑說的很對:‘隨心、隨性就好’。”

我本來還想跟小川多說一些,但還是忍住了,最後只是告訴他:“無論學校發生什麼不高興的時候,都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定會幫助你分析、面對和解決的。”

他點了點頭,抱了我一下,就睡了。

2

如果是行為問題,可以這樣做

我本來想和小川說、但忍住的話是,萬一老師的做法(相信只是極少數情況),已經讓他覺得極其不公平(更細緻的討論可以看之前的這篇文章——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怎麼跟孩子談論?),甚至傷害到了他,媽媽會怎麼和他一起面對。

忍住不說是因為,孩子的判斷能力有限,跟他過多強調尚未發生的事情,不僅會讓他擔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可能還會讓他變得敏感,小事化大、甚至“無事生非”。

如果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們是要無聲忍耐,還是奪聲理論?

其實,可以借鑑一下《女兒在英國上學這幾年》這本書裡提到的做法。書的作者是劉建國博士,他的女兒同時被哈佛,耶魯,斯坦福,劍橋大學錄取。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書中有一章,叫“極其不愉快的一年”。

在這章裡,他寫到,一向優秀的女兒在國外的學校總是得不到老師的喜歡,甚至還被處處打壓。小姑娘很受傷,回家大哭,尋求爸爸的幫助。

他思索良久,這樣開導女兒:

第一步,接納了女兒的情緒,而且明確地告訴她,老師的行為錯了。

“作為一個教師,這樣的行為違反了起碼的職業道德,她這樣做顯然是不對的。”

第二步,告訴女兒不要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我的做法不謀而合)。

“你是什麼樣的孩子,你自己知道,爸爸媽媽知道。

你並不會由於某人說你是壞孩子,你就真的成了壞孩子......

你是怎樣一個人不會因為別人怎樣評價你而改變。

你就是你,你是個好孩子,你是我們的好女兒。”

第三步,告訴女兒要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小孩子的是非概念和道德標準是由大人建立的,因此做事總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認可。你會自然地認為大人表揚的就是對的,而批評的就是錯的。

但是隨著你的長大,你已經開始發現大人也會做錯事,這時你就開始有了獨立判斷的能力。

人不可能沒缺點,而且自己的缺點自己比較難看到,當別人給你指出缺點時,這是善意的批評,你應該感謝並虛心接受。但如果有人無事生非地指責你,這就是惡意打擊。

你一定要分清什麼是善意的批評,什麼是惡意的打擊。這樣批評就會幫你進步,而打擊也不會傷害你,反而會使你堅強。”

最後,經過和女兒商量,他鼓勵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問題,找老師談一談。

“你要告訴她你沉默、文靜,但並非軟弱可欺。你不可能讓她喜歡你,但是你會迫使她尊重你。”

這個小姑娘果然勇敢地自己去找老師談話。從這以後,老師雖然依舊不太喜歡她,但是不再會明顯地打壓她了。

她贏得了爸爸告訴她的“尊重”。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 | 川媽&夕夕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今年,小川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小豆包。

每天晚上,川爸或者我抱著二寶,聽他講學校發生的大事小情。

從他手舞足蹈的描述中,聽的出來,陌生的小學生活既讓他覺得新鮮興奮,又有些緊張。

談及最多的,是他的老師。

我才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又敏感。小小的他們坐在講臺之下仰視老師,不光聽他們傳授知識,還在細緻地觀察他們。小川把幾個老師的特點,歸納的頭頭是道。

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媽媽,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有些愣住了。

1

如果僅是情感,可以這樣做

這是個很難、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在《通往目標之路》一書中,作者威廉·達蒙強調,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老師。

知道,孩子有多想獲得老師的喜歡和肯定(在意程度甚至高於親生父母);也知道,老師也是常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歡必然會有不喜歡......

不想敷衍他:”肯定會喜歡你的。“所以,想了一會,我這樣回答他。

“很有可能。”

  • 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你看,媽媽也是老師,也有很多學生。說實話,也會很喜歡其中的有些學生,不那麼喜歡有些學生。

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你有很多同學,你對他們也不是一樣喜歡,有些更喜歡,有些不喜歡,甚至討厭,對吧?

你的老師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她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喜好。”

  • 爭取讓老師喜歡你

小川點點頭,接著問:“那老師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呢?我會努力做到。”

小川的姑姑都是從教20多年的資深小學老師,之前我還專門問過她們類似的問題。她們也很坦誠,對學生肯定是有偏好的。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我還讓她們羅列了偏好類別,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多。

  • 學習認真、成績好的;
  • 上課專注聽講、作業認真完成;
  • 能和同學好好相處;
  • 穿著乾淨整潔;
  • 喜歡和老師交流,但不要太狂;
  • 能接受老師的勸說,不耍無賴;
  • ......

我拿著聊天記錄給他看:“你看,老師喜歡很多種學生。你做到這些,老師就非常有可能會喜歡你。最起碼,不討厭你。”

  • 實在不喜歡,也沒關係

“那,如果我做到了,老師還是不喜歡我,怎麼辦?”小川還是有些擔心。

“如果老師真的不那麼喜歡你,也沒關係。

你知道什麼是職業道德嗎?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在他的工作中都要遵守一些行為準則。老師也是。

我們被要求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就拿我和姑姑來說,即使是面對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學生,我們也會努力友善、公平地對待他們。不會因為不那麼喜歡他們,就不理他們,或者惡劣地對待他們。

媽媽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這樣的。所以,即使老師不喜歡你,也不用太擔心。”

小川還是不放心。

“誰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喜歡,自己傷心難過。

媽媽上學的時候,老實內向不愛說話,是不被老師注意的那種學生。我也想讓老師看到我、喜歡我啊,就逼著自己在老師面前多表現。自己很彆扭,老師看著也彆扭,沒有達到目的,自己其實並不高興。

所以,不要為了獲得別人喜歡,做一些自己不願意、自己認為錯的、甚至傷害自己的事情

打個比方吧。有個同學,你很想和他一起玩,但他不太願意。如果你把最喜歡的樂高套組送給他,他會改變心意。你願意給他嗎?”

小川想了想,搖了搖頭。

“不願意是吧?本來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喜歡,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要以委屈自己為代價,這樣的‘被喜歡’反而會讓自己難受,不如不要。

小姑說的很對:‘隨心、隨性就好’。”

我本來還想跟小川多說一些,但還是忍住了,最後只是告訴他:“無論學校發生什麼不高興的時候,都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定會幫助你分析、面對和解決的。”

他點了點頭,抱了我一下,就睡了。

2

如果是行為問題,可以這樣做

我本來想和小川說、但忍住的話是,萬一老師的做法(相信只是極少數情況),已經讓他覺得極其不公平(更細緻的討論可以看之前的這篇文章——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怎麼跟孩子談論?),甚至傷害到了他,媽媽會怎麼和他一起面對。

忍住不說是因為,孩子的判斷能力有限,跟他過多強調尚未發生的事情,不僅會讓他擔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可能還會讓他變得敏感,小事化大、甚至“無事生非”。

如果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我們是要無聲忍耐,還是奪聲理論?

其實,可以借鑑一下《女兒在英國上學這幾年》這本書裡提到的做法。書的作者是劉建國博士,他的女兒同時被哈佛,耶魯,斯坦福,劍橋大學錄取。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書中有一章,叫“極其不愉快的一年”。

在這章裡,他寫到,一向優秀的女兒在國外的學校總是得不到老師的喜歡,甚至還被處處打壓。小姑娘很受傷,回家大哭,尋求爸爸的幫助。

他思索良久,這樣開導女兒:

第一步,接納了女兒的情緒,而且明確地告訴她,老師的行為錯了。

“作為一個教師,這樣的行為違反了起碼的職業道德,她這樣做顯然是不對的。”

第二步,告訴女兒不要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我的做法不謀而合)。

“你是什麼樣的孩子,你自己知道,爸爸媽媽知道。

你並不會由於某人說你是壞孩子,你就真的成了壞孩子......

你是怎樣一個人不會因為別人怎樣評價你而改變。

你就是你,你是個好孩子,你是我們的好女兒。”

第三步,告訴女兒要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小孩子的是非概念和道德標準是由大人建立的,因此做事總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認可。你會自然地認為大人表揚的就是對的,而批評的就是錯的。

但是隨著你的長大,你已經開始發現大人也會做錯事,這時你就開始有了獨立判斷的能力。

人不可能沒缺點,而且自己的缺點自己比較難看到,當別人給你指出缺點時,這是善意的批評,你應該感謝並虛心接受。但如果有人無事生非地指責你,這就是惡意打擊。

你一定要分清什麼是善意的批評,什麼是惡意的打擊。這樣批評就會幫你進步,而打擊也不會傷害你,反而會使你堅強。”

最後,經過和女兒商量,他鼓勵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問題,找老師談一談。

“你要告訴她你沉默、文靜,但並非軟弱可欺。你不可能讓她喜歡你,但是你會迫使她尊重你。”

這個小姑娘果然勇敢地自己去找老師談話。從這以後,老師雖然依舊不太喜歡她,但是不再會明顯地打壓她了。

她贏得了爸爸告訴她的“尊重”。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我的回答讓孩子自信走進學校

老師,是孩子離開、走進社會面對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權威人士。他們迫切想獲得老師的認可和喜歡,不能如願時,會灰心、甚至難過。

我們要幫他做正確的選擇,爭取得到老師的喜歡;無能為力時,安撫他的情緒、重塑他的信心,避免傷害。別讓這成為他愛上學校、愛上學習的障礙。

我們的幫助,不僅是幫他度過眼前這個難關,也是幫他認識真實的世界,學習如何在權威之下保持自我、堅守自我,形成自己的判斷力、甚至捍衛自己的能力

就這樣,陪伴孩子走過成長中一道道溝和坎,助力他最終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快樂的人。

川媽說說

上學這麼多年,經歷的老師無數,其中總有一些印象深刻,好的、不太好的。我們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努力學習,也會因為一位老師,放棄一門課。長大以後再回憶,對老師的喜歡或不喜歡,很多時候根源在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哪怕老師只是多對自己笑一下,多說幾句話,心裡就會開心,然後特別喜歡她。

因為深刻理解這樣的心情,所以現在自己做了老師,要求自己必須真心對待學生、一視同仁。當然,我的學生都已經是大人,絕大多數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也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抵抗老師可能的消極影響。而小川這樣的小學生,他們缺少這樣的能力,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每天晚上,除了輔導作業的“吼”,花上幾分鐘和孩子聊聊吧,瞭解他的內心想法,才有機會站在他的身邊幫他跨過困難。

推薦閱讀:

“媽媽,這不公平”,我們該如何與孩子聊“公平”?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