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美國兒童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能多聽父母講故事,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的在校表現和成績都會更好。

哈佛MIT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不但成績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腦中關於信息儲存的皮層更厚。

3. 培養親子感情

此外,講故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應該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不是簡單的敷衍;而是在溫柔的講述中,和孩子親密互動,將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美國兒童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能多聽父母講故事,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的在校表現和成績都會更好。

哈佛MIT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不但成績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腦中關於信息儲存的皮層更厚。

3. 培養親子感情

此外,講故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應該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不是簡單的敷衍;而是在溫柔的講述中,和孩子親密互動,將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該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呢?

1. 什麼時候開始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從孩子在襁褓裡時,就可以和孩子對話了。這一時期不必講什麼系統的故事,給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都是對孩子早期培養的好方法。

之後等孩子能理解了,就可以給他講各種故事。

2. 要講什麼故事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給他讀一讀簡單的繪本,配合圖畫來吸引他的注意。

之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好愛,給孩子挑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等,都在我們的選擇範圍內。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美國兒童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能多聽父母講故事,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的在校表現和成績都會更好。

哈佛MIT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不但成績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腦中關於信息儲存的皮層更厚。

3. 培養親子感情

此外,講故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應該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不是簡單的敷衍;而是在溫柔的講述中,和孩子親密互動,將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該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呢?

1. 什麼時候開始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從孩子在襁褓裡時,就可以和孩子對話了。這一時期不必講什麼系統的故事,給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都是對孩子早期培養的好方法。

之後等孩子能理解了,就可以給他講各種故事。

2. 要講什麼故事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給他讀一讀簡單的繪本,配合圖畫來吸引他的注意。

之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好愛,給孩子挑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等,都在我們的選擇範圍內。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3. 怎麼講好故事

有些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可能受到挫折,因為孩子不愛聽,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難以理解,家長沒投入感情。

所以家長在講的時候,首先要用簡單明瞭的詞語和語言,讓孩子能聽懂;

其次要投入感情,把故事講得生動活潑,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情緒,能身臨其境。

4. 故事的教育意義

美國兒童作家吉姆認為,聽故事能打開那些直接教育無法觸及的區域,兒童能在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

不少故事都是有各種教育意義的,能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培養美好的品質。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美國兒童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能多聽父母講故事,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的在校表現和成績都會更好。

哈佛MIT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不但成績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腦中關於信息儲存的皮層更厚。

3. 培養親子感情

此外,講故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應該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不是簡單的敷衍;而是在溫柔的講述中,和孩子親密互動,將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該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呢?

1. 什麼時候開始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從孩子在襁褓裡時,就可以和孩子對話了。這一時期不必講什麼系統的故事,給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都是對孩子早期培養的好方法。

之後等孩子能理解了,就可以給他講各種故事。

2. 要講什麼故事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給他讀一讀簡單的繪本,配合圖畫來吸引他的注意。

之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好愛,給孩子挑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等,都在我們的選擇範圍內。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3. 怎麼講好故事

有些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可能受到挫折,因為孩子不愛聽,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難以理解,家長沒投入感情。

所以家長在講的時候,首先要用簡單明瞭的詞語和語言,讓孩子能聽懂;

其次要投入感情,把故事講得生動活潑,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情緒,能身臨其境。

4. 故事的教育意義

美國兒童作家吉姆認為,聽故事能打開那些直接教育無法觸及的區域,兒童能在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

不少故事都是有各種教育意義的,能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培養美好的品質。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但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意義,不少家長就會在故事之後,對孩子講一通大道理,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什麼。

其實一旦家長把這個意義說破,孩子就失去了自己思考的過程,不能自己領會到意義的真正所在,就學不到了。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領悟故事的內涵,而不是灌輸道理。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美國兒童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能多聽父母講故事,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的在校表現和成績都會更好。

哈佛MIT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不但成績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腦中關於信息儲存的皮層更厚。

3. 培養親子感情

此外,講故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應該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不是簡單的敷衍;而是在溫柔的講述中,和孩子親密互動,將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該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呢?

1. 什麼時候開始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從孩子在襁褓裡時,就可以和孩子對話了。這一時期不必講什麼系統的故事,給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都是對孩子早期培養的好方法。

之後等孩子能理解了,就可以給他講各種故事。

2. 要講什麼故事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給他讀一讀簡單的繪本,配合圖畫來吸引他的注意。

之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好愛,給孩子挑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等,都在我們的選擇範圍內。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3. 怎麼講好故事

有些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可能受到挫折,因為孩子不愛聽,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難以理解,家長沒投入感情。

所以家長在講的時候,首先要用簡單明瞭的詞語和語言,讓孩子能聽懂;

其次要投入感情,把故事講得生動活潑,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情緒,能身臨其境。

4. 故事的教育意義

美國兒童作家吉姆認為,聽故事能打開那些直接教育無法觸及的區域,兒童能在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

不少故事都是有各種教育意義的,能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培養美好的品質。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但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意義,不少家長就會在故事之後,對孩子講一通大道理,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什麼。

其實一旦家長把這個意義說破,孩子就失去了自己思考的過程,不能自己領會到意義的真正所在,就學不到了。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領悟故事的內涵,而不是灌輸道理。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5. 是否要重複一個故事

有時候,孩子會要求家長重複一個故事,家長講得都煩了,孩子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都還不夠強,同一個故事,只聽一遍的話,孩子不能完全記住和理解,還是像一個新的故事。

但聽得多了,家長就會發現,孩子能跟著講了,知道記下來會發生什麼了,這就表示他已經記下這個故事啦!

所以要不要重複一個故事,就把決定權給孩子吧,父母只要不厭其煩,孩子能得到益處!

"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彙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裡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裡,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願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彙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後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彙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後的差異。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但在富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0%。

越是高收入家庭,就越是重視孩子在早期的大腦和智力開發。

為什麼早期如此關鍵,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大腦在4歲前就已經接近發育完成,只有在孩子的早期培養好他的大腦,在之後才會更好用!

而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在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會被激活,這一區域掌管人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父母講故事時,孩子也會隨之生成和發展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兒童的情緒管理和智力發育有顯著影響。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美國兒童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能多聽父母講故事,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後的在校表現和成績都會更好。

哈佛MIT研究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不但成績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更好,而且大腦中關於信息儲存的皮層更厚。

3. 培養親子感情

此外,講故事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

有些父母白天很忙,就更應該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不是簡單的敷衍;而是在溫柔的講述中,和孩子親密互動,將父母的愛傳遞給孩子。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該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呢?

1. 什麼時候開始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從孩子在襁褓裡時,就可以和孩子對話了。這一時期不必講什麼系統的故事,給孩子說說話,唱唱兒歌,都是對孩子早期培養的好方法。

之後等孩子能理解了,就可以給他講各種故事。

2. 要講什麼故事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給他讀一讀簡單的繪本,配合圖畫來吸引他的注意。

之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好愛,給孩子挑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等,都在我們的選擇範圍內。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3. 怎麼講好故事

有些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可能受到挫折,因為孩子不愛聽,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難以理解,家長沒投入感情。

所以家長在講的時候,首先要用簡單明瞭的詞語和語言,讓孩子能聽懂;

其次要投入感情,把故事講得生動活潑,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情緒,能身臨其境。

4. 故事的教育意義

美國兒童作家吉姆認為,聽故事能打開那些直接教育無法觸及的區域,兒童能在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辦法。

不少故事都是有各種教育意義的,能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培養美好的品質。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但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意義,不少家長就會在故事之後,對孩子講一通大道理,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什麼。

其實一旦家長把這個意義說破,孩子就失去了自己思考的過程,不能自己領會到意義的真正所在,就學不到了。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領悟故事的內涵,而不是灌輸道理。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5. 是否要重複一個故事

有時候,孩子會要求家長重複一個故事,家長講得都煩了,孩子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都還不夠強,同一個故事,只聽一遍的話,孩子不能完全記住和理解,還是像一個新的故事。

但聽得多了,家長就會發現,孩子能跟著講了,知道記下來會發生什麼了,這就表示他已經記下這個故事啦!

所以要不要重複一個故事,就把決定權給孩子吧,父母只要不厭其煩,孩子能得到益處!

想讓孩子大腦發育好,在他4歲之前,家長應每天晚上堅持一件事

睡前給孩子講個故事,能讓他的大腦發育更好,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能增進親子關係,家長們可要堅持做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