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普及,多動症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是個禁忌話題,許多家長也意識到了多動症對孩子的影響。但在具體帶娃的過程中,“多動症”卻成為了一個批評孩子的利器,有的孩子僅僅是調皮搗蛋,或者不愛寫作業,家長有時候就會脫口而出“你是多動症嗎”。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小孩子活潑點頑皮點很正常,不應該被家長無端貼上“多動症”的標籤,父母這樣說更多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說明對孩子很不滿意。但家長如果真的將頑皮和多動症混為一談,錯過了孩子治療的最佳時期,那就不僅僅是責怪孩子那樣簡單了。

雖然多動症兒童是少數,如果被誤判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很大的,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諱疾忌醫。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多動症的孩子都是什麼樣的?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在我國稱為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

多動症的孩子有如下臨床表現:

★注意缺陷:注意力難以集中,或者集中的時間非常短暫,與實際年齡不相稱,甚至相差甚遠。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外界的事情而分心,做事情也是丟三落四,缺乏規劃性和目的性,注意力缺損。

入學後最讓人頭疼的就是無法遵守課堂紀律,要麼發呆走神,要麼在從事與課堂無關的活動。再就是完成作業對多動症的孩子普遍困難,他們常常都是“拖延症”兒童,有時還會忘記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這並不是孩子記性不好,而是多動症自帶的屬性。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精力過於旺盛:多動症的孩子總是精力十足,彷彿每天都在喝功能飲料那樣,總是有釋放不完的經歷。攀爬、亂跑、在課堂上搗亂都是他們的愛好,很難安靜地坐會或者精心地乾點什麼,即使你把他強按在凳子上也會扭來扭去。

★行為衝動:多動症的孩子常被批評“沒眼色”,因為他們不懂“察言觀色”,缺乏自制力,對別人的指責也常常置若罔聞。做事愛衝動,往往不計後果,為此常因此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和打鬥行為。

沒什麼耐心,會不自覺地打斷別人的講話,根本沒有耐心排隊,因此也常被歸為“沒禮貌”得孩子行列。

此外,多動症的孩子還會出現諸如動作不協調、伴隨有品行障礙等特徵,但此前提到的三點基本上就已經具備了診斷意義。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患上多動症?

導致兒童多動症的原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是多因素交織造成的。比如家族遺傳,妊娠期間攝入菸酒、濫用藥物等。

雖然每個多動症兒童單一的病因難以確認,但以下這些人為因素被認為會增加多動症的概率,主要集中於家庭當中。父母關係不睦,對子女教養方式不當,罹患抑鬱症,或者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住房擁擠,很小時和父母分離等都是引發兒童多動症的動因。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一般來說,多動症的兒童智商並不低,但因為其症狀特點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會因注意力渙散、缺乏規劃性等造成學習障礙。進入青春期後出現品行障礙的概率也較普通的孩子高,有數據顯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品行障礙的共病率高達30%~58%。

這裡說的品行障礙既有說謊、離家出走、逃學等不符合道德規範或社會準則的事情,也有違法犯法的情況,如暴力打人、偷盜、搶劫、縱火等。此外,多動症的兒童在社交上會嚴重受阻,不會得到周圍人的歡迎。如果不及時治療,這些危害甚至會延續到成年階段,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

國內外調查發現,多動症的患病率在3%~7%,也就是說一百個人當中就有3到7個這樣的孩子,可以說並不少見。在男女比例上為4~9:1,男生患病率遠遠高於女生。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家長要如何正確引導多動症的娃?

對多動症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兩種方式,如果孩子在6歲之前發現了是多動症,通常建議行為治療,而家長的正確引導也是不可忽視的助力,以下這些可以幫助孩子控制行為的技巧,家長可供參考。

1、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關係好壞與否,對孩子的影響是關乎一生的。不僅是對多動症的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應該是每個家庭都追求的目標。夫妻和睦,家庭成員關係和諧,減少並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打架,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重要。

2、為孩子制定日常作息計劃:多動症的孩子經常隨心所欲,對規則無感。家長就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刻意一些也無妨,主要是訓練孩子的規劃性和自制力。起床、洗澡、上學、睡覺儘量在規定的時間段進行。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3、減少可能對孩子形成的干擾項:多動症兒童本來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如果家長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是開著電視吃飯,就是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只會讓孩子的症狀加深。家長首先要自覺改正這些不好的習慣,減少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干擾項,讓孩子能專心做事。

4、為孩子設定小的、可達到的目標:與其抱怨孩子的種種不如意,不如讓孩子有過成功的體驗,家長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小的、可達到的目標,來激勵孩子去完成。要讓你的孩子明白,並不是做成大事才是成功,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值得讚揚和鼓勵的。緩慢一些不要緊,只要在做,有信心完成就可以了。

5、獎勵孩子的積極行動:與第四點相輔相成的是,家長不要盲目攀比,以其他孩子的標準甚至是大人的標準來苛求孩子,而是要在孩子有進步時給予恰當的獎勵,有時候僅僅是一個擁抱或者鼓勵的話語,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力量無窮的,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讚。

孩子這些行為明顯,很可能是“多動症”的前兆,家長別盲目責怪

6、給孩子提供有限選擇:多動症的孩子由於缺乏規劃性,做事情又難以集中精力,家長就要做好輔助工作,每次先給孩子提供有限的選擇,比如拿出兩三樣玩具先讓孩子玩,等他能確定了,並對其中一件事情做到有始有終再逐漸放手。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幫助孩子克服了選擇困難症,又給予了孩子一定的自主權,相信他能逆風飛揚吧。

7、指導孩子做好整理工作:對於經常丟三落四的娃來說,家長不能讓他的房間或玩具一直混亂下去,那樣只會讓他的行為和思維繼續混亂。雖然跟著孩子屁股後面收拾很麻煩,但家長千萬別自暴自棄,一定要做好孩子房間的整理工作,並指導孩子也參與進來。專門分區,合理佈局,從“制度”上杜絕孩子的遺忘性。

最後,多動症的孩子其實並不少見,不過卻很容易因看似頑皮而引起家長的忽視。對於多動症的發病機制雖然還不能明確說清楚,但家長的矯正行為一定會對孩子有所幫助,加油吧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