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6歲前的關鍵時間,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

李玫瑾教授曾說:“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很多父母喜歡用成績來評價孩子是否優秀,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一樣不落下,孩子每天忙得跟個陀螺似的。

事實上,有些孩子成績優秀了,卻情商低;情商高了,卻逆境商低。

那我們到底在孩子6歲前最應該培養他們什麼能力呢?

前段時間知乎的熱門話題“人生在世有哪些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大多數人給出了答案都有一個共同點:閱讀的習慣。

抓住6歲前的關鍵時間,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

01 學習其實就是閱讀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曾經說過:“所謂學習,就是要閱讀。”

諾貝爾獎獲得者弗朗西斯克裡克,每逢週末都會抱大量的論文回家,數量多到兩隻手都抱不過來。

茂木健一郎在劍橋大學唸書時,研究所每週也會舉辦一次讀書報告會。

每個人要從全世界的無數論文中挑選一篇,加以分析。負責報告的人從寫作者角度出發,研究作者為什麼會做這個實驗,如果你是作者會提出什麼更好的觀點等等。

讀書意味著什麼?

100個人有100個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個習慣需要從小來培養,而且越早越好。

抓住6歲前的關鍵時間,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

02 衡量孩子優秀的標準是什麼?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長大後變得更加優秀,從幼兒園開始就報各種識字班、英語班、演講班......內容繁多,令人乍舌。

家長們把這種現象叫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

重要,但這不是補習班和興趣班能決定的。

且不說現在的培訓班質量層次不齊,就拿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習慣,培養積極觀念才是他們一生的財富。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事業上非常成功,但自己的孩子成績卻不理想,她一直跟我說:“比什麼都不要比孩子。”

後來有一次我見了她家孩子,非常積極陽光,還特別喜歡讀書,我跟她說成績不重要的,男孩子貪玩,等他想學的時候成績很快就能上來的。

她卻不以為然,還強調說:“以他現在的成績,最多隻能考個二本,以後都沒有出路啊。”

成績好能代表一切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不能。

那衡量孩子優秀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給出了答案:閱讀才是培養聰明頭腦最有效的手段。

抓住6歲前的關鍵時間,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

03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閱讀,買的書都被撕了。

其實孩子撕書是很正常的事情,3歲以下的孩子撕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好奇,一個是引起注意。

父母應該根據不同原因來做出不同的迴應,而這兩種行為都不能說明孩子不愛閱讀。

閱讀最開始的培養可以從講故事開始,然後到繪本,再到帶拼音的文字,最後到純文字。

聽故事這個肯定不用說,每個孩子都喜歡,如果孩子拒絕,只能說明這個故事不吸引他。

繪本可以針對孩子的喜好進行挑選,一次不需要太多,最好有一本是讓他愛不釋手。

同時在睡前和孩子固定閱讀30分鐘也很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通過繪本中的圖畫來描述故事,也是鍛鍊他表達的絕佳方法。

抓住6歲前的關鍵時間,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我讀書認字時年齡肯定很小,因為我就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不會讀書。”

富蘭克林很小就輟學,但通過廣泛的閱讀,在科學、文化、經濟、政治等多方面都有所建樹。

閱讀的好處並不能一下顯現,但它卻是讓人終身受益的習慣。

抓住孩子6歲前這個關鍵時期,培養他們閱讀習慣,未來一定會比不閱讀的孩子更加有出息。


探索孩子的世界,解決育兒問題。

我是80後的成長日記,喜歡我就點贊、收藏、加關注吧。

如果你還有什麼育兒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參與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