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對任何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2~5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但也慢慢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孩子喜歡提問題,其實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有益的探索。

家長的打斷和阻礙,會讓孩子失去求知和探索的積極性,以至於長大後變得只會聽從,不敢質疑。

想要培養孩子提問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在他說話的時候尊重他。起碼我們要做到,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斷他的問題。很多家長及時回家也會忙於工作,有時候孩子過來問問題的時候會很煩躁。不過我們也需要剋制一下,等孩子說完話我們再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待會兒再告訴你答案好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能夠讓自己有一定的時間忙工作。但是家長承諾孩子什麼時候給他答案,一定要及時的告訴他,否則就會失去信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讓他們自行搜索尋找答案不現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儘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直到他理解的邊界;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除了會思考“為什麼”,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針對提出的問題思考“怎麼做”。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對任何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2~5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但也慢慢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孩子喜歡提問題,其實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有益的探索。

家長的打斷和阻礙,會讓孩子失去求知和探索的積極性,以至於長大後變得只會聽從,不敢質疑。

想要培養孩子提問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在他說話的時候尊重他。起碼我們要做到,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斷他的問題。很多家長及時回家也會忙於工作,有時候孩子過來問問題的時候會很煩躁。不過我們也需要剋制一下,等孩子說完話我們再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待會兒再告訴你答案好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能夠讓自己有一定的時間忙工作。但是家長承諾孩子什麼時候給他答案,一定要及時的告訴他,否則就會失去信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讓他們自行搜索尋找答案不現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儘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直到他理解的邊界;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除了會思考“為什麼”,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針對提出的問題思考“怎麼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②當孩子思考 “怎麼做”的時候不代替他

下面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寶寶快起床了,要遲到了,你怎麼還在慢吞吞穿衣服?來,趕緊的,我幫你穿。”說完,你就手腳麻利地幫孩子穿好了衣服,孩子還睡眼惺忪著,就被推去衛生間洗臉刷牙。是的,接下來,牙是你幫他刷,臉也是幫他洗,早餐也喂好了,書包幫他背好了,鞋也穿好了,送他到幼兒園之後,還擔心孩子會不會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可是這些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擔憂,全都是家長總是幫孩子代勞造成的。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手,當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請別伸手代勞。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思考“怎麼做”,是因為父母總代替他做。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對任何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2~5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但也慢慢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孩子喜歡提問題,其實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有益的探索。

家長的打斷和阻礙,會讓孩子失去求知和探索的積極性,以至於長大後變得只會聽從,不敢質疑。

想要培養孩子提問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在他說話的時候尊重他。起碼我們要做到,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斷他的問題。很多家長及時回家也會忙於工作,有時候孩子過來問問題的時候會很煩躁。不過我們也需要剋制一下,等孩子說完話我們再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待會兒再告訴你答案好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能夠讓自己有一定的時間忙工作。但是家長承諾孩子什麼時候給他答案,一定要及時的告訴他,否則就會失去信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讓他們自行搜索尋找答案不現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儘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直到他理解的邊界;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除了會思考“為什麼”,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針對提出的問題思考“怎麼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②當孩子思考 “怎麼做”的時候不代替他

下面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寶寶快起床了,要遲到了,你怎麼還在慢吞吞穿衣服?來,趕緊的,我幫你穿。”說完,你就手腳麻利地幫孩子穿好了衣服,孩子還睡眼惺忪著,就被推去衛生間洗臉刷牙。是的,接下來,牙是你幫他刷,臉也是幫他洗,早餐也喂好了,書包幫他背好了,鞋也穿好了,送他到幼兒園之後,還擔心孩子會不會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可是這些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擔憂,全都是家長總是幫孩子代勞造成的。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手,當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請別伸手代勞。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思考“怎麼做”,是因為父母總代替他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還有一種父母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因為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於是手把手地教他,這一步該怎麼做,下一步該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不會主動思考“怎麼做”,也不願動手做,而是等著父母來幫他做。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還沒有自主意識,父母可以適當幫助他,例如搭積木或拼圖的時候,在旁邊提醒或指點他是不是有哪一塊放錯了;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父母絕對不要伸手代勞或者“發號施令”,先讓他自己思考“怎麼做”,如果做錯了也不要緊,一條路走不通,就繼續尋找新的途徑。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對任何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2~5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但也慢慢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孩子喜歡提問題,其實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有益的探索。

家長的打斷和阻礙,會讓孩子失去求知和探索的積極性,以至於長大後變得只會聽從,不敢質疑。

想要培養孩子提問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在他說話的時候尊重他。起碼我們要做到,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斷他的問題。很多家長及時回家也會忙於工作,有時候孩子過來問問題的時候會很煩躁。不過我們也需要剋制一下,等孩子說完話我們再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待會兒再告訴你答案好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能夠讓自己有一定的時間忙工作。但是家長承諾孩子什麼時候給他答案,一定要及時的告訴他,否則就會失去信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讓他們自行搜索尋找答案不現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儘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直到他理解的邊界;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除了會思考“為什麼”,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針對提出的問題思考“怎麼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②當孩子思考 “怎麼做”的時候不代替他

下面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寶寶快起床了,要遲到了,你怎麼還在慢吞吞穿衣服?來,趕緊的,我幫你穿。”說完,你就手腳麻利地幫孩子穿好了衣服,孩子還睡眼惺忪著,就被推去衛生間洗臉刷牙。是的,接下來,牙是你幫他刷,臉也是幫他洗,早餐也喂好了,書包幫他背好了,鞋也穿好了,送他到幼兒園之後,還擔心孩子會不會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可是這些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擔憂,全都是家長總是幫孩子代勞造成的。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手,當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請別伸手代勞。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思考“怎麼做”,是因為父母總代替他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還有一種父母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因為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於是手把手地教他,這一步該怎麼做,下一步該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不會主動思考“怎麼做”,也不願動手做,而是等著父母來幫他做。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還沒有自主意識,父母可以適當幫助他,例如搭積木或拼圖的時候,在旁邊提醒或指點他是不是有哪一塊放錯了;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父母絕對不要伸手代勞或者“發號施令”,先讓他自己思考“怎麼做”,如果做錯了也不要緊,一條路走不通,就繼續尋找新的途徑。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③當孩子思考“做什麼”的時候不干涉他

——“媽媽你看,我要做一個大城堡!”

——“大城堡,你想怎麼做?”

——“我搜集了好多小瓶子小罐子,把它們搭起來一定很好看!”

——“誒喲,你哪撿來的這些髒瓶子、髒罐子?別做了,趕緊去洗手。”

——“不是,這些瓶子是同學給我的。”

——“媽媽給你買積木玩好不好,這些瓶子罐子媽媽就幫你扔掉了。”

喜歡替孩子做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幾乎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對任何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2~5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但也慢慢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孩子喜歡提問題,其實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有益的探索。

家長的打斷和阻礙,會讓孩子失去求知和探索的積極性,以至於長大後變得只會聽從,不敢質疑。

想要培養孩子提問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在他說話的時候尊重他。起碼我們要做到,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斷他的問題。很多家長及時回家也會忙於工作,有時候孩子過來問問題的時候會很煩躁。不過我們也需要剋制一下,等孩子說完話我們再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待會兒再告訴你答案好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能夠讓自己有一定的時間忙工作。但是家長承諾孩子什麼時候給他答案,一定要及時的告訴他,否則就會失去信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讓他們自行搜索尋找答案不現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儘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直到他理解的邊界;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除了會思考“為什麼”,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針對提出的問題思考“怎麼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②當孩子思考 “怎麼做”的時候不代替他

下面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寶寶快起床了,要遲到了,你怎麼還在慢吞吞穿衣服?來,趕緊的,我幫你穿。”說完,你就手腳麻利地幫孩子穿好了衣服,孩子還睡眼惺忪著,就被推去衛生間洗臉刷牙。是的,接下來,牙是你幫他刷,臉也是幫他洗,早餐也喂好了,書包幫他背好了,鞋也穿好了,送他到幼兒園之後,還擔心孩子會不會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可是這些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擔憂,全都是家長總是幫孩子代勞造成的。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手,當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請別伸手代勞。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思考“怎麼做”,是因為父母總代替他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還有一種父母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因為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於是手把手地教他,這一步該怎麼做,下一步該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不會主動思考“怎麼做”,也不願動手做,而是等著父母來幫他做。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還沒有自主意識,父母可以適當幫助他,例如搭積木或拼圖的時候,在旁邊提醒或指點他是不是有哪一塊放錯了;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父母絕對不要伸手代勞或者“發號施令”,先讓他自己思考“怎麼做”,如果做錯了也不要緊,一條路走不通,就繼續尋找新的途徑。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③當孩子思考“做什麼”的時候不干涉他

——“媽媽你看,我要做一個大城堡!”

——“大城堡,你想怎麼做?”

——“我搜集了好多小瓶子小罐子,把它們搭起來一定很好看!”

——“誒喲,你哪撿來的這些髒瓶子、髒罐子?別做了,趕緊去洗手。”

——“不是,這些瓶子是同學給我的。”

——“媽媽給你買積木玩好不好,這些瓶子罐子媽媽就幫你扔掉了。”

喜歡替孩子做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幾乎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小學時,孩子想上美術班,家長說:“考試又不考畫畫。”然後給報了奧數班;中學的時候孩子想學文科,家長說:“文科不好找工作啊。”還是給選了理科班;畢業了以後,孩子想在外地找工作,家長說:“女孩子離家近一點好。”結果是一生都被父母干涉甚至控制著。

學會“放手”是很多父母難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對孩子放不了手?是因為愛孩子、擔心孩子嗎?不,是不信任孩子。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沒有自主判斷能力,家長可以在他做選擇的時候給他建議,而不是全盤否定他。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家長不要過多幹涉他的選擇,也不要總是給他潑冷水打擊他,尊重孩子的意願。當父母與孩子的意見相左的時候,雙方需要平心靜氣地坐下來交談。談什麼呢?正是“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這三個問題,如果孩子能夠回答完整清楚,那麼作為父母,請你相信孩子的能力。

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是所有物,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培養他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獨立選擇的能力。幫孩子學會“WHY型思維” 對他的未來非常有幫助,家長一定要重視。

"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你在種什麼啊?”

“媽媽在種辣椒呢!”

“媽媽為什麼要種辣椒啊?辣椒怎麼種啊?它多久能長大?長出來是紅色的還是綠色的?……”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提問,簫簫媽媽開始還能回答,後面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奶奶走過來看見了說:“簫簫,回屋玩去,別在這打擾你媽媽。”

簫簫媽媽見狀,忙說:“沒事的,簫簫你在這看著媽媽怎麼種辣椒,以後每一天都來觀察它的生長情況,記到本子上,你提出的那些問題要靠你自己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正因為簫簫媽媽每次都能夠給孩子耐心的解答,實在解答不了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孩子就更喜歡提問題了,而且還在每次的問題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提一些家長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耐心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孩子的問題,不要打擊孩子問“為什麼”的積極性,不然你就是阻礙孩子更快成長的“絆腳石”。


1)什麼是“WHY型思維”?

日本作者細谷功在《高維度思考法》一書中,提出了 “WHY型思維”。

當說起“WHY型思維”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它指的是“為什麼”,那不就是鼓勵孩子質疑和追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我們把“WHY型思維”拆分開來看則是“Why”“How”“What”, 意思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為什麼去做、怎麼去做以及做什麼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2)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WHY型思維”?

①當孩子思考“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擊他

很多的父母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你跟孩子說“吃胡蘿蔔對身體好。”孩子馬上就會問“為什麼胡蘿蔔對身體好?”

家長迅速在腦子裡搜索,“因為胡蘿蔔裡面有胡蘿蔔素,吃了對眼睛好!”

孩子又問了:“胡蘿蔔素是什麼?為什麼吃了對眼睛好?那小白兔的視力是不是很好?”

家長撓撓頭,“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你吃就吃,別問那麼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對任何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2~5歲的孩子還處在皮亞傑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但也慢慢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孩子喜歡提問題,其實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有益的探索。

家長的打斷和阻礙,會讓孩子失去求知和探索的積極性,以至於長大後變得只會聽從,不敢質疑。

想要培養孩子提問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在他說話的時候尊重他。起碼我們要做到,當他問為什麼的時候不打斷他的問題。很多家長及時回家也會忙於工作,有時候孩子過來問問題的時候會很煩躁。不過我們也需要剋制一下,等孩子說完話我們再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待會兒再告訴你答案好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也能夠讓自己有一定的時間忙工作。但是家長承諾孩子什麼時候給他答案,一定要及時的告訴他,否則就會失去信任。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讓他們自行搜索尋找答案不現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儘可能地解答孩子的問題,直到他理解的邊界;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除了會思考“為什麼”,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針對提出的問題思考“怎麼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②當孩子思考 “怎麼做”的時候不代替他

下面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

“寶寶快起床了,要遲到了,你怎麼還在慢吞吞穿衣服?來,趕緊的,我幫你穿。”說完,你就手腳麻利地幫孩子穿好了衣服,孩子還睡眼惺忪著,就被推去衛生間洗臉刷牙。是的,接下來,牙是你幫他刷,臉也是幫他洗,早餐也喂好了,書包幫他背好了,鞋也穿好了,送他到幼兒園之後,還擔心孩子會不會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可是這些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擔憂,全都是家長總是幫孩子代勞造成的。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手,當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請別伸手代勞。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思考“怎麼做”,是因為父母總代替他做。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還有一種父母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因為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於是手把手地教他,這一步該怎麼做,下一步該怎麼做。這樣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不會主動思考“怎麼做”,也不願動手做,而是等著父母來幫他做。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還沒有自主意識,父母可以適當幫助他,例如搭積木或拼圖的時候,在旁邊提醒或指點他是不是有哪一塊放錯了;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父母絕對不要伸手代勞或者“發號施令”,先讓他自己思考“怎麼做”,如果做錯了也不要緊,一條路走不通,就繼續尋找新的途徑。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③當孩子思考“做什麼”的時候不干涉他

——“媽媽你看,我要做一個大城堡!”

——“大城堡,你想怎麼做?”

——“我搜集了好多小瓶子小罐子,把它們搭起來一定很好看!”

——“誒喲,你哪撿來的這些髒瓶子、髒罐子?別做了,趕緊去洗手。”

——“不是,這些瓶子是同學給我的。”

——“媽媽給你買積木玩好不好,這些瓶子罐子媽媽就幫你扔掉了。”

喜歡替孩子做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幾乎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小學時,孩子想上美術班,家長說:“考試又不考畫畫。”然後給報了奧數班;中學的時候孩子想學文科,家長說:“文科不好找工作啊。”還是給選了理科班;畢業了以後,孩子想在外地找工作,家長說:“女孩子離家近一點好。”結果是一生都被父母干涉甚至控制著。

學會“放手”是很多父母難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對孩子放不了手?是因為愛孩子、擔心孩子嗎?不,是不信任孩子。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沒有自主判斷能力,家長可以在他做選擇的時候給他建議,而不是全盤否定他。

但是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家長不要過多幹涉他的選擇,也不要總是給他潑冷水打擊他,尊重孩子的意願。當父母與孩子的意見相左的時候,雙方需要平心靜氣地坐下來交談。談什麼呢?正是“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這三個問題,如果孩子能夠回答完整清楚,那麼作為父母,請你相信孩子的能力。

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是所有物,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培養他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獨立選擇的能力。幫孩子學會“WHY型思維” 對他的未來非常有幫助,家長一定要重視。

培養孩子“WHY型思維”,鼓勵他多問,而不是照單全收大人的指令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孩子會經常問為什麼嗎?當孩子問問題的時候,你會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和我們交流一下哦。

————————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