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裡的童年: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新華社蘭州6月1日電(白麗萍、馬希平)每個城市裡都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的童年全是在福利院裡度過。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是護理員就像是“媽媽”一樣,陪伴在這些孩子的左右。

5月30日的午後,陣陣清脆的嬰兒啼哭,打破了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寧靜。在育嬰室內,44歲的兒童護理員張培琴穿梭在嬰兒床間,將衝好的奶送進啼哭的嬰兒嘴中。

餵奶、換尿不溼,這是張培琴的日常。躺在床上的小寶寶今年6個月,出生2個月後便被父母遺棄。被送到福利院以後,他接受了全面的科學餵養。

育嬰室裡有10多個孩子,年齡從幾個月到幾歲不等。由於飯量不一,在育嬰間牆面的白板上,寫滿了每個孩子餵奶的量和注意事項。

“我工作的這個育嬰室的大部分是腦癱患兒,需要細心,更需要一份責任心。一點點的疏忽,都可能傷及這些脆弱的小生命。”話音剛落,張培琴又拿起了毛巾,墊在肩上,抱起孩子開始有節奏地拍痰,“腦癱患兒整天在床上躺著,拍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0多個孩子一起哭,幾分鐘便會讓人心煩意亂,但是張培琴似乎沒有受到干擾,簡練麻利地工作著。等到孩子們吃飽喝足,育嬰室安靜了下來。

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孫衛東介紹,這個福利院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目前有專業護理員70多名、孩子250名,其中95%以上為殘疾或病患兒童。40多個3歲以下的孩子,由50位專業的兒童護理員輪流進行看護。

為了彌補這些孩子在家庭和親情上的缺失,福利院儘可能營造像家庭一樣的氛圍。院裡配有42間兒童生活房,四室兩廳的套間,裡面洗衣機、電冰箱、消毒櫃、空調等設施一應俱全。

每天24小時都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早上負責孩子們起居,中午給孩子們準備好飯菜,想盡可能讓他們感受一個‘家’的溫暖。尤其在情感上,給足孩子們安全感。”兒童護理員王右大說,“陪伴他們,是我最開心的事情。到‘六一’了,希望孩子能開開心心的,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