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琳琳的媽媽做完家務,陪著琳琳玩起了玩具,琳琳玩的不亦樂乎,開心極了。可能是由於做家務太累了,媽媽的睏意來襲,打了一個哈欠。

琳琳正玩的開心,看見媽媽打了一個哈欠,也跟著媽媽打了一個哈欠,媽媽哈哈大笑,打哈欠真的會傳染呀!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琳琳的媽媽做完家務,陪著琳琳玩起了玩具,琳琳玩的不亦樂乎,開心極了。可能是由於做家務太累了,媽媽的睏意來襲,打了一個哈欠。

琳琳正玩的開心,看見媽媽打了一個哈欠,也跟著媽媽打了一個哈欠,媽媽哈哈大笑,打哈欠真的會傳染呀!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孩子非常在意成人的暗示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打哈欠傳染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真的會傳染,而是打哈欠這個動作對於身邊的人來說,是一個肢體暗示。

琳琳也是接收到了媽媽的這個暗示,所以就跟著媽媽一起打了一個大哈欠,雖然琳琳一點也不困。

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體和心理的各個方面,都發展的不完善,所以總是會接收身邊的各種暗示,語言暗示、肢體暗示等等,並且這些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後續成長。

有一天,飛飛的媽媽接飛飛放學回家,可是一路上飛飛都是悶悶不樂的,不像往常一樣,眉飛色舞的同媽媽說這一天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媽媽很疑惑。

媽媽問飛飛怎麼了,問了好久,飛飛才支支吾吾的說,今天有一道題飛飛沒答上來,於是飛飛的老師就說他是個“小笨蛋”。

可能,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真的認為飛飛是個笨蛋,老師只是隨口一說,飛飛卻在意了這句話。

由此可見,成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小朋友帶來暗示效應,而且小朋友們會非常在意成人帶給他們的暗示。

那什麼是暗示效應呢?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家長可以閱讀心理暗示相關書籍,學會給孩子接受積極的心理暗示。

雖然有時一些暗示效應的影響是不好的,就像飛飛的老師對飛飛的暗示一樣。但是,家長如果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暗示,孩子也可以很輕易的接收到積極暗示,並向著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暗示是把雙刃劍

  • 消極暗示

在我們的中國式教育中,經常出現消極暗示的情況。家長們最喜歡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看別人家的小孩。

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覺得自己真的比不過別人家的小孩。

有些時候,在別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時,家長會習慣性的以謙虛的口氣來回應別人的誇讚,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

但是在孩子心中,家長的謙虛很可能就會變成了不認可,這種態度對孩子來說也會變成一種消極暗示。

又或者在孩子有事情沒做好或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只是一味的斥責、數落或批評孩子,而不是溫和的告訴孩子該怎麼去做,

這樣不但沒有辦法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反而也會刺激孩子幼小的內心,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傷害很大的消極暗示效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的用積極暗示來代替消極暗示,給孩子提供一個陽光的生長環境。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琳琳的媽媽做完家務,陪著琳琳玩起了玩具,琳琳玩的不亦樂乎,開心極了。可能是由於做家務太累了,媽媽的睏意來襲,打了一個哈欠。

琳琳正玩的開心,看見媽媽打了一個哈欠,也跟著媽媽打了一個哈欠,媽媽哈哈大笑,打哈欠真的會傳染呀!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孩子非常在意成人的暗示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打哈欠傳染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真的會傳染,而是打哈欠這個動作對於身邊的人來說,是一個肢體暗示。

琳琳也是接收到了媽媽的這個暗示,所以就跟著媽媽一起打了一個大哈欠,雖然琳琳一點也不困。

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體和心理的各個方面,都發展的不完善,所以總是會接收身邊的各種暗示,語言暗示、肢體暗示等等,並且這些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後續成長。

有一天,飛飛的媽媽接飛飛放學回家,可是一路上飛飛都是悶悶不樂的,不像往常一樣,眉飛色舞的同媽媽說這一天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媽媽很疑惑。

媽媽問飛飛怎麼了,問了好久,飛飛才支支吾吾的說,今天有一道題飛飛沒答上來,於是飛飛的老師就說他是個“小笨蛋”。

可能,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真的認為飛飛是個笨蛋,老師只是隨口一說,飛飛卻在意了這句話。

由此可見,成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小朋友帶來暗示效應,而且小朋友們會非常在意成人帶給他們的暗示。

那什麼是暗示效應呢?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家長可以閱讀心理暗示相關書籍,學會給孩子接受積極的心理暗示。

雖然有時一些暗示效應的影響是不好的,就像飛飛的老師對飛飛的暗示一樣。但是,家長如果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暗示,孩子也可以很輕易的接收到積極暗示,並向著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暗示是把雙刃劍

  • 消極暗示

在我們的中國式教育中,經常出現消極暗示的情況。家長們最喜歡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看別人家的小孩。

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覺得自己真的比不過別人家的小孩。

有些時候,在別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時,家長會習慣性的以謙虛的口氣來回應別人的誇讚,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

但是在孩子心中,家長的謙虛很可能就會變成了不認可,這種態度對孩子來說也會變成一種消極暗示。

又或者在孩子有事情沒做好或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只是一味的斥責、數落或批評孩子,而不是溫和的告訴孩子該怎麼去做,

這樣不但沒有辦法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反而也會刺激孩子幼小的內心,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傷害很大的消極暗示效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的用積極暗示來代替消極暗示,給孩子提供一個陽光的生長環境。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 積極暗示

暗示效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翁格瑪麗效應”,它來源於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小的時候長得並不是很漂亮,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卻總是誇獎她漂亮,翁格瑪麗變得越來越自信,她每天都會在照鏡子的時候告訴自己,你真的很漂亮,慢慢的,翁格瑪麗真的越長越漂亮。

翁格瑪麗在家人朋友那裡得到的就是積極的暗示,可見,積極的暗示可以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讓她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望梅止渴”這個為人熟知的小故事,講的也是積極暗示,曹操通過告訴士兵前方有梅林的方式,讓那些已經筋疲力盡的士兵猛然間士氣高漲,以很快的速度到達了目的地。

我相信這兩個小故事,一定能讓家長們明白,積極的暗示給人帶來的影響有時會有些不可思議。

而孩子的內心又是格外的單純和易受影響的,家長們如果能多多的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孩子也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那家長該用哪些方法來給孩子提供積極的暗示呢?接下來的幾種小技巧,家長們不妨學一學。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琳琳的媽媽做完家務,陪著琳琳玩起了玩具,琳琳玩的不亦樂乎,開心極了。可能是由於做家務太累了,媽媽的睏意來襲,打了一個哈欠。

琳琳正玩的開心,看見媽媽打了一個哈欠,也跟著媽媽打了一個哈欠,媽媽哈哈大笑,打哈欠真的會傳染呀!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孩子非常在意成人的暗示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打哈欠傳染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真的會傳染,而是打哈欠這個動作對於身邊的人來說,是一個肢體暗示。

琳琳也是接收到了媽媽的這個暗示,所以就跟著媽媽一起打了一個大哈欠,雖然琳琳一點也不困。

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體和心理的各個方面,都發展的不完善,所以總是會接收身邊的各種暗示,語言暗示、肢體暗示等等,並且這些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後續成長。

有一天,飛飛的媽媽接飛飛放學回家,可是一路上飛飛都是悶悶不樂的,不像往常一樣,眉飛色舞的同媽媽說這一天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媽媽很疑惑。

媽媽問飛飛怎麼了,問了好久,飛飛才支支吾吾的說,今天有一道題飛飛沒答上來,於是飛飛的老師就說他是個“小笨蛋”。

可能,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真的認為飛飛是個笨蛋,老師只是隨口一說,飛飛卻在意了這句話。

由此可見,成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小朋友帶來暗示效應,而且小朋友們會非常在意成人帶給他們的暗示。

那什麼是暗示效應呢?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家長可以閱讀心理暗示相關書籍,學會給孩子接受積極的心理暗示。

雖然有時一些暗示效應的影響是不好的,就像飛飛的老師對飛飛的暗示一樣。但是,家長如果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暗示,孩子也可以很輕易的接收到積極暗示,並向著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暗示是把雙刃劍

  • 消極暗示

在我們的中國式教育中,經常出現消極暗示的情況。家長們最喜歡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看別人家的小孩。

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覺得自己真的比不過別人家的小孩。

有些時候,在別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時,家長會習慣性的以謙虛的口氣來回應別人的誇讚,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

但是在孩子心中,家長的謙虛很可能就會變成了不認可,這種態度對孩子來說也會變成一種消極暗示。

又或者在孩子有事情沒做好或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只是一味的斥責、數落或批評孩子,而不是溫和的告訴孩子該怎麼去做,

這樣不但沒有辦法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反而也會刺激孩子幼小的內心,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傷害很大的消極暗示效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的用積極暗示來代替消極暗示,給孩子提供一個陽光的生長環境。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 積極暗示

暗示效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翁格瑪麗效應”,它來源於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小的時候長得並不是很漂亮,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卻總是誇獎她漂亮,翁格瑪麗變得越來越自信,她每天都會在照鏡子的時候告訴自己,你真的很漂亮,慢慢的,翁格瑪麗真的越長越漂亮。

翁格瑪麗在家人朋友那裡得到的就是積極的暗示,可見,積極的暗示可以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讓她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望梅止渴”這個為人熟知的小故事,講的也是積極暗示,曹操通過告訴士兵前方有梅林的方式,讓那些已經筋疲力盡的士兵猛然間士氣高漲,以很快的速度到達了目的地。

我相信這兩個小故事,一定能讓家長們明白,積極的暗示給人帶來的影響有時會有些不可思議。

而孩子的內心又是格外的單純和易受影響的,家長們如果能多多的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孩子也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那家長該用哪些方法來給孩子提供積極的暗示呢?接下來的幾種小技巧,家長們不妨學一學。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家長怎麼做到積極暗示

1.以身作則的積極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會有意無意的對家長的言行進行模仿,在一個爸爸媽媽都喜歡看書的家庭中,孩子更多的也是看喜歡的兒童讀物,而不是玩手機和電腦。

如果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充滿陽光和友愛,那麼孩子就會變得活潑開朗、善解人意。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不斷的以自身作為對孩子的積極暗示,孩子自然也會向著家長示範的方向發展。

2.語言的暗示

語言是家長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孩子接收信息最直觀的環節,在日常的交流中,家長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語氣和方式,

用溫柔、委婉的話語來暗示孩子,要比大聲講道理的結果好得多。

如果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喜歡分享的小孩會有更多好朋友。而不是和孩子說,你不分享玩具就會沒人和你玩。

但是在用語言進行積極暗示時,家長們不能過於誇張,甚至扭曲事實,這樣會使孩子變得自大自負。

3.表情的暗示

除了肢體和語言的暗示,家長還可以通過表情來進行暗示,最基本的就是點頭和微笑。點頭代表著你對孩子的贊同和肯定,而微笑會給孩子帶來信心。

一個實驗表明,媽媽面帶微笑的站在對面,孩子會義務反覆的爬過玻璃陷阱,而面無表情的媽媽,會讓孩子在玻璃陷阱前侷促不安,無法前進。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琳琳的媽媽做完家務,陪著琳琳玩起了玩具,琳琳玩的不亦樂乎,開心極了。可能是由於做家務太累了,媽媽的睏意來襲,打了一個哈欠。

琳琳正玩的開心,看見媽媽打了一個哈欠,也跟著媽媽打了一個哈欠,媽媽哈哈大笑,打哈欠真的會傳染呀!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孩子非常在意成人的暗示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打哈欠傳染的事情,其實並不是真的會傳染,而是打哈欠這個動作對於身邊的人來說,是一個肢體暗示。

琳琳也是接收到了媽媽的這個暗示,所以就跟著媽媽一起打了一個大哈欠,雖然琳琳一點也不困。

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體和心理的各個方面,都發展的不完善,所以總是會接收身邊的各種暗示,語言暗示、肢體暗示等等,並且這些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後續成長。

有一天,飛飛的媽媽接飛飛放學回家,可是一路上飛飛都是悶悶不樂的,不像往常一樣,眉飛色舞的同媽媽說這一天在學校發生的趣事,媽媽很疑惑。

媽媽問飛飛怎麼了,問了好久,飛飛才支支吾吾的說,今天有一道題飛飛沒答上來,於是飛飛的老師就說他是個“小笨蛋”。

可能,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真的認為飛飛是個笨蛋,老師只是隨口一說,飛飛卻在意了這句話。

由此可見,成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小朋友帶來暗示效應,而且小朋友們會非常在意成人帶給他們的暗示。

那什麼是暗示效應呢?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家長可以閱讀心理暗示相關書籍,學會給孩子接受積極的心理暗示。

雖然有時一些暗示效應的影響是不好的,就像飛飛的老師對飛飛的暗示一樣。但是,家長如果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暗示,孩子也可以很輕易的接收到積極暗示,並向著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暗示是把雙刃劍

  • 消極暗示

在我們的中國式教育中,經常出現消極暗示的情況。家長們最喜歡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看別人家的小孩。

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覺得自己真的比不過別人家的小孩。

有些時候,在別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時,家長會習慣性的以謙虛的口氣來回應別人的誇讚,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

但是在孩子心中,家長的謙虛很可能就會變成了不認可,這種態度對孩子來說也會變成一種消極暗示。

又或者在孩子有事情沒做好或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只是一味的斥責、數落或批評孩子,而不是溫和的告訴孩子該怎麼去做,

這樣不但沒有辦法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反而也會刺激孩子幼小的內心,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傷害很大的消極暗示效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儘可能的用積極暗示來代替消極暗示,給孩子提供一個陽光的生長環境。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 積極暗示

暗示效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翁格瑪麗效應”,它來源於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小的時候長得並不是很漂亮,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卻總是誇獎她漂亮,翁格瑪麗變得越來越自信,她每天都會在照鏡子的時候告訴自己,你真的很漂亮,慢慢的,翁格瑪麗真的越長越漂亮。

翁格瑪麗在家人朋友那裡得到的就是積極的暗示,可見,積極的暗示可以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讓她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望梅止渴”這個為人熟知的小故事,講的也是積極暗示,曹操通過告訴士兵前方有梅林的方式,讓那些已經筋疲力盡的士兵猛然間士氣高漲,以很快的速度到達了目的地。

我相信這兩個小故事,一定能讓家長們明白,積極的暗示給人帶來的影響有時會有些不可思議。

而孩子的內心又是格外的單純和易受影響的,家長們如果能多多的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孩子也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完美。

那家長該用哪些方法來給孩子提供積極的暗示呢?接下來的幾種小技巧,家長們不妨學一學。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家長怎麼做到積極暗示

1.以身作則的積極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會有意無意的對家長的言行進行模仿,在一個爸爸媽媽都喜歡看書的家庭中,孩子更多的也是看喜歡的兒童讀物,而不是玩手機和電腦。

如果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充滿陽光和友愛,那麼孩子就會變得活潑開朗、善解人意。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不斷的以自身作為對孩子的積極暗示,孩子自然也會向著家長示範的方向發展。

2.語言的暗示

語言是家長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孩子接收信息最直觀的環節,在日常的交流中,家長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語氣和方式,

用溫柔、委婉的話語來暗示孩子,要比大聲講道理的結果好得多。

如果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喜歡分享的小孩會有更多好朋友。而不是和孩子說,你不分享玩具就會沒人和你玩。

但是在用語言進行積極暗示時,家長們不能過於誇張,甚至扭曲事實,這樣會使孩子變得自大自負。

3.表情的暗示

除了肢體和語言的暗示,家長還可以通過表情來進行暗示,最基本的就是點頭和微笑。點頭代表著你對孩子的贊同和肯定,而微笑會給孩子帶來信心。

一個實驗表明,媽媽面帶微笑的站在對面,孩子會義務反覆的爬過玻璃陷阱,而面無表情的媽媽,會讓孩子在玻璃陷阱前侷促不安,無法前進。

孩子個性不穩定,經常隨機切換,家長要利用好“暗示效應”

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內心也是很脆弱、很敏感的。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帶來正確的引導。

家長們一定要清楚,孩子成長的基礎方向,是由父母一手打造的,你怎樣暗示自己的孩子,她便會向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生活中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細心的發現孩子的優勢並積極誇讚,孩子真的會讓你看到你想要的樣子。

今日互動:你會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嗎?歡迎評論分享。

————————

學無止境,育兒知識更是需要我們用心,細心的去鑽研的一門學問。嗯哼媽媽在這裡隨時聆聽並解決各位家長的問題。

關注【嗯哼媽媽】,細心聆聽父母心聲,刻苦鑽研育兒方式,讓每一個育兒難題都不再是難題。歡迎諮詢,我們共同成長。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