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天平時在家裡就像小霸王一樣,父母對其唯命是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給寶貝摘下來,時間久了天天根本聽不得正確的管教,總是在家裡大發脾氣。媽媽總是嘆氣感慨。

“天天的脾氣越來越大了,長大了怕是很難管教”。

天天爸爸還無以為然的稱讚,“這樣子才像男子漢嘛。”

小葡萄一出生就像小公主一樣被爸媽精心呵護,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連說話都不能音量過大。

漸漸的小葡萄被養出了“公主病”,出門必買洋娃娃,從來不聽爸媽的勸阻,得不到就會嚎啕大哭。

小葡萄因此還練就了殺手鐗“大哭特技”,爸媽卻依舊不求改變,寵溺到底,有呼必應。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珍愛的寶貝,但這並不代表著要過度寵愛,會養成小朋友驕縱的性格,成為“蛋殼寶寶”就不好了。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天平時在家裡就像小霸王一樣,父母對其唯命是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給寶貝摘下來,時間久了天天根本聽不得正確的管教,總是在家裡大發脾氣。媽媽總是嘆氣感慨。

“天天的脾氣越來越大了,長大了怕是很難管教”。

天天爸爸還無以為然的稱讚,“這樣子才像男子漢嘛。”

小葡萄一出生就像小公主一樣被爸媽精心呵護,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連說話都不能音量過大。

漸漸的小葡萄被養出了“公主病”,出門必買洋娃娃,從來不聽爸媽的勸阻,得不到就會嚎啕大哭。

小葡萄因此還練就了殺手鐗“大哭特技”,爸媽卻依舊不求改變,寵溺到底,有呼必應。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珍愛的寶貝,但這並不代表著要過度寵愛,會養成小朋友驕縱的性格,成為“蛋殼寶寶”就不好了。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什麼是蛋殼效應

蛋殼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易碎的、脆弱的,現在的好多家庭都會形成蛋殼效應,進而養育出蛋殼寶寶。

通俗的來說就是寶寶會有較強的依賴性、不能聽取批評的聲音,這絕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許多小朋友在爸媽的眼裡就是“皇帝”級別的人物,從簡單的吃飯、穿衣,再到複雜的歸置玩具,從不讓小孩插手,爸媽都給代勞了,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還小。

長此以往孩子會完全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覺得根本不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平時在家有爸媽全程照料,到了幼兒園是需要自己獨立的,爸媽過分的勤勞與寵愛,終究會害了小朋友,父母們要避免蛋殼效應,培養破殼而出的寶寶。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天平時在家裡就像小霸王一樣,父母對其唯命是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給寶貝摘下來,時間久了天天根本聽不得正確的管教,總是在家裡大發脾氣。媽媽總是嘆氣感慨。

“天天的脾氣越來越大了,長大了怕是很難管教”。

天天爸爸還無以為然的稱讚,“這樣子才像男子漢嘛。”

小葡萄一出生就像小公主一樣被爸媽精心呵護,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連說話都不能音量過大。

漸漸的小葡萄被養出了“公主病”,出門必買洋娃娃,從來不聽爸媽的勸阻,得不到就會嚎啕大哭。

小葡萄因此還練就了殺手鐗“大哭特技”,爸媽卻依舊不求改變,寵溺到底,有呼必應。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珍愛的寶貝,但這並不代表著要過度寵愛,會養成小朋友驕縱的性格,成為“蛋殼寶寶”就不好了。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什麼是蛋殼效應

蛋殼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易碎的、脆弱的,現在的好多家庭都會形成蛋殼效應,進而養育出蛋殼寶寶。

通俗的來說就是寶寶會有較強的依賴性、不能聽取批評的聲音,這絕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許多小朋友在爸媽的眼裡就是“皇帝”級別的人物,從簡單的吃飯、穿衣,再到複雜的歸置玩具,從不讓小孩插手,爸媽都給代勞了,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還小。

長此以往孩子會完全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覺得根本不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平時在家有爸媽全程照料,到了幼兒園是需要自己獨立的,爸媽過分的勤勞與寵愛,終究會害了小朋友,父母們要避免蛋殼效應,培養破殼而出的寶寶。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為什麼孩子會像“蛋殼”般脆弱

  • 家長過分溺愛孩子

孩子的領悟能力往往是超乎我們想象的,父母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有些問題大一些再教,這完全是錯誤的觀點。

好的習慣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不能等到壞毛病養成了再亡羊補牢,那真是為時已晚。

父母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能力,不要怕摔到、怕磕到,小孩子都是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早些經歷了、學會了,才能一路堅強成長。

  •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每位父母都是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期望,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實現,有時父母的期待值過高反而會害了孩子。

現在的好多小孩子從小就上早教課、培養各種興趣愛好,父母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望成為神童。

讓小朋友揹負過多的壓力,造成童年樂趣的缺失,更為嚴重還會給小朋友帶來心理上的損傷。

過度自卑、盲目自大,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這樣的寶寶對外界環境往往是脆弱不堪的。

  • 家長過分嚴厲

大家都說慈母多敗兒,所以好多家長都嚴厲的教導小朋友,但也要把握好尺度。

過分的嚴厲,會養成孩子膽小如鼠的性格。

那莫不如放任其自由快活的成長,沒有過多的限制,反而會培育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

成成的媽媽一直立志當一名嚴母,在家給孩子設定了規矩,固定的時間玩耍、學習,違反了就會受到懲罰,十分嚴厲,久而久之,成成的性格變得很是孤僻而且唯唯諾諾。

我們並非說嚴厲不好,只是要控制好尺度,孩子能夠接受,是完全有益於孩子成長的,一旦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往極端方向發展,我們家長的做法與引導很是關鍵。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天平時在家裡就像小霸王一樣,父母對其唯命是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給寶貝摘下來,時間久了天天根本聽不得正確的管教,總是在家裡大發脾氣。媽媽總是嘆氣感慨。

“天天的脾氣越來越大了,長大了怕是很難管教”。

天天爸爸還無以為然的稱讚,“這樣子才像男子漢嘛。”

小葡萄一出生就像小公主一樣被爸媽精心呵護,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連說話都不能音量過大。

漸漸的小葡萄被養出了“公主病”,出門必買洋娃娃,從來不聽爸媽的勸阻,得不到就會嚎啕大哭。

小葡萄因此還練就了殺手鐗“大哭特技”,爸媽卻依舊不求改變,寵溺到底,有呼必應。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珍愛的寶貝,但這並不代表著要過度寵愛,會養成小朋友驕縱的性格,成為“蛋殼寶寶”就不好了。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什麼是蛋殼效應

蛋殼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易碎的、脆弱的,現在的好多家庭都會形成蛋殼效應,進而養育出蛋殼寶寶。

通俗的來說就是寶寶會有較強的依賴性、不能聽取批評的聲音,這絕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許多小朋友在爸媽的眼裡就是“皇帝”級別的人物,從簡單的吃飯、穿衣,再到複雜的歸置玩具,從不讓小孩插手,爸媽都給代勞了,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還小。

長此以往孩子會完全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覺得根本不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平時在家有爸媽全程照料,到了幼兒園是需要自己獨立的,爸媽過分的勤勞與寵愛,終究會害了小朋友,父母們要避免蛋殼效應,培養破殼而出的寶寶。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為什麼孩子會像“蛋殼”般脆弱

  • 家長過分溺愛孩子

孩子的領悟能力往往是超乎我們想象的,父母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有些問題大一些再教,這完全是錯誤的觀點。

好的習慣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不能等到壞毛病養成了再亡羊補牢,那真是為時已晚。

父母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能力,不要怕摔到、怕磕到,小孩子都是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早些經歷了、學會了,才能一路堅強成長。

  •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每位父母都是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期望,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實現,有時父母的期待值過高反而會害了孩子。

現在的好多小孩子從小就上早教課、培養各種興趣愛好,父母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望成為神童。

讓小朋友揹負過多的壓力,造成童年樂趣的缺失,更為嚴重還會給小朋友帶來心理上的損傷。

過度自卑、盲目自大,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這樣的寶寶對外界環境往往是脆弱不堪的。

  • 家長過分嚴厲

大家都說慈母多敗兒,所以好多家長都嚴厲的教導小朋友,但也要把握好尺度。

過分的嚴厲,會養成孩子膽小如鼠的性格。

那莫不如放任其自由快活的成長,沒有過多的限制,反而會培育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

成成的媽媽一直立志當一名嚴母,在家給孩子設定了規矩,固定的時間玩耍、學習,違反了就會受到懲罰,十分嚴厲,久而久之,成成的性格變得很是孤僻而且唯唯諾諾。

我們並非說嚴厲不好,只是要控制好尺度,孩子能夠接受,是完全有益於孩子成長的,一旦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往極端方向發展,我們家長的做法與引導很是關鍵。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家長如何把“蛋殼”變“硬殼”

01.給予孩子合理期待

父母們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

但天才畢竟是少數,合理、適當的期待對孩子的進步、發育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切記不要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若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不僅家長的心理會出現落差,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損傷。

我們要善於探索孩子的興趣點,開發孩子的探索精神,將脆弱的“蛋殼”變成夯實的“硬殼”。

02.別扼殺孩子的冒險精神

小孩子對於外界的環境總是充滿好奇的,面對未知的領域孩子們大都勇於探索,父母們不能阻止、扼殺孩子們的任何興趣點。

即使前面的事物是凶險的,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才能明白。

健健的媽媽總是怕寶寶摔跤,上下樓梯每次都是抱著孩子,健健總是躍躍欲試,放到樓梯上就想要快跑,立即摔了跤,媽媽心痛不已。

亮亮不經過摔跤,永遠不知道一步一步穩穩的爬樓梯,這次之後再也不著急亂跑了,小孩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難免的,父母不要過度緊張,扼殺孩子的冒險精神。

03.愛和批評孩子都要適度

天下沒有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只是不知該如何愛,怎樣愛,批評小朋友的初衷也是為了讓自家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但是我們要注意這其中的方式方法,不要因為過度的批評,讓小朋友走到理解誤區,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這種結局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父母也不要對孩子愛的太滿,造成小孩子唯我獨尊的膨脹心理,這樣很是不利於小孩子的交際能力培養,總有一種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覺,會養成孤僻、自大的性格。

愛與批評並不是相互矛盾的,兩者相互配合,才是養娃的制勝法寶,都需要“適度而為”。

"

文|青檬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天天平時在家裡就像小霸王一樣,父母對其唯命是從,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給寶貝摘下來,時間久了天天根本聽不得正確的管教,總是在家裡大發脾氣。媽媽總是嘆氣感慨。

“天天的脾氣越來越大了,長大了怕是很難管教”。

天天爸爸還無以為然的稱讚,“這樣子才像男子漢嘛。”

小葡萄一出生就像小公主一樣被爸媽精心呵護,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連說話都不能音量過大。

漸漸的小葡萄被養出了“公主病”,出門必買洋娃娃,從來不聽爸媽的勸阻,得不到就會嚎啕大哭。

小葡萄因此還練就了殺手鐗“大哭特技”,爸媽卻依舊不求改變,寵溺到底,有呼必應。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珍愛的寶貝,但這並不代表著要過度寵愛,會養成小朋友驕縱的性格,成為“蛋殼寶寶”就不好了。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什麼是蛋殼效應

蛋殼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易碎的、脆弱的,現在的好多家庭都會形成蛋殼效應,進而養育出蛋殼寶寶。

通俗的來說就是寶寶會有較強的依賴性、不能聽取批評的聲音,這絕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許多小朋友在爸媽的眼裡就是“皇帝”級別的人物,從簡單的吃飯、穿衣,再到複雜的歸置玩具,從不讓小孩插手,爸媽都給代勞了,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還小。

長此以往孩子會完全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覺得根本不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平時在家有爸媽全程照料,到了幼兒園是需要自己獨立的,爸媽過分的勤勞與寵愛,終究會害了小朋友,父母們要避免蛋殼效應,培養破殼而出的寶寶。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為什麼孩子會像“蛋殼”般脆弱

  • 家長過分溺愛孩子

孩子的領悟能力往往是超乎我們想象的,父母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有些問題大一些再教,這完全是錯誤的觀點。

好的習慣就是在小時候養成的,不能等到壞毛病養成了再亡羊補牢,那真是為時已晚。

父母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能力,不要怕摔到、怕磕到,小孩子都是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早些經歷了、學會了,才能一路堅強成長。

  •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每位父母都是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期望,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實現,有時父母的期待值過高反而會害了孩子。

現在的好多小孩子從小就上早教課、培養各種興趣愛好,父母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望成為神童。

讓小朋友揹負過多的壓力,造成童年樂趣的缺失,更為嚴重還會給小朋友帶來心理上的損傷。

過度自卑、盲目自大,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這樣的寶寶對外界環境往往是脆弱不堪的。

  • 家長過分嚴厲

大家都說慈母多敗兒,所以好多家長都嚴厲的教導小朋友,但也要把握好尺度。

過分的嚴厲,會養成孩子膽小如鼠的性格。

那莫不如放任其自由快活的成長,沒有過多的限制,反而會培育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

成成的媽媽一直立志當一名嚴母,在家給孩子設定了規矩,固定的時間玩耍、學習,違反了就會受到懲罰,十分嚴厲,久而久之,成成的性格變得很是孤僻而且唯唯諾諾。

我們並非說嚴厲不好,只是要控制好尺度,孩子能夠接受,是完全有益於孩子成長的,一旦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往極端方向發展,我們家長的做法與引導很是關鍵。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家長如何把“蛋殼”變“硬殼”

01.給予孩子合理期待

父母們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

但天才畢竟是少數,合理、適當的期待對孩子的進步、發育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切記不要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若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不僅家長的心理會出現落差,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損傷。

我們要善於探索孩子的興趣點,開發孩子的探索精神,將脆弱的“蛋殼”變成夯實的“硬殼”。

02.別扼殺孩子的冒險精神

小孩子對於外界的環境總是充滿好奇的,面對未知的領域孩子們大都勇於探索,父母們不能阻止、扼殺孩子們的任何興趣點。

即使前面的事物是凶險的,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過才能明白。

健健的媽媽總是怕寶寶摔跤,上下樓梯每次都是抱著孩子,健健總是躍躍欲試,放到樓梯上就想要快跑,立即摔了跤,媽媽心痛不已。

亮亮不經過摔跤,永遠不知道一步一步穩穩的爬樓梯,這次之後再也不著急亂跑了,小孩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難免的,父母不要過度緊張,扼殺孩子的冒險精神。

03.愛和批評孩子都要適度

天下沒有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只是不知該如何愛,怎樣愛,批評小朋友的初衷也是為了讓自家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但是我們要注意這其中的方式方法,不要因為過度的批評,讓小朋友走到理解誤區,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這種結局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父母也不要對孩子愛的太滿,造成小孩子唯我獨尊的膨脹心理,這樣很是不利於小孩子的交際能力培養,總有一種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覺,會養成孤僻、自大的性格。

愛與批評並不是相互矛盾的,兩者相互配合,才是養娃的制勝法寶,都需要“適度而為”。

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小心“蛋殼效應”找上門,愛孩子也要適度

小孩子是上天賜予每一對父母的禮物,寵愛孩子固然重要,但凡事都要鬆弛有度,一味的包容,會助長孩子的刁蠻、任性。

而一味的批判,也會造成孩子的過度叛逆與自卑,這都是“蛋殼效應”的表現。

長期在父母錯誤教導下,孩子無法堅強、獨立的面對陌生環境,這樣的蛋殼寶寶是每位家長都不想看到的。

親愛的父母,我們愛要適度,才能培育出我們的“硬殼寶寶”。

今日互動:各位家長你有沒有也過分寵愛孩子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關注孩子心理,尊重孩子選擇,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困難。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家長們的困擾與煩惱有幫助。

我是青檬媽媽,想了解更多兒童心理教育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有育兒相關的問題,隨時諮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