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

閨蜜如如最近找我訴苦,說最近剛滿3歲的兒子小誠,總是愛唱反調、越來越不聽話。不論是苦口婆心給他講道理,還是責備懲罰都沒辦法。

明明告訴孩子出門在外不要亂跑,小誠就要跑給媽媽追。

明明約定好飯前不吃零食,一轉身小誠已經吃完2包餅乾。

更可怕的是,如如最近只要帶著兒子去逛商場,小誠就會拉著媽媽說“想去玩具店看奧特曼。”

但每次只要看到奧特曼,小誠就會在玩具店內歇斯底里哭鬧,要媽媽買給他!

眼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如如只好匆匆忙忙的結帳帶著兒子離開。

"

閨蜜如如最近找我訴苦,說最近剛滿3歲的兒子小誠,總是愛唱反調、越來越不聽話。不論是苦口婆心給他講道理,還是責備懲罰都沒辦法。

明明告訴孩子出門在外不要亂跑,小誠就要跑給媽媽追。

明明約定好飯前不吃零食,一轉身小誠已經吃完2包餅乾。

更可怕的是,如如最近只要帶著兒子去逛商場,小誠就會拉著媽媽說“想去玩具店看奧特曼。”

但每次只要看到奧特曼,小誠就會在玩具店內歇斯底里哭鬧,要媽媽買給他!

眼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如如只好匆匆忙忙的結帳帶著兒子離開。

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為什麼孩子脫離嬰兒時期,開始學會走路、說話之後,忽然變得無理取鬧,還總和父母對著幹。越是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不斷破壞我們立下的規矩呢?

孩子不聽話無理取鬧的原因

1.孩子處於自我認同敏感期。

在1歲半~3歲的階段,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不願意由父母擺佈,因此想透過反抗來和父母做切割。當孩子想做的事情被成人阻止,便會出現反抗的行為,並且說“不要”來獲取自我認同。

這就是俗稱的“可怕的2歲”叛逆期,家長會發現孩子嘴裡老喊著“我不要!”

你喊孩子來吃飯,他不要!

你說只能給一根棒棒糖,他偏吵著要兩根!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對於事物有一套自己的堅持,如果不按他的想法來做事,就以哭鬧反抗!

不但經常和爹媽唱反調,還動不動破壞規矩挑戰家長的底線。

很多媽媽無奈的表示,孩子總是用哭鬧方式破壞規矩,並試探自己的底線。其實孩子探索與挑戰環境是天性。當孩子發現哭鬧能讓成人讓步,便會變本加厲的哭直到大家滿足他。

很多家長選擇用責備、威脅恐嚇來讓孩子屈服,然而負面的言語容易挑動孩子的情緒,往往讓原本理性的親子溝通變成失控的場面,有的爹媽拗不過孩子,只好在哭鬧下妥協。

就像案例中如如的做法一樣,在兒子哭鬧下不得不妥協買奧特曼。

"

閨蜜如如最近找我訴苦,說最近剛滿3歲的兒子小誠,總是愛唱反調、越來越不聽話。不論是苦口婆心給他講道理,還是責備懲罰都沒辦法。

明明告訴孩子出門在外不要亂跑,小誠就要跑給媽媽追。

明明約定好飯前不吃零食,一轉身小誠已經吃完2包餅乾。

更可怕的是,如如最近只要帶著兒子去逛商場,小誠就會拉著媽媽說“想去玩具店看奧特曼。”

但每次只要看到奧特曼,小誠就會在玩具店內歇斯底里哭鬧,要媽媽買給他!

眼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如如只好匆匆忙忙的結帳帶著兒子離開。

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為什麼孩子脫離嬰兒時期,開始學會走路、說話之後,忽然變得無理取鬧,還總和父母對著幹。越是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不斷破壞我們立下的規矩呢?

孩子不聽話無理取鬧的原因

1.孩子處於自我認同敏感期。

在1歲半~3歲的階段,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不願意由父母擺佈,因此想透過反抗來和父母做切割。當孩子想做的事情被成人阻止,便會出現反抗的行為,並且說“不要”來獲取自我認同。

這就是俗稱的“可怕的2歲”叛逆期,家長會發現孩子嘴裡老喊著“我不要!”

你喊孩子來吃飯,他不要!

你說只能給一根棒棒糖,他偏吵著要兩根!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對於事物有一套自己的堅持,如果不按他的想法來做事,就以哭鬧反抗!

不但經常和爹媽唱反調,還動不動破壞規矩挑戰家長的底線。

很多媽媽無奈的表示,孩子總是用哭鬧方式破壞規矩,並試探自己的底線。其實孩子探索與挑戰環境是天性。當孩子發現哭鬧能讓成人讓步,便會變本加厲的哭直到大家滿足他。

很多家長選擇用責備、威脅恐嚇來讓孩子屈服,然而負面的言語容易挑動孩子的情緒,往往讓原本理性的親子溝通變成失控的場面,有的爹媽拗不過孩子,只好在哭鬧下妥協。

就像案例中如如的做法一樣,在兒子哭鬧下不得不妥協買奧特曼。

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2.大腦容易忽略否定指令

美國認知心理學教授萊考夫,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人員告訴參與者“現在閉上眼睛,請不要去想房間裡有頭粉紅色的大象!千萬別想那隻粉色大象。”

當參予者在被告知別想大象時,他們的腦海卻立刻快速浮現粉色大象的影像。

這個實驗說明了:

人的潛意識很難辨識“不”和“別”,經常會自動忽略這些否定指令,本來原意是不要想,結果大腦忽略了“不”,只聽到了後面的“要想!”

所以當孩子聽到了你說

“不要在馬路上跑!”

“不可以亂丟玩具!”

“別看電視了!”

孩子的潛意識自動過濾了“不要”和“別”等否定指令,所以他的腦中浮現的是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孩子仍然聽不進去!

應對解決方法

1.陪孩子玩“你來做主”的遊戲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曾說“大人們最大的錯誤之一,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向孩子提供選擇。”

她提出了“有限選擇”的概念,請家長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當叛逆期的孩子發現能自己做決定,感受到被成人尊重,自然也樂意做出選擇。

灣媽在2歲半的女兒身上實踐“有限選擇”,發現甯甯有時作出選擇後,仍然會有討價還價、耍賴的情況發生。

比如,提醒女兒快到睡覺時間了,詢問孩子“要5分鐘後回房間?還是10分鐘後回房間?你來決定!”

甯甯告訴我“10分鐘後。”但時間到了她卻又想耍賴。

於是,我在“有限選擇”中加入了規範及後果。

我對她說“現在約定的時間已經到了,你想要現在回房間,我們講睡前故事睡覺,還是繼續在客廳玩等一下沒故事聽?”

睡前故事是我們母女的睡前儀式,也是女兒的最愛!但處於叛逆期的女兒眼睛看著我,挑釁的喊著“在客廳玩!”

等到女兒玩累了,揉著眼睛來找我講故事時,我告訴她“今天沒辦法講故事給你聽,因為你選擇在客廳玩,不回房間睡覺。”

通過這個小遊戲,家長提供兩個選擇給孩子,並在選擇中加入規範及後果。通常後果是孩子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不要擔心孩子選錯,讓孩子自行面對選擇的結果,從經驗中學習,下次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

閨蜜如如最近找我訴苦,說最近剛滿3歲的兒子小誠,總是愛唱反調、越來越不聽話。不論是苦口婆心給他講道理,還是責備懲罰都沒辦法。

明明告訴孩子出門在外不要亂跑,小誠就要跑給媽媽追。

明明約定好飯前不吃零食,一轉身小誠已經吃完2包餅乾。

更可怕的是,如如最近只要帶著兒子去逛商場,小誠就會拉著媽媽說“想去玩具店看奧特曼。”

但每次只要看到奧特曼,小誠就會在玩具店內歇斯底里哭鬧,要媽媽買給他!

眼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如如只好匆匆忙忙的結帳帶著兒子離開。

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為什麼孩子脫離嬰兒時期,開始學會走路、說話之後,忽然變得無理取鬧,還總和父母對著幹。越是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不斷破壞我們立下的規矩呢?

孩子不聽話無理取鬧的原因

1.孩子處於自我認同敏感期。

在1歲半~3歲的階段,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不願意由父母擺佈,因此想透過反抗來和父母做切割。當孩子想做的事情被成人阻止,便會出現反抗的行為,並且說“不要”來獲取自我認同。

這就是俗稱的“可怕的2歲”叛逆期,家長會發現孩子嘴裡老喊著“我不要!”

你喊孩子來吃飯,他不要!

你說只能給一根棒棒糖,他偏吵著要兩根!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對於事物有一套自己的堅持,如果不按他的想法來做事,就以哭鬧反抗!

不但經常和爹媽唱反調,還動不動破壞規矩挑戰家長的底線。

很多媽媽無奈的表示,孩子總是用哭鬧方式破壞規矩,並試探自己的底線。其實孩子探索與挑戰環境是天性。當孩子發現哭鬧能讓成人讓步,便會變本加厲的哭直到大家滿足他。

很多家長選擇用責備、威脅恐嚇來讓孩子屈服,然而負面的言語容易挑動孩子的情緒,往往讓原本理性的親子溝通變成失控的場面,有的爹媽拗不過孩子,只好在哭鬧下妥協。

就像案例中如如的做法一樣,在兒子哭鬧下不得不妥協買奧特曼。

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2.大腦容易忽略否定指令

美國認知心理學教授萊考夫,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人員告訴參與者“現在閉上眼睛,請不要去想房間裡有頭粉紅色的大象!千萬別想那隻粉色大象。”

當參予者在被告知別想大象時,他們的腦海卻立刻快速浮現粉色大象的影像。

這個實驗說明了:

人的潛意識很難辨識“不”和“別”,經常會自動忽略這些否定指令,本來原意是不要想,結果大腦忽略了“不”,只聽到了後面的“要想!”

所以當孩子聽到了你說

“不要在馬路上跑!”

“不可以亂丟玩具!”

“別看電視了!”

孩子的潛意識自動過濾了“不要”和“別”等否定指令,所以他的腦中浮現的是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孩子仍然聽不進去!

應對解決方法

1.陪孩子玩“你來做主”的遊戲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曾說“大人們最大的錯誤之一,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向孩子提供選擇。”

她提出了“有限選擇”的概念,請家長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當叛逆期的孩子發現能自己做決定,感受到被成人尊重,自然也樂意做出選擇。

灣媽在2歲半的女兒身上實踐“有限選擇”,發現甯甯有時作出選擇後,仍然會有討價還價、耍賴的情況發生。

比如,提醒女兒快到睡覺時間了,詢問孩子“要5分鐘後回房間?還是10分鐘後回房間?你來決定!”

甯甯告訴我“10分鐘後。”但時間到了她卻又想耍賴。

於是,我在“有限選擇”中加入了規範及後果。

我對她說“現在約定的時間已經到了,你想要現在回房間,我們講睡前故事睡覺,還是繼續在客廳玩等一下沒故事聽?”

睡前故事是我們母女的睡前儀式,也是女兒的最愛!但處於叛逆期的女兒眼睛看著我,挑釁的喊著“在客廳玩!”

等到女兒玩累了,揉著眼睛來找我講故事時,我告訴她“今天沒辦法講故事給你聽,因為你選擇在客廳玩,不回房間睡覺。”

通過這個小遊戲,家長提供兩個選擇給孩子,並在選擇中加入規範及後果。通常後果是孩子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不要擔心孩子選錯,讓孩子自行面對選擇的結果,從經驗中學習,下次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孩子無理取鬧不聽話,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導致

2.事先約定,說到做到

孩子經常破壞規矩,很可能是父母沒有堅持原則。當孩子想用哭鬧試探或是耍賴時,爹媽需要做到的是:穩定情緒保持耐心,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妥協。父母對孩子說出口的話要說到做到,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舉例,下次如如可以在進商場前,跟兒子事先約定今天不買玩具,只能看奧特曼但不買回家。如果兒子一直哭鬧吵著要買,就馬上離開商場。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時,容易情緒化的威脅孩子“你再哭!再哭下次再也不帶你逛商場了。”

一方面這樣的威脅自己根本做不到,孩子會心存僥倖;另一方面威脅、情緒化的言語也會刺激孩子,讓場面更難看。

孩子耍賴破壞約定時,爹媽只需要冷靜地將孩子帶離現場,讓孩子體會到哭鬧無效。當他發現你是認真的執行約定時,下次就會乖乖遵守規矩。

3.用“請”和“可以”正面引導

還記得帶著女兒逛商場時,她經常不願牽手到處亂跑,我以前總是跟在後面邊追邊吼“不要跑!”不吼還好一吼女兒跑的更快。

灣媽經常為了這件事頭痛不已,直到了解“不要去想粉色大象”的心理實驗後,我開始刻意練習減少“不要”開頭的命令句,改用“請”與“可以”告訴女兒該做的事情。

比如,有一天,老公發現女兒拿蠟筆在畫桌子,他上前制止“不可以畫桌子!”

但女兒不知道為什麼不能畫桌子,於是跑去凃牆壁。

老公氣的大吼“不準畫牆壁!”孩子情緒上來了,朝著他大喊“我討厭爸爸!”

頓時父女倆的氣氛很緊張,我趕緊從抽屜給她找來一張白紙對她說“你可以畫在這裡。”

與其告訴孩子“不準”做什麼,不如正面的引導孩子“可以”做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