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抑鬱症 新聞 高考 成長的視野 2019-09-17
"

最近一條新聞,照見了中國式父母的嚴重教育焦慮:

一位39歲的小學老師,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這位媽媽秦女士,在兒子5歲時就讓他上小學,且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她會因為兒子考試成績98分而訓斥他:“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她感覺自己很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今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下一封遺書後吃安眠藥自殺,幸虧發現及時,才保住了性命,但她被診斷為嚴重的抑鬱症。

01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父母的失敗?

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總是依賴於外界來肯定自己的價值。比如他人的羨慕和認可,比如,我們會把孩子的成就當成我們的成功,把孩子的表現不如所願,當成了我們的失敗。

這些都是我們迷失了自己和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

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不需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同樣,孩子也不需要為父母的人生負責。

但,中國式父母總是很難分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總是很容易對孩子指手畫腳,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的身上。

孩子考試得100分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家長的需要?顯然是家長的。孩子不需要成績,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而家長需要孩子的成績來證明他們的成功,需要孩子的好成績來安慰自己焦慮的內心。

這樣,一旦孩子成績不如意,他們就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失敗,所以,自己也是失敗的。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是失敗的。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怎麼能輕易地用目前的學習成績來下定義呢?

首先,成績不代表學習能力,更不能代表一切;其次,目前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今後的成績;再者,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無限的可能,這不是一個學習成績所能決定的。

"

最近一條新聞,照見了中國式父母的嚴重教育焦慮:

一位39歲的小學老師,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這位媽媽秦女士,在兒子5歲時就讓他上小學,且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她會因為兒子考試成績98分而訓斥他:“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她感覺自己很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今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下一封遺書後吃安眠藥自殺,幸虧發現及時,才保住了性命,但她被診斷為嚴重的抑鬱症。

01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父母的失敗?

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總是依賴於外界來肯定自己的價值。比如他人的羨慕和認可,比如,我們會把孩子的成就當成我們的成功,把孩子的表現不如所願,當成了我們的失敗。

這些都是我們迷失了自己和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

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不需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同樣,孩子也不需要為父母的人生負責。

但,中國式父母總是很難分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總是很容易對孩子指手畫腳,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的身上。

孩子考試得100分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家長的需要?顯然是家長的。孩子不需要成績,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而家長需要孩子的成績來證明他們的成功,需要孩子的好成績來安慰自己焦慮的內心。

這樣,一旦孩子成績不如意,他們就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失敗,所以,自己也是失敗的。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是失敗的。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怎麼能輕易地用目前的學習成績來下定義呢?

首先,成績不代表學習能力,更不能代表一切;其次,目前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今後的成績;再者,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無限的可能,這不是一個學習成績所能決定的。

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02

為什麼家長會把學習成績看得如此之重?

因為,高考時,分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結果導向的作用下,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目標是很“長遠“的,在孩子才上小學時,就跟高考掛上了鉤。

他們認為,孩子的成績要從小學抓起,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實際上,小學的成績反應不出孩子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很多孩子小學成績不錯,到中學時卻每況愈下,而另外一些小學時成績平平的孩子,到了中學之後卻後勁十足,後來居上。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小學只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打基礎的階段,而不是顯示實力的階段。

小學的知識其實很簡單,當孩子學習興趣培養起來後,只要用點心就很容易迎頭趕上,因為孩子的理解力在不斷地增強,前期的知識對於孩子,不是什麼難題,關鍵在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否培養起來。

興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奠定著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和底色,決定了孩子今後是喜歡學習和厭惡學習。

只有興趣和習慣培養起來,孩子才能擁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學習之路才會長久。

這是一個過程,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慢慢來,不要被孩子暫時的學習成績所迷惑。所以,一開始,不要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不要一味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做雖然也能讓孩子暫時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卻給了孩子很不好的學習體驗,極易導致孩子厭惡和逃避學習。

"

最近一條新聞,照見了中國式父母的嚴重教育焦慮:

一位39歲的小學老師,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這位媽媽秦女士,在兒子5歲時就讓他上小學,且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她會因為兒子考試成績98分而訓斥他:“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她感覺自己很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今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下一封遺書後吃安眠藥自殺,幸虧發現及時,才保住了性命,但她被診斷為嚴重的抑鬱症。

01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父母的失敗?

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總是依賴於外界來肯定自己的價值。比如他人的羨慕和認可,比如,我們會把孩子的成就當成我們的成功,把孩子的表現不如所願,當成了我們的失敗。

這些都是我們迷失了自己和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

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不需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同樣,孩子也不需要為父母的人生負責。

但,中國式父母總是很難分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總是很容易對孩子指手畫腳,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的身上。

孩子考試得100分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家長的需要?顯然是家長的。孩子不需要成績,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而家長需要孩子的成績來證明他們的成功,需要孩子的好成績來安慰自己焦慮的內心。

這樣,一旦孩子成績不如意,他們就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失敗,所以,自己也是失敗的。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是失敗的。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怎麼能輕易地用目前的學習成績來下定義呢?

首先,成績不代表學習能力,更不能代表一切;其次,目前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今後的成績;再者,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無限的可能,這不是一個學習成績所能決定的。

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02

為什麼家長會把學習成績看得如此之重?

因為,高考時,分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結果導向的作用下,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目標是很“長遠“的,在孩子才上小學時,就跟高考掛上了鉤。

他們認為,孩子的成績要從小學抓起,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實際上,小學的成績反應不出孩子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很多孩子小學成績不錯,到中學時卻每況愈下,而另外一些小學時成績平平的孩子,到了中學之後卻後勁十足,後來居上。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小學只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打基礎的階段,而不是顯示實力的階段。

小學的知識其實很簡單,當孩子學習興趣培養起來後,只要用點心就很容易迎頭趕上,因為孩子的理解力在不斷地增強,前期的知識對於孩子,不是什麼難題,關鍵在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否培養起來。

興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奠定著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和底色,決定了孩子今後是喜歡學習和厭惡學習。

只有興趣和習慣培養起來,孩子才能擁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學習之路才會長久。

這是一個過程,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慢慢來,不要被孩子暫時的學習成績所迷惑。所以,一開始,不要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不要一味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做雖然也能讓孩子暫時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卻給了孩子很不好的學習體驗,極易導致孩子厭惡和逃避學習。

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03

將成績看得太重,是把人“物化“的一種體現。

什麼是物化?就是沒有把人看成一個真正有靈魂有感受有內核的人,而是把人當成了一種與其他物品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一種東西。比如,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價值,就相當於以容量大小來衡量一個容器的價值一樣。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創造和情感,忽略了這兩樣東西,就否定了一個人的存在意義。許多大人都會把孩子物化,因為,他們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這樣,他們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情感與感受。

孩子的內在價值是由感情發展起來的,如果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愛,他們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意義感,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們只有忽略自己感受,拼命去追求成績來迎合父母。這會讓他們徹底失去了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是沒有學習動力的,因此,一旦外力的作用沒有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會一瀉千里,甚至放棄學習。

"

最近一條新聞,照見了中國式父母的嚴重教育焦慮:

一位39歲的小學老師,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這位媽媽秦女士,在兒子5歲時就讓他上小學,且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她會因為兒子考試成績98分而訓斥他:“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她感覺自己很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今年4月,兒子一次考試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下一封遺書後吃安眠藥自殺,幸虧發現及時,才保住了性命,但她被診斷為嚴重的抑鬱症。

01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父母的失敗?

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總是依賴於外界來肯定自己的價值。比如他人的羨慕和認可,比如,我們會把孩子的成就當成我們的成功,把孩子的表現不如所願,當成了我們的失敗。

這些都是我們迷失了自己和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

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不需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同樣,孩子也不需要為父母的人生負責。

但,中國式父母總是很難分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總是很容易對孩子指手畫腳,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的身上。

孩子考試得100分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家長的需要?顯然是家長的。孩子不需要成績,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而家長需要孩子的成績來證明他們的成功,需要孩子的好成績來安慰自己焦慮的內心。

這樣,一旦孩子成績不如意,他們就會有深深的挫敗感。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失敗,所以,自己也是失敗的。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是失敗的。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怎麼能輕易地用目前的學習成績來下定義呢?

首先,成績不代表學習能力,更不能代表一切;其次,目前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今後的成績;再者,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著無限的可能,這不是一個學習成績所能決定的。

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02

為什麼家長會把學習成績看得如此之重?

因為,高考時,分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結果導向的作用下,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目標是很“長遠“的,在孩子才上小學時,就跟高考掛上了鉤。

他們認為,孩子的成績要從小學抓起,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實際上,小學的成績反應不出孩子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很多孩子小學成績不錯,到中學時卻每況愈下,而另外一些小學時成績平平的孩子,到了中學之後卻後勁十足,後來居上。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小學只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打基礎的階段,而不是顯示實力的階段。

小學的知識其實很簡單,當孩子學習興趣培養起來後,只要用點心就很容易迎頭趕上,因為孩子的理解力在不斷地增強,前期的知識對於孩子,不是什麼難題,關鍵在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否培養起來。

興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奠定著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和底色,決定了孩子今後是喜歡學習和厭惡學習。

只有興趣和習慣培養起來,孩子才能擁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學習之路才會長久。

這是一個過程,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慢慢來,不要被孩子暫時的學習成績所迷惑。所以,一開始,不要一味地逼迫孩子學習,不要一味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做雖然也能讓孩子暫時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卻給了孩子很不好的學習體驗,極易導致孩子厭惡和逃避學習。

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03

將成績看得太重,是把人“物化“的一種體現。

什麼是物化?就是沒有把人看成一個真正有靈魂有感受有內核的人,而是把人當成了一種與其他物品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一種東西。比如,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價值,就相當於以容量大小來衡量一個容器的價值一樣。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創造和情感,忽略了這兩樣東西,就否定了一個人的存在意義。許多大人都會把孩子物化,因為,他們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這樣,他們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情感與感受。

孩子的內在價值是由感情發展起來的,如果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愛,他們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意義感,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們只有忽略自己感受,拼命去追求成績來迎合父母。這會讓他們徹底失去了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是沒有學習動力的,因此,一旦外力的作用沒有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會一瀉千里,甚至放棄學習。

孩子不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更需要的是成長

04

警惕家長的完美主義情結。

心理學家把完美主義分為兩類,一種是正常完美主義,另外一種是神經質完美主義。

正常完美主義是現實的需求,比如那些科研工作需要精益求精,比如做醫療和工程必須一絲不苟。

神經質完美主義,通常是對人對已的過分苛求,比如,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分。這會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產生危害,也會給別人造成壓力。

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誰也不可能不出錯。而家長對孩子的完美要求,一方面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讓他更加無法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天資與潛力,更會因為害怕出錯而出錯。另一方面家長也很容易期望落空而產生負面情緒,就像秦女士一樣,最終產生了抑鬱。

而她的焦慮與抑鬱,也很容易傳染給兒子,對兒子今後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真實勝過完美。

接受自己的真實,接受真實的孩子,家長就不會輕易因為孩子目前沒有滿足期望而焦慮,孩子也能從父母實在的愛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從而輕鬆自由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