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與孩子的皮膚接觸、眼神接觸、照料、打招呼等行為,將積極安撫習慣化,不斷給他的自尊心充電。

比如,父母們可以這樣做:早上孩子出門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傍晚孩子到家時,滿臉微笑地迎上去,說“歡迎回來”;當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表揚他“太棒了”;晚上準備睡覺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意的晚安吻。

2. 調節情緒

當孩子無法排遣消極情緒時,父母可以幫他調節情緒。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平復”。

父母數出“一、二、三”,讓孩子深呼吸三次;或者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聽音樂放鬆。

第二步:“命名”。

讓孩子通過傾訴,釋放內心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這時候父母就要輕聲詢問:“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情感。

只要弄清楚情緒低落的原因,孩子就會放鬆很多。就像我們突然感到頭疼,會變得不安;但如果從醫生那裡知道了頭疼的原因,我們就會鬆一口氣,甚至感到不那麼疼了。

第三步:“共鳴”。

父母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或者“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

僅憑這一點,孩子就能放下情緒包袱,重新開朗起來。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與孩子的皮膚接觸、眼神接觸、照料、打招呼等行為,將積極安撫習慣化,不斷給他的自尊心充電。

比如,父母們可以這樣做:早上孩子出門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傍晚孩子到家時,滿臉微笑地迎上去,說“歡迎回來”;當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表揚他“太棒了”;晚上準備睡覺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意的晚安吻。

2. 調節情緒

當孩子無法排遣消極情緒時,父母可以幫他調節情緒。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平復”。

父母數出“一、二、三”,讓孩子深呼吸三次;或者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聽音樂放鬆。

第二步:“命名”。

讓孩子通過傾訴,釋放內心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這時候父母就要輕聲詢問:“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情感。

只要弄清楚情緒低落的原因,孩子就會放鬆很多。就像我們突然感到頭疼,會變得不安;但如果從醫生那裡知道了頭疼的原因,我們就會鬆一口氣,甚至感到不那麼疼了。

第三步:“共鳴”。

父母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或者“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

僅憑這一點,孩子就能放下情緒包袱,重新開朗起來。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但有時候,一些頑固的消極情緒是很難消除的。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他的情緒排遣方法。比如,對好動的孩子來說,運動類的排遣方法最好不過;對喜歡聽歌或者唱歌的孩子來說,音樂是最合適的;而喜歡寫寫畫畫的孩子,可以通過文字、繪畫發洩情緒。

這個排遣消極情緒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成為孩子戰勝壓力的一大助力。

3. 提高自我效能感

“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四種方式得到提高:

(1) 真實體驗

讓孩子多次重複他一定能勝任的簡單問題,積累一些小的成功體驗。

(2) 榜樣作用

引導孩子找一個好的榜樣,觀察和學習他的行為。

(3) 獲得鼓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予的積極反饋比如“我相信你會成功的”,特別重要。

(4) 振奮士氣

在孩子挑戰困難前,有意識地給他鼓勁。

在書中,久世先生就講了他是如何通過練習,提升兒子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加入學校籃球隊的。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與孩子的皮膚接觸、眼神接觸、照料、打招呼等行為,將積極安撫習慣化,不斷給他的自尊心充電。

比如,父母們可以這樣做:早上孩子出門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傍晚孩子到家時,滿臉微笑地迎上去,說“歡迎回來”;當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表揚他“太棒了”;晚上準備睡覺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意的晚安吻。

2. 調節情緒

當孩子無法排遣消極情緒時,父母可以幫他調節情緒。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平復”。

父母數出“一、二、三”,讓孩子深呼吸三次;或者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聽音樂放鬆。

第二步:“命名”。

讓孩子通過傾訴,釋放內心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這時候父母就要輕聲詢問:“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情感。

只要弄清楚情緒低落的原因,孩子就會放鬆很多。就像我們突然感到頭疼,會變得不安;但如果從醫生那裡知道了頭疼的原因,我們就會鬆一口氣,甚至感到不那麼疼了。

第三步:“共鳴”。

父母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或者“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

僅憑這一點,孩子就能放下情緒包袱,重新開朗起來。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但有時候,一些頑固的消極情緒是很難消除的。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他的情緒排遣方法。比如,對好動的孩子來說,運動類的排遣方法最好不過;對喜歡聽歌或者唱歌的孩子來說,音樂是最合適的;而喜歡寫寫畫畫的孩子,可以通過文字、繪畫發洩情緒。

這個排遣消極情緒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成為孩子戰勝壓力的一大助力。

3. 提高自我效能感

“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四種方式得到提高:

(1) 真實體驗

讓孩子多次重複他一定能勝任的簡單問題,積累一些小的成功體驗。

(2) 榜樣作用

引導孩子找一個好的榜樣,觀察和學習他的行為。

(3) 獲得鼓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予的積極反饋比如“我相信你會成功的”,特別重要。

(4) 振奮士氣

在孩子挑戰困難前,有意識地給他鼓勁。

在書中,久世先生就講了他是如何通過練習,提升兒子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加入學校籃球隊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培養樂觀精神

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指出,以下四種因素會導致孩子形成悲觀思維。

  • 遺傳
  • 對父母悲觀言行的模仿
  • 來自老師或教練的消極批評
  • 帶來無力感的消極經歷

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如果想培養孩子的樂觀性,父母需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悲觀的口頭禪和態度。

比如,孩子遭遇失敗時,我們要避免這樣說:

“都是你的錯。”

“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下次你也照樣會失敗。”

當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感到不安時,可以這樣安慰他:

第一步:“發現”。

父母輕聲問一句“怎麼了?”嘗試去了解孩子的不安和煩惱。

如果孩子開始傾訴,父母需要忍住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衝動,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共鳴。

第二步:“安撫”。

這是平復不安的一步,有兩句話特別有效:“沒關係”“隨它去吧”

父母對孩子說一句“沒關係”,孩子自言自語一句“隨它去吧”,便能消散孩子的不安情緒。

第三步:將不安感“推遲”。

如果孩子無法從不安情緒中解脫,試著給孩子一個提議:“等你洗完澡再來擔心這件事吧。”

推遲感受的時機能減弱情緒。何況孩子是很容易忘事的,洗完澡可能不安就消失了。

5. 提高親子關係的質量

抗壓力強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困難的時候,有人為他的內心提供支撐,讓他可以通過溝通來戰勝逆境。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與孩子的皮膚接觸、眼神接觸、照料、打招呼等行為,將積極安撫習慣化,不斷給他的自尊心充電。

比如,父母們可以這樣做:早上孩子出門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傍晚孩子到家時,滿臉微笑地迎上去,說“歡迎回來”;當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表揚他“太棒了”;晚上準備睡覺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意的晚安吻。

2. 調節情緒

當孩子無法排遣消極情緒時,父母可以幫他調節情緒。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平復”。

父母數出“一、二、三”,讓孩子深呼吸三次;或者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聽音樂放鬆。

第二步:“命名”。

讓孩子通過傾訴,釋放內心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這時候父母就要輕聲詢問:“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情感。

只要弄清楚情緒低落的原因,孩子就會放鬆很多。就像我們突然感到頭疼,會變得不安;但如果從醫生那裡知道了頭疼的原因,我們就會鬆一口氣,甚至感到不那麼疼了。

第三步:“共鳴”。

父母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或者“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

僅憑這一點,孩子就能放下情緒包袱,重新開朗起來。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但有時候,一些頑固的消極情緒是很難消除的。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他的情緒排遣方法。比如,對好動的孩子來說,運動類的排遣方法最好不過;對喜歡聽歌或者唱歌的孩子來說,音樂是最合適的;而喜歡寫寫畫畫的孩子,可以通過文字、繪畫發洩情緒。

這個排遣消極情緒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成為孩子戰勝壓力的一大助力。

3. 提高自我效能感

“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四種方式得到提高:

(1) 真實體驗

讓孩子多次重複他一定能勝任的簡單問題,積累一些小的成功體驗。

(2) 榜樣作用

引導孩子找一個好的榜樣,觀察和學習他的行為。

(3) 獲得鼓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予的積極反饋比如“我相信你會成功的”,特別重要。

(4) 振奮士氣

在孩子挑戰困難前,有意識地給他鼓勁。

在書中,久世先生就講了他是如何通過練習,提升兒子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加入學校籃球隊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培養樂觀精神

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指出,以下四種因素會導致孩子形成悲觀思維。

  • 遺傳
  • 對父母悲觀言行的模仿
  • 來自老師或教練的消極批評
  • 帶來無力感的消極經歷

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如果想培養孩子的樂觀性,父母需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悲觀的口頭禪和態度。

比如,孩子遭遇失敗時,我們要避免這樣說:

“都是你的錯。”

“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下次你也照樣會失敗。”

當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感到不安時,可以這樣安慰他:

第一步:“發現”。

父母輕聲問一句“怎麼了?”嘗試去了解孩子的不安和煩惱。

如果孩子開始傾訴,父母需要忍住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衝動,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共鳴。

第二步:“安撫”。

這是平復不安的一步,有兩句話特別有效:“沒關係”“隨它去吧”

父母對孩子說一句“沒關係”,孩子自言自語一句“隨它去吧”,便能消散孩子的不安情緒。

第三步:將不安感“推遲”。

如果孩子無法從不安情緒中解脫,試著給孩子一個提議:“等你洗完澡再來擔心這件事吧。”

推遲感受的時機能減弱情緒。何況孩子是很容易忘事的,洗完澡可能不安就消失了。

5. 提高親子關係的質量

抗壓力強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困難的時候,有人為他的內心提供支撐,讓他可以通過溝通來戰勝逆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遇到問題時最強大的心理支撐。如果想培養抗壓兒童,父母要做的就是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怎樣才能做到呢?請記住三個關鍵詞:

  • “陪伴”

孩子煩惱時,父母需要在身邊適時地給予關懷和幫助。

  • “尊重”

與孩子互動時,避免忽視、敷衍孩子。

  • “信任”

父母要信任孩子,同時自己也要說到做到,取得孩子信任。

除此之外,反覆體驗某種簡單、短暫的積極交往方式,也能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心理學研究表明,決定一段關係好壞的是聽到對方的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時你如何反應。

你可以讓孩子講講每天遇見的開心事。在他說的時候,如果你能仔細地傾聽,然後誇獎孩子,或者給孩子積極建設性反應的話,親子關係會得到加強。

比如,孩子從學校回到家,開心地說:“我當了班長。”我們該如何迴應呢?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與孩子的皮膚接觸、眼神接觸、照料、打招呼等行為,將積極安撫習慣化,不斷給他的自尊心充電。

比如,父母們可以這樣做:早上孩子出門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傍晚孩子到家時,滿臉微笑地迎上去,說“歡迎回來”;當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表揚他“太棒了”;晚上準備睡覺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意的晚安吻。

2. 調節情緒

當孩子無法排遣消極情緒時,父母可以幫他調節情緒。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平復”。

父母數出“一、二、三”,讓孩子深呼吸三次;或者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聽音樂放鬆。

第二步:“命名”。

讓孩子通過傾訴,釋放內心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這時候父母就要輕聲詢問:“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情感。

只要弄清楚情緒低落的原因,孩子就會放鬆很多。就像我們突然感到頭疼,會變得不安;但如果從醫生那裡知道了頭疼的原因,我們就會鬆一口氣,甚至感到不那麼疼了。

第三步:“共鳴”。

父母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或者“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

僅憑這一點,孩子就能放下情緒包袱,重新開朗起來。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但有時候,一些頑固的消極情緒是很難消除的。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他的情緒排遣方法。比如,對好動的孩子來說,運動類的排遣方法最好不過;對喜歡聽歌或者唱歌的孩子來說,音樂是最合適的;而喜歡寫寫畫畫的孩子,可以通過文字、繪畫發洩情緒。

這個排遣消極情緒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成為孩子戰勝壓力的一大助力。

3. 提高自我效能感

“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四種方式得到提高:

(1) 真實體驗

讓孩子多次重複他一定能勝任的簡單問題,積累一些小的成功體驗。

(2) 榜樣作用

引導孩子找一個好的榜樣,觀察和學習他的行為。

(3) 獲得鼓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予的積極反饋比如“我相信你會成功的”,特別重要。

(4) 振奮士氣

在孩子挑戰困難前,有意識地給他鼓勁。

在書中,久世先生就講了他是如何通過練習,提升兒子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加入學校籃球隊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培養樂觀精神

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指出,以下四種因素會導致孩子形成悲觀思維。

  • 遺傳
  • 對父母悲觀言行的模仿
  • 來自老師或教練的消極批評
  • 帶來無力感的消極經歷

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如果想培養孩子的樂觀性,父母需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悲觀的口頭禪和態度。

比如,孩子遭遇失敗時,我們要避免這樣說:

“都是你的錯。”

“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下次你也照樣會失敗。”

當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感到不安時,可以這樣安慰他:

第一步:“發現”。

父母輕聲問一句“怎麼了?”嘗試去了解孩子的不安和煩惱。

如果孩子開始傾訴,父母需要忍住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衝動,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共鳴。

第二步:“安撫”。

這是平復不安的一步,有兩句話特別有效:“沒關係”“隨它去吧”

父母對孩子說一句“沒關係”,孩子自言自語一句“隨它去吧”,便能消散孩子的不安情緒。

第三步:將不安感“推遲”。

如果孩子無法從不安情緒中解脫,試著給孩子一個提議:“等你洗完澡再來擔心這件事吧。”

推遲感受的時機能減弱情緒。何況孩子是很容易忘事的,洗完澡可能不安就消失了。

5. 提高親子關係的質量

抗壓力強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困難的時候,有人為他的內心提供支撐,讓他可以通過溝通來戰勝逆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遇到問題時最強大的心理支撐。如果想培養抗壓兒童,父母要做的就是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怎樣才能做到呢?請記住三個關鍵詞:

  • “陪伴”

孩子煩惱時,父母需要在身邊適時地給予關懷和幫助。

  • “尊重”

與孩子互動時,避免忽視、敷衍孩子。

  • “信任”

父母要信任孩子,同時自己也要說到做到,取得孩子信任。

除此之外,反覆體驗某種簡單、短暫的積極交往方式,也能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心理學研究表明,決定一段關係好壞的是聽到對方的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時你如何反應。

你可以讓孩子講講每天遇見的開心事。在他說的時候,如果你能仔細地傾聽,然後誇獎孩子,或者給孩子積極建設性反應的話,親子關係會得到加強。

比如,孩子從學校回到家,開心地說:“我當了班長。”我們該如何迴應呢?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聽到孩子的喜訊時,你的反應決定了你們的關係走向

以上四種反應,最能拉近親子距離的是積極建設性反應。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我們應該儘量使用它。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抗壓力·親子篇》的主要內容:

"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表現?

因為跟朋友相處不融洽,苦惱不堪;

學習某些興趣愛好,只有三分鐘熱度;

心裡不安卻獨自承受,不跟任何人傾訴;

考試成績不理想,便心情低落,很久都悶悶不樂;

被拿來跟別人比較時,很沒有自信,固執地認為“我就這樣了”。

作為父母,你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沮喪呢?”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到讓他腳軟。

因此,遭受挫折之後,很多孩子會一蹶不振,甚至想不開輕生。

前不久,上海就發生了一起“17歲少年跳橋身亡”的事件。

據報道,那天少年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衝突,母親知道後對其進行了批評。當晚母親載其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母親在橋中間停車,繼續責罵孩子。誰知少年不堪承受,衝出馬路從橋上一躍而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母親捶地痛哭。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動圖來自搜狐視頻

如果這個少年不那麼脆弱就好了,我默默地想。可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更加堅強呢?

我在這本《抗壓力·親子篇》中找到了答案。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作者久世浩司先生是日本首家積極心理學學校的校長,專門為商業精英們進行“抗壓力”培訓;同時,他還是2個孩子的父親,曾經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的節目《引導教育》中出任嘉賓,介紹他開設的“親子抗壓力講座”。

在《抗壓力·親子篇》中,久世先生提出,想要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需要從自尊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樂觀性人際關係質量這五個領域著手,培養孩子的抗壓力。

同時,他還設計了20種生動有趣的親子訓練,父母每天花費三分鐘,便可以和孩子利用遊戲輕鬆完成,提升抗壓力。

一、比智商、學歷更能決定人生成功與幸福的是抗壓力

美國心理學會指出:“抗壓力,是指在應對逆境、困難和強大壓力的時候,個體的精神和心理適應的過程。”

抗壓力弱的人,遭遇失敗便很難重振旗鼓;而抗壓力強的人,則能在跌倒後迅速爬起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

“我7年才完成中學,而別人只用5年;

我想進重點初中、高中都失敗了,考大學我失敗了3次;求職失敗了差不多30次。

我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想在KFC找一份工作,24個人去了,我是唯一沒被錄取的;然後去考警察,5個同學去,我又是那個沒被錄取的;阿里巴巴開始創業後,我去硅谷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沒有一個願意投給我們。”

提起這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馬雲說:“每一次失敗,我都把它當做一次訓練。”訓練如何檢查自己,如何進行改正,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著名的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也提到:

“與學歷、經驗以及受過的培訓相比,個人抗壓力的水平決定著誰成功、誰失敗。”

假如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成功和幸福,就從現在開始,培養抗壓兒童吧。

要知道,挫折不會等孩子長大再來,培養抗壓力當然是越早越好。

二、找到抗壓力需要強化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抗壓力發展的5個因素,然後對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看一看他需要強化哪個因素。

1. 自尊心

這一點也被稱為“自我肯定感”,顧名思義,意味著哪怕身處逆境,孩子依然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如果自尊心強,孩子就能感到高度的幸福感;反之則容易引發抑鬱症。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2. 情緒調節能力

這是在有麻煩和壓力的時候,自己能夠控制情緒,耐心地繼續向前走的能力。

有些不懂得調節情緒的人,會強行壓抑自己的消極情感。然後這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比如,有的人很討厭上司,常常強壓怨氣,悶頭工作。結果在某一天受到了很過分的對待,堆積的不滿一下子爆發,甚至怒而辭職……這樣的例子是很典型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3. 自我效能感

這意味著在面對某個目標時,認為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使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而會堅持到最後;即使失敗了,也會立刻重拾自信。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樂觀性

這是一種積極地看待事物,即使遭遇困難也能繼續前進的心態。不過,它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指從更加現實的角度進行樂觀思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5. 社交技能

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發展良好關係,從而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言語溝通等方式從人際關係中獲取支持的技能。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現在,你可以比較一下5個項目的得分,分數最高的項目就是需要強化的因素。比如,我家熊寶在第2項“情緒調節能力”分數最高,那麼我就需要考慮將情緒調節能力作為他的強化因素,集中精力去解決它。

如果需要強化幾項,也可以列好優先順序,依次解決。

這樣一來,即使再忙,我們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有的放矢,培養抗壓兒童

1. 增強自尊心

(1)祕訣是持續且認可孩子努力的表揚教育

孩子年幼時,說第一句話、寫第一個字、走第一步路,我們都會激動地誇獎他:“這是努力的結果啊,真了不起!”

然而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父母開始更關注結果,表揚也不斷減少。

我自己也是如此。在熊寶升入小學之後,便更關注他“考試有沒有得到第一名”“數學競賽是否獲獎”。

在父母這種結果至上的態度下,孩子會感到如果無法獲得成功,就不能獲得表揚,自己就沒有價值,從而使自尊心減弱。因此,父母還是要認可孩子努力的過程和行為,多口頭表揚孩子。

(2)將積極安撫習慣化

積極安撫指的是孩子接受後會感覺心情舒暢的舉動和行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手段。

它分為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後,對他微笑著說“早上好”是無條件的積極安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給予的表揚是有條件的積極安撫。前者最佳,因為它是一種無條件給予孩子愛的行為。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與孩子的皮膚接觸、眼神接觸、照料、打招呼等行為,將積極安撫習慣化,不斷給他的自尊心充電。

比如,父母們可以這樣做:早上孩子出門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傍晚孩子到家時,滿臉微笑地迎上去,說“歡迎回來”;當孩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表揚他“太棒了”;晚上準備睡覺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意的晚安吻。

2. 調節情緒

當孩子無法排遣消極情緒時,父母可以幫他調節情緒。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平復”。

父母數出“一、二、三”,讓孩子深呼吸三次;或者帶孩子到安靜的房間,聽音樂放鬆。

第二步:“命名”。

讓孩子通過傾訴,釋放內心情緒。有些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這時候父母就要輕聲詢問:“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情感。

只要弄清楚情緒低落的原因,孩子就會放鬆很多。就像我們突然感到頭疼,會變得不安;但如果從醫生那裡知道了頭疼的原因,我們就會鬆一口氣,甚至感到不那麼疼了。

第三步:“共鳴”。

父母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或者“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

僅憑這一點,孩子就能放下情緒包袱,重新開朗起來。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但有時候,一些頑固的消極情緒是很難消除的。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他的情緒排遣方法。比如,對好動的孩子來說,運動類的排遣方法最好不過;對喜歡聽歌或者唱歌的孩子來說,音樂是最合適的;而喜歡寫寫畫畫的孩子,可以通過文字、繪畫發洩情緒。

這個排遣消極情緒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成為孩子戰勝壓力的一大助力。

3. 提高自我效能感

“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四種方式得到提高:

(1) 真實體驗

讓孩子多次重複他一定能勝任的簡單問題,積累一些小的成功體驗。

(2) 榜樣作用

引導孩子找一個好的榜樣,觀察和學習他的行為。

(3) 獲得鼓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予的積極反饋比如“我相信你會成功的”,特別重要。

(4) 振奮士氣

在孩子挑戰困難前,有意識地給他鼓勁。

在書中,久世先生就講了他是如何通過練習,提升兒子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加入學校籃球隊的。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4. 培養樂觀精神

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中指出,以下四種因素會導致孩子形成悲觀思維。

  • 遺傳
  • 對父母悲觀言行的模仿
  • 來自老師或教練的消極批評
  • 帶來無力感的消極經歷

其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如果想培養孩子的樂觀性,父母需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悲觀的口頭禪和態度。

比如,孩子遭遇失敗時,我們要避免這樣說:

“都是你的錯。”

“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下次你也照樣會失敗。”

當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感到不安時,可以這樣安慰他:

第一步:“發現”。

父母輕聲問一句“怎麼了?”嘗試去了解孩子的不安和煩惱。

如果孩子開始傾訴,父母需要忍住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的衝動,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共鳴。

第二步:“安撫”。

這是平復不安的一步,有兩句話特別有效:“沒關係”“隨它去吧”

父母對孩子說一句“沒關係”,孩子自言自語一句“隨它去吧”,便能消散孩子的不安情緒。

第三步:將不安感“推遲”。

如果孩子無法從不安情緒中解脫,試著給孩子一個提議:“等你洗完澡再來擔心這件事吧。”

推遲感受的時機能減弱情緒。何況孩子是很容易忘事的,洗完澡可能不安就消失了。

5. 提高親子關係的質量

抗壓力強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困難的時候,有人為他的內心提供支撐,讓他可以通過溝通來戰勝逆境。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遇到問題時最強大的心理支撐。如果想培養抗壓兒童,父母要做的就是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怎樣才能做到呢?請記住三個關鍵詞:

  • “陪伴”

孩子煩惱時,父母需要在身邊適時地給予關懷和幫助。

  • “尊重”

與孩子互動時,避免忽視、敷衍孩子。

  • “信任”

父母要信任孩子,同時自己也要說到做到,取得孩子信任。

除此之外,反覆體驗某種簡單、短暫的積極交往方式,也能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心理學研究表明,決定一段關係好壞的是聽到對方的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時你如何反應。

你可以讓孩子講講每天遇見的開心事。在他說的時候,如果你能仔細地傾聽,然後誇獎孩子,或者給孩子積極建設性反應的話,親子關係會得到加強。

比如,孩子從學校回到家,開心地說:“我當了班長。”我們該如何迴應呢?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聽到孩子的喜訊時,你的反應決定了你們的關係走向

以上四種反應,最能拉近親子距離的是積極建設性反應。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我們應該儘量使用它。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抗壓力·親子篇》的主要內容:

媽媽我不是脆弱,只是沒學會堅強:培養抗壓兒童,只需每天3分鐘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父母們每天要為工作、家務和人際關係忙碌,還常常因為孩子的問題煩惱。無形之中,會把自己的壓力加諸於孩子身上,變成孩子的壓力。

因此,想要培養擁有強大內心的抗壓兒童,父母自己也需要擁有抗壓力。

怎麼辦呢?我們可以通過找回初心來戰勝逆境。比如,回憶第一次懷抱孩子的幸福感,給孩子取名時的期待,從中汲取力量。

同時,你也可以問問自己,究竟想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

你對孩子最初的期待,是在學校取的好成績、進入頂尖大學、就職於大型公司嗎?還是希望他健康、平安、幸福就好?

我想,大多數父母都是後者。既然如此,就讓我們放棄結果至上的教育方式吧!

多欣賞孩子努力的過程和姿態,認可孩子本真的樣子,多讚許和鼓勵孩子,這才是培養抗壓兒童的祕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