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炎炎夏日,隨著高考的結束,中考的臨近,暑假也馬上到來,每天學校門口布滿了各種暑期補習班的廣告。

不光學校大門口,打開手機,微信朋友圈也是各色的廣告不斷。

現在不只老師爭先恐後,在學校加大孩子的作業量,家長們也力爭上游,不放過暑假讓孩子進步的機會,在每個補習班前踴躍爭先。

孩子們面對沒有童年的暑假,當然是悶悶不樂了。

當然很多家長會說,如果孩子暑假不去上補習班,別人去了,豈不是開學他就落後一大圈嗎?

還有的家長會說,暑假不上課,孩子的時間會被手機、遊戲佔據,除了學習落後,眼睛還會近視。

甚至有的家長是因為需要上班掙錢,把孩子交給補習班來看管。

反正整個暑假孩子有孩子的煩惱,家長有家長的難處,大家都不容易。

那麼平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只在學習上培養孩子呢?

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01 培養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

其實,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應該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槓槓從幼兒園開始,每天晚上都會纏著我給他讀睡前故事,家裡買了各種各樣的繪本放在他觸手可及的位置,慢慢的他喜歡上了看書。

雖然給他讀繪本的過程,我堅持了整整兩年,看到他現在從最初的聽故事,到後來的自己讀故事,現在是自己看故事,而且閱讀的速度越來越快,我還是很欣慰的。

在孩子最初的幾年,家長一定要抽空幫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這會給未來的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孩子讀書的種類,也不僅僅限於文學類,可以是孩子喜歡的各種書,比如我家,我喜歡給孩子買故事類的,他爸爸喜歡讓他讀天文地理方面的,他自己又很喜歡漫畫,這樣下來他讀書的品類越多,越能開闊眼界。

至於以後,他會逐漸養成自己的風格。

閱讀習慣的養成,越早越好

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家長們不要擔心孩子每次考試的名次,名次只是暫時的,閱讀是終生需要做的事情,而學習的過程也是跑馬拉松,暫時的領先不是成功。

一個孩子的閱讀就像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短期內對名次、分數沒有太大效果,長期來看不光對語文,對各科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不要有太大的功利心,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100分更重要,做好這兩點孩子才會越走越輕鬆。

我特別不贊成很多學校的“暴力作業”,也就是把作業當成懲罰的方法,只要完不成作業就會有加倍的作業要完成,這是很多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

作為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想想,是不是隻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更好的去學習?

莎士比亞有句話說,

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02 管理金錢的能力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年紀還小,沒必要在金錢上想太多。

其實,父母可以從零花錢上培養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上初中時就住校了,因此小學階段一定要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

平時每週給孩子的零花錢可以讓他自己管理,比如我每週固定給孩子20元,他需要買的東西,讓他自己從零花錢中支出,假如東西比較貴的話,就讓他通過攢錢和賺錢的方法來解決。

這樣避免了孩子每次不節制的花父母的錢,也讓孩子知道掙錢不容易的道理,當然不是一味的向孩子“哭窮”。

現在每個孩子都是捧著、寵著長大的,很多家長即使自己辛苦賺錢,給孩子花錢時也是毫不猶豫,現在養育孩子的方法基本是“全民富二代”,每個家長都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於是現在出現了一批沉迷於網貸的年輕人。

從小培養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長大才能更好的利用金錢,可以推薦孩子看看《小狗錢錢》的故事。

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03 獨立生活的能力

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五六歲媽媽還在追著餵飯,十幾歲從來不做家務,很多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洗衣服。

家長從小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很多孩子變成了學習機器,除了學習啥都不會。

記得胡可曾經分享過安吉在家做飯的事情,在《爸爸去哪兒》節目裡,安吉曾經獨自照顧弟弟小魚兒。

中國人崇尚“窮養兒,富養女”,古訓是富養的女孩被帶著出入各種場合,增加閱歷,為了以後不貪小利,氣質非凡;生活的磨礪讓窮養的男孩意志堅強,將來能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這種教育被現在很多人歪解,認為富養就是花很多錢,窮養就是不讓花錢。

其實,無論男孩、女孩都要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生活中讓孩子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每天收拾好自己的房間,書桌。

孩子會從做家務的過程中變得更自信,學會愛人,獲取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做不好這幾點,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04 遇事做規劃的能力

假期裡的家庭作業很多,讓孩子自己寫個計劃出來,仔細想想分出幾個時間段把作業做完合適,按照計劃一步步完成,不緊不慢,有條不紊,比急急忙忙寫完更有效率,知識會掌握的更牢固。

出門旅行,跟孩子一起做個攻略,凡事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分子,增強他家庭責任感的同時,還能養成他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無論什麼事情,不管是家庭的,還是他個人的,讓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家裡的事情幫著安排,一步步幫助孩子掌握處理事情的能力。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告訴家長們一個道理,對待孩子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學習只是其中一件,每個能幫助孩子幸福生活的事情都是重要的。

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孩子的健康,帶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血有肉懂得感恩的人,比一個永遠聽話的孩子要好得多。

我的教育理念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逼迫自己成長。

我覺得自己既然生了孩子,就一定要盡到教育的義務,最起碼可以讓他有獨立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走過各種彎路,我經常在自己的錯誤中反思自己,逼著自己去學習,找到適合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知道暑假裡孩子的差距不是補習班、不是那些昂貴遊學的經歷,而是家長的格局。

各種習慣的養成關鍵不在暑期,而在於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