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呢?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一本書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呢?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一本書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什麼是"易感效應"?

"易感效應"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

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人們更容易深究材料中包含的潛在的意義,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完整地保存在人的認知結構中時,再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易感效應。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易感效應"解釋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現象了: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一本書的時候,由於理解能力的不足,孩子只是大概對這本書有一定的表層印象,但是當孩子在第一次的閱讀基礎上再回顧這本書時,孩子就會比第一次的閱讀更深入的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再次接觸這些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孩子產生易感效應

據美國MSNBC網站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結果發現,這種"二次消費行為"並不是為了迴歸或記牢其中的內容、細節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理解它,從中獲得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呢?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一本書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什麼是"易感效應"?

"易感效應"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

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人們更容易深究材料中包含的潛在的意義,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完整地保存在人的認知結構中時,再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易感效應。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易感效應"解釋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現象了: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一本書的時候,由於理解能力的不足,孩子只是大概對這本書有一定的表層印象,但是當孩子在第一次的閱讀基礎上再回顧這本書時,孩子就會比第一次的閱讀更深入的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再次接觸這些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孩子產生易感效應

據美國MSNBC網站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結果發現,這種"二次消費行為"並不是為了迴歸或記牢其中的內容、細節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理解它,從中獲得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父母怎麼樣充分利用"易感效應"引導孩子呢?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反覆練習,能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可見,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重複練習同一動作是孩子在自我完善的一種體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能夠錯過這麼好的教育時機。

  • 滿足孩子的重複閱讀感,幫助孩子加深印象。

當孩子在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孩子閱讀完第二遍後,問孩子關於這本書的主要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加深對書本故事情節的記憶和理解,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同時,孩子要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書本上所理解的知識,有助於孩子開發孩子的左腦思維。

當孩子閱讀完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這些知識進一步昇華,迴歸現實生活中,例如:可以問孩子假如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像主人公遇到的困難,你會怎麼做?還有就是我們要怎麼處理怎麼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難題之類的話題,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把從書本閱讀得來的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從中轉化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處事方式思維。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呢?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一本書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什麼是"易感效應"?

"易感效應"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

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人們更容易深究材料中包含的潛在的意義,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完整地保存在人的認知結構中時,再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易感效應。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易感效應"解釋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現象了: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一本書的時候,由於理解能力的不足,孩子只是大概對這本書有一定的表層印象,但是當孩子在第一次的閱讀基礎上再回顧這本書時,孩子就會比第一次的閱讀更深入的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再次接觸這些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孩子產生易感效應

據美國MSNBC網站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結果發現,這種"二次消費行為"並不是為了迴歸或記牢其中的內容、細節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理解它,從中獲得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父母怎麼樣充分利用"易感效應"引導孩子呢?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反覆練習,能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可見,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重複練習同一動作是孩子在自我完善的一種體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能夠錯過這麼好的教育時機。

  • 滿足孩子的重複閱讀感,幫助孩子加深印象。

當孩子在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孩子閱讀完第二遍後,問孩子關於這本書的主要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加深對書本故事情節的記憶和理解,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同時,孩子要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書本上所理解的知識,有助於孩子開發孩子的左腦思維。

當孩子閱讀完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這些知識進一步昇華,迴歸現實生活中,例如:可以問孩子假如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像主人公遇到的困難,你會怎麼做?還有就是我們要怎麼處理怎麼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難題之類的話題,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把從書本閱讀得來的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從中轉化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處事方式思維。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 支持和鼓勵孩子重複閱讀這一行為。

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看同一本書的行為,於是就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無用功,只會浪費時間,就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讓孩子放下這本書轉而看其他書籍。這樣的做法是萬萬不可的,當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如果父母一味地讓孩子看其他書,只會讓孩子變得三心二意,做事不專心。

父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鼓勵和支持孩子,在孩子專注於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儘量不要打擾孩子,不要經常以另一件事打斷孩子的行為,有些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餓了,就好心給孩子送水果,遞茶,或者覺得孩子累了,要帶孩子去放鬆。這些都是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行為,這樣做的話,一旦孩子失去了專注力,那他就會很難再次集中注意力閱讀學習。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呢?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一本書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什麼是"易感效應"?

"易感效應"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

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人們更容易深究材料中包含的潛在的意義,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完整地保存在人的認知結構中時,再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易感效應。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易感效應"解釋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現象了: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一本書的時候,由於理解能力的不足,孩子只是大概對這本書有一定的表層印象,但是當孩子在第一次的閱讀基礎上再回顧這本書時,孩子就會比第一次的閱讀更深入的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再次接觸這些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孩子產生易感效應

據美國MSNBC網站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結果發現,這種"二次消費行為"並不是為了迴歸或記牢其中的內容、細節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理解它,從中獲得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父母怎麼樣充分利用"易感效應"引導孩子呢?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反覆練習,能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可見,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重複練習同一動作是孩子在自我完善的一種體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能夠錯過這麼好的教育時機。

  • 滿足孩子的重複閱讀感,幫助孩子加深印象。

當孩子在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孩子閱讀完第二遍後,問孩子關於這本書的主要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加深對書本故事情節的記憶和理解,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同時,孩子要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書本上所理解的知識,有助於孩子開發孩子的左腦思維。

當孩子閱讀完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這些知識進一步昇華,迴歸現實生活中,例如:可以問孩子假如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像主人公遇到的困難,你會怎麼做?還有就是我們要怎麼處理怎麼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難題之類的話題,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把從書本閱讀得來的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從中轉化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處事方式思維。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 支持和鼓勵孩子重複閱讀這一行為。

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看同一本書的行為,於是就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無用功,只會浪費時間,就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讓孩子放下這本書轉而看其他書籍。這樣的做法是萬萬不可的,當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如果父母一味地讓孩子看其他書,只會讓孩子變得三心二意,做事不專心。

父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鼓勵和支持孩子,在孩子專注於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儘量不要打擾孩子,不要經常以另一件事打斷孩子的行為,有些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餓了,就好心給孩子送水果,遞茶,或者覺得孩子累了,要帶孩子去放鬆。這些都是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行為,這樣做的話,一旦孩子失去了專注力,那他就會很難再次集中注意力閱讀學習。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 幫助孩子做記錄和思維導圖。

當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兩三次後,父母可以試著教會孩子畫知識樹,也就是成年人所說的思維導圖,事先給孩子準備好不同顏色的筆和一個筆記本,先教孩子畫一顆大樹,然後樹幹寫上書本的名稱,樹枝就寫上書本的線索和各個小主題,葉子就寫上書本的一個個小故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書本的脈絡和結構,同時可以鍛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可以的話,再進一步讓孩子寫一寫自己的感悟,也就是讀後感,不要過份要求字數,讓孩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從小培養孩子的這一習慣,對孩子日後的學習和閱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孩子的世界卻是存在著無限的可能和潛能,在遇到孩子重複做一件事情看同一本書時,父母要先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允許和鼓勵孩子重複,進一步引導孩子在一次次的重複中達到對新知識的鞏固和加深理解,從而完善大腦的發育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週末了,趁著休息的這兩天,我帶上孩子到圖書館看書,星期日去的時候,發現孩子還在看那本昨天已經看完的薄薄的繪本,我感到很驚奇,為什麼孩子要重複看同一本書呢?難道他不膩的嗎?心理猜想著可能是因為孩子懶於去找其它書而重複看同一本繪本吧。於是,我就從書架上拿出另一本繪本,放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兒子,那本書你已經看完了呀,為什麼你還要看兩三次呢?媽媽拿了另外一本給你看,我們把那本放回去吧。

孩子並不願意鬆手,說:"媽媽,我不換書,我想看多幾次這本書。"無奈之下,我只能說:"那好吧,兒子,你喜歡吧,如果想看其他書,可以自己去那個兒童書架上找哦。"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媽媽。"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母嬰店門口,孩子看到了門口放著的孫悟空宣傳海報,突然間變得很興奮,用小手指著海報跟我說:"媽媽,這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嗎?我剛剛看了他的故事,他好厲害呢,可以七十二變,還可以飛,還有金箍棒,他有個豬八戒師弟和沙僧,還有師傅,他們要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還三打白骨精,妖怪把師傅抓走了……"孩子一直在跟我說關於孫悟空的故事,原來這些都是孩子在重複看了幾次的書本上知道的。我應和著孩子,一邊聽孩子說,一邊為孩子補充故事內容和情節。

相信不少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和情況,也會為孩子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行為而感到困惑,不知道這樣孩子這樣做是好事還是壞事。那麼,教育心理學上"易感效應"告訴我們:孩子重複讀一本書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心理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大可不必阻止孩子這一行為,反而要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呢?

其實,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弱,在書本里出現的一些詞彙語句、表達方式和故事,他們往往需要重複反覆的閱讀,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記在腦海中,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就好比我們成年人看一本晦澀難懂的書籍,第一遍閱讀只是瞭解書本大概說什麼內容,第二遍閱讀是理解書本深刻含義和重要思想,第三遍閱讀就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所以孩子喜歡重複看一本書的現象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此外,人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越深刻越喜歡的基礎上,當孩子重複看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理解的成就感,同時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憂孩子是因為智商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重複閱讀一本書,因為這是屬於一件好事。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什麼是"易感效應"?

"易感效應"是教育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

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人們更容易深究材料中包含的潛在的意義,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完整地保存在人的認知結構中時,再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易感效應。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易感效應"解釋孩子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現象了: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一本書的時候,由於理解能力的不足,孩子只是大概對這本書有一定的表層印象,但是當孩子在第一次的閱讀基礎上再回顧這本書時,孩子就會比第一次的閱讀更深入的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再次接觸這些已經獲得的知識內容會使孩子產生易感效應

據美國MSNBC網站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結果發現,這種"二次消費行為"並不是為了迴歸或記牢其中的內容、細節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理解它,從中獲得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父母怎麼樣充分利用"易感效應"引導孩子呢?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反覆練習,能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可見,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重複練習同一動作是孩子在自我完善的一種體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能夠錯過這麼好的教育時機。

  • 滿足孩子的重複閱讀感,幫助孩子加深印象。

當孩子在重複閱讀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孩子閱讀完第二遍後,問孩子關於這本書的主要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加深對書本故事情節的記憶和理解,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同時,孩子要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書本上所理解的知識,有助於孩子開發孩子的左腦思維。

當孩子閱讀完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這些知識進一步昇華,迴歸現實生活中,例如:可以問孩子假如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像主人公遇到的困難,你會怎麼做?還有就是我們要怎麼處理怎麼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難題之類的話題,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把從書本閱讀得來的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從中轉化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處事方式思維。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 支持和鼓勵孩子重複閱讀這一行為。

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看同一本書的行為,於是就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認為這是無用功,只會浪費時間,就阻止孩子的這一行為,讓孩子放下這本書轉而看其他書籍。這樣的做法是萬萬不可的,當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如果父母一味地讓孩子看其他書,只會讓孩子變得三心二意,做事不專心。

父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鼓勵和支持孩子,在孩子專注於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儘量不要打擾孩子,不要經常以另一件事打斷孩子的行為,有些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餓了,就好心給孩子送水果,遞茶,或者覺得孩子累了,要帶孩子去放鬆。這些都是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行為,這樣做的話,一旦孩子失去了專注力,那他就會很難再次集中注意力閱讀學習。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 幫助孩子做記錄和思維導圖。

當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兩三次後,父母可以試著教會孩子畫知識樹,也就是成年人所說的思維導圖,事先給孩子準備好不同顏色的筆和一個筆記本,先教孩子畫一顆大樹,然後樹幹寫上書本的名稱,樹枝就寫上書本的線索和各個小主題,葉子就寫上書本的一個個小故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書本的脈絡和結構,同時可以鍛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可以的話,再進一步讓孩子寫一寫自己的感悟,也就是讀後感,不要過份要求字數,讓孩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從小培養孩子的這一習慣,對孩子日後的學習和閱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孩子的世界卻是存在著無限的可能和潛能,在遇到孩子重複做一件事情看同一本書時,父母要先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允許和鼓勵孩子重複,進一步引導孩子在一次次的重複中達到對新知識的鞏固和加深理解,從而完善大腦的發育

孩子總愛重複看一本繪本?“易感效應”告訴家長:是好事不用阻止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