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幼兒園 大學 小七育兒專欄 2019-09-09
"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然後,媽媽跟孩子一起爬,讓孩子追趕自己,這樣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還是笑著進了臥室,換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準備出門了,我喊女兒:「寶寶,我們換鞋出門好嗎?」

「不!」

於是我不再多說,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來放在旁邊,然後自己坐下來開始穿鞋,還自言自語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寶寶,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然後,媽媽跟孩子一起爬,讓孩子追趕自己,這樣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還是笑著進了臥室,換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準備出門了,我喊女兒:「寶寶,我們換鞋出門好嗎?」

「不!」

於是我不再多說,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來放在旁邊,然後自己坐下來開始穿鞋,還自言自語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寶寶,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這個時候,女兒就自己跑過來了,跟著我一起完成穿鞋的動作。

四、請求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大人請求幫助的時刻。如果我們把命令的語氣變成請求,孩子就會特別樂意配合。

比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地上亂糟糟地,我們想讓孩子收拾整齊,與其說:

「把玩具收回箱子裡!」

不如說:「你能幫媽媽把玩具放到這個盒子裡嗎?」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然後,媽媽跟孩子一起爬,讓孩子追趕自己,這樣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還是笑著進了臥室,換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準備出門了,我喊女兒:「寶寶,我們換鞋出門好嗎?」

「不!」

於是我不再多說,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來放在旁邊,然後自己坐下來開始穿鞋,還自言自語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寶寶,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這個時候,女兒就自己跑過來了,跟著我一起完成穿鞋的動作。

四、請求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大人請求幫助的時刻。如果我們把命令的語氣變成請求,孩子就會特別樂意配合。

比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地上亂糟糟地,我們想讓孩子收拾整齊,與其說:

「把玩具收回箱子裡!」

不如說:「你能幫媽媽把玩具放到這個盒子裡嗎?」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五、幫助孩子拓展表達方式

小侄子在大概兩歲的時候,口中除了說「不」,什麼都不會。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半年。但是隨著姐姐給小侄子教會更多的詞彙,並且引導他多說「要」、「可以」、「好的」,小侄子總說「不」的情況,也就逐漸減少了。

孩子在很多時候說「不要」,不一定是真的不要,很有可能只是一種說不的習慣。幫助孩子擴大語言表達方式,有助於讓孩子逐漸擺脫總說不的慣性

其實說「不」只是孩子最初跟世界的一種溝通方式,只要我們細心聆聽孩子背後的需求,你會發現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東西五花八門。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然後,媽媽跟孩子一起爬,讓孩子追趕自己,這樣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還是笑著進了臥室,換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準備出門了,我喊女兒:「寶寶,我們換鞋出門好嗎?」

「不!」

於是我不再多說,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來放在旁邊,然後自己坐下來開始穿鞋,還自言自語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寶寶,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這個時候,女兒就自己跑過來了,跟著我一起完成穿鞋的動作。

四、請求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大人請求幫助的時刻。如果我們把命令的語氣變成請求,孩子就會特別樂意配合。

比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地上亂糟糟地,我們想讓孩子收拾整齊,與其說:

「把玩具收回箱子裡!」

不如說:「你能幫媽媽把玩具放到這個盒子裡嗎?」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五、幫助孩子拓展表達方式

小侄子在大概兩歲的時候,口中除了說「不」,什麼都不會。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半年。但是隨著姐姐給小侄子教會更多的詞彙,並且引導他多說「要」、「可以」、「好的」,小侄子總說「不」的情況,也就逐漸減少了。

孩子在很多時候說「不要」,不一定是真的不要,很有可能只是一種說不的習慣。幫助孩子擴大語言表達方式,有助於讓孩子逐漸擺脫總說不的慣性

其實說「不」只是孩子最初跟世界的一種溝通方式,只要我們細心聆聽孩子背後的需求,你會發現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東西五花八門。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不如從今天開始,不跟孩子較勁,用更巧妙的方式面對孩子的「不不不」吧!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然後,媽媽跟孩子一起爬,讓孩子追趕自己,這樣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還是笑著進了臥室,換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準備出門了,我喊女兒:「寶寶,我們換鞋出門好嗎?」

「不!」

於是我不再多說,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來放在旁邊,然後自己坐下來開始穿鞋,還自言自語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寶寶,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這個時候,女兒就自己跑過來了,跟著我一起完成穿鞋的動作。

四、請求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大人請求幫助的時刻。如果我們把命令的語氣變成請求,孩子就會特別樂意配合。

比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地上亂糟糟地,我們想讓孩子收拾整齊,與其說:

「把玩具收回箱子裡!」

不如說:「你能幫媽媽把玩具放到這個盒子裡嗎?」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五、幫助孩子拓展表達方式

小侄子在大概兩歲的時候,口中除了說「不」,什麼都不會。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半年。但是隨著姐姐給小侄子教會更多的詞彙,並且引導他多說「要」、「可以」、「好的」,小侄子總說「不」的情況,也就逐漸減少了。

孩子在很多時候說「不要」,不一定是真的不要,很有可能只是一種說不的習慣。幫助孩子擴大語言表達方式,有助於讓孩子逐漸擺脫總說不的慣性

其實說「不」只是孩子最初跟世界的一種溝通方式,只要我們細心聆聽孩子背後的需求,你會發現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東西五花八門。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不如從今天開始,不跟孩子較勁,用更巧妙的方式面對孩子的「不不不」吧!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前幾天一名微課學員在群裡訴苦:「這娃真的沒法帶了!我太難了。」

原來是因為那天早晨,21個月大的女兒怎麼也不肯吃早飯,媽媽把熱騰騰的飯菜喂到嘴邊,女兒卻一直喊著「不要不要」。

好不容易拿小零食哄著把飯吃完了,準備先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結果女兒往地上一坐,小嘴一撅:「不不不!」

媽媽著急了,眼看著上班就要遲到了,忍不住發了脾氣,女兒也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出門。

結果是:上班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重要的會議,被老闆批評。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要是偶爾一天也就算了,可是最近這段時間一直都是這樣!問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全家人都跟著崩潰了!這孩子真是沒法伺候了。」最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

她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群裡其他學員的共鳴,表示孩子月齡相仿,自己每天快被這些「不不不」魔咒煩死了:

「叛逆期這麼快就來了?!特別愛和我唱反調!」

「我說東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說不可以他就越起勁兒。」

「簡直沒法伺候了,一個勁兒說不,沒辦法啊,只能順著小祖宗來。」

其實小七老師想說的是,家長們不需要對孩子說「不」這麼敏感。你的孩子有時候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拒絕和叛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不要急於否定和壓制孩子,而是試著把「不」當成一個孩子思想獨立的信號,去探尋孩子背後要表達的情緒。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並不是在拒絕你

一、孩子愛說「不」,是適齡行為

在孩子1歲半到2歲的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大爆發,語言也開始成熟,能學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會開始樂此不疲地說「不」,以此來表達強烈的自主意識。

耶魯大學40年研究成果顯示,孩子的自主性從1歲半左右開始發展,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和唱反調,常掛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行」、「不要」、「不」。

有沒有寬心一些?原來是適齡行為啊!就像6個月左右要開始吃輔食、1歲左右開始學步一樣,說「不」,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不」就是個特別順口、說來很簡單、直接、好玩的詞兒。

所以家長與其生氣、苦惱,不如調整認知,放平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解讀「不」背後的含義上。

二、簡簡單單的一個「不」字,背後的內涵有多豐富?

(1)孩子有自己的計劃

比如媽媽招呼說「吃飯啦」,結果小孩來一句:「我不想吃飯!」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會生氣:「我辛辛苦苦給你做的飯!你不吃拉倒,下午你餓肚子我也不管!」

其實,那一刻孩子真正想說的很可能是:「我現在還不能吃飯,我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來。」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他在客廳裡遊蕩,心裡正裝著某個小計劃,要把某件事做完才行——這件事可能只是轉移一個玩具,也可能只是把繪本的某一頁翻出來看一眼。但他沒法表達這麼複雜的意思,只能蹦出一句「不」。

(2)孩子感到害怕

有一次,我有個同學從外地來出差,我跟孩子說:「咱們要跟一個叔叔一起吃晚飯,是爸爸的大學同學。」

小傢伙馬上叫起來:「不要!我不要跟那個叔叔一起吃晚飯!就不要!」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如果這個時候我說:「那可不行,我們都跟叔叔約好啦!」或者「拜託你大方一點兒好不好!」甚至「你如果不跟我們一起去,那你就沒晚飯吃了!」……

孩子或許不得不跟著我一起去,只是大家心情都不會太愉快。

但我那一刻停了一下,沒有去迴應和反駁他那個「不要」,而是說:「你是不是一想到要跟一個陌生的叔叔吃飯,就覺得有點緊張?」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欣然說:「對啊!」

於是我跟孩子詳細討論了一下見陌生人的感受,並且說:「爸爸小時候也有這種經歷呢,特別害怕跟陌生的大人一起吃飯。最後終於鼓足勇氣去了,發現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經過幾番溝通,孩子終於放下憂慮,同意和我們共進晚餐。

(3)孩子需要幫助

女兒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老師請一個男孩幫忙,去把另一個小朋友帶過來。男孩說:「我不去!」

她當時第一反應是很不高興,心想,你怎麼就不能去幫我這個忙呢。但是她停了一下,想看看這個孩子為什麼說不。她問:「如果你去把他帶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問題嗎?」

小男孩說:「我去帶他過來的話,他肯定坐著不動,可我又拉不動他!」

哦,原來如此。他有點畏難,需要幫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很可能並沒有聽懂他的話。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家長如何應對

一、家長自己不要經常說「不」

有位教育從業者說,她曾做過一次實驗,就是全天開著攝像機記錄一個媽媽帶孩子的過程。回放時,那個媽媽自己都震驚了,她一天裡對著孩子說了多少次「不」。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當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裡大量的都是「不」這樣的否定詞彙,那自然她也首先學會了說「不」。

有一次,我到了鄰居家做客,她的兩個孩子正在玩玩具。忽然,哥哥把一輛玩具車丟在地上,妹妹也學著把娃娃扔了出去。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媽媽沒有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不可以」,反而告訴他們「娃娃會疼的」、「車車會壞的」、「我們要把它們收拾好」。

於是,孩子們把玩具抱了起來,心疼地撫摸了幾下,隨後在媽媽的指引下,放回在原位。

只有父母和孩子說話少用「不」,告訴他們一些正面的語言,孩子才不會再繼續模仿這種說話方式。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二、利用遊戲化解矛盾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較真動氣,不然就會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鬥爭,讓大家都筋疲力盡。這個時候不如選擇用輕鬆的遊戲方式化解,能夠更好解決問題。

比如媽媽要求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大聲說「不!」,這時,如果媽媽強行把孩子抱起來,孩子肯定會哭鬧。

那麼媽媽可以說:「我們來比賽吧,看誰爬到臥室更快?」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然後,媽媽跟孩子一起爬,讓孩子追趕自己,這樣就成功避免了「不」,而且孩子還是笑著進了臥室,換了尿布。

三、巧妙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因此面對我們希望她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巧妙利用他們模仿的天性。

有一次,準備出門了,我喊女兒:「寶寶,我們換鞋出門好嗎?」

「不!」

於是我不再多說,只是把孩子的鞋拿出來放在旁邊,然後自己坐下來開始穿鞋,還自言自語道:「我要出去玩了,我先把鞋穿好,這樣才能出門。寶寶,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玩啊?我們一起穿鞋。」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這個時候,女兒就自己跑過來了,跟著我一起完成穿鞋的動作。

四、請求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大人請求幫助的時刻。如果我們把命令的語氣變成請求,孩子就會特別樂意配合。

比如,當孩子玩完玩具,地上亂糟糟地,我們想讓孩子收拾整齊,與其說:

「把玩具收回箱子裡!」

不如說:「你能幫媽媽把玩具放到這個盒子裡嗎?」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五、幫助孩子拓展表達方式

小侄子在大概兩歲的時候,口中除了說「不」,什麼都不會。

這種情況,持續了大半年。但是隨著姐姐給小侄子教會更多的詞彙,並且引導他多說「要」、「可以」、「好的」,小侄子總說「不」的情況,也就逐漸減少了。

孩子在很多時候說「不要」,不一定是真的不要,很有可能只是一種說不的習慣。幫助孩子擴大語言表達方式,有助於讓孩子逐漸擺脫總說不的慣性

其實說「不」只是孩子最初跟世界的一種溝通方式,只要我們細心聆聽孩子背後的需求,你會發現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東西五花八門。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不如從今天開始,不跟孩子較勁,用更巧妙的方式面對孩子的「不不不」吧!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孩子總愛說“不不不”,80%的家長沒聽懂背後的含義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