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教授:培養孩子內驅力,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哈佛大學 家庭教育 巴布閱讀館 2019-06-27

現在的孩子學習項目越來越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其注意力卻越來越難集中,耐力和內驅力極差!特別是對於那些缺乏教育技巧和耐心的家長來說真的是:不輔導作業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

哈佛心理學教授:培養孩子內驅力,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帶著情緒接受教育的,他們本身對於學校和家長給與的教學任務就沒有樹立一個良好的接收心態。寫字潦草,美術課上亂畫,在家長輔導作業時心不在焉·····

家長們開始抱怨現在的小孩太難帶:對自己要求低,做什麼事都不想盡力,你批評他也滿不在乎,沒有一點內在驅動力,讓人生氣又沒有辦法!

但是現在的孩子真的都是這樣嗎?針對這一點家長就真的沒有責任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解讀下關於孩子內驅力培養這一問題。

正確理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徵

關於孩子驅動力缺乏的問題,小編在這裡想說的是:家長也不要過分苛責,因為孩子這個年齡本來就很難有什麼驅動力,要正確理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徵。

首先,他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比如為什麼要做作業?你準備了一籮筐道理,聽起來都很合理又有遠見,但孩子這個階段,不見得能理解。不知道為什麼做,就很難盡力去做。

哈佛心理學教授:培養孩子內驅力,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

其次,學齡前的孩子,也不知道事情應該做成什麼樣,標準、要求都是小學之後有考試有比較了才出現的,沒什麼目標,也就沒多少認真做的動力。但是如果競爭壓力太大,效果又會適得其反!

那麼如何避開簡單粗暴的競爭式壓力,用更好地方式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呢?

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

作為家長應該給與孩子足夠的耐心和幫助。因為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知是模糊的,他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好,以及好到什麼程度。心裡多少有點虛,畏難情緒比較重。

認知模糊+心虛,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我們看到的:不用心、不盡力,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哈佛心理學教授:培養孩子內驅力,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

我們要做的,不外乎是清晰他的認知,肯定他的能力,給他吃顆定心丸。明確地告訴他你可以做到哪裡,他就會安心朝這個方向努力。

給孩子一個有信任感的人設,直接把他放到你所期許的那個位置上去。孩子可能不會馬上做出改變,但其實他們是聽進去了的,不必急於一時,多幾次,就會出現變化。

“羅森塔爾效應”

為什麼說給孩子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有助於提高內驅力,促使他們有更積極地表現呢?這背後,有一個教育學上的著名案例,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和助手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各班中選了18個班,宣稱要對班裡學生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佔總人數20%的“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

8個月後,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對那18個班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很大進步,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

其實,那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的,不過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心理暗示,在這8個月裡,老師又通過語言和行為把暗示傳遞給了學生,學生才取得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後來,人們就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使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她給了這些孩子一個人設:“我是個人物。我來的時候是個人物,我畢業的時候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物。我很有力,很強大,我值得在這裡受教育。”

9個月後,這些被稱為人物的孩子們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他們真的越來越像一個優秀的人物!

當我們把“羅森塔爾效應”用到家庭教育中,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一個“你可以做到”的積極人設,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做到了!

因為一個充滿信任感的人設,可以提高內驅力,促使孩子更積極地表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