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家庭教育 戀愛 萌寶興趣班 2019-06-28

強強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經常抱著手機忘了吃飯,甚至連作業也不願意寫,總是一再的拖拉。父母見狀自然少不了說強強幾句,沒想到強強不僅對父母不理不睬,而且還還嘴說道:你們不也是天天玩手機嗎?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叛逆期呢?

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西方教育學家的研究,孩子是可以不出現叛逆期的,中國的專制教育可能引發叛逆期

在中國,很多父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孩子生活和學習採取專制態度,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的自我意見,否則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在這種不當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心裡積壓的怨恨自然會越來越多,最終形成父母所認為的叛逆。

大數據,顯示人的一生會有三個叛逆期

1、可怕的兩歲

這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一旦他們的要求無法滿足,就會嘗試用哭鬧,去迫使父母妥協。

2、7~9歲的小大人

這時孩子的撒嬌在父母面前會漸漸無用,因為父母已經把他們當小大人看待,而衝突也因此產生。

3、12~15歲的青春期

這時孩子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學習,但是往往和父母要求相悖,所以會引發一些矛盾。

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專制教育是因,叛逆期是果

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他們拒絕和孩子溝通,不向孩子解釋任何的理由,只是一味的用體罰或者是暴力來管理孩子的行為。

但是當孩子漸漸有了荷爾蒙刺激,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之後,便會對家長的這種專制產生反抗,甚至會產生叛逆,用極端的方式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

小剛只要成績有一點退步,就會被父親用皮帶抽打,甚至關到漆黑的衛生間反省。這使得他越來越厭倦學習,初三時還結交了不良朋友,抽菸戀愛樣樣都會。當父母想再次用暴力管教小剛時,卻被他一腳重重的踢在了腿上,好幾天下不了樓。

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專制型家庭可能會禍害孩子的一生

1、專制家庭中的孩子,對於父母敢怒不敢言,所以往往會選擇壓抑自己,把積怨越來越多的積累在心中,不是讓自己越來越懦弱自卑,就是在某一個突然爆發,釀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2、專制型家庭中的孩子,時常會覺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沒有語言的表達權利。所以他們表面服從父母,但內心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從而影響親子關係的正常發展。

3、專制型家庭中的孩子,精神方面特別容易焦慮。他們對自己沒有一點的信心,心理承受能力極差,把自己封閉在套子裡,不願意和社會接觸,變得和社會格格不入。

什麼是魚缸法則?

當十幾條熱帶魚被養在漂亮的魚缸裡時,它們兩年裡一直保持三寸的長度,沒有一點增長;但是當它們暫時棲居在噴泉中之後,卻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瘋狂的從三寸長到了一尺。

魚缸法則適用的領域很多,特別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是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需要自理能力的空間,也需要學習和認識的空間。

如果家長把孩子當成熱帶魚一直養在魚缸裡,那麼他們便失去了自由成長的機會,一直在原地停止不動,難以有更好的發展;只有打破魚缸,讓孩子們儘可能多的去享受自我空間,他們才能夠真正的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最偉大的父愛母愛是放手,給你自由去體驗世界的權利,默默為你祝福

1、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放手看似狠心,卻恰恰是父母給予孩子最真最深的愛。就像鷹媽媽如果不狠心把剛會爬的小鷹推下懸崖,那麼小鷹永遠學不會飛翔一樣,如果父母捨不得對孩子放手,那麼他們便永遠學不會獨立。

一位媽媽帶著五歲的女兒去超市買東西,女兒選購了很多自己的零食,拎在手上還真不輕。然而結賬後,媽媽卻讓女兒自己提著零食袋,告訴女兒這是她的東西,所以將由她負責。

也許一路上女兒會感到有點累,但是和人生的道路相比,這點累簡直微不足道。在成長的過程中,她會懂得如何去承擔責任,如何去面對挫折。

2、適當推出保護傘,孩子會變得更強大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出於本能的,總是容不得孩子去做一點危險的嘗試,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孩子撐起一把保護傘。但是在保護傘下成長的孩子,永遠品嚐不到陽光的溫暖和雨水的滋潤。

3、伴隨孩子自由成長

放手並不是對孩子不管不問,而是給予孩子體驗世界的權利,父母會永遠站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們每一步的成長。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進,默默的為他們每一次成功而祝福。

睿智的作家冰心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

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我們在生活中該怎麼做?

1、放手讓孩子做家務

在中國,太多的家長眼裡只有孩子的學習,覺得其他的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所以他們會心甘情願的包攬孩子的一切,拒絕孩子和任何的家務活沾邊。

但是,生活遠遠比學習重要。即便是學霸,也要面對日常中的柴米油鹽,當他們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時候,再多的滿分也只是徒勞,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自然也就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

2、放手讓孩子選擇

我國有太多愛包辦的父母,他們擅自的為孩子決定一切,卻忘記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需要被尊重,被認可。

培養孩子生存的能力,給他們選擇的權利,並且教會他們勇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哪怕前面的道路一片荊棘,也要勇往直前,走出一條光明之路。

3、放手讓孩子探索

孩子天生有著好奇心,他們對於未知的一切都充滿著興趣。父母要給予他們探索的權利,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儘可能多的去嘗試。

千萬不要總是用“不”或者“危險”這樣的詞語來限制他們的自由,否則只會讓孩子的思想被禁錮,讓他們失去嘗試的機會,無法真正的瞭解生活。

心理學:孩子的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不禁錮他們,才能體驗生活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