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

作者:花生爸爸,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還記得今年高考的時候,看到一條新聞。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高考之後意味著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羽翼,去遠方上大學。很多父母都會內心不捨,但也會帶著期待,支持孩子高飛。

但是在高考當天,距離考試只有21小時,而四川南充的小王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證,這可急壞了小王。

無奈之下只好找母親幫忙。沒想到母親說:“找不到算了,大不了就不考了。”這句話讓小王又氣又急。

平時母親在學習方面對自己很嚴厲,但是臨近高考,身份證不見了,自己母親卻一點也不著急。反常的態度讓小王懷疑。

最後民警瞭解發現,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媽媽將她的身份證和戶口簿藏了起來。

原因是小王的母親因家庭變故,捨不得小王離家讀書。最後幸好有警察幫忙,孩子才順利參加了高考。

父母愛子,是人之常情。

母雞尚且能張開翅膀,在暴雨中護住自己的孩子。

但是,真正愛孩子,一定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不是這樣令人窒息的控制。

"

作者:花生爸爸,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還記得今年高考的時候,看到一條新聞。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高考之後意味著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羽翼,去遠方上大學。很多父母都會內心不捨,但也會帶著期待,支持孩子高飛。

但是在高考當天,距離考試只有21小時,而四川南充的小王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證,這可急壞了小王。

無奈之下只好找母親幫忙。沒想到母親說:“找不到算了,大不了就不考了。”這句話讓小王又氣又急。

平時母親在學習方面對自己很嚴厲,但是臨近高考,身份證不見了,自己母親卻一點也不著急。反常的態度讓小王懷疑。

最後民警瞭解發現,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媽媽將她的身份證和戶口簿藏了起來。

原因是小王的母親因家庭變故,捨不得小王離家讀書。最後幸好有警察幫忙,孩子才順利參加了高考。

父母愛子,是人之常情。

母雞尚且能張開翅膀,在暴雨中護住自己的孩子。

但是,真正愛孩子,一定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不是這樣令人窒息的控制。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2 、對孩子的捨不得是父母心底最真實的情感

朋友第一天送女兒上幼兒園。

回家路上,一邊給奶奶打電話報著平安,一邊抑制不住眼淚,忍不住哭出了聲。

面臨著這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很多媽媽比孩子還要焦慮,往往先崩潰了,淚流不止。甚至想把孩子拉回家,再帶在身邊,等他大一點再放手。

我想很多父母都曾有這樣的衝動。

還有一個6歲的溫州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問爸爸媽媽:“我嫁人了,你們會不會哭呀?”

媽媽問正在開車的爸爸:“你會哭嗎?”

爸爸非常淡定地回答:“不會。”

媽媽似乎充滿了疑問,反問道:“真的不會嗎?”

爸爸依然假裝鎮定的答道:“真的。”

女兒聽到了爸爸的回答似乎有些失望,驚訝道:“啊?你為什麼不哭呀?”

這時爸爸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恐慌,喊道:“你為什麼要嫁人啊?”

我也曾經問過花生媽媽:你最捨不得花生讓花生做什麼?

花生媽媽認真想了一會:“最捨不得他長大。”

是啊,這就是父母最真誠的回答,但又不得不藏起來。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景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得人。

小王母親捨不得孩子離開的心情無可厚非。令人遺憾的是小王的母親將內心的捨不得,變成了拴住孩子的鐵鏈。

為了將孩子綁在自己身邊,而阻止孩子參加高考。

“捨不得”,的確是人們情感最直接的表達。

對孩子的舍與不捨更是糾結的魔怔,可這樣的不捨一旦以實踐表達,則是對孩子的毒藥。

3 、父母的“捨不得”往往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講述了兩個兄弟。同一個媽媽生出的兩個兒子,為什麼成年後的人生卻迥然不同?

"

作者:花生爸爸,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還記得今年高考的時候,看到一條新聞。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高考之後意味著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羽翼,去遠方上大學。很多父母都會內心不捨,但也會帶著期待,支持孩子高飛。

但是在高考當天,距離考試只有21小時,而四川南充的小王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證,這可急壞了小王。

無奈之下只好找母親幫忙。沒想到母親說:“找不到算了,大不了就不考了。”這句話讓小王又氣又急。

平時母親在學習方面對自己很嚴厲,但是臨近高考,身份證不見了,自己母親卻一點也不著急。反常的態度讓小王懷疑。

最後民警瞭解發現,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媽媽將她的身份證和戶口簿藏了起來。

原因是小王的母親因家庭變故,捨不得小王離家讀書。最後幸好有警察幫忙,孩子才順利參加了高考。

父母愛子,是人之常情。

母雞尚且能張開翅膀,在暴雨中護住自己的孩子。

但是,真正愛孩子,一定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不是這樣令人窒息的控制。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2 、對孩子的捨不得是父母心底最真實的情感

朋友第一天送女兒上幼兒園。

回家路上,一邊給奶奶打電話報著平安,一邊抑制不住眼淚,忍不住哭出了聲。

面臨著這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很多媽媽比孩子還要焦慮,往往先崩潰了,淚流不止。甚至想把孩子拉回家,再帶在身邊,等他大一點再放手。

我想很多父母都曾有這樣的衝動。

還有一個6歲的溫州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問爸爸媽媽:“我嫁人了,你們會不會哭呀?”

媽媽問正在開車的爸爸:“你會哭嗎?”

爸爸非常淡定地回答:“不會。”

媽媽似乎充滿了疑問,反問道:“真的不會嗎?”

爸爸依然假裝鎮定的答道:“真的。”

女兒聽到了爸爸的回答似乎有些失望,驚訝道:“啊?你為什麼不哭呀?”

這時爸爸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恐慌,喊道:“你為什麼要嫁人啊?”

我也曾經問過花生媽媽:你最捨不得花生讓花生做什麼?

花生媽媽認真想了一會:“最捨不得他長大。”

是啊,這就是父母最真誠的回答,但又不得不藏起來。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景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得人。

小王母親捨不得孩子離開的心情無可厚非。令人遺憾的是小王的母親將內心的捨不得,變成了拴住孩子的鐵鏈。

為了將孩子綁在自己身邊,而阻止孩子參加高考。

“捨不得”,的確是人們情感最直接的表達。

對孩子的舍與不捨更是糾結的魔怔,可這樣的不捨一旦以實踐表達,則是對孩子的毒藥。

3 、父母的“捨不得”往往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講述了兩個兄弟。同一個媽媽生出的兩個兒子,為什麼成年後的人生卻迥然不同?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他們生活中同一屋簷下,有共同的父母,吃著差不多的食物,穿著差不多的衣服,上著差不多一樣的學校,唯一不同的是大衛是弟弟,被格外寵愛著。

哥哥伊凡記得當自己大一些,就需要早期送報紙、修草坪賺點小錢補貼家用。而大衛在相同的年齡依然可以睡懶覺,然後享用母親準備的餐點。

"

作者:花生爸爸,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還記得今年高考的時候,看到一條新聞。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高考之後意味著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羽翼,去遠方上大學。很多父母都會內心不捨,但也會帶著期待,支持孩子高飛。

但是在高考當天,距離考試只有21小時,而四川南充的小王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證,這可急壞了小王。

無奈之下只好找母親幫忙。沒想到母親說:“找不到算了,大不了就不考了。”這句話讓小王又氣又急。

平時母親在學習方面對自己很嚴厲,但是臨近高考,身份證不見了,自己母親卻一點也不著急。反常的態度讓小王懷疑。

最後民警瞭解發現,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媽媽將她的身份證和戶口簿藏了起來。

原因是小王的母親因家庭變故,捨不得小王離家讀書。最後幸好有警察幫忙,孩子才順利參加了高考。

父母愛子,是人之常情。

母雞尚且能張開翅膀,在暴雨中護住自己的孩子。

但是,真正愛孩子,一定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不是這樣令人窒息的控制。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2 、對孩子的捨不得是父母心底最真實的情感

朋友第一天送女兒上幼兒園。

回家路上,一邊給奶奶打電話報著平安,一邊抑制不住眼淚,忍不住哭出了聲。

面臨著這人生的第一次分離。很多媽媽比孩子還要焦慮,往往先崩潰了,淚流不止。甚至想把孩子拉回家,再帶在身邊,等他大一點再放手。

我想很多父母都曾有這樣的衝動。

還有一個6歲的溫州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問爸爸媽媽:“我嫁人了,你們會不會哭呀?”

媽媽問正在開車的爸爸:“你會哭嗎?”

爸爸非常淡定地回答:“不會。”

媽媽似乎充滿了疑問,反問道:“真的不會嗎?”

爸爸依然假裝鎮定的答道:“真的。”

女兒聽到了爸爸的回答似乎有些失望,驚訝道:“啊?你為什麼不哭呀?”

這時爸爸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恐慌,喊道:“你為什麼要嫁人啊?”

我也曾經問過花生媽媽:你最捨不得花生讓花生做什麼?

花生媽媽認真想了一會:“最捨不得他長大。”

是啊,這就是父母最真誠的回答,但又不得不藏起來。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景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得人。

小王母親捨不得孩子離開的心情無可厚非。令人遺憾的是小王的母親將內心的捨不得,變成了拴住孩子的鐵鏈。

為了將孩子綁在自己身邊,而阻止孩子參加高考。

“捨不得”,的確是人們情感最直接的表達。

對孩子的舍與不捨更是糾結的魔怔,可這樣的不捨一旦以實踐表達,則是對孩子的毒藥。

3 、父母的“捨不得”往往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講述了兩個兄弟。同一個媽媽生出的兩個兒子,為什麼成年後的人生卻迥然不同?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他們生活中同一屋簷下,有共同的父母,吃著差不多的食物,穿著差不多的衣服,上著差不多一樣的學校,唯一不同的是大衛是弟弟,被格外寵愛著。

哥哥伊凡記得當自己大一些,就需要早期送報紙、修草坪賺點小錢補貼家用。而大衛在相同的年齡依然可以睡懶覺,然後享用母親準備的餐點。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很早就面對生活磨礪的哥哥伊凡,變得獨立能幹,極富商業頭腦,被外界貼上“金融街精英”、“保守黨政要”的標籤。

而弟弟因為幼年一直生活地順風順水,被掃清了成長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成年後的他一事無成,在社會底層孤身漂泊。

正是因為父母捨不得讓大衛經歷生活的錘鍊,才阻礙了大衛的成長。

伊凡和大衛,一個是被錘鍊的鋼刀,一個是未經錘鍊的鈍刀,境遇天差地別。

請一定記住,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他們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

因為替孩子做,不僅僅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還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信心,也會讓孩子習慣了被包辦,習慣了坐享其成。

因為你的包辦會讓你什麼都要管,那就等於告訴了孩子,“你不行,讓我來。”而且這樣真的會廢掉孩子。

4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多少有點絕情。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

養育子女,從來不是把他們拘禁在小小的牢籠中餵養,而是把他們投入大海激流勇進,拋向天空展翅飛翔。

做到“捨得”的根本是:相信孩子,懂得放手。

實際上,很多捨不得是源自對孩子的不信任,源自對未知不確定的煎熬。

孩子做家務會不會損壞物品,會不會傷害的自己,能否順利完成;

孩子辦事會不會繞彎路,會不會花費無謂的成本,會不會被騙;

孩子遠行是否能照顧好自己,會不會誤入歧途,會不會結交損友。

每一個不願放手的念想,都充斥著對孩子的不信任。

充分相信孩子,“放手”便會成為家長的本能。

要知道,愛需要信任的底氣,更需要捨得的勇氣。

很多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幹,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但是,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和信任,往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

只有不斷地去獨立歷練和感受,才能真正讓一個弱小的男孩成為勇敢的男子漢。

父母之愛的本質是愛,但一定要學會捨得。

我們對子女的一切愛與教育,都是為他們離開我們的那一刻做準備。

將我們的“捨不得”埋在心底深處,用無私的愛讓孩子成長、獨立、強大,看著他們振翅奮擊蒼穹。


搜索微信號 13027279630 進“父母世界-學習積分群”,和2000媽媽一起在線打卡學習育兒知識還能得積分,換爆款禮物哦。

關注微信公眾號【父母世界Parents】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內容,每天育兒乾貨餵飽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