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可以再建啊

相信但凡有關注互聯網新聞的家長,大概沒有一個不知道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從黃昏燒到午夜,著名的玫瑰花窗被燒魂了,標誌性的尖塔倒塌了,這座經歷了800多年風雨的建築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得以保存,卻在和平世紀被大火湮滅。對於這一件事,有人替之惋惜,因為那是全人類的藝術瑰寶;也有人並未傷感,因為巴黎聖母院於他而言,那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還有人拍手稱快,因為他們想到了八國聯軍侵華,雖然藝術無國界,但人類有國界……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一、 孩子,你世界那麼大,你不瞭解的還有很多

當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信息的時候,是在凌晨兩三點。當時的我,到底是什麼一種心情呢?可能只是一瞬而過的詫異,再夾雜著一絲未能親身去參觀的遺憾,從此再無波瀾。

昨天晚上一家人吃飯的時候,五年級的小姨子(北辰爸的妹妹)興致勃勃地問道:"什麼是巴黎聖母院?"

婆婆卻不高興了:"你連巴黎聖母院都不知道嗎?"

小姨子一下蔫了:"不知道。"

我聽到,不禁莞爾:"你在學校也聽到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了?那是在法國巴黎的一座大教堂哦,很漂亮的,已經800多年的歷史了。可現在被大火燒燬了。"

"啊!這樣啊,今天班上的小雪很嘚瑟地說他們家上一年才去過,說現在燒了以後就去不了!"小姨子回答道。

有人說:借這個機會,當家長的可以引導孩子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培養孩子的品味和審美。

加上我也有點好奇她對巴黎聖母院大火這件事的看法,於是接下來我便嘗試引導著:"對於巴黎聖母院大火,你會覺得難過嗎?"

"不會啊,難過什麼啊?我又沒去過,燒沒了就再建一座啊!"

"可它是很有歷史價值的哦。"

"那又怎樣!反正以後我也不會去!"

……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不禁啞言,是啊,那又能怎樣呢?這句話中,透露出的是一種冷淡與疏離。這種無感,我可以理解,畢竟對於這個十一歲的小孩子來說,法國的歷史沉澱、文化底蘊,抑或是哥特式建築的華美精妙,她都不瞭解,所以她不會去心疼,更不會去難過,所以她對此沒有感情。而感情,是最不可以勉強的。或許,樓下小區拐角處那家好吃的牛肉麵店停業了,她還會傷心難過好幾天,但她與巴黎聖母院毫無鏈接,若非要扯上一點關係,可能就是那所謂的"小學生必看書目"上的《巴黎聖母院》吧!

至於那一句"全人類的藝術瑰寶",我想珍寶級的藝術品和建築那麼多,我們家,窮盡一生也不一定能接觸到十之一二,別說國外了,能把國內的名勝古蹟參觀十幾個那也是項浩蕩的工程……

所以,她對巴黎聖母院大火這件事的淡然態度,我能理解也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天大的罪過。

我所感慨的是婆婆說的那一句:"你連巴黎聖母院都不知道嗎?"為什麼孩子一定要知道呢?世界那麼大,她不知道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沒有去過巴黎聖母院,也沒有讀過《巴黎聖母院》,她單單掙扎在自己的教科書、考試成績裡,便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她的週末還要上英語輔導班,還有要學習古箏,還有學校裡的足球訓練、每週三的機器人制作班……

世界那麼大,知識那麼多,不知道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相反,正是因為"不知道",才能不斷了解知識的魅力。為人父母,請對孩子的"不知道"少點苛責,多點耐心。當孩子說出不知道的時候,也許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二、 孩子,你可以平凡一點

除了允許孩子的無知,還應該允許孩子的平凡。

"孩子,我希望你:不必攀比,大可平凡一點,快樂一點。"

北大畢業的李雪琴,因為站在清華大學的校門拍了一段@吳亦凡的視頻走紅,視頻中的她素顏、衣著樸素甚至可謂是不修邊幅,她表情呆滯地對著鏡頭說:"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此後的她走上了跟很多網紅一般的道路,拍短視頻、接廣告。已經擁有300多萬的粉絲的她依舊樸素,沒有厚重的妝容,沒有大眼瘦臉的美顏。粉絲說,喜歡的就是她的真實。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但是,當李雪琴北大畢業、紐約大學碩士的身份被曝光後,有一些網友竟開始批判:"北大畢業紐約大學碩士居然來拍視頻當網紅,不去做學術科研,真是浪費資源!"

畢竟高曉鬆也說了:"清北學子應該'胸懷天下,改造國家'。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對此,那時尚未走紅的李雪琴其實已經在微博裡表達過自己的態度:"北大怎麼了?唸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廢物了嗎?"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身邊有太多優秀的人,名企實習、公務員、世界一百強、北美西歐輪流飛,李雪琴她自認平凡,她只是恰巧高考考得好,又擅長考試而已,可她卻在家人的期待中,卯足勁做了20多年的學霸。直到大四那年,她被確診為抑鬱症,她孤僻過、自殘過,而她最後終於勇敢地面對自己,決心把"快樂"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李雪琴是幸運的,她從平凡中找到了快樂。但更多的孩子,其寫照卻更像是《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裡面的一句話"我已經習慣了通過追求不屬於我的東西讓自己變得體面。"

僅僅只是追逐父母的期待,便需要用盡全力。

2010年11月8日,事情發生在多倫多一箇中產階級小區內,一位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名牌大學生,詹尼佛·潘竟然僱殺手殺害自己的父母,計劃行凶後繼承遺產。為什麼這位父母眼中優秀的女兒會做出弒害雙親的舉動?答案是——父母的完美主義。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從女兒出生以來,父母兩人就讓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上學、參加補習班、學鋼琴和滑冰,每天生活被有意義的事情安排得滿滿的,女兒得10點多才睡覺,且全年無休。父母不允許女兒學習化妝打扮,不允許她隨意外出和同學玩耍,不允許去同學家裡,更不允許談戀愛。

所以,詹尼佛展現在父母面前的永遠是完美的形象:從小開始學鋼琴、學花樣滑冰,獲獎無數,學業成績更是一路高歌,從中學以後,門門功課都是全A ,成年後,從名牌大學畢業後又找到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可實際上呢?詹尼佛從上中學開始,她便覺得力不從心了,她不是什麼天才學生,她知道自己的資質平凡。可父母過高的期許,嚴格的要求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所以她開始了偽裝。一切從得知自己微積分不及格,有可能導致高中都沒辦法畢業開始,那天她將偽造的"A"評成績單交給父母后,父母滿意的誇獎讓她倍感輕鬆。從此,她便開始了她的偽造之旅:從14歲到24歲,她每天謊稱出門上學,事實上只是在公共圖書館待了一天;到大學畢業之時,她以"入場券不足"為由,沒讓父母來參加畢業典禮。這十年來,詹尼佛用盡各種手段去偽造自己完美無瑕的履歷,也是這十年來,詹尼佛被現實與謊言,被偽造的自己與真實的自己活活撕成了兩半。

套用一句話:"我感覺自己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在忙於滿足完全由他們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的各種期待。"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而當詹尼佛的父母終於察覺到女兒多年來的"完美"另有蹊蹺時,他們狂怒了——沒收了孩子的電腦手機,控制她的活動範圍,同時要求她和男朋友斷絕關係。最後,被拆穿的孩子惱羞成怒,才有了後面僱殺手行凶的事情……

多少孩子像李雪琴、像詹尼佛一樣,他們並不是一些1%的天賦異稟,智力發育超前的孩子,但他們從小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敦促著前進,接受著來自別人家孩子的對比,體驗著"時代不打招呼就會把你拋棄"的無限焦慮。

太多的孩子還沒起跑,就被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焦慮給絆住了,猶如在孩子的腳上套上一層又一層的枷鎖。孩子看上去和別人跑的相差無幾,但他們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以,家長們,請牢記一個道理,如果不出意外,99%的概率,你的孩子終將平凡。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快樂與幸福。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三、調整心理期許,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對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兒女。"根據孩子的自身實際情況,調整心理期許,切莫讓自己過高的期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一位媽媽,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從小對孩子奉行精英主義的教育。當兒子還在幼兒園大班時,便軟硬兼施地讓他背完《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還讓他學習珠心算,也讓他看各式英語啟蒙動畫。到了小學,要寫作文的時候,還規定孩子每天都要背誦一篇滿分作文。可是孩子對語文的興趣仍然不大,每次的現代文閱讀得分都很少。母親不死心,買了學習機,一口氣購買了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程,可是小孩一轉身便用學習機玩起遊戲來。這位母親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兒子的語文學習上,成效一直不好?每次做題孩子總能把她逼瘋,自己要對自己暗示幾十遍:親生的、親生的,不能打殘!

最後,這位媽媽終於妥協了:"可能他在語文方面就是缺根筋,沒有天分,這樣想之後,輔導他寫語文作業時我的心情好多了。"

巴黎聖母院大火,孩子說那又怎樣,孩子無知平凡是好還是壞事?

父母對孩子要做到寬容、理解與信任。不責備孩子的無知、平凡,但要相信孩子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

父母大可不讓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試著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昨天跟今天比,學期開始跟學期結束比,讓孩子不斷地超越自己。

孩子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失去前進的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