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尊重規則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給孩子以自由,並不意味著放棄規則。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中說:

規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

當界限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

如果他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忽然有一天他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懲罰,就會非常憤怒和驚嚇。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尊重規則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給孩子以自由,並不意味著放棄規則。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中說:

規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

當界限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

如果他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忽然有一天他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懲罰,就會非常憤怒和驚嚇。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幫你教訓他。

可是,當孩子長大有力量後,這股力量足以對他人、對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不僅孩子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也傷害了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真是得不償失。

當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不要一味地遷就、忍讓,更不能粗暴地制止、體罰,因為體罰沒有教育意義。

智慧的家長,應該學會堅定而溫和地執行規則,在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獲得掌控感,更容易積極合作。

比如,告訴孩子在圖書館需要保持安靜的規定,可以讓孩子選擇在圖書館外面講話,或者選擇在圖書館看書。

當孩子逐漸培養成尊重規則的意識,也會逐漸發展出對秩序和規律、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學會遵守規則,是一個人走向自由的基本保障。

學習規則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尊重規則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給孩子以自由,並不意味著放棄規則。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中說:

規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

當界限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

如果他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忽然有一天他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懲罰,就會非常憤怒和驚嚇。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幫你教訓他。

可是,當孩子長大有力量後,這股力量足以對他人、對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不僅孩子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也傷害了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真是得不償失。

當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不要一味地遷就、忍讓,更不能粗暴地制止、體罰,因為體罰沒有教育意義。

智慧的家長,應該學會堅定而溫和地執行規則,在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獲得掌控感,更容易積極合作。

比如,告訴孩子在圖書館需要保持安靜的規定,可以讓孩子選擇在圖書館外面講話,或者選擇在圖書館看書。

當孩子逐漸培養成尊重規則的意識,也會逐漸發展出對秩序和規律、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學會遵守規則,是一個人走向自由的基本保障。

學習規則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承擔責任

作家劉瑜說:“越大的自由意味著越大的責任。”

想要孩子長大,必須要教會孩子責任。

最近,上海某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尊重規則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給孩子以自由,並不意味著放棄規則。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中說:

規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

當界限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

如果他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忽然有一天他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懲罰,就會非常憤怒和驚嚇。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幫你教訓他。

可是,當孩子長大有力量後,這股力量足以對他人、對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不僅孩子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也傷害了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真是得不償失。

當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不要一味地遷就、忍讓,更不能粗暴地制止、體罰,因為體罰沒有教育意義。

智慧的家長,應該學會堅定而溫和地執行規則,在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獲得掌控感,更容易積極合作。

比如,告訴孩子在圖書館需要保持安靜的規定,可以讓孩子選擇在圖書館外面講話,或者選擇在圖書館看書。

當孩子逐漸培養成尊重規則的意識,也會逐漸發展出對秩序和規律、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學會遵守規則,是一個人走向自由的基本保障。

學習規則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承擔責任

作家劉瑜說:“越大的自由意味著越大的責任。”

想要孩子長大,必須要教會孩子責任。

最近,上海某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該校校長為了鼓勵學生在家中尋找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把“家務清單”列入《樹德作業本》首頁,並附上了打分評價表。

有的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也有網友反對:有嫌孩子幫倒忙的,還有的說孩子只會擺拍。

還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小時候也有過,我媽看到我洗碗洗了一個小時,跟老師說以後不要再佈置了,洗碗洗了一個多小時。

小時候就被佈置過幫家長做家務,我媽堅持了幾天後就免了我這項作業。

也許,正是家長的嫌麻煩、幫倒忙,才有了孩子的擺拍、逃避。

家長不教給孩子一定的擔當,孩子就不會產生責任感。

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家長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子從小學會和幫家人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當孩子肩上的擔子沉重了,他才能夠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感。

霍思燕就是一個很會向孩子撒嬌示弱的媽媽,而她也成功培養出了一個人見人愛、令人羨慕的小暖男嗯哼。

嗯哼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貼媽媽。

在節目中,霍思燕帶嗯哼出去逛街,會撒嬌讓嗯哼幫他提袋子,回到家,霍思燕又假裝累了,讓嗯哼幫忙倒洗腳水。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尊重規則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給孩子以自由,並不意味著放棄規則。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中說:

規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

當界限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

如果他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忽然有一天他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懲罰,就會非常憤怒和驚嚇。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幫你教訓他。

可是,當孩子長大有力量後,這股力量足以對他人、對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不僅孩子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也傷害了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真是得不償失。

當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不要一味地遷就、忍讓,更不能粗暴地制止、體罰,因為體罰沒有教育意義。

智慧的家長,應該學會堅定而溫和地執行規則,在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獲得掌控感,更容易積極合作。

比如,告訴孩子在圖書館需要保持安靜的規定,可以讓孩子選擇在圖書館外面講話,或者選擇在圖書館看書。

當孩子逐漸培養成尊重規則的意識,也會逐漸發展出對秩序和規律、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學會遵守規則,是一個人走向自由的基本保障。

學習規則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承擔責任

作家劉瑜說:“越大的自由意味著越大的責任。”

想要孩子長大,必須要教會孩子責任。

最近,上海某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該校校長為了鼓勵學生在家中尋找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把“家務清單”列入《樹德作業本》首頁,並附上了打分評價表。

有的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也有網友反對:有嫌孩子幫倒忙的,還有的說孩子只會擺拍。

還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小時候也有過,我媽看到我洗碗洗了一個小時,跟老師說以後不要再佈置了,洗碗洗了一個多小時。

小時候就被佈置過幫家長做家務,我媽堅持了幾天後就免了我這項作業。

也許,正是家長的嫌麻煩、幫倒忙,才有了孩子的擺拍、逃避。

家長不教給孩子一定的擔當,孩子就不會產生責任感。

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家長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子從小學會和幫家人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當孩子肩上的擔子沉重了,他才能夠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感。

霍思燕就是一個很會向孩子撒嬌示弱的媽媽,而她也成功培養出了一個人見人愛、令人羨慕的小暖男嗯哼。

嗯哼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貼媽媽。

在節目中,霍思燕帶嗯哼出去逛街,會撒嬌讓嗯哼幫他提袋子,回到家,霍思燕又假裝累了,讓嗯哼幫忙倒洗腳水。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這種責任感也讓嗯哼收穫了滿滿的自信,無論做什麼事,嗯哼都表現得很大膽、勇敢。

霍思燕陪嗯哼玩滑滑梯,自己假裝害怕,嗯哼就像個大人一樣保護媽媽,還心疼地問媽媽“哪裡疼?”

學會承擔責任,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學習擔當的能力,是一個人自尊自信的來源。

"

文 | 炮彈媽媽

本文首發小十點


曾經,我一直崇尚自由養育,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約束。

孩子嘛,要給他美好快樂的童年,就應該釋放天性。

直到有一次,我和姐姐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才發現了問題。

孩子為了得到表哥手裡的玩具,哇哇大哭,還伸手打表哥的頭。

而表哥卻能冷靜地護住自己的玩具,退後到安全的地方,堅定地對錶弟說:“這是我的玩具,搶玩具是不對的,打人更是不對的。”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以前在家裡,碰到孩子玩別人的玩具,家長都會大方地說:“沒事沒事,孩子還小,給弟弟玩一下。”

孩子要帶走,我不同意,家長也說:“沒事沒事,送給孩子了。這麼小,懂什麼,給他吧、給他吧。”

可這一次,姐姐尊重表哥不願意分享的決定。

而我,只能拼命攔住孩子,看著孩子哇哇大哭,尷尬地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我的不作為,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更把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偏執、自我為大的深淵。

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又開始為孩子、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就那樣,管不了。”

“我已經沒辦法了!”

所以,那些熊孩子打人、搶座、推孕婦、電梯撒尿、對不喜歡的人吐口水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的天性、敏感期、不懂事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是,順應孩子的天性,並不等於放任。

有些事,真的需要家長教。你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也長不大。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學會自理

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的願望。

他們渴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開門、關門,自己按電梯。

這些孩子的固執要求,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可惜,有的家長為了省事,事事為孩子操辦打點:

  • 我來喂吧,孩子自己吃,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浪費糧食;
  • 我來抱吧,孩子自己走,本來10分鐘的路程,得耗上2、3個小時,還不一定能走到目的地;
  • 我來按吧,孩子只會搗亂,不守規矩是孩子的天性。

過分保護孩子,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也是孩子無力感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大人總比孩子做的好,孩子在家長的干預下,很快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就像被困在井底的青蛙,即使有一天他長大了,有能力跳出井底,也不願意去嘗試。

任何能力的發展,都需要學習、需要訓練。

而家長需要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會自理,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基礎。

學習自理的能力,是一個人長大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尊重規則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等於放縱孩子;給孩子以自由,並不意味著放棄規則。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中說:

規律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房子的牆,賦予生活的界限和範圍。

當界限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孩子會覺得手足無措。

如果他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忽然有一天他無法無天的行為遭到反對或懲罰,就會非常憤怒和驚嚇。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會幫你教訓他。

可是,當孩子長大有力量後,這股力量足以對他人、對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不僅孩子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也傷害了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真是得不償失。

當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不要一味地遷就、忍讓,更不能粗暴地制止、體罰,因為體罰沒有教育意義。

智慧的家長,應該學會堅定而溫和地執行規則,在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獲得掌控感,更容易積極合作。

比如,告訴孩子在圖書館需要保持安靜的規定,可以讓孩子選擇在圖書館外面講話,或者選擇在圖書館看書。

當孩子逐漸培養成尊重規則的意識,也會逐漸發展出對秩序和規律、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學會遵守規則,是一個人走向自由的基本保障。

學習規則的能力,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教孩子承擔責任

作家劉瑜說:“越大的自由意味著越大的責任。”

想要孩子長大,必須要教會孩子責任。

最近,上海某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該校校長為了鼓勵學生在家中尋找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把“家務清單”列入《樹德作業本》首頁,並附上了打分評價表。

有的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也有網友反對:有嫌孩子幫倒忙的,還有的說孩子只會擺拍。

還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小時候也有過,我媽看到我洗碗洗了一個小時,跟老師說以後不要再佈置了,洗碗洗了一個多小時。

小時候就被佈置過幫家長做家務,我媽堅持了幾天後就免了我這項作業。

也許,正是家長的嫌麻煩、幫倒忙,才有了孩子的擺拍、逃避。

家長不教給孩子一定的擔當,孩子就不會產生責任感。

兒童心理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家長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子從小學會和幫家人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當孩子肩上的擔子沉重了,他才能夠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感。

霍思燕就是一個很會向孩子撒嬌示弱的媽媽,而她也成功培養出了一個人見人愛、令人羨慕的小暖男嗯哼。

嗯哼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貼媽媽。

在節目中,霍思燕帶嗯哼出去逛街,會撒嬌讓嗯哼幫他提袋子,回到家,霍思燕又假裝累了,讓嗯哼幫忙倒洗腳水。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這種責任感也讓嗯哼收穫了滿滿的自信,無論做什麼事,嗯哼都表現得很大膽、勇敢。

霍思燕陪嗯哼玩滑滑梯,自己假裝害怕,嗯哼就像個大人一樣保護媽媽,還心疼地問媽媽“哪裡疼?”

學會承擔責任,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學習擔當的能力,是一個人自尊自信的來源。

有些事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紀伯倫說: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要獨立。

而父母要為孩子的獨立做好充分準備。

教會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這樣他們才不會手忙腳亂;

教會孩子尊重規則的能力,這樣他們才不會藐視權威;

教會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這樣他們才不會害怕擔當;

從小培養孩子這三種能力,才能讓他擁有應對複雜社會的智慧。

教會他們飛翔的技能,當他們長大,才不會懼怕廣闊深邃的蒼穹。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搏擊長空的勇氣和智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