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

文|文兒

“合群”放在幼兒教育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融入集體。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因為不合群就意味著“被排斥”,是那個不被接受的“異類”的存在

但是不合群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也許孩子並不是不合群,在一群喜歡扎堆玩耍的小朋友中間,孩子可能更喜歡獨自玩耍。但在家長看來,總是獨來獨往的孩子,一定是性格孤僻,需要把他扔到人堆裡,多鍛鍊一下交際能力。

可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會有想要獨處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包容他的小世界。

"

文|文兒

“合群”放在幼兒教育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融入集體。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因為不合群就意味著“被排斥”,是那個不被接受的“異類”的存在

但是不合群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也許孩子並不是不合群,在一群喜歡扎堆玩耍的小朋友中間,孩子可能更喜歡獨自玩耍。但在家長看來,總是獨來獨往的孩子,一定是性格孤僻,需要把他扔到人堆裡,多鍛鍊一下交際能力。

可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會有想要獨處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包容他的小世界。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孩子並不是不合群,而是選擇了不合群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在悄悄上映,是幾年前《零零後》的延續,內容是對於幾個零零後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如今長達12年的跟蹤拍攝。片中展現的都是幼兒園時期就多多少少表現出了些許不一樣的“問題兒童”,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初的那部紀錄片劇集《零零後》。

在紀錄片中關於“一一的世界”這個主題劇集中,小主人公一一就是一個標準的別人眼中不合群的孩子。在孩子眾多的幼兒園中,小女孩一一總是自己待在屋子一角或者是靜靜坐在活動區,而周圍則是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玩具或者做遊戲。

一開始,幼兒園中的園長大李老師發現一一總是獨來獨往,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擔心一一的社交問題。在跟一一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表達了自己想要一一融入集體的願望,但一一拒絕了。在老師進一步的追問中,年僅2歲的一一說,“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選擇一個人的權利”,在攝影老師發出交朋友的邀請時,一一也迴應,“我更喜歡一個人玩兒”

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說明一一是對自己的選擇有過思考的,她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園長大李老師是一個非常尊重孩子個性的人,在努力無果之後,也尊重一一的選擇。包括一一開明的家長,都包容了一一獨自的小世界,因為知道,孩子只是選擇了不合群。

"

文|文兒

“合群”放在幼兒教育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融入集體。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因為不合群就意味著“被排斥”,是那個不被接受的“異類”的存在

但是不合群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也許孩子並不是不合群,在一群喜歡扎堆玩耍的小朋友中間,孩子可能更喜歡獨自玩耍。但在家長看來,總是獨來獨往的孩子,一定是性格孤僻,需要把他扔到人堆裡,多鍛鍊一下交際能力。

可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會有想要獨處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包容他的小世界。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孩子並不是不合群,而是選擇了不合群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在悄悄上映,是幾年前《零零後》的延續,內容是對於幾個零零後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如今長達12年的跟蹤拍攝。片中展現的都是幼兒園時期就多多少少表現出了些許不一樣的“問題兒童”,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初的那部紀錄片劇集《零零後》。

在紀錄片中關於“一一的世界”這個主題劇集中,小主人公一一就是一個標準的別人眼中不合群的孩子。在孩子眾多的幼兒園中,小女孩一一總是自己待在屋子一角或者是靜靜坐在活動區,而周圍則是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玩具或者做遊戲。

一開始,幼兒園中的園長大李老師發現一一總是獨來獨往,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擔心一一的社交問題。在跟一一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表達了自己想要一一融入集體的願望,但一一拒絕了。在老師進一步的追問中,年僅2歲的一一說,“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選擇一個人的權利”,在攝影老師發出交朋友的邀請時,一一也迴應,“我更喜歡一個人玩兒”

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說明一一是對自己的選擇有過思考的,她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園長大李老師是一個非常尊重孩子個性的人,在努力無果之後,也尊重一一的選擇。包括一一開明的家長,都包容了一一獨自的小世界,因為知道,孩子只是選擇了不合群。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家長眼中的合群,可能只是從眾

在要求孩子合群的時候,家長要先搞清楚,是想讓孩子鍛鍊社交能力還是隻想讓孩子和別人一樣。因為,我們總誤以為只要和別人一樣了,就融入群體,成了一個合群的人

這樣的合群只是從眾,是隨大流,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不跟別人一樣,就會被大多數人排斥,這就是一些很常見的現實。但是這種現實不代表正確,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天性,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如果個個都按家長的要求做,那麼長大之後的孩子就像是在流水線上批量製作的毫無特色的產品。

從眾表現為對群體行為的順從和接納這兩種心理反應,前者是儘管對於群體行為產生異議,但是為了不表現的像個異類,可以和大眾保持一致,順從這樣的行為。後者接納就已經相信群體的行為舉動是正確的了,根據這一反應做出的一致表現,是自發的從內心相信著的。

如果強制要求孩子合群,只是單純的從眾行為。也許孩子可以短期的表示服從,但時間長了消除了孩子的個性之後,孩子也許會感到迷惑,喪失自己的判斷,變成從心裡的接納。

"

文|文兒

“合群”放在幼兒教育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融入集體。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因為不合群就意味著“被排斥”,是那個不被接受的“異類”的存在

但是不合群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也許孩子並不是不合群,在一群喜歡扎堆玩耍的小朋友中間,孩子可能更喜歡獨自玩耍。但在家長看來,總是獨來獨往的孩子,一定是性格孤僻,需要把他扔到人堆裡,多鍛鍊一下交際能力。

可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會有想要獨處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包容他的小世界。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孩子並不是不合群,而是選擇了不合群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在悄悄上映,是幾年前《零零後》的延續,內容是對於幾個零零後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如今長達12年的跟蹤拍攝。片中展現的都是幼兒園時期就多多少少表現出了些許不一樣的“問題兒童”,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初的那部紀錄片劇集《零零後》。

在紀錄片中關於“一一的世界”這個主題劇集中,小主人公一一就是一個標準的別人眼中不合群的孩子。在孩子眾多的幼兒園中,小女孩一一總是自己待在屋子一角或者是靜靜坐在活動區,而周圍則是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玩具或者做遊戲。

一開始,幼兒園中的園長大李老師發現一一總是獨來獨往,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擔心一一的社交問題。在跟一一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表達了自己想要一一融入集體的願望,但一一拒絕了。在老師進一步的追問中,年僅2歲的一一說,“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選擇一個人的權利”,在攝影老師發出交朋友的邀請時,一一也迴應,“我更喜歡一個人玩兒”

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說明一一是對自己的選擇有過思考的,她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園長大李老師是一個非常尊重孩子個性的人,在努力無果之後,也尊重一一的選擇。包括一一開明的家長,都包容了一一獨自的小世界,因為知道,孩子只是選擇了不合群。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家長眼中的合群,可能只是從眾

在要求孩子合群的時候,家長要先搞清楚,是想讓孩子鍛鍊社交能力還是隻想讓孩子和別人一樣。因為,我們總誤以為只要和別人一樣了,就融入群體,成了一個合群的人

這樣的合群只是從眾,是隨大流,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不跟別人一樣,就會被大多數人排斥,這就是一些很常見的現實。但是這種現實不代表正確,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天性,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如果個個都按家長的要求做,那麼長大之後的孩子就像是在流水線上批量製作的毫無特色的產品。

從眾表現為對群體行為的順從和接納這兩種心理反應,前者是儘管對於群體行為產生異議,但是為了不表現的像個異類,可以和大眾保持一致,順從這樣的行為。後者接納就已經相信群體的行為舉動是正確的了,根據這一反應做出的一致表現,是自發的從內心相信著的。

如果強制要求孩子合群,只是單純的從眾行為。也許孩子可以短期的表示服從,但時間長了消除了孩子的個性之後,孩子也許會感到迷惑,喪失自己的判斷,變成從心裡的接納。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選擇不合群需要孩子有很大的勇氣

當孩子選擇獨自一人玩耍、學習的時候,內心或許也鼓起了很大的勇氣。因為沒有人在頂著眾人審視的目光時,內心是毫無波動的。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在旁邊又顯得非常的憂慮,給孩子傳達一種這樣是錯的態度,孩子的壓力就會是雙重的。

選擇不合群,就等於選擇了一條和別人背道相馳的道路,一定會受到旁人的質疑和指點。由於外交新聞成為廣大網友心目中的男神外交部長王毅,就曾是個不合群的人。在做知青下鄉期間,別人都在打牌聊天的時候,他永遠在看書學習。被一同的知青排斥,被身邊領導勸導,但是王毅絲毫沒有動搖。也正是堅持做自己,才在等來高考恢復通知時,考上大學,成為如今的外交部長。

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決心和勇氣,如果孩子鼓起勇氣堅持做自己,家長要做的不是第一時間否定。而是跟孩子溝通交流,理解了孩子內心想法之後,表示支持。

"

文|文兒

“合群”放在幼兒教育上,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地融入集體。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因為不合群就意味著“被排斥”,是那個不被接受的“異類”的存在

但是不合群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也許孩子並不是不合群,在一群喜歡扎堆玩耍的小朋友中間,孩子可能更喜歡獨自玩耍。但在家長看來,總是獨來獨往的孩子,一定是性格孤僻,需要把他扔到人堆裡,多鍛鍊一下交際能力。

可孩子跟大人一樣,也會有想要獨處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包容他的小世界。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孩子並不是不合群,而是選擇了不合群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在悄悄上映,是幾年前《零零後》的延續,內容是對於幾個零零後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如今長達12年的跟蹤拍攝。片中展現的都是幼兒園時期就多多少少表現出了些許不一樣的“問題兒童”,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初的那部紀錄片劇集《零零後》。

在紀錄片中關於“一一的世界”這個主題劇集中,小主人公一一就是一個標準的別人眼中不合群的孩子。在孩子眾多的幼兒園中,小女孩一一總是自己待在屋子一角或者是靜靜坐在活動區,而周圍則是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玩具或者做遊戲。

一開始,幼兒園中的園長大李老師發現一一總是獨來獨往,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擔心一一的社交問題。在跟一一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表達了自己想要一一融入集體的願望,但一一拒絕了。在老師進一步的追問中,年僅2歲的一一說,“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選擇一個人的權利”,在攝影老師發出交朋友的邀請時,一一也迴應,“我更喜歡一個人玩兒”

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也說明一一是對自己的選擇有過思考的,她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園長大李老師是一個非常尊重孩子個性的人,在努力無果之後,也尊重一一的選擇。包括一一開明的家長,都包容了一一獨自的小世界,因為知道,孩子只是選擇了不合群。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家長眼中的合群,可能只是從眾

在要求孩子合群的時候,家長要先搞清楚,是想讓孩子鍛鍊社交能力還是隻想讓孩子和別人一樣。因為,我們總誤以為只要和別人一樣了,就融入群體,成了一個合群的人

這樣的合群只是從眾,是隨大流,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不跟別人一樣,就會被大多數人排斥,這就是一些很常見的現實。但是這種現實不代表正確,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天性,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如果個個都按家長的要求做,那麼長大之後的孩子就像是在流水線上批量製作的毫無特色的產品。

從眾表現為對群體行為的順從和接納這兩種心理反應,前者是儘管對於群體行為產生異議,但是為了不表現的像個異類,可以和大眾保持一致,順從這樣的行為。後者接納就已經相信群體的行為舉動是正確的了,根據這一反應做出的一致表現,是自發的從內心相信著的。

如果強制要求孩子合群,只是單純的從眾行為。也許孩子可以短期的表示服從,但時間長了消除了孩子的個性之後,孩子也許會感到迷惑,喪失自己的判斷,變成從心裡的接納。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選擇不合群需要孩子有很大的勇氣

當孩子選擇獨自一人玩耍、學習的時候,內心或許也鼓起了很大的勇氣。因為沒有人在頂著眾人審視的目光時,內心是毫無波動的。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在旁邊又顯得非常的憂慮,給孩子傳達一種這樣是錯的態度,孩子的壓力就會是雙重的。

選擇不合群,就等於選擇了一條和別人背道相馳的道路,一定會受到旁人的質疑和指點。由於外交新聞成為廣大網友心目中的男神外交部長王毅,就曾是個不合群的人。在做知青下鄉期間,別人都在打牌聊天的時候,他永遠在看書學習。被一同的知青排斥,被身邊領導勸導,但是王毅絲毫沒有動搖。也正是堅持做自己,才在等來高考恢復通知時,考上大學,成為如今的外交部長。

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決心和勇氣,如果孩子鼓起勇氣堅持做自己,家長要做的不是第一時間否定。而是跟孩子溝通交流,理解了孩子內心想法之後,表示支持。

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就是不合群嗎?家長要學會包容他的小世界

​保護孩子的獨立認知,包容他的小世界

孩子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脫離集體的喧鬧之後,更有助於他獨立思考。就像紀錄片中的一一,她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來探索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在有充分的思考之後,孩子才能做出自己認為更適合的選擇。

這樣的獨立思考和認知其實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因為在孩子一個人的世界中,他不需要跟著別人走,自己做的每一個判斷都是對自己負責的證明。家長要允許孩子保持自己的個性,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同並不代表不正確。既然孩子勇於待在獨立的小世界,那麼家長也要勇於學著去接納孩子跟別人的不一樣。就像一一說的,“一個人玩兒沒什麼不好的”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