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 文

端午節和好久沒見的朋友聚會,從老家(非一線省會城市)來北京玩的閨蜜說,自己的大寶“一點兒也不快樂”。

孩子的興趣愛好是軍事體育,但是學習成績不好,因此經常被老師忽略漠視,孩子常可憐巴巴地跟媽媽說:“媽媽,我成績不好,將來是不是就是沒出息,老師經常這樣說。”

閨蜜憤憤不平地說:“這都怪我這個當媽的不爭氣,等我有了錢,就把兒子送來北京的私立學校讀書!大城市選擇多機會多,肯定不會唯成績論!”

一旁在北京已經紮根生活的另一個閨蜜撇撇嘴——

“你以為北京的壓力就會小嗎?我閨女天天這個班,那個班的沒玩沒了地學習,每到週末就跟趕檔期的明星似的。”

“就這還經常受到家裡有礦的孩子暴擊,人家週末都是跟著爸媽去打高爾夫,坐私人直升機,說是不能當個只會學習的‘傻子’。”

“等我有錢了,我就把孩子送到米國去讀貴族學校!不都說國外的教育才是最能順應孩子天性的嗎,尤其是上流社會的孩子,他們的人生不要太容易!”

“所以,階層躍升就是我奮鬥的目標!我實現不了也要讓我閨女接著奮鬥!”

我有點不服:“你們以為有錢就一定快樂嗎?”

兩個閨蜜異口同聲:“不,有錢人的快樂是你體會不到的!”

沒娃又沒錢的我,冷笑著掏出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今天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米國上流社會的媽媽們,是怎樣養娃的。”

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溫妮斯蒂·馬丁的耶魯人類學博士。

為了讓兒子有一個“更好的童年”,也為了遠離“911事件”的發生地,正懷著二寶的她決定和丈夫從紐約的“下城區”搬到“上東區”,也就是紐約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從此,一場讓人焦慮緊張而又欲罷不能的“育兒大戰”打響了。

對上東區“生存規則”一無所知的溫妮斯蒂,遭遇的第一個“滑鐵盧”是買房。

原本以為經濟條件不錯(在下城區擁有一棟聯排別墅)、有良好工作的夫婦倆,找一個合適的房子不是什麼難事,有錢不就行了?

結果,夫婦倆先被房屋中介盤問了一番家底:您是做什麼工作的?您的先生呢?您和您先生的教育背景是怎麼樣的?最好從小學開始說……

原因很簡單:中介要確認把你擺在哪個社會階層。

在上東區工作的房屋中介,不但是一身名牌打扮,甚至要求客戶找的房子要符合他的身份地位,注意,不是客戶的身份地位,而是——中介的身份地位。

找到了理想的房子之後,溫妮斯蒂和先生遭遇了一場面試,“考官”就是這棟公寓的住戶委員會。

他們被要求填寫了一個詳細的表格,詳細到讓人想放聲尖叫的那種,包括夫婦倆的信用卡號碼、大學學分績(學渣還不能買房了是嗎!)以及夫婦倆、夫婦倆的娃和夫婦倆的爸媽念過的每一所學校。

真是,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買房面試”。

人生,從來都不容易,有錢也一樣。

終於住進了上東區的高級公寓,本以為幸福生活就此要拉開序幕,結果溫妮斯蒂發現她忘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給大兒子申請託兒所。

錯過了在託兒所卡位,會直接影響到將來孩子上哪個大學,進而影響他的一生。

也許有人會覺得,孩子才三歲啊,就因為上不了好的託兒所就要一生不幸了嗎,這也太誇張了。

但上東區的媽媽們,對此振振有詞:好的託兒所校長,往往能夠認識再往上的學校校長,那些校長之間的關係好的話,就可以在將來把孩子送進好的大學,你說說,託兒所,能不重要嗎???

“進了好的託兒所,就像是擁有聯排住宅,海邊別墅,超大鑽石,成了曼哈頓人的美夢,更重要的是,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好”媽媽。”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找不到好的託兒所就不是個好媽媽,這個大帽子扣下來,哪個媽媽會不焦慮呢?於是,焦慮的溫妮斯蒂開始了近乎抓狂地、給孩子找託兒所的過程。

但是,其他的家長們又給了她致命一擊:“什麼???你不但沒提前申請託兒所,而且兒子還生在糟糕的月份。”

What?我家娃從出生開始就是個錯誤???

學校原則上招收八月以前出生的孩子,溫妮斯蒂的兒子七月出生,按理說剛好在期限之內。

但是,人們的邏輯是,小男孩比較活潑好動,發展動作技能的時間也晚於女孩子,所以最好能夠“大一點”再入學,讓孩子的大腦和認知的發展超過他的同學,這就要求孩子出生的月份最好能夠早一點。

因此,雖然官方說法是八月以前,實際上,學校更願意招收五月份以前出生的孩子。

看到這兒,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B站上非常火的一部TVB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也談到了同樣的問題:

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片裡的香港媽媽們,一致認為:子女的人生成敗,取決於念哪間小學開始,所以要在幼稚園時期就狠狠出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以前我寫一篇講韓國精英階層韓劇的文章,說過一句話:“同一個亞洲,同一樣的父母”,現在我要糾正一下:同一個地球,同一樣的焦慮父母。

不知道外星人的學區房和幼兒園“佔坑排位”,競爭激烈不?

接著講米國上東區媽媽們的故事。

溫妮斯蒂在託關係把兒子送進了一所好的託兒所之後,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的兒子沒有玩伴。

因為他們一家是“外來者”,想要融入這個上東區的圈子,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開始,溫妮斯蒂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無論她如何熱情、如何主動,甚至換上一身和別的媽媽一樣的名牌行頭,都很難得到媽媽們的友情。

擔心因為自己不能融入上層圈子而影響到兒子“階層”的媽媽,變得憂心忡忡,充滿了負罪感。

結果,一個偶然的機會,溫妮斯蒂在雞尾酒會上和一個孩子的爸爸攀談了幾句,意外地打開了局面。

原來,這個爸爸的家庭背景是曼哈頓某個銀行帝國,在第二天上學的時候,這個爸爸建議溫妮斯蒂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可以一起玩。

那些傲慢的媽媽們當時正好都在現場。從此,雲開霧散,溫妮斯蒂終於帶著兒子揚眉吐氣、暢行無阻地打入了上東區媽媽們的社交圈。

作為一個人類學家,溫妮斯蒂不無幽默地調侃了自己一把:許多人類以外的母靈長動物在身處困境時,會靠一招拯救自己:通過引起高階層雄性的注意來擺脫困境。

劇情的神轉折,竟然是因為“首領爸爸”對溫妮斯蒂的關注,提升了她和兒子的社會地位,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一開始的溫妮斯蒂,希望融入上東區,但不想焦慮,也不想勾心鬥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發展,她發現自己被潮流所裹挾,身不由己,無法停下腳步。

“環環相扣是一種很令人焦慮的生活育兒方式,讓人活得很緊張,因為你永遠不能鬆懈,不能休息,不管什麼事都一樣。”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而這些育兒生活方式,包括但不僅限於:

懷孕了也要穿高跟鞋,為了抵制腳疼,甚至還有人專門給腳部打類似麻醉針的東西;

孩子們必須上貴族學校,從小就必須克己復禮;

孕婦除了肚子其餘地方都必須瘦,這導致了媽媽們必須長期控制飲食;

去街角的便利店買瓶牛奶也要盛裝打扮

以及,擁有一隻代表著身份和地位的鉑金包……

總之,在上東區當母親,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高風險職業。

放眼全世界,持有這種觀念的人,一定也不少。

但是,作為一個人類學家,溫妮斯蒂也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狀態是不正常的:

“我發現這些野心勃勃的貴婦的另一面,是極端的焦慮。她們承受著不能踏錯一步的巨大壓力,必須當完美的母親,完美的社交對象,完美的衣服架子,還得當完美的性感女人。”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回到剛才那個問題的原點:有錢就一定能夠快樂育兒嗎?

不能說錢在育兒過程中不重要,但是一旦錢多到不怕生病、不會餓肚子之後,你就會發現,錢買不到快樂,而且也絕對無法讓任何一個人免於焦慮。

而有錢、有選擇的餘地,其實也是一種“詛咒”,因為一旦事情不如你所願,那麼它所帶來的惋惜感、失落感以及挫敗感也會成倍增加。

溫妮斯蒂反省自己

“在恐懼的脅迫下,我從原本的旁觀者變成了體制的擁護者。我跟全世界的媽媽一樣,每天都在焦慮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不夠多,生怕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影響。”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所以,幾乎所有的上東區媽媽都有酗酒和依賴藥物入睡的毛病。

這種恐懼,來源於哪裡?我想,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想贏,而是家長太怕輸。

家長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大到學校、工作、生幾個娃,小到穿著、談吐、個頭兒,甚至“誰家孩子能第一個把當季新款穿出來”,都成了他們攀比的內容。

而這一切的,究竟是真的怕孩子將來不幸福,還是怕孩子沒有如自己期望的那樣成長,讓自己“丟臉”?

自己的人生志得意滿,當然希望孩子能夠再接再厲,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自己的人生有遺憾有失敗,那就更寄希望於孩子來實現他們當初的夢想。

於是,一旦有任何偏離他們期望軌跡的苗頭出現,都是他們崩潰焦躁意難平的由頭。

最後,溫妮斯蒂搬離了上東區,迴歸了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環境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她終於與自己和解,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然後,才真正有時間、有心情、有精力去和孩子真誠地溝通,認真地交流,用愛彌補彼此的不足。

而那個花重金、託重情買來的柏金包,也因為太重而影響到了她的手臂健康,從此被束之高閣,那些虛榮、負擔和焦慮也隨之消失了。

當然,我認為她之所以可以從茫然混亂之後仍然可以抽身離去,找到自己,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溫妮斯蒂擁有自己的工作,她有能力為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

上東區的女人們,可沒有這樣的底氣。

她們大多數人是全職太太,她們花的每一分錢,包括年底慈善晚宴上的捐款(她們管這個叫“慈善零花錢”),都要依靠丈夫的收入,可以說,她們最大的焦慮就是不獨立。

她們的人生選擇看似很多,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仰人鼻息。

“可以花丈夫的錢很棒,但比較一下人類和人類靈長類親戚的社會之後,你會發現能花男人的錢所帶來的力量,還不如自己當那個賺錢的人。”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看,這個時候,經濟獨立的確是可以讓我們更有選擇,從而得到尋找快樂的主動性。

別人的生活不可複製,可能這輩子我們都不會有機會體驗“有錢人的煩惱”,但是我們有權在現有的條件下,做出那個更好的選擇。

希望每一個媽媽都不焦慮,亦或者,擁有應對焦慮的能力。

以上。

- 作 者 -

背鉑金包的媽媽:不是孩子想贏,而是父母怕輸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