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遊戲力專家科恩說:來,一起做一場遊戲吧

不完美媽媽 我是老師 婷媽alan 2019-05-10

魯迅先生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這句話告訴我們,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權利。

遊戲治療大師蘭德雷斯也曾說過:“鳥兒的天性是飛翔,魚兒的天性是游水,孩子的天性是做遊戲。” 所以,孩子愛玩、喜歡做遊戲是他們與生俱來的。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們最自然、最本真的表達方式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遊戲力專家科恩說:來,一起做一場遊戲吧

孩子們在球場玩遊戲

從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來說,每個階段的特點都是不同的,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最熱衷的就是象徵性遊戲。何為象徵性遊戲呢?其實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抽象而言的。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模式是具體形象性思維,他們依據自身的感知、動作而內化為意象,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難以理解抽象化的概念,還只能從自身已有的認知和經驗來理解這個世界。

所以,我也能理解為什麼婷婷小時候畫畫,一定要把事物畫得很像很像,如果哪裡有一點點差異,她就要擦掉重來,一直到很像了才作罷。原來跟她的思維模式有關。

這又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有時候我問婷婷: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啊?她往往什麼也想不起來。於是,我說,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你當老師,我是學生,把你在學校學到的,教給我。這時候,婷婷就真的跟一個老師一樣,教我認字、教我畫畫、教我唱歌……簡直停不下來了。

雖然現在婷婷又長大了幾歲,但是偶爾,她還是會提出來:“媽媽,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來!你坐好了,我是老師,我要教你東西了。”一本正經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

孩子對於遊戲是沒有免疫力的,通過遊戲,他們很快就能交到朋友。遊戲是孩子們認識世界,參與世界的一種方式。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遊戲力專家科恩說:來,一起做一場遊戲吧

爸爸陪兒子玩遊戲

婷婷經常做完作業後,要求去樓下玩一會兒。我們樓下是一個籃球場,還有跑道,有一個滑滑梯。每天晚上,有男生在那裡打籃球,有大媽在跳廣場舞,有很多孩子在滑滑梯上滑下來。每次婷婷在樓下玩一會兒上來,就會很開心的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又交到新朋友了。”你看,孩子就是這樣,他們天生就是交際達人,通過遊戲,很快就能認識新的夥伴。

就算我們不教他們,孩子們也會玩我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遊戲。一群同齡孩子,興高采烈的聚在一起,你當媽媽,你當爸爸,你當孩子。他們模仿父母的語言、動作。婷婷最喜歡當媽媽了,因為媽媽很溫柔,說話輕聲細語的;男孩子一般喜歡當爸爸,因為在家裡,爸爸是最有權威的,爸爸說的話,大家都要聽。如果不聽話,就有可能招來爸爸的一頓罵,甚至有可能會捱打哦。

孩子們通過遊戲的方式學習知識。

婷婷從一歲半開始就開始玩手機APP裡的遊戲,一直到現在,她最喜歡的也是英語課。每次做完作業,她還會要求玩一會兒遊戲。現在一些英語學習APP設計的特別有趣味,通過遊戲學字母、學發音、學單詞,還通過遊戲學習句型。婷婷的英語學習一直不需要我輔導,都是她自己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的。

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成長,遊戲也是大人與他們溝通的唯一語言。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說,自己與孩子溝通越來越困難,或者總是無法理解孩子的意思,或者是孩子無法按我們說的去做……這個時候,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忽略了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元素——遊戲呢?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遊戲力專家科恩說:來,一起做一場遊戲吧

一家人開開心心玩遊戲

有個朋友說:孩子吃完晚飯後一直在用手機看電視,到了時間不願意關,勸說無效後,她強制性地把手機拿掉,藏在了一個地方。孩子要鬧,準備對著她大吼了,她靈機一動:“我們來玩一個找手機的遊戲,誰找到之後就可以吃飯後水果,好嗎?”然後孩子就和她一起,玩起了找手機的遊戲。玩了一遍還不過癮,還要玩第二遍。

你看,孩子並不是很難溝通啊,他之所以不聽話,一定是我們的方法不對。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也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掌握方法,就能讓孩子跟著我們的節奏走,在遊戲裡釋放他的負面情緒。孩子開心,大人也開心。

家庭治療師科恩說:“家長需要成為重新聯結的高手,要做到聯結,一是傾聽,二是遊戲。”

​來,讓我們一起做個遊戲吧!

今日話題:你有多久沒有陪孩子玩遊戲了?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婷媽,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讓我看到。也歡迎關注婷媽,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