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不完美媽媽 玩偶遊戲 萬物嚐鮮節 杏璞育兒 2019-09-16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1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是不是你擔心得太早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太著急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

心理學家帕藤(Parten)就曾經以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將幼兒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1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是不是你擔心得太早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太著急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

心理學家帕藤(Parten)就曾經以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將幼兒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我們以心理學家帕藤(Parten)的理論為基礎具體瞭解一下孩子們的遊戲行為:

  1. 喜歡自己單獨玩耍,主要以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形式為主。
  2. 孩子逐漸產生與其他孩子共同遊戲的意向,主要表現為旁觀為主,並且逐漸產生參與的意向,也就是過渡階段。
  3. 逐漸產生了社交性質,產生了語言、動作上的交流,主要以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為主。

那麼每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又是怎樣的呢?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平行遊戲:2.5至3歲

聯合遊戲:3至4歲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所以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年齡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所以寶爸寶們不要太著急,孩子逐漸會對交朋友感興趣的。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1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是不是你擔心得太早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太著急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

心理學家帕藤(Parten)就曾經以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將幼兒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我們以心理學家帕藤(Parten)的理論為基礎具體瞭解一下孩子們的遊戲行為:

  1. 喜歡自己單獨玩耍,主要以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形式為主。
  2. 孩子逐漸產生與其他孩子共同遊戲的意向,主要表現為旁觀為主,並且逐漸產生參與的意向,也就是過渡階段。
  3. 逐漸產生了社交性質,產生了語言、動作上的交流,主要以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為主。

那麼每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又是怎樣的呢?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平行遊戲:2.5至3歲

聯合遊戲:3至4歲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所以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年齡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所以寶爸寶們不要太著急,孩子逐漸會對交朋友感興趣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2“害怕、不喜歡”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有時候我們主動問孩子為什麼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會告訴我們"害怕、不喜歡"等等。這種孩子通常表現為膽小、孤僻,不願意接觸陌生的人和事物,這就涉及到一個新名詞叫:“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

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的高發年齡段

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年齡一般在5-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相應具備共同遊戲的先天能力,卻遲遲表現出退縮行為,家長們就要開始注意了,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恐懼症”。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1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是不是你擔心得太早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太著急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

心理學家帕藤(Parten)就曾經以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將幼兒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我們以心理學家帕藤(Parten)的理論為基礎具體瞭解一下孩子們的遊戲行為:

  1. 喜歡自己單獨玩耍,主要以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形式為主。
  2. 孩子逐漸產生與其他孩子共同遊戲的意向,主要表現為旁觀為主,並且逐漸產生參與的意向,也就是過渡階段。
  3. 逐漸產生了社交性質,產生了語言、動作上的交流,主要以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為主。

那麼每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又是怎樣的呢?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平行遊戲:2.5至3歲

聯合遊戲:3至4歲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所以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年齡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所以寶爸寶們不要太著急,孩子逐漸會對交朋友感興趣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2“害怕、不喜歡”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有時候我們主動問孩子為什麼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會告訴我們"害怕、不喜歡"等等。這種孩子通常表現為膽小、孤僻,不願意接觸陌生的人和事物,這就涉及到一個新名詞叫:“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

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的高發年齡段

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年齡一般在5-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相應具備共同遊戲的先天能力,卻遲遲表現出退縮行為,家長們就要開始注意了,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恐懼症”。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

  1. 改變孩子的社交環境,幫助孩子增加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
  2. 父母也要和孩子加強互動,瞭解孩子的退縮原因,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及鼓勵。
  3.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例如,鼓勵孩子參與自主購物,讓孩子表演才藝等等。

孩子異常情況,家長要幫助孩子排解,瞭解孩子的心理,是害怕、膽怯,還是孩子生性內向,只有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我們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走回正軌,讓孩子享受共同遊戲的樂趣。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1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是不是你擔心得太早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太著急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

心理學家帕藤(Parten)就曾經以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將幼兒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我們以心理學家帕藤(Parten)的理論為基礎具體瞭解一下孩子們的遊戲行為:

  1. 喜歡自己單獨玩耍,主要以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形式為主。
  2. 孩子逐漸產生與其他孩子共同遊戲的意向,主要表現為旁觀為主,並且逐漸產生參與的意向,也就是過渡階段。
  3. 逐漸產生了社交性質,產生了語言、動作上的交流,主要以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為主。

那麼每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又是怎樣的呢?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平行遊戲:2.5至3歲

聯合遊戲:3至4歲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所以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年齡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所以寶爸寶們不要太著急,孩子逐漸會對交朋友感興趣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2“害怕、不喜歡”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有時候我們主動問孩子為什麼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會告訴我們"害怕、不喜歡"等等。這種孩子通常表現為膽小、孤僻,不願意接觸陌生的人和事物,這就涉及到一個新名詞叫:“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

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的高發年齡段

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年齡一般在5-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相應具備共同遊戲的先天能力,卻遲遲表現出退縮行為,家長們就要開始注意了,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恐懼症”。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

  1. 改變孩子的社交環境,幫助孩子增加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
  2. 父母也要和孩子加強互動,瞭解孩子的退縮原因,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及鼓勵。
  3.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例如,鼓勵孩子參與自主購物,讓孩子表演才藝等等。

孩子異常情況,家長要幫助孩子排解,瞭解孩子的心理,是害怕、膽怯,還是孩子生性內向,只有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我們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走回正軌,讓孩子享受共同遊戲的樂趣。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3“不要和壞孩子一起玩”,干預會影響孩子交友積極性

許多家長喜歡對孩子的事情進行包辦,“那些孩子都是壞孩子、不要和他們一起玩”,父母總是會擔心在“壞孩子”的影響下,自己的孩子也會被“汙染”,父母總是極力為孩子營造出一處”無菌環境“。

”無菌環境“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有的家長可能要問:”孩子萬一被帶壞了就得不償失了。“

我想問問大家:”幾歲大的孩子,能壞到什麼程度呢?不過是某些家長看不慣一些孩子的行為,就把孩子打上壞的標籤罷了。“

”南極特別冷,但是因為科考隊員逐漸適應了環境,反而不容易感冒,但是當他們迴歸社會生活後,發現,他們經常會生病。原來,因為南極的溫度極低,不適宜病菌生存,科考隊員在無菌環境中呆久了,免疫力嚴重下降,突然迴歸社會生活,一時無法適應。

許多父母也總是在刻意的營造出一種”無菌環境“,然而這種環境隔絕了病菌的同時,也隔絕了社會生活,總有一天,孩子們會走出”無菌環境“,走進社會生活的大染缸,如果現在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以後肯定要吃大虧。所以,與其對”壞孩子“避恐不及,不如讓他盡情的接觸,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發現哪些朋友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

家長的干預會讓孩子喪失交朋友的積極性

有些家長過度的干預,無疑會讓孩子產生疑惑,為什麼不能跟”壞孩子“一起玩?久而久之,這個不可以玩,那個也不可以玩,孩子喜歡的朋友全被父母打上了標籤,這也是導致孩子孤僻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

孩子交朋友的本事是因人而異的,如果父母總是包辦,必然會影響孩子的發展空間。每個人都需要形形色色的朋友,因為有差異,才成為了獨立的個人。有的朋友會逐漸疏遠、有的朋友令人避恐不及,也有的朋友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交朋友無疑成為了孩子的必修課,可見人只有慢慢經歷無數朋友的磨礪,才能學會如何交朋友。

"

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在討論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些家長說道:“我家孩子不合群,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家長們擔心孩子們交不到朋友、受孤立,總是自己玩性格略顯“孤獨”,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很不利。

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不無道理,與同伴的正常交往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正常交往是有一定規律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1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玩?是不是你擔心得太早了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太著急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孩子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

心理學家帕藤(Parten)就曾經以兒童在自由遊戲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將幼兒的遊戲分為: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我們以心理學家帕藤(Parten)的理論為基礎具體瞭解一下孩子們的遊戲行為:

  1. 喜歡自己單獨玩耍,主要以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形式為主。
  2. 孩子逐漸產生與其他孩子共同遊戲的意向,主要表現為旁觀為主,並且逐漸產生參與的意向,也就是過渡階段。
  3. 逐漸產生了社交性質,產生了語言、動作上的交流,主要以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為主。

那麼每個階段對應的年齡又是怎樣的呢?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平行遊戲:2.5至3歲

聯合遊戲:3至4歲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所以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年齡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所以寶爸寶們不要太著急,孩子逐漸會對交朋友感興趣的。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2“害怕、不喜歡”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有時候我們主動問孩子為什麼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會告訴我們"害怕、不喜歡"等等。這種孩子通常表現為膽小、孤僻,不願意接觸陌生的人和事物,這就涉及到一個新名詞叫:“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

兒童社交退縮性行為的高發年齡段

出現這種問題的孩子年齡一般在5-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相應具備共同遊戲的先天能力,卻遲遲表現出退縮行為,家長們就要開始注意了,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發展,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恐懼症”。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調整?

  1. 改變孩子的社交環境,幫助孩子增加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
  2. 父母也要和孩子加強互動,瞭解孩子的退縮原因,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及鼓勵。
  3.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例如,鼓勵孩子參與自主購物,讓孩子表演才藝等等。

孩子異常情況,家長要幫助孩子排解,瞭解孩子的心理,是害怕、膽怯,還是孩子生性內向,只有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我們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走回正軌,讓孩子享受共同遊戲的樂趣。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03“不要和壞孩子一起玩”,干預會影響孩子交友積極性

許多家長喜歡對孩子的事情進行包辦,“那些孩子都是壞孩子、不要和他們一起玩”,父母總是會擔心在“壞孩子”的影響下,自己的孩子也會被“汙染”,父母總是極力為孩子營造出一處”無菌環境“。

”無菌環境“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有的家長可能要問:”孩子萬一被帶壞了就得不償失了。“

我想問問大家:”幾歲大的孩子,能壞到什麼程度呢?不過是某些家長看不慣一些孩子的行為,就把孩子打上壞的標籤罷了。“

”南極特別冷,但是因為科考隊員逐漸適應了環境,反而不容易感冒,但是當他們迴歸社會生活後,發現,他們經常會生病。原來,因為南極的溫度極低,不適宜病菌生存,科考隊員在無菌環境中呆久了,免疫力嚴重下降,突然迴歸社會生活,一時無法適應。

許多父母也總是在刻意的營造出一種”無菌環境“,然而這種環境隔絕了病菌的同時,也隔絕了社會生活,總有一天,孩子們會走出”無菌環境“,走進社會生活的大染缸,如果現在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以後肯定要吃大虧。所以,與其對”壞孩子“避恐不及,不如讓他盡情的接觸,時間久了孩子自己就會發現哪些朋友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

家長的干預會讓孩子喪失交朋友的積極性

有些家長過度的干預,無疑會讓孩子產生疑惑,為什麼不能跟”壞孩子“一起玩?久而久之,這個不可以玩,那個也不可以玩,孩子喜歡的朋友全被父母打上了標籤,這也是導致孩子孤僻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

孩子交朋友的本事是因人而異的,如果父母總是包辦,必然會影響孩子的發展空間。每個人都需要形形色色的朋友,因為有差異,才成為了獨立的個人。有的朋友會逐漸疏遠、有的朋友令人避恐不及,也有的朋友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交朋友無疑成為了孩子的必修課,可見人只有慢慢經歷無數朋友的磨礪,才能學會如何交朋友。

媽媽:“別和壞孩子一起玩”,孩子交友要不要干預?專家:看情況

在孩子交朋友的過程中,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揠苗助長,尊重孩子的成長經歷;當孩子出現心理障礙時,我們要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當遇到所謂”壞孩子“時,我們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把交朋友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結交喜歡的朋友,而父母則是孩子堅實的後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