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

10個月大的欣欣,看到什麼東西,都用手抓著往嘴巴里塞,有時他爬到廁所,把手放進馬桶裡,攪和了一下水,拿出手,就把手指放進嘴裡舔一舔。

有時他爬到廚房,發現媽媽撿好的青菜,抓起一把,一股腦兒塞到嘴巴里嚼起來,一會兒就嘔嘔地吐起來。

有一次看到姐姐的鉛筆,先拿起來看一看,然後開始咬筆桿,再把鉛筆尖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咬起來。

這讓家裡人很無奈,奶奶天天跟著他,生怕他吃到什麼壞東西,只要看到寶寶往嘴巴里塞東西的時候,就衝他喊:“講了多少遍,不可以這樣子,髒兮兮的會吃壞肚子的...。”有時候甚至還打小寶寶的手,想讓他長記性。

"

10個月大的欣欣,看到什麼東西,都用手抓著往嘴巴里塞,有時他爬到廁所,把手放進馬桶裡,攪和了一下水,拿出手,就把手指放進嘴裡舔一舔。

有時他爬到廚房,發現媽媽撿好的青菜,抓起一把,一股腦兒塞到嘴巴里嚼起來,一會兒就嘔嘔地吐起來。

有一次看到姐姐的鉛筆,先拿起來看一看,然後開始咬筆桿,再把鉛筆尖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咬起來。

這讓家裡人很無奈,奶奶天天跟著他,生怕他吃到什麼壞東西,只要看到寶寶往嘴巴里塞東西的時候,就衝他喊:“講了多少遍,不可以這樣子,髒兮兮的會吃壞肚子的...。”有時候甚至還打小寶寶的手,想讓他長記性。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大人經常想不通,為什麼寶寶吃得飽飽的,怎麼還是看到什麼東西就往嘴裡塞呢?

一、寶寶用口認識世界

教育學家孫瑞雪在《愛與自由》提出,孩子是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認識感覺事物,比如通過吃食物知道什麼是軟的,什麼是硬的,形成一個個概念,再進行一個概念和概念的聯結從而認識世界。

所有0一1歲寶寶充滿了主動性,會很積極接受別人傳遞給他的東西,在這期間口腔是最敏感的,不管什麼東西,寶寶都會往嘴巴里塞,老百姓也叫“口欲期。”

有些人認為,寶寶不斷用手往嘴巴里放東西,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是沒有感覺吃飽的表現。

實際上你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生出來不久的寶寶就偶爾會把手放到嘴巴里,而且他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幹這種事情,直至非常熟練。

這實際上就是在學習的一種過程,在這種不斷的練習過程當中,寶寶學會了手眼協調。

這種感覺反覆進行就會產生一種經驗,經驗就產生了智力,心理教育學家皮亞傑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孩子喜歡用手去抓看到的東西,並放到嘴裡去,主要是通過口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並構建自己的大腦與心理世界聯繫,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

10個月大的欣欣,看到什麼東西,都用手抓著往嘴巴里塞,有時他爬到廁所,把手放進馬桶裡,攪和了一下水,拿出手,就把手指放進嘴裡舔一舔。

有時他爬到廚房,發現媽媽撿好的青菜,抓起一把,一股腦兒塞到嘴巴里嚼起來,一會兒就嘔嘔地吐起來。

有一次看到姐姐的鉛筆,先拿起來看一看,然後開始咬筆桿,再把鉛筆尖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咬起來。

這讓家裡人很無奈,奶奶天天跟著他,生怕他吃到什麼壞東西,只要看到寶寶往嘴巴里塞東西的時候,就衝他喊:“講了多少遍,不可以這樣子,髒兮兮的會吃壞肚子的...。”有時候甚至還打小寶寶的手,想讓他長記性。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大人經常想不通,為什麼寶寶吃得飽飽的,怎麼還是看到什麼東西就往嘴裡塞呢?

一、寶寶用口認識世界

教育學家孫瑞雪在《愛與自由》提出,孩子是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認識感覺事物,比如通過吃食物知道什麼是軟的,什麼是硬的,形成一個個概念,再進行一個概念和概念的聯結從而認識世界。

所有0一1歲寶寶充滿了主動性,會很積極接受別人傳遞給他的東西,在這期間口腔是最敏感的,不管什麼東西,寶寶都會往嘴巴里塞,老百姓也叫“口欲期。”

有些人認為,寶寶不斷用手往嘴巴里放東西,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是沒有感覺吃飽的表現。

實際上你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生出來不久的寶寶就偶爾會把手放到嘴巴里,而且他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幹這種事情,直至非常熟練。

這實際上就是在學習的一種過程,在這種不斷的練習過程當中,寶寶學會了手眼協調。

這種感覺反覆進行就會產生一種經驗,經驗就產生了智力,心理教育學家皮亞傑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孩子喜歡用手去抓看到的東西,並放到嘴裡去,主要是通過口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並構建自己的大腦與心理世界聯繫,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二、東西放嘴巴需要制止嗎?

很多大人見到寶寶往嘴裡塞東西,第1個感覺就是太髒了,太危險了,會馬上衝過來拿下孩子手裡的東西。

大聲訓斥“講了多少遍了,這個不能吃,很髒,吃壞肚子怎麼辦!”“這個不能放到嘴巴里,噎到就麻煩了!”這種粗暴制止的做法,其實對寶寶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讓寶寶感到恐懼,從而失去一些探索的機會,影響智商發展。

大人呵斥的聲音、表情,會讓寶寶不知所措,感覺害怕。寶寶只要做了這些動作,大人就訓斥,會讓寶寶覺得不允許這麼做,有的被打罵之後就真的變“乖“了,但其實會影響寶寶通過口的形式來感知世界,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對於寶寶智商發展沒有好處。

2、引發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

如果寶寶從小得不到口欲滿足,又被粗暴制止,長大有可能會出現咬指甲、咬人、罵人、諷刺、挖苦、自卑等情況。

3、反而延長口腔敏感期。

有的寶寶在最初得不到滿足,在生長過程中,大人陪伴又少,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即使上了幼兒園,還是會偷偷咬指甲、把東西放嘴巴里。

"

10個月大的欣欣,看到什麼東西,都用手抓著往嘴巴里塞,有時他爬到廁所,把手放進馬桶裡,攪和了一下水,拿出手,就把手指放進嘴裡舔一舔。

有時他爬到廚房,發現媽媽撿好的青菜,抓起一把,一股腦兒塞到嘴巴里嚼起來,一會兒就嘔嘔地吐起來。

有一次看到姐姐的鉛筆,先拿起來看一看,然後開始咬筆桿,再把鉛筆尖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咬起來。

這讓家裡人很無奈,奶奶天天跟著他,生怕他吃到什麼壞東西,只要看到寶寶往嘴巴里塞東西的時候,就衝他喊:“講了多少遍,不可以這樣子,髒兮兮的會吃壞肚子的...。”有時候甚至還打小寶寶的手,想讓他長記性。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大人經常想不通,為什麼寶寶吃得飽飽的,怎麼還是看到什麼東西就往嘴裡塞呢?

一、寶寶用口認識世界

教育學家孫瑞雪在《愛與自由》提出,孩子是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認識感覺事物,比如通過吃食物知道什麼是軟的,什麼是硬的,形成一個個概念,再進行一個概念和概念的聯結從而認識世界。

所有0一1歲寶寶充滿了主動性,會很積極接受別人傳遞給他的東西,在這期間口腔是最敏感的,不管什麼東西,寶寶都會往嘴巴里塞,老百姓也叫“口欲期。”

有些人認為,寶寶不斷用手往嘴巴里放東西,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是沒有感覺吃飽的表現。

實際上你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生出來不久的寶寶就偶爾會把手放到嘴巴里,而且他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幹這種事情,直至非常熟練。

這實際上就是在學習的一種過程,在這種不斷的練習過程當中,寶寶學會了手眼協調。

這種感覺反覆進行就會產生一種經驗,經驗就產生了智力,心理教育學家皮亞傑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孩子喜歡用手去抓看到的東西,並放到嘴裡去,主要是通過口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並構建自己的大腦與心理世界聯繫,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二、東西放嘴巴需要制止嗎?

很多大人見到寶寶往嘴裡塞東西,第1個感覺就是太髒了,太危險了,會馬上衝過來拿下孩子手裡的東西。

大聲訓斥“講了多少遍了,這個不能吃,很髒,吃壞肚子怎麼辦!”“這個不能放到嘴巴里,噎到就麻煩了!”這種粗暴制止的做法,其實對寶寶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讓寶寶感到恐懼,從而失去一些探索的機會,影響智商發展。

大人呵斥的聲音、表情,會讓寶寶不知所措,感覺害怕。寶寶只要做了這些動作,大人就訓斥,會讓寶寶覺得不允許這麼做,有的被打罵之後就真的變“乖“了,但其實會影響寶寶通過口的形式來感知世界,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對於寶寶智商發展沒有好處。

2、引發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

如果寶寶從小得不到口欲滿足,又被粗暴制止,長大有可能會出現咬指甲、咬人、罵人、諷刺、挖苦、自卑等情況。

3、反而延長口腔敏感期。

有的寶寶在最初得不到滿足,在生長過程中,大人陪伴又少,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即使上了幼兒園,還是會偷偷咬指甲、把東西放嘴巴里。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三、我們可以這樣合理應對。

1、認同孩子用口去認識世界,做好保護措施。

不安全、不衛生的物品對寶寶是有害的,比如小鈕釦、花生米、豆子等,這些容易造成窒息;腐爛的食物、不乾淨的食物和玩具會導致寶寶腹瀉或者中毒。

首先我們每天要巡視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把這些有潛在危險的地方清理乾淨。

其次我們要把寶寶去接觸東西,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啃咬的東西,比如牙膠、手指棒;

當寶寶能自己拿著勺子往嘴裡放東西時,要給他這個機會,鼓勵他在餐椅上,自己用勺子舀起飯菜送進嘴裡,讓他去享受自己能吃飯的成就感。不要嫌棄寶寶弄得一團糟,不要嫌棄寶寶髒亂。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提到,口腔敏感期主要集中在出生到2歲左右的這個階段。如果這個階段,父母能讓寶寶允許用口探索、感知周圍的 物品,反而敏感期會很快過去。

"

10個月大的欣欣,看到什麼東西,都用手抓著往嘴巴里塞,有時他爬到廁所,把手放進馬桶裡,攪和了一下水,拿出手,就把手指放進嘴裡舔一舔。

有時他爬到廚房,發現媽媽撿好的青菜,抓起一把,一股腦兒塞到嘴巴里嚼起來,一會兒就嘔嘔地吐起來。

有一次看到姐姐的鉛筆,先拿起來看一看,然後開始咬筆桿,再把鉛筆尖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咬起來。

這讓家裡人很無奈,奶奶天天跟著他,生怕他吃到什麼壞東西,只要看到寶寶往嘴巴里塞東西的時候,就衝他喊:“講了多少遍,不可以這樣子,髒兮兮的會吃壞肚子的...。”有時候甚至還打小寶寶的手,想讓他長記性。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大人經常想不通,為什麼寶寶吃得飽飽的,怎麼還是看到什麼東西就往嘴裡塞呢?

一、寶寶用口認識世界

教育學家孫瑞雪在《愛與自由》提出,孩子是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認識感覺事物,比如通過吃食物知道什麼是軟的,什麼是硬的,形成一個個概念,再進行一個概念和概念的聯結從而認識世界。

所有0一1歲寶寶充滿了主動性,會很積極接受別人傳遞給他的東西,在這期間口腔是最敏感的,不管什麼東西,寶寶都會往嘴巴里塞,老百姓也叫“口欲期。”

有些人認為,寶寶不斷用手往嘴巴里放東西,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是沒有感覺吃飽的表現。

實際上你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生出來不久的寶寶就偶爾會把手放到嘴巴里,而且他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幹這種事情,直至非常熟練。

這實際上就是在學習的一種過程,在這種不斷的練習過程當中,寶寶學會了手眼協調。

這種感覺反覆進行就會產生一種經驗,經驗就產生了智力,心理教育學家皮亞傑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孩子喜歡用手去抓看到的東西,並放到嘴裡去,主要是通過口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並構建自己的大腦與心理世界聯繫,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二、東西放嘴巴需要制止嗎?

很多大人見到寶寶往嘴裡塞東西,第1個感覺就是太髒了,太危險了,會馬上衝過來拿下孩子手裡的東西。

大聲訓斥“講了多少遍了,這個不能吃,很髒,吃壞肚子怎麼辦!”“這個不能放到嘴巴里,噎到就麻煩了!”這種粗暴制止的做法,其實對寶寶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讓寶寶感到恐懼,從而失去一些探索的機會,影響智商發展。

大人呵斥的聲音、表情,會讓寶寶不知所措,感覺害怕。寶寶只要做了這些動作,大人就訓斥,會讓寶寶覺得不允許這麼做,有的被打罵之後就真的變“乖“了,但其實會影響寶寶通過口的形式來感知世界,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對於寶寶智商發展沒有好處。

2、引發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

如果寶寶從小得不到口欲滿足,又被粗暴制止,長大有可能會出現咬指甲、咬人、罵人、諷刺、挖苦、自卑等情況。

3、反而延長口腔敏感期。

有的寶寶在最初得不到滿足,在生長過程中,大人陪伴又少,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即使上了幼兒園,還是會偷偷咬指甲、把東西放嘴巴里。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三、我們可以這樣合理應對。

1、認同孩子用口去認識世界,做好保護措施。

不安全、不衛生的物品對寶寶是有害的,比如小鈕釦、花生米、豆子等,這些容易造成窒息;腐爛的食物、不乾淨的食物和玩具會導致寶寶腹瀉或者中毒。

首先我們每天要巡視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把這些有潛在危險的地方清理乾淨。

其次我們要把寶寶去接觸東西,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啃咬的東西,比如牙膠、手指棒;

當寶寶能自己拿著勺子往嘴裡放東西時,要給他這個機會,鼓勵他在餐椅上,自己用勺子舀起飯菜送進嘴裡,讓他去享受自己能吃飯的成就感。不要嫌棄寶寶弄得一團糟,不要嫌棄寶寶髒亂。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提到,口腔敏感期主要集中在出生到2歲左右的這個階段。如果這個階段,父母能讓寶寶允許用口探索、感知周圍的 物品,反而敏感期會很快過去。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2、多陪伴孩子,少刷手機。

很多父母以為寶寶不太懂,就經常邊刷手機邊帶娃,其實寶寶雖然小,但是他是能感知到的。

母乳餵養的時候,每次讓寶寶多吸吮,耐心一些,不驕不躁,多和他眼神交流,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和溫暖。假如沒有特殊情況,儘量在寶寶1歲之後才斷奶,讓寶寶有極大的心理滿足感。

有的寶寶會因為無聊就自己找玩具玩,玩著玩著就吃起來了,不是吃東西就是吃手。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先把工作和手機放一邊,多互動說話、做遊戲、講故事,讓他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有趣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就會減少亂吃東西的機會。

寶寶大些的時候,還可以多帶他到戶外,去多認識大自然,多跑跳,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他的抵抗力,還可以讓他用五感去感受這個世界,以後會變得更有趣聰明。

"

10個月大的欣欣,看到什麼東西,都用手抓著往嘴巴里塞,有時他爬到廁所,把手放進馬桶裡,攪和了一下水,拿出手,就把手指放進嘴裡舔一舔。

有時他爬到廚房,發現媽媽撿好的青菜,抓起一把,一股腦兒塞到嘴巴里嚼起來,一會兒就嘔嘔地吐起來。

有一次看到姐姐的鉛筆,先拿起來看一看,然後開始咬筆桿,再把鉛筆尖放進嘴裡嘎嘣嘎嘣咬起來。

這讓家裡人很無奈,奶奶天天跟著他,生怕他吃到什麼壞東西,只要看到寶寶往嘴巴里塞東西的時候,就衝他喊:“講了多少遍,不可以這樣子,髒兮兮的會吃壞肚子的...。”有時候甚至還打小寶寶的手,想讓他長記性。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大人經常想不通,為什麼寶寶吃得飽飽的,怎麼還是看到什麼東西就往嘴裡塞呢?

一、寶寶用口認識世界

教育學家孫瑞雪在《愛與自由》提出,孩子是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認識感覺事物,比如通過吃食物知道什麼是軟的,什麼是硬的,形成一個個概念,再進行一個概念和概念的聯結從而認識世界。

所有0一1歲寶寶充滿了主動性,會很積極接受別人傳遞給他的東西,在這期間口腔是最敏感的,不管什麼東西,寶寶都會往嘴巴里塞,老百姓也叫“口欲期。”

有些人認為,寶寶不斷用手往嘴巴里放東西,這個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是沒有感覺吃飽的表現。

實際上你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生出來不久的寶寶就偶爾會把手放到嘴巴里,而且他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幹這種事情,直至非常熟練。

這實際上就是在學習的一種過程,在這種不斷的練習過程當中,寶寶學會了手眼協調。

這種感覺反覆進行就會產生一種經驗,經驗就產生了智力,心理教育學家皮亞傑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孩子喜歡用手去抓看到的東西,並放到嘴裡去,主要是通過口來認識周圍的世界,並構建自己的大腦與心理世界聯繫,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二、東西放嘴巴需要制止嗎?

很多大人見到寶寶往嘴裡塞東西,第1個感覺就是太髒了,太危險了,會馬上衝過來拿下孩子手裡的東西。

大聲訓斥“講了多少遍了,這個不能吃,很髒,吃壞肚子怎麼辦!”“這個不能放到嘴巴里,噎到就麻煩了!”這種粗暴制止的做法,其實對寶寶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讓寶寶感到恐懼,從而失去一些探索的機會,影響智商發展。

大人呵斥的聲音、表情,會讓寶寶不知所措,感覺害怕。寶寶只要做了這些動作,大人就訓斥,會讓寶寶覺得不允許這麼做,有的被打罵之後就真的變“乖“了,但其實會影響寶寶通過口的形式來感知世界,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對於寶寶智商發展沒有好處。

2、引發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

如果寶寶從小得不到口欲滿足,又被粗暴制止,長大有可能會出現咬指甲、咬人、罵人、諷刺、挖苦、自卑等情況。

3、反而延長口腔敏感期。

有的寶寶在最初得不到滿足,在生長過程中,大人陪伴又少,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即使上了幼兒園,還是會偷偷咬指甲、把東西放嘴巴里。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三、我們可以這樣合理應對。

1、認同孩子用口去認識世界,做好保護措施。

不安全、不衛生的物品對寶寶是有害的,比如小鈕釦、花生米、豆子等,這些容易造成窒息;腐爛的食物、不乾淨的食物和玩具會導致寶寶腹瀉或者中毒。

首先我們每天要巡視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把這些有潛在危險的地方清理乾淨。

其次我們要把寶寶去接觸東西,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啃咬的東西,比如牙膠、手指棒;

當寶寶能自己拿著勺子往嘴裡放東西時,要給他這個機會,鼓勵他在餐椅上,自己用勺子舀起飯菜送進嘴裡,讓他去享受自己能吃飯的成就感。不要嫌棄寶寶弄得一團糟,不要嫌棄寶寶髒亂。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提到,口腔敏感期主要集中在出生到2歲左右的這個階段。如果這個階段,父母能讓寶寶允許用口探索、感知周圍的 物品,反而敏感期會很快過去。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2、多陪伴孩子,少刷手機。

很多父母以為寶寶不太懂,就經常邊刷手機邊帶娃,其實寶寶雖然小,但是他是能感知到的。

母乳餵養的時候,每次讓寶寶多吸吮,耐心一些,不驕不躁,多和他眼神交流,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和溫暖。假如沒有特殊情況,儘量在寶寶1歲之後才斷奶,讓寶寶有極大的心理滿足感。

有的寶寶會因為無聊就自己找玩具玩,玩著玩著就吃起來了,不是吃東西就是吃手。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先把工作和手機放一邊,多互動說話、做遊戲、講故事,讓他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有趣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就會減少亂吃東西的機會。

寶寶大些的時候,還可以多帶他到戶外,去多認識大自然,多跑跳,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他的抵抗力,還可以讓他用五感去感受這個世界,以後會變得更有趣聰明。

寶寶什麼東西都塞嘴巴,要打手,長記性?專家說這樣做危害更大

總之看到寶寶什麼都往嘴巴里塞,不要粗暴制止,要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導,這樣寶寶才能更健康的成長。

爸爸媽媽們,你家寶寶也是什麼東西都放嘴裡吃嗎?你是怎麼應對的?一起來聊聊吧!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洪姨,寫文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關注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雨滴醫生說育兒##清風計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