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換取了玻利維亞19萬平方公里土地

二十世紀初期,在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南美大陸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國家之間的領土交換事件,當事雙方分別是巴西和玻利維亞。當時巴西用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換取了玻利維亞19.1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那麼這個特別不平等的領土交換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呢?這要從阿克里爭端說起。

阿克里爭端由來與一項技術,即硫化橡膠的發明有莫大關係。1839年,美國人查爾斯·古德伊爾革新橡膠工藝,將橡膠變成了遇熱不粘、遇冷不硬的高彈性材料。此後橡膠開始被用在諸如皮帶、膠鞋和雨衣等產品上,而隨著汽車工業蓬勃發展,對橡膠的需求更是成倍增加,隨之盛產橡膠的阿克里地區的重要性便日益凸顯。當時阿克里地區在名義上屬於玻利維亞領土,但當地居民卻大多是從亞馬遜河流域移居過來的巴西人,這就為兩國的爭端埋下了隱患。

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換取了玻利維亞19萬平方公里土地

由於國力偏弱,所以玻利維亞為保住北部疆域,將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權授予了美國財團。這種引進外部勢力並准許治外法權存在的舉動使領土爭端複雜化,因而引起了巴西的極大憤慨,並迫使巴西將主要精力都聚焦到了與美國的博弈之中。為此巴西曆史上最出名、最受人愛戴的外交部長里奧·布蘭科男爵挺身而出,制定瞭解決與玻利維亞領土糾紛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是關閉從亞馬遜河進入阿克里地區的航路。當時進入阿克里地區的唯一入口就是亞馬遜河,所以巴西的禁航決定使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採取的任何經濟行動都變得毫無價值。

第二步是謀求美國在邊界爭端中保持中立。里奧·布蘭科向美國政商界灌輸了一種觀念,那就是美國財團在阿克里的行動是對門羅主義的踐踏,因為允許擁有特權的經濟集團進入南美,會引起歐洲其他國家效仿並在南美進行勢力範圍劃分的危險。

第三步則是補償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的投資,以滿足美國提出的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

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換取了玻利維亞19萬平方公里土地

里奧·布蘭科制定的三步走戰略是卓有成效的,因為它迫使美國財團退出了阿克里地區,亦使得玻利維亞失去了在領土爭端中討價還價的籌碼。1903年,巴西和玻利維亞簽訂了《彼得羅波利斯條約》,該條約規定巴西以阿布南河與馬德拉河交匯處的三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換取玻利維亞19.1萬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區(1909年巴西劃出3.9萬平方公里交予祕魯)。因交換面積不對等,巴西需另付兩百萬英鎊,且要修建一條連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韋柳的鐵路,以繞過馬德拉河的急流,從而使玻利維亞獲得一條通過亞馬遜河溝通大洋的進出口通道。

因為阿克里地區盛產橡膠,所以巴西的換地之舉可謂是使自己坐在了一個堆滿財富的聚寶盆之上。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刺激,橡膠價格由1840年的每噸45英鎊快速飆升到了1870年的182英鎊,而到了1911年更是達到了每噸512英鎊的高位。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十餘年,亞馬遜河流域出產的橡膠快速發展為了巴西第二大出口產品,並貢獻了巴西外匯收入的1/4,大有挑戰咖啡霸主地位的趨勢。但簽署換地協議的另一方玻利維亞,過得卻遠不如巴西滋潤。

1903年,巴西用3000平方公里換取了玻利維亞19萬平方公里土地

玻利維亞在南美太平洋戰爭後失去了出海口,在二十世紀初又將盛產橡膠的阿克里“拱手相送”,後來在與巴拉圭的戰爭中(1932-1935年)又丟掉了絕大部分查科地區。可以說,國力孱弱的玻利維亞已成為了周邊國家待宰的羔羊。時至今日,玻利維亞經濟仍是欠發達的,其雖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受限於資金和技術,還無法對全國礦產資源的分佈和儲量進行系統普查。玻利維亞從1825年獨立以來,似乎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但歷史已經無法挽回,玻利維亞能做的就是從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中吸取教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