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白話區塊鏈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人們普遍認為比特幣及底層技術區塊鏈誕生於2008年。

不過,與其他所有重要的技術類似,比特幣的發展必然是由一系列里程碑事件的引領而突破的。在本文中,我們將對區塊鏈的起源及其誕生之初的情況一探究竟。

比特幣史前時代

1.第一個加密貨幣:Ecash

加密貨幣可能是千禧一代最喜歡的投資組合資產之一,但如果告訴你第一個數字貨幣提案早在 1982 年就已經問世,我想大部分人會大吃一驚。在“Blind signatures for untraceable payments ”一文中,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員 David Chaum 首次提出了數字貨幣的想法,Ecash 是由 David Chaum 構想的匿名加密電子貨幣。

他在 1990 年創立了 Digicash,但該公司最終失敗並申請破產。這是人類第一次認真嘗試將數字貨幣帶到現實世界,儘管當時互聯網的應用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年輕的 David Chaum

1991 年,這一技術難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 Stuart Haber 和 W.Scott Stornetta 首次參與了一個加密安全的區塊鏈的研究,藉此實現了沒有人能夠篡改文檔的時間戳。一年後,也就是 1992 年,他們升級了系統,採用了 Merkle 樹,提高了效率,從而可以在單個區塊中容納更多文件。

2.電子黃金(E-Gold)

1996年,Gold&Silver Reserve(G&SR)推出了 E-Gold,一種以實物黃金作為背書的數字貨幣。這比 Paypal 的成立都要早兩年,他們代表其用戶持有黃金,並允許他們交易 E-Gold。

它引入了即時結算的概念,這是目前智能合約出現的關鍵理論組成部分。它還促進了第三方交易服務的激增。引入了通過 SSL 加密連接和 API 進行支付的方法,方便了第三方在其基礎上進行構建服務。

此外,儘管它是一家中心化公司,但它還是開發了一種名為“E-Gold 特殊用途信託”的治理機制,這是當前治理委員會的雛形。

“E-GOLD 也引發了第一個國際性的龐氏騙局和欺詐罪行的全球化”。

在其鼎盛時期,E-Gold 每年的交易額達到 20 億美元,擁有500 萬賬戶和超過 3.5 公噸的黃金儲備。

隨著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龐氏騙局和網絡釣魚攻擊,E-Gold 也隨之而消亡。該公司一直受到全球黑客的攻擊。一些最常見的黑客技術(公司模仿,郵件列表攻擊等等)還針對 E-Gold 進行了改進。E-Gold 也引發了第一個國際性的龐氏騙局和欺詐罪行的全球化。

美國司法部門以非法匯款為由關閉了 E-Gold。在起訴過程中,電子黃金失去了一個龐大的用戶群,害怕當局拿到他們的控股權。到 2008 年,該系統徹底垮掉了。

密碼學家時代

在此時期還有一些其他的技術革新,1997 年,密碼學家 Nick Szabo 發表了一篇名為“Formalizing and Securing Relationships on Public Networks”的論文,論文中他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這是一種在不信任的網絡中執行陌生人之間協議的方式。

1998年,Szabo 設計了一種名為 Bit Gold 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Szabo 建議用戶使用算力來解決加密學的難題。

Bit Gold 從未問世,但其理論框架影響了第一個比特幣的誕生。

同樣在 1998 年,計算機工程師戴偉發表了“B-money, an anonymous, distributed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其中描述了現代加密貨幣的許多特徵,如分佈式記賬的集體更新,激勵工作流程,哈希加密認證或公鑰加密認證等等。

另一個重要的貢獻者是研發人員和加密活動家 Hal Finney,他在2004年開發了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RPoW)。

比特幣登場

一些跡象表明大事即將發生。

2008年8月,域名“bitcoin.org”被註冊。

2008年10月31日,一篇題為“比特幣:一個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發表在一份密碼學郵件列表上,作者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這是一個至今無人知曉身份的個人或團隊。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原始信息如下:

我一直在研究一種全新的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是點對點的,沒有可信賴的第三方。主要特性:通過點對點網絡防止雙重支付。沒有鑄幣方或其他可信任方。參與者可以是匿名的。新貨幣由哈希式的工作證明製成。新一代貨幣的工作量證明也為網絡提供動力,以防止雙重支付。”——Satoshi Nakamoto

2009年1月,中本聰發佈了比特幣的開源軟件。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挖出了鏈上的第一個區塊(後來稱為創世區塊),創建了比特幣網絡。

中本聰在這個區塊裡留下了這樣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此時正是英國財政大臣被迫考慮第二次出手緩解銀行危機的時刻。)” 比特幣社區和加密學專家解釋為,這既是時間戳,也是對部分準備金銀行引起的不穩定性的評論。

六天後,比特幣版本0.1發佈。它是運行在最廣泛使用的windows系統上,使用 Visual Studio 編譯。從此以後,任何人都可以參與。

比特幣的第一筆交易是在2009年1月12日,中本聰在 170 區塊給 Hal Finney 發送了10個比特幣。八年後,這10個免費的比特幣以歷史最高價格曾達到 20 萬美元。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一些被懷疑是中本聰的密碼學家

2009年,小規模的加密社區進行了比特幣挖礦和相關的討論。

到2009年10月5日,比特幣的匯率首次確立。

當時擬定的利率為1,309.03比特幣= 1美元。它是通過計算一臺計算機生成比特幣的電力成本的公式計算得到的。8年後,這個匯率已經倒轉過來了——到2017年4月,1比特幣= 1,309美元。

2009年10月12日,社區為比特幣開發創建了一個 IRC(互聯網聊天室)頻道:#bitcoin-dev。這個頻道的比特幣0.2版本於兩個月後發佈,即12月16日。

2009年11月22日,中本聰創建了論壇Bitcointalk,使用'satoshi'作為他的用戶名。他把主要陣地從之前的 Sourceforge 論壇中轉移到了 Bitcointalk。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BitcoinTalk.org上的第一條消息

2009年的尾聲,伴隨著比特幣挖礦難度的提升。12月30日,就在新年開始之前,挖礦難度有史以來第一次增加。

比特幣重要里程碑

區塊鏈的幾個重要里程碑都出現在2010年。

1.比特幣披薩年

隨著社區的發展,拉斯洛·漢耶茨(Laszlo Hanyecz)首次將比特幣用於商業交易,他設法用1萬比特幣買了兩個約翰爸爸牌披薩(Papa John’s pizza)。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Laszlo 在BitcoinTalk的帖子

除了常常被人們當作笑料來計算這些披薩的售價現在被估值多少之外,事實上這次交易標誌著區塊鏈的一個關鍵時刻,因為它是虛擬貨幣有史以來第一次被量化為實物價值。

該交易發佈於5月22日,從此以後比特幣披薩節成為加密貨幣社區的第一個全球性節日。

2.比特幣漏洞

2010年7月,程序員 Jed McCaleb 推出了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MtGox,最初專注於萬智牌(一種遊戲卡牌)交易。

2010年8月6日,比特幣第一次出現了重大的安全問題。有用戶發現了一個漏洞,一些交易在被納入交易記錄或區塊鏈之前沒有經過正確地驗證。這讓有些人繞過了比特幣總供應量的限制,利用兩筆交易,就偽造出了數十億枚的比特幣。

隨後網絡檢測到這個欺詐性交易,工作人員修復了漏洞並更新了協議版本。

2010年9月,Gavin Andresen 和中本聰參加了 BitcoinTalk 論壇的一個名為 BitDNS 系統的討論,該系統可以幫助推廣比特幣。中本聰支持了這個想法,並且在2010年12月宣佈實施 BitDNS 的獎勵,這最終導致了第一個替代幣(又叫山寨幣)Namecoin 的發行。

12月13日,BitcoinTalk 用戶中本聰不再參與論壇活動。他把網絡警報密鑰和代碼存儲庫的控制權交給了 Gavin Andresen ——一個非常著名的開發者及去中心化的擁護者。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中本聰消失前最後的活動記錄。

中本聰估計已經挖礦挖了 100 萬個比特幣,其中大多數是最開始幾天他作為唯一的礦工時挖的。

3.比特幣不再孤獨

2011年是比特幣地位鞏固的一年。比特幣價格從每個 0.30 美元起,一年漲內到 5.27 美元,在6月8日創下 31.50 美元的歷史最高價(ATH)。比特幣價格從那時開始波動,顯示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高波動特性的早期跡象。

非營利性組織電子前沿基金會於2011年1月開始接受比特幣,雖然他們在2011年6月中止接受比特幣,但從2013年5月開始又重新接受了比特幣,這是對比特幣可信度的極大推動。

2011年2月,名為“絲綢之路”的交易平臺面世。

比特幣不是最早的加密貨幣?

絲綢之路主頁截圖,注意“賬戶”列單顯示比特幣為貨幣

這個交易平臺完全接受比特幣,它主要進行非法銷售毒品和武器,這極大損害了比特幣在接下來幾年的聲譽。

山寨幣的出現

2011年4月,第一款山寨幣 Namecoin 發行,其主要目的是去中心化域名註冊,使互聯網審查更加困難。Namecoin 是從比特幣中分叉出來的,這代表了一系列山寨幣的發行方式。

2011年6月,維基解密和其他組織開始接受比特幣捐款。當月 Gawkers 網站還刊登了關於絲綢之路的文章,這篇文章引發了比特幣價格的飆升,大量交易湧入絲綢之路。

該文章首次將比特幣帶入普通大眾視野,並導致網站創建者 Ross Ulbricht 被起訴。絲綢之路交易所一直營業至2013年10月,完成了 950 萬枚比特幣交易,價值約 2.14 億美元。

同年6月份,一名黑客據稱使用了一個審計人員的登錄憑證登錄了 MtGox 交易所,MtGox 交易所的這個安全漏洞導致比特幣價格跌至 1 美分。

2011年10月,比特幣的另一個山寨幣 Litecoin(萊特幣)問世。雖然萊特幣它每 2.5 分鐘出塊一次,而比特幣是每 10 分鐘一次,但萊特幣從技術角度非常接近比特幣。理論上,這將提高交易確認的速度。

交易和商業化

2012年,比特幣價格從 5.27 美元漲至 13.30 美元。在8月17日達到了 16.41 美元的歷史最高價,並在接下來的三天裡跌去了一半以上的市值。

2012年1月,比特幣首次在電視媒體上露面,在 CBS 法律劇《傲骨賢妻》的第3集“比特幣入門”中。吉姆克萊默談到比特幣:“沒有央行可以對比特幣進行監管; 它是數字化的而且完全是點對點地運行”。

同年 8 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引導 Scott Nadal 和 Sunny King 創造了 Peercoin(點點幣)。點點幣的源代碼在 MIT / X11 軟件許可下分佈,它是第一個採用 PoS 機制和總量增長的加密貨幣,規定每年增發1%。

“沒有央行可以對比特幣進行監管; 它是數字化的而且完全是點對點地運行”。

比特幣基金會於2012年9月啟動,旨在“通過標準化,保護和推廣開源協議來加速比特幣的全球增長”。創始人是 Gavin Andresen,Charlie Shrem,Jon Matonis,Patrick Murck和Peter Vessenes。

2012年10月,BitPay 報道有超過 1,000 家商家接受比特幣支持。一個月後,WordPress 開始接受比特幣。

2012年12月,點對點比特幣交易所 Bitfinex 推出。

在這之後,隨著交易量逐步攀升,以及新聞媒體的報道,比特幣開始被更多人所關注,進入大眾視野。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和本文鏈接

提示:加密資產為高風險投資標的,請謹慎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