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比特幣的投資價值?我們到底該不該投資比特幣?'

"
"
如何正確看待比特幣的投資價值?我們到底該不該投資比特幣?

雖然已經有10年的歷史,但是比特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一個新生物種。正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一樣:

比特幣不就是一串代碼,為什麼會有價值?

其實就連中本聰最初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中,也沒有提到任何關於比特幣“投資”的回報,甚至沒有提到比特幣的價格。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比特幣的價值呢?

首先,比特幣是一種協議,而並不是特定的代碼。代碼只是為協議服務的,而不是改變協議。就比如,比特幣擴容要以協議優先,而不是代碼優先。

更重要的是,協議一旦被建立,想要更改是非常難的。就像TCP/IP協議一樣,一直以來都有人試圖想要發明一個更好的互聯網協議取代它,但是從未成功。

因為一旦協議被建立,並有一定的網絡效應,它就很難被其他新的協議取代。

而目前來看,比特幣協議就是未來加密貨幣的標準,還沒有其他的協議達到其足夠的市場規模。

資本江湖裡一直都存在著這樣一個規律——“強者恆強”。事實上,“強者恆強”的邏輯在去中心化的世界會更為突顯

就比如,我們如今能夠看到很多有趣的區塊鏈技術以及應用正在被一些初創公司嘗試。但是,即使他們最終成功了,也不見得就能取代比特幣,更有可能的則是建構在其之上。

目前市場上有上千種加密貨幣,但是絕大部分都沒有顯著的交易活動,也沒有高質量的開發人員,更沒有廣大的社群基礎,甚至有一些已經處於一種“殭屍狀態”。

與此相對的是,比特幣在過去的10年裡一直正常運作而且不斷成長。至今為止,已經有六千多萬人持有,並以每月平均增加一百萬人的速度增長。而且現在,比特幣的鏈上交易每天能處理幾十億美金的轉匯。

而其他加密貨幣的用戶全部加起來也才不到五百萬人,處理的交易量不到比特幣的1%。

所以,如今的比特幣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再想要嘗試取代它已經非常困難,因為你要投入巨大規模的資本、電力、人才和硬件等等。相對的,建立在比特幣之上才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式,比如閃電網絡。

眾所周知,比特幣的交易速度和手續費一直被很多人所詬病。因為比特幣區塊鏈每10分鐘只能處理3000筆交易,使用者需要等待10分鐘,交易才能被記錄在比特幣區塊鏈中,而且此交易要不可逆轉則需要等待一個小時。然後,你還需要支付大約0.5美金甚至更高的手續費給礦工。

而閃電網絡技術的出現就解決了比特幣交易慢以及手續費高的問題。閃電網路是建構在比特幣之上的第二層去中心化網絡(layer 2)。它兼併了底層比特幣的安全性,同時又能支持每秒上千筆的交易,還極大的降低了交易手續費。

同樣的,其他的layer 2解決方案,比如RSK,它能讓比特幣具有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的功能,同時還擁有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性。

可以預計,在未來,只要比特幣的安全性跟主權性不被摧毀或是控制,會有更多的layer 2技術會轉移到比特幣上,也會有更多的公司會建立在比特幣的生態中。

而比特幣生態的成長又會帶給比特幣更多的價值和實用性。

另一方面,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以及非相關性資產,本身就是對金融風險的一個對衝工具。在當今這個動盪的世界裡,很多因素都將會進一步推動比特幣的價格上漲。

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中留下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The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比特幣誕生之初,人們剛剛經歷了二戰之後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可是如今十年過去了,我們發現,各種金融風險依然存在。而比特幣的價格卻反而越走越高,並且越是在面臨金融風險的環境下表現就越強。

也或許,它就是人類想要逃離中央銀行魯莽的貨幣政策以及政府過度擴張信用的唯一希望。

如果比特幣最終能夠成功,那些已經建立知識和直覺的早期投資人將會擁有其他投資人沒有的優勢。他們對未來數字化世界的理解將領導當今社會前進。

所以,比特幣作為一項顛覆世界的發明,它的影響力和想像力遠遠大於一朵鬱金香。比特幣的出現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性:一個去中心化,點對點,數字化,限量,透明,且開放的貨幣系統。

當然,任何人都不應該投資超過他所能承擔的風險,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投資比特幣的風險還是在的。相反的,不投資比特幣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比特幣是當下所有資產中唯一具有風險與回報不對稱性的資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