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解區塊鏈」如何鑑別幣圈的騙子?'

區塊鏈 技術 新聞 大數據 投資 迅解區塊鏈 2019-09-19
"

一、從熱點說起

俗話說,王不見王。

但是在幣圈,最近兩位王見面了。一位是江湖人稱"韭菜之王"的李笑來,一位是江湖人稱"炒作之王"的孫宇晨。

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李笑來突然發了一條微博,指責孫宇晨是小偷,他說:

所有的小偷都是故意的,他們自始至終都是刻意的壞蛋。孫宇晨是這樣的小偷,從小就偷,慣犯。

而孫宇晨在當天就進行了回覆,還是用他一貫的調侃加炒作的手法,寫了一個段子,改編了一首歌,表達自己認真做事的態度。

為了區塊鏈的我,一天都沒再歇過。我不需要自由,只想揹著全球化的夢,一步步向前走。

幣圈,這樣的撕逼新聞好像特別多,今天你指責我而詐騙,明天我指責你圈錢,而且還有來有回,像拍連續劇一樣,最終越撕越亂,越撕越迷糊。撕到最後,很多普通人根本無法區分誰是騙子,誰是受害人,只能無奈的說一句:“貴圈真亂”。

比如說著名的李老師,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他到底是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還是一個無情的騙子與收割機。我覺得很有必要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講一下如何鑑別幣圈的騙子。

二、從常識的角度

在幣圈混,最需要的不是多麼高深的投資知識,也不是多麼專業的區塊鏈知識,而是常識。

有很多項目,明明就是憑空造的一個概念,非要說自己是來拯救世界的,非要說自己擁有突破天際的創新技術;有很多項目明明就是賭博項目,非說自己是大數據預測;有很多項目明明是傳統互聯網項目的翻版,跟區塊鏈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他們在白皮書居然也能夠處處談共識,處處講治理。

還有些項目在還沒有上線的時候,就承諾幾個月之內上交易所,幾個月之內必翻倍;有些項目還保證未來有百倍千倍的漲幅。凡是有這種承諾的,全是騙子!二級市場是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市場,是一個高度不可控的市場,能夠對外聲稱自己打敗了不確定性,掌控了本來不可掌控的東西,除了詐騙,我想不出第二種可能。

如果說鑑別這樣的項目還勉強需要一點點技術含量的話,那麼鑑別有些資金盤、模式幣的項目,根本連智商都不用。

不管具體什麼性質的業務,只要涉及到拉下線、拉人頭,只要涉及入會費以及一級一級的提成這種形式,就是再明顯不過的資金盤,這一點從幾百年前的龐氏騙局就有了,今天各種媒體上也多有曝光,其實很好鑑別,也只是需要一點點常識而已。

三、從承諾角度

如果說通過常識,就能篩選出很大一批詐騙項目和詐騙犯的話,那麼有一些項目可能段位高一點,騙術可能水平高一點,偽裝的好一點。他們的項目不再那麼空泛,好像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提到的很多技術名詞好像確實是那麼回事。這時候普通人好像就沒辦法做準確的區分了,那這時候怎麼辦呢?如何分辨對方是不是騙子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從承諾的角度來看了!看看他曾經做出的承諾,最後是否都有兌現。

比如說,最明顯的就是白皮書了。一般在白皮書上都會對項目做未來一年、兩年的規劃,可能會將項目的發展分為好幾個時間節點,每個節點承諾做到什麼事,比如說什麼時候瀏覽器上線,什麼時候主網上線,什麼時候錢包、礦池上線等等。

那麼你就嚴格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對比,看看項目方在白皮書當中做出的承諾,是不是每一項都有完成,是不是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

如果承諾3月份主網上線,結果過了一年還沒上線,這個時候他可能會解釋說我們又增加了很多功能,我們又發現了一個更加可操作的辦法,我們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但不管他說什麼,請你不要相信,不管他找什麼藉口,請都默認他為騙子。

白皮書作為對外的公開承諾,作為融資的根據,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東西。如果連白皮書上的承諾都沒法做完,那麼整個項目根本就不可信。

即使能做到白皮書的規劃,這也只是基本操作,除此之外還要看他平時在媒體上、社群裡、論壇中這些非正式場合的承諾,是否都有兌現?因為有些項目雖然完成了白皮書上的任務,但是那是因為他白皮書上的規劃比較簡單,而且像主網、礦池這些東西都可以找外包團隊來解決。

有些人可能把白皮書上的規劃隨隨便便糊弄兩下或者找外包團隊做完,然後就開始自己的嘴炮之旅,這樣的人在幣圈也不在少數。在各個社群裡面大放厥詞,說我們接下來會怎麼樣怎麼樣?“會有誰誰誰之類的重量級嘉賓加入”,“我們會有業務會有一個爆炸性的增長”,“拿住,看我表演”,“年底800,別墅靠海”之類的話。

雖然這樣的話,可能只是項目創始人在聊的高興時的隨口一說,但是作為項目的創始人,是否喜歡說大話,是否說到的都會做到,應該是一個習慣和價值觀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我是這麼看的:創始人隨口一說的話,如果不涉及利益,隨便你怎麼開玩笑都可以;如果涉及到利益,就連開的玩笑都應該默認當真。

對於那些習慣於在非正式場合說大話,但卻一件都沒做到的人,請你儘可能的離這樣的人遠一些,尤其是千萬不要被騙了還傻乎乎的為他找藉口,認為他這不是正式承諾,無關緊要之類的。如果你這麼想,那麼最後受傷時很可能是你自己活該。一個把自己的承諾看得重的人,應該是想方設法去完成承諾,而不是想方設法做解釋。

三、從道德層面

從常識和承諾兩個方面基本上就可以鑑別大部分騙子了,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段位的人士你無法分清楚他到底是不是騙子。就比如我們前文提到的兩位主人公,都屬於這種層次的人物,直到今天人們仍然還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騙子。

他們遊走的詐騙的邊緣,好像經常在做事,白皮書上介紹的內容也好像都完成的差不多了,剩下沒有完成的好像也一直在進行當中,他們對外的承諾好像也兌現了幾個,剩下幾個沒兌現的倒也無傷大雅,那這個時候又該如何分辨呢?我覺得這時我們可以從道德角度來分辨,也就是遇到事就這麼想:如果一個正常人遇到這樣的事會怎麼處理,而他又怎麼處理的?

以融資為例,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如果你借別人1000塊錢,那麼一個正常人心裡應該時時想著這個事,總想著儘快還完,如果定期沒還上,心裡應該會很難過和愧疚才對。如果別人委託你投資,那麼由於你的操作投資虧損了,那麼你的內心應該是非常自責和慚愧才對,應該會感覺自己辜負了別人的信任。

尤其是當你手上拿著別人過億的資金的時候,你更是應該常懷著敬畏之心,因為這些錢的背後都是一份份的信任,是一個個家庭的心血和希望。

如果有那麼一個人,今天發一個項目融一筆錢,明天又發一個項目融一筆錢,大後天又發一個項目再融一筆資,而且這三塊業務還完全不搭界,且不說你做這些項目合不合法、合不合規,至少從道德層面,你就缺乏對信託責任的敬畏之心,缺少對投資人的感恩和回饋之心。

對我而言,如果有誰同時融了三筆資,同時做三塊不同的業務,不管他是不是騙子,在我心中他都會被默認為騙子。

四、從法律角度

法律,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角度,也是最終的裁決手段,一個人是不是騙子,法律最終說了算,一錘定音!

從法律角度看有兩層意思:第1個是指法律有明文規定的還仍然違反。比如說,在目前的區塊鏈行業,國家有明文規定所有項目不得借虛擬貨幣進行融資,所有虛擬貨幣的融資都是非法集資,不得在國內開交易所,不得提供行情等服務,如果某個團隊仍然瘋狂融資,仍然大張旗鼓的在國內開展這些業務,你就要小心了。

再比如,之前國家出臺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裡面提到,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管理系統填報服務提供者的名稱、服務類別、服務形式、應用領域、服務器地址等信息,履行備案手續。

這個政策是對行業普遍適用的,如果一個團隊真的是打算用心經營做節點的話,那麼他一定會用正規的手段,該備案的就備案,該調整的就調整,這樣既能夠把相關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讓自己的路走得更廣。

但是有些項目團隊從來就不把法律當回事,只要能獲利,一切都不是問題。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不管他是不是騙子,請你遠離!他連法律都可以不放在眼裡,又怎麼會把你的利益放在眼裡呢?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比如像公信寶這樣的項目,有很多的業務遊走在灰色的邊緣。這些業務是不是合理,取決於國家怎麼界定,取決於法律怎麼界定,如果你無法判斷,那就交給法律來判斷,法律的判定直接決定了這個創始人是一個踏實的創業者還是一個詐騙與犯罪分子

五、結語

不管從什麼角度,反正不要從善良的角度。我有時候覺得,在利益面前,我們的善良等同於無知。

要儘可能的小心,儘可能的謹慎,哪怕會錯失很多機會,只要有一絲絲懷疑,那就先假設對方是騙子。

因為所有的騙子都會精心偽裝,當就連你開始都覺得對方可能是騙子的時候,其實一般都是事情已經比較嚴重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