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功能性便祕的中西醫治療

便祕 飲食健康 營養學 中醫 微觀醫界 微觀醫界 2017-09-03

小兒時期的便祕大部分是因為飲食不當、吃得過細、飲食中含的纖維素很少和排便習慣不好形成的,治療便祕要從飲食和排便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讓孩子多吃些食物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像韭菜、芹菜、香蕉等;另一方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小兒由於害怕疼痛,不敢排便,家長要想辦法打消其害怕的念頭,每天讓其定時排便,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便祕就可緩解。對於難治性功能性便祕,中藥調理有較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辨證用藥方可。

小兒功能性便祕的中西醫治療

小兒功能性便祕的西醫治療

西醫治療原則是清除結腸、直腸內糞塊貯留;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合理安排膳食;解除心理障礙,鼓勵患兒樂於排便。

1、一般指導 

①合理飲食:主要指增加膳食纖維(DF)(水果、蔬菜及粗糧)的攝入,多數患兒挑食、偏食或家長對此疏忽、遷就,造成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接診醫師應告知家長及患兒,何種食物、多少量才能達到攝入標準,否則象徵性“吃一點”不能達到治療目的。必須強調食用一定量的粗糧並多吃蔬菜、水果。兒童對粗糧極為生疏,即使是粗糧細做也不能使其達到喜愛的程度,含膳食纖維較多的蔬菜水果(如韭菜、芹菜、香蕉、梨等)也很難做到每日必食,不能要求兒童像成人那樣理性認識“為了治病,不可口也要每天吃”。所以,在具體實施中必需由家長配合,保證飲食經常變換花樣,使膳食纖維攝入量達到治療標準[膳食纖維量=年齡+(5~10 g/日)]。

②足量飲水:功能性便祕患兒糞便多呈Bristol 1~3型,除其他原因(如腸蠕動障礙)之外,飲水不足系主要原因,特別是在炎熱季節更為突出。一般成人標準每日需額外飲水1 500 ml,兒童因年齡不同足量飲水標準有差異。

③增加活動量:學齡兒童在學校內均有體育課及課外活動,但也有患兒沉溺於電腦遊戲而久坐致活動量不足。

④心理行為治療:兒童功能性便祕心理問題主要為痛性排便導致的“忍便”使糞便乾結,亦有因“問題家庭”造成的心理障礙,應予詳細詢問,逐一進行心理疏導。解除患兒父母的急躁及過分關注的情緒,引導兒童消除排便訓練的挫敗心理,排除突發事件引起的精神影響。

2、祛除阻塞 

開塞露屬高滲性瀉藥,不被腸壁吸收,可潤滑腸壁,軟化大便,祛除直腸、結腸內積聚的糞便,對急性便祕效果好,但不能長期使用。因肥皂液和純水灌腸的併發症多,應避免使用。如灌注方法不能祛除糞塊梗阻,可戴手套用手指掏出嵌塞糞塊,但應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直腸黏膜及肛門括約肌。

3、防止糞便再積聚

飲食調節 嬰幼兒應有合適的食譜,人工餵養時應減少牛乳量或在牛奶中增加糖量8%~10%。較大兒童飲食中注意增加豆類及豆製品攝入量,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挑食、偏食。食物中添加植物纖維30 g/日,治療2周可明顯降低飢餓程度,增加腸蠕動纖維素效應。目前已有纖維素製劑可供治療,如小麥纖維素(非比麩)已祛除植酸及遊離蛋白,用藥後可增加糞便體積,使糞便硬度及腸道運轉時間正常化。為減少腹脹的發生,纖維素的使用應適當控制。增加纖維攝入的方法對排便困難或嚴重結腸無力的患兒無效時,應給予低渣飲食,以改善症狀。

4、緩瀉劑 ①乳果糖:劑量250 mg/(kg·日),其味甜,作用溫和,無嚴重不良反應,且便於服用;②番瀉葉:是刺激性瀉劑,長期使用可使結腸壁神經叢受損,造成瀉劑結腸,用藥次數儘量減少;③聚乙二醇:為滲透性緩瀉劑,通過其氫鍵固定水分,保留於結腸腔內,軟化糞便,因其高分子質量不會在消化道內分解代謝,不產生有機酸和氣體,可長期用藥。

5、微生態調節劑 便祕患兒存在腸菌群失調,致腸蠕動減慢,腸道內pH上升,腸功能紊亂。雙歧桿菌可降低腸道pH值、刺激腸蠕動、改善腸內發酵過程,有通便作用。常用製劑有麗珠腸樂、培菲康、金雙歧及貝飛達等。

6、排便訓練 排便訓練作為矯正便祕的方法而受到推崇,方法為飯後立即試圖排便(此時胃腸反射活躍),並在排便失敗時用灌腸劑或栓劑作為補救措施,爭取解除糞便嵌塞。此法可使相當一部分便祕兒童症狀改善,且排便頻率增加。

從8~12個月開始訓練排便習慣:①定時排便,每天晨起坐便盆;②限時排便,一般 5~10分鐘,如不能較快排便,不要催促或責罵,也不要長期蹲坐,否則可引起脫肛或加重便祕;③令年長兒學會正確的排便用力方法,排便時恥骨直腸肌和提肛肌鬆弛,盆底下降,肛門直腸角變大,此時呼氣後屏氣(瓦爾薩爾瓦動作,Valsalva Moneurer)增加腹內壓將糞便推入肛管而排便。

小兒功能性便祕的中西醫治療

小兒功能性便祕的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加之飲食不節,飲食物不能化為水谷精微被人體吸收利用而停滯腸道,日久化熱;而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大、小腸之運動受脾氣運化的支配,脾氣不足則升降失常,濁氣不降而致便祕。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之燥熱可移於大腸,致大腸傳導失職;肺氣壅滯亦可致氣機升降失常。肝主疏洩,能調暢全身氣機,且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和大腸傳導功能以助大便排洩。小兒“肝常有餘”,肝氣不疏,氣鬱化火傷津則腸道失潤而致便祕。可見,便祕病位在大腸,而病機與脾、肺、肝等髒關係密切。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便祕的優勢和特色。臨床一般分以下幾種證型。

1、食積便祕 主症:大便乾結,脘腹脹滿,不思乳食,或噁心嘔吐,手足心熱,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沉有力,指紋紫滯。治則:消積導滯,清熱化溼。常用藥:枳實、神曲、山楂、黃連、大黃、黃芩、檳榔等。

2、燥熱便祕 主症:大便乾結,排出困難,甚至祕結不通,面紅身熱,口乾口臭,腹脹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瘡,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指紋紫滯。治則:清熱潤腸通便。常用藥:生大黃(後下)、麻仁、枳實、厚朴、杏仁、白芍、蜂蜜(衝)等。

3、氣滯便祕 主症:大便不通,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胸脅痞滿,或脹悶不舒,甚則腹中脹痛,舌質偏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指紋紫滯。治則:疏肝理氣,導滯通便。常用藥:木香、烏藥、沉香、檳榔、枳實、大黃(後下)等。

4、正氣虧虛 主症:雖有便意,但努掙乏力,難以排出,大便不幹硬,掙則汗出、乏力、氣短,面色白,神疲懶言;或脣甲色淡,頭暈心悸,舌淡嫩,苔薄,脈弱,指紋色淡。治則:補益氣血。常用藥:黨蔘、炒白朮、黃芪、當歸、木香、桃仁、白芍、肉蓯蓉、升麻、葛根等。

小兒功能性便祕的中西醫治療

小兒功能性便祕需警惕兩大治療誤區

誤區一:動輒使用瀉藥或開塞露 有些家長髮現孩子便祕、腹脹腹痛,就給孩子服用果導片或番瀉葉等,希望儘快解除孩子的痛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小兒便祕不主張用瀉藥,也不主張經常用開塞露排便。因為小兒的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服用瀉藥後容易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引起腹瀉;而且經常服用瀉藥治療便祕,會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即使腸內有足夠的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的蠕動和排便反射,一旦停藥,便祕會更加嚴重,並且難以治療。

誤區二:一見便祕就認為是“火”引起的 除了用瀉藥,一些家長把便祕和上火劃上等號,他們常常憑藉自己的經驗,給孩子用些清熱、祛火的藥物,這些藥雖然能暫時緩解症狀,但停藥後容易復發,而且效果也不好。其實,便祕不一定就是上火。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可以結合小兒“脾常不足”、“肝常有餘”、“肺臟嬌嫩”的生理特點,在藥物治療上採取調理脾胃的治療原則,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並配合飲食結構的改善和排便習慣的養成,就不會再反覆了。


小兒功能性便祕的中西醫治療

平臺運營:卓信視媒

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僅供參考。

本文系《中國社區醫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陳永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